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布夫 作品

第120章到天堂

到2月16日,重复的景色仍出现在她们的眼中,提不起任何兴趣,唯一的好消息是,她们走了很远了。

德米特里记录了2月16日的生活,有点像总结,还以为快到了目的地。

“我们在俄国的土地上待了太久、走了太远。我们路过了很多座村庄和镇子,每一次都十分惊喜,以为到了目的地,但是定睛一看,这只是俄国土地上众多个地方的一种。”

“在每个地方我们都停靠过,吃点居民的东西,喝点水,临走前再拿点东西走,每个地方都是这样。说我们是急着到哈尔科夫,倒也不准确,因为每天就走那么点距离,耗得体力还没一个干体力活的人多。”

在每页的结尾,他会写上自己的名字“德米特里·塞巴斯蒂安”,然后就标志着今天要干的事情结束。

由于是在赶路的时候写的日记,字迹是歪歪扭扭的,每个单词看上去像没了力气,一点都不精神。

不加任何的形容词,光是看这个字迹就能知道她们过得怎样的日子,食物不敢吃太多,水也是一样,生怕它们消耗殆尽。

2月下旬,她们像往常那样前进,没遇到突发情况,和平常一样,重复出现的景物,以及脚底板的酸痛,不过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到了。

又到一个有人的地方,刚想着像往常那样找人要点食物、要点水,就映入眼帘了几个交火现场。

定睛一看,那是德国人与俄国人的交火,枪声不绝于耳。

看现在的情况,德国人貌似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苏军正在节节败退。

她们到的了哈尔科夫吗?是哈尔科夫的德军跟苏军的对抗吗?

每个人都一闪而过这样的想法,不过很快消失了,这只是个镇子,只是个规模小的镇子,只是苏军和德军的数量多一点,仅此而已。

打算绕路,不过德军貌似注意到了她们,用手榴弹和莫洛托夫鸡尾酒阻挡了小队的退路。

“现在怎么办?”有人问。

“德国人有多少?数量多不多?”

“大概30人。”艾琳娜说,“俄国人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艾琳娜问弗里达该怎么办,是帮俄国人,还是德国人?毕竟这里仍是俄国的土地。

“能出现德国人,还这么明目张胆的跟俄国人打起来,这里应该离德占区不远了吧?”

“可这很明显不是哈尔科夫……”

“为什么说一定要到哈尔科夫才找到德国人?没准这里离德占区不远,管它是不是哈尔科夫呢!”

在这个时候,弗里达坚信,这里离德占区不远了。在俄国的土地,德国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袭击的俄国人,要么是他们蠢到极致,要么是靠近德占区。

弗里达希望是后者,认为这里的德国人是聪明人。

她让众人换下俄国人的衣服,露出里面的德军制服。小队中的七个人都照做了,轮到托比亚斯的时候,他做不到,因为那天换衣服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制服丢了。

托比亚斯只能自求多福了,让他一直跟着其中一个德国兵,不然会被当成俄国佬打死。

有了小队的加入,俄国人很快被消灭了,就连一些快要跑掉的也在跑出一段距离后脑袋挨了一枪。

战斗结束的太快了,也有些魔幻,原本抵抗很强的俄国人像是配合她们一样一下子被打死了,没有活着的。

弗里达去跟那些德国兵交涉,问这里是哪,离德占区有多远。

“应该不远了。”德国兵说话的时候底气十分不足,让弗里达倍感不妙。

她又把刚才的问题原封不动的问了一遍,这时候,另一个士兵开口了:“可能还有200英里。”

“哈?!”

弗里达,包括其他人闻言都是一愣,还有200英里?而且还是不准确的估算。

她们是不理解这帮德国人是怎么敢在离德占区这么远的地方大张旗鼓的打俄国人的,但如果把他们代入成游击队,那也不奇怪了。

这些德军邀请她们一起走,弗里达问去哪个城市,这群德国人开玩笑似的回答“柏林”,然后又改口说“哈尔科夫,乌克兰的哈尔科夫。”

德国人带她们上了镇子外的一辆车,车里有些苏军军装,每人都有,只是少了些钢盔跟帽子。

开车走,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弗里达她们之前不是没想到,只是碰不到车,即使碰到了,也是没油和报废车辆,这里可没有维修连的。

“开车很快就到了,把这当做一场旅行来看待就行了。”士兵说。

她们上了车,把后面坐的满满当当的。

为了空出更多的位置,她们把多余的弹药箱丢了,之前在斯大林格勒看着那么珍贵的东西此刻是十分微不足道的。

车很快发动了,声音很大,像个拖拉机似的,而且开的速度也不快。

这么多天以来,小队是第一次“坐着走”的,脚底板的酸痛原本已经麻木了,但一坐上车,就好像卷土重来了一样。

此时此刻给她们的只有轻松感,因为卡车在替她们走路,而自己需要做的只有休息。

在德米特里今天的日记中,他洋洋洒洒了写了两页:

“2月28日,我们杀了一个镇子里的俄国人,是配合镇子里的德国人杀的,然后,我们上了一辆车。”

“车的速度不多,但这并无关系,至少它在替我们走路。我们把车里的弹药箱和多余的东西丢了出去,以腾出更多空间。”

“老实说,走了一个月,脚底板的酸痛从未停止过,我们甚至都麻木了,但一坐下来,那种酸痛便又卷土重来了。”

“我觉得可以用我们到了天堂来形容,这是前往天堂的卡车,尽管它是俄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