华山弃徒. 作品

第328章 胆子再大一点,饥饿营销

合作社的“双抢工作”由赵金生负责,方唯抽空去了育种中心和瑶寨,查看了这两个单位的夏收情况。

育种中心自从交给合作社管理以来,旧有的格局早就被打破。有办法的原有职工纷纷调回了县里,留下的都是老实听话的,所以管理起来得心应手。

中心连续增添了各种农业机械,收购的效率不比合作社的17个大队差。

方唯听说县里有意完全退出育种中心,不过合作社估计要拿出来一大笔钱,才能实现完全承包经营。

能承保就行,他也不指望能改变土地的性质。

这4万亩属于国有土地,即便是以后政策允许可以出让,但土地的性质也不会改变。

在育种中心呆了两天,方唯便去了瑶寨。

瑶寨的各项工作基本上不用他操心,他过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刷一下存在感,激励一下人心。另外就是为了找王松林喝酒,毕竟他的名声在外,一般人都不愿意和他喝酒。

“松林,大客户哪天来”

瑶寨和很多客户都建立了长期的关系,其中有一个大客户始终看好【农优】系列,而且手眼通天,卡的最严的时候都能把稻种运出去。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早就打过招呼,【农优76】稻种只要能生产出来,多少他都要。

方唯想借助大客户的销售渠道,快速将【农优76】稻种推向更多的地区。

“应该是这两天,三哥你不用担心这么多的【农优76】稻种卖不出去,人家比你还操心呢,之前已经打过好几次电话来了。”

王松林哈哈一笑,一点都不发愁。

寨里也安装了电话,现在和外界联系方便多了,大客户每隔几天就打电话来问,新增的稻种什么时候才能销售。

方唯点点头,便不再多言,继续和对方喝酒。

吃完中午饭,他回到阿公家里睡了一会。昨晚他住在了育种中心,晚上没睡好,所以趁着中午的时间补了一觉。

等他起来没多久,王松林就派人来喊他,说大客户到了。

“方支书,我本来打算处理完寨子的事情,就去合作社拜访你的,没想到这么巧就和你遇到了。你们那边的稻种收割完了没”

大客户和方唯同样很熟悉,他这次跨地区收购稻种,就是借用了外地种子公司的渠道。

要不方唯说此人手眼通天呢,人家办事基本上不会遇到障碍。

“快了,我这两天不在,估计五天之内就能完成夏收工作。最多再有十天吧,详细的统计数据就能出来,到时候咱们就可以谈一下稻种的销售问题。”

“好!那我就10天之后去你们合作社。”

两人聊了一会儿,方唯便起身离开了瑶寨。

寨子的稻种销售不用他插手,王松林就能处理的漂漂亮亮的。

接下来,社里就忙着稻种的脱离、晾晒以及统计工作。产量数据很快就到了方唯的手上,基本上没有超出他的预期。

4万亩【农优76】稻种的总产量为4600万斤,另外,合作社和育种中心的【南光三号】总产量为11200万斤。

瑶寨的大客户按时前来,通过外地的种子公司将4600万斤【农优76】稻种,全都调运了出去。仅这一项,合作社就收入了将近1.2亿元。

【南光三号】的稻种收入又是2个多亿,除去上交县里的钱,还能剩下1.8亿元的样子。

二者加起来就是3个亿的收入,比以前单纯培育【南光三号】的收益还要高。

这一季的稻种销售很顺利,这和方唯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南光三号】减产之后,销售情况要比上一季好很多,起码没有出现滞销的局面。

“方支书,我们接到了最新的统计数据,我这边汇总了一些各地种植【南光三号】水稻的情况,平均亩产达到了1300斤左右,效果非常好。”

上午。

方唯刚走进办公室,赵金生就拿着一一张统计报表跟了过来。

他和很多种植了【南光三号】的地区建立了联系,人家提供了产量数据,他让财务上进行了汇总。经过计算,各地种植【南光三号】的情况很不错,平均亩产接近了1300斤,口碑一下子就起来了。

当然,仅靠着口碑酦酵,【南光三号】的销量增幅不太大,可能还需要两个种植季的时间。

“先不管,咱们夏种还是按照计划进行。”

方唯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口碑好不一定销量好。

怎么说呢,一些后起之秀也就是新搞出来的杂交水稻,正在以低价的策略抢占市场,更加优秀的【南光三号】并非所有人的首选。

而且他觉得目前的定价还是低了,他还有继续提价的打算。

所以,按照夏种计划,合作社这一季将会种植6万亩的【农优76】、种植2万亩的【南光三号】。

合作社和育种中心的水田面积加在一起为12万亩,正好是一家一半,两个品种的稻种分别种植6万亩。

方唯预计,随着【南光三号】的继续减产,市场的购买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

等到了明年会不会改变现有的生产计划,还需要看秋收的情况再决定。总的来说,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多种植【农优76】是有利的,毕竟赚的钱更多。

“哈哈,支书,这就是你说过的‘饥饿营销’吧”

赵金生心领神会,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听过方唯给销售部讲课的内容,其中就提到了“饥饿营销”的概念。当时还想不明白,现在似乎找到了一些头绪。

方唯笑着点了点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的确算是“饥饿营销”的一种。

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方唯是打算走高端路线,同时也给层出不穷的杂交水稻品种让路。靠量取胜年代已经过去,以后合作社的立足点更多是以质取胜。

