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俄国人”与俄国人?
她们离开了那朵花,那朵开在坟墓边的花朵。
没人对那个地方抱有留恋,花朵开在坟墓边,确实是一件稀奇事,不过也就那样了,看上几眼,就不再那么引人注目,而是与周围不断重复的环境一模一样。
她们走了,没留下脚步,每一步都走的有气无力的,速度也够快,离开了那个地方。
等重复的景色再次映入眼帘,有人问上一句:“我们到哪了?哪个地方?这里离哈尔科夫有多远?”
有人回答300公里,有人回答500公里。数据大多是不准了,虽然说一天就走一个固定的数值,但也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或者用悲观点的说法他们走偏了。
“我们可能到亚速海,可能到黑海,可能到了波罗的海,亦或者是靠近了北冰洋。”托比亚斯如此说道。
按他的说法,若不知道经过的城市是哈尔科夫,那一直朝西北走确实到了别的地方,最后一头扎进海洋,然后还叫不出这个海的名字。
他让叶琳娜把地图拿出来,后者照做了。地图被托比亚斯接过,拿在手里,看了几眼,看了那个标志着西北方的箭头,便还了回去。
“可以的,可以的,应该离哈尔科夫越来越近了,因为每天我们都在前进,国防军在敌境中撤退。”
托比亚斯抱怨为什么地图上不标注的细致一点,这样就能确认她们到了哪,用不着现在猜来猜去,觉得到这了,觉得到那了。
每个人唯一记得的只有日期了。德米特里把自己的日记本拿出来,时不时写上一点,等天黑了,就把今天的日期划掉,然后写她们在这个鬼地方当了多久的难民。
德米特里仍坚持写他的日记,这倒是让其他人意外,要知道连托比亚斯这样的极端乐观主义者,在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就喜欢大喊大叫,散播悲观的情绪,戳破不切实际的希望。
而现在,走上一段时间,他这种大喊大叫的情况就没了,整个人安静了不少,不过偶尔还会开开玩笑,说上几句。
2月10日晚上,她们照例往地上一躺,眼睛一闭,就打算这么度过今天。
守夜的人换成了尤丽雅,这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也是小队中年纪最大的。
她就在周围徘徊,时刻保持警戒,像以往任何一次战斗那样。
今天是注定不太寻常的,她看见了几个人影,不确定是德国人还是俄国人。
她没有大喊着询问对方是德国人还是俄国人,而是举起手中枪,对着他们。
没有第一时间开枪,她原本还是想着观察一下,想着通过一些特征来判断他们是德国人还是俄国人,不过对方越来越近了。
她是想着开枪的,但没这么做,于是拍了拍离这不远的德米特里,把他叫醒。
她压低声音说:“那有几个人影。要不要开枪?”
德米特里是不大愿意开枪打死自己人的,把其他人叫醒,让她们警戒,自己用德语喊几句。
对面听到了,没有回答,而是慌忙的躲避。
早有准备的小队成员迅速开枪,打死几个速度慢的,由于没有手雷,托比亚斯跟德米特里搞了个十分冒险的法子。
他们偷偷摸过去,剩下的人吸引注意力。
托比亚斯走在前头,德米特里跟在附近。他们就这么小心翼翼的前进,眼看马上要成功了,这时候一个士兵发现他们。
托比亚斯要快他一步,举枪便射,打死那个士兵,然后跳进战壕,用刺刀、手枪解决掉剩下的敌人。
整个过程异常顺利,看起来连三分钟都没有,两人毫发无损解决掉这些士兵。
再来看这些人的服装,是俄国人的衣服,不过在翻尸体上的东西时找到了一大堆德国货。
“他们是德国人?”德米特里问,拿出一把德国手枪,又掏出几个德国罐头。
托比亚斯没回他,翻了翻看起来就是个军官的家伙,找到一把鲁格p08。
“嚯,这把枪算得上军官手枪了,能在这几个俄国人手中找到?”托比亚斯也把自己的鲁格p08拿出来,跟这把枪一对比,发现眼前这个俄国人保养的枪比自己做得更好。
“这不会是几个假俄国人吧?一身的德国货。”托比亚斯说,顺便把这个堪称“新枪”的鲁格p08给放回去,转而拿了点巧克力跟罐头。
德米特里把手里的瓦尔特丢了,捡了这把军官手枪,又拿了一把mp40和几个弹匣。
对这几个倒霉蛋的搜刮结束后,他们匆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们可能就是德国人,也可能是俄国人用了德国货。
如果失手打死自己人,那他们谈不上内疚,也不给自己找借口,打死了就是打死了,他们毫不在意。
德米特里翻出这个坑,找到姑娘们,让她们过来拿物资。
每人都拿了很多,数量不是平均分配的,拿到多少就多少,这导致现场有些乱。
过了一会,地上的尸体被一扫而空,食物抢光了,枪也拿走了一些。
有人翻出了一枚铁十字勋章,那是一级铁十字勋章,拿在手里看了看,过一会便扔了。
倘若这枚勋章自己戴着,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没人这么干。
也别把他们想高尚了,什么不是自己的勋章不拿,仅仅是因为这会毫无用处,而且她们现在的为数不多的目的就是活着和生存,而不是为勋章而战。
小插曲结束之后,她们便往地上一躺。依旧是尤丽雅守夜,看着原先出现俄国人的地方,多把精力放那了,生怕再出现几个敌人。
后面再没出现新的俄国人,就连德国人也没看到,除了守夜的尤丽雅,其他人都睡得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