所以他才打算下一季把【南光三号】的价格拉上来,同时继续推高【农优76】的价格。

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会形成高中低各种档次的稻种。高档次的稻种不仅产量更胜一筹,而且在口感和味道也会更好,大米的价格也会更高。未来的市场一定会呈现差异化的格局,有人会选择价格低品质差的大米,也有人会选择价格高品质好的大米。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选择,大米的品种也会更加丰富。

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从而实现从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夏收紧接着夏种,夏种结束之后,繁忙的工作便告一段落。随后的田间管理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大家总算可以清闲一点了。

合作社现在的富余劳动力并不多,多出来的人大多向林业、副业以及几家企业分流。

张文远从粤地打来了电话,现在是生产旺季,厂里的人手不足,希望得到社里的支援。当然这是人家会说话,从当地招聘也不是不行,他是想着为社里分忧。

电风扇厂的工资待遇很不错,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也还可以,起码比当地的绝大多数企业要好。

现在的打工环境就别提了,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几个人住一间宿舍都有,哪像电风扇厂基本上能保证4个人一间宿舍。

每间宿舍都配备了洗手间,也安装了电风扇,食堂的伙食也让外面的人羡慕不已。

这是方唯再三要求的,说起来就简单的几个字,对员工好一点,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到。

“老赵,再从社里挑选300人送到香山去,给他们解决一下人手不够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安排人员一定要以自愿为原则,不强迫,能夫妻二人一起的就一起安排。”

方唯也知道外出做事有很多不便之处,首先是顾不上家里的事情,比如像孩子的教育等。

但目前合作社还没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留到以后再说。不过,现在能提供的一些便利,也会提供,但一切都以自愿为主。

等以后合作社真正的的发展起来了,很多社员就不用外出做事,留在家里就能过得很好。

到了那时,在外地的企业就可以从当地招聘员工,合作社只需要派出管理人员即可。

“好的,我马上安排。”

赵金生随即去安排此事,说需要挑选300人去粤地,结果至少有1000多人报名。

作为改开的桥头堡,沿海地区对人家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很快,社里就确定了前去电风扇厂的人员名单,然后派人把他们送去了香山。

相比较而言,家具公司的发展就比较保守,一步一个脚印,到目前为止才在三个地级市开设了专卖店。

最近刚好没啥大事,方唯便和盘莲一起去了省城。

两人不是去游山玩水的,盘莲是回公司述职,方唯则是去视察工作。

抵达省城的当天,方涛请全家人下馆子吃了顿饭,直接掉了他一个月的工资。

“满满,我负责的课题组再次成功培育出了一种新稻种,产量达到千斤的水平,品质也不错。因为这个课题我还获得了省里的大奖,拿了500块奖金呢。”

方涛向小叔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显得很自豪。

他算是赶上好时候了,现在提出了“科技是第一次生产力”的方针,光大科技人员的待遇都有提高。

方涛作为【南光三号】项目参与者,获奖无数,不仅涨了工资还分了新房子,职称也破格提了上去。

然后院里就让他负责一个课题组,结果又是大获成功。

“很不错啊,你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值得喝一杯。”

方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方平和田桂虽然没说话,但谁都能看出来他们同样感到很骄傲。

如果说上次参与【南光三号】的研发,涛涛是走了捷径,那么这一次的成功就完全是靠着他个人的实力和努力了。

吃过饭,方唯和盘莲就去了宾馆,他们两人都是来出差的,没必要去侄子家里挤。

第二天。

盘莲一早就去了公司,她要向公司汇报厂子里的情况,同时也会提一些建议。

方唯起来后去外面吃了早餐,然后才溜溜达达的来到了方平的办公室。

此时,盘莲的工作汇报已经结束,公司召开了高层会议,向方唯汇报了经营情况。

目前家具公司的发展很平稳,相继在省内的几个大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全国的一大半地区,未来的目标就是就是要做到全覆盖。

“我们现在仅有一个生产基地是不够的,公司的品牌逐渐成型,未来的销量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第二、第三生产基地。”

林汉阳代表公司作了发言,同时提出了公司的计划。

方唯听罢,不置可否,然后去公司各部门视察了一圈。

“走,去专卖店看看。”

随后,他又去了公司位于省城的专卖店。

如今正处于个体经济刚刚兴起的年代,像家具公司这种正规的经营手法并不多见。门店的装修很气派,各种家具和竹器的价格从低到高依次拉开,前来购物的顾客络绎不绝。

方唯查看了一下门店的销售记录,并和门店的负责人聊了聊。

应该说专卖店的业绩还还是很不错的,位置选的也好,在省城几乎是有口皆碑。

唯一的问题就是方平和林汉阳的经营策略太保守,像这样的专卖店在省城应该多开几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缩手缩脚的。

盘莲也来了,她注意到大家似乎大家对低价的竹器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制作精美、价格贵一些的竹器卖的更好。

家具也一样,那些用名贵木材做出来的家具根本不愁卖,低端家具卖的就很一般。

“你们可以调整一下专卖店的经营品种,低端家具让利给经销商,让他们去推销。店里应该主要经营中高端的品种,这样更容易打响名气。”

方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向方平等人提出了建议。

林汉阳最先反应了过来,他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便和方平商量了一下决定尽快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