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快到了——斯大林格勒
花了一个多小时,达里安带着马肉走了出来,一边走还一边说自己待的那个地方有多麻烦。
她把马肉给一个个的还给它们的主人,没等她歇一会,又有人将手中的马肉递了过去。
达里安点点头,接受了当炊事兵的任务。
等达里安走后,艾米莉亚取下枪上的刺刀,划开马肉的表面,往里面一看,才发现里边大多是生的。
红色肉眼可见,几乎除了靠近表面的那一层,其余的仍是生肉。
这已经不知道用几分熟来形容了,或许三分熟?又或许是一分熟。
艾米莉亚试着咬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可能是每天都吃不饱看啥都想尝一口的缘故。
到第二天,休整完成的小队继续前进,她们仍然是漫无目的的前进,弗里达到现在还处于左右为难的情况,走回德军阵地办不到,那些苏军不说,起码现在她们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
如果说逃出斯大林格勒的话,那也不是不可能,苏军是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防住几十个德军小队的逃跑的,大部分人都坚持这样的观点。
新年前夕,在德米特里、托比亚斯等人的不断催促下,弗里达终于做出的决定——抛弃第六集团军、抛弃汉娜,离开斯大林格勒。
她们开始确定逃出斯大林格勒后该去何处,有人说罗斯托夫,但托比亚斯却坚持往哈尔科夫跑。
两地的距离有数百公里,再加上其他因素,她们可能需要多走100公里甚至200公里也说不定。
就这样,她们因为到底是往哈尔科夫还是罗斯托夫跑吵了好一会,最终弗里达决定按照托比亚斯的选择,逃往哈尔科夫。
确认好目标,又有人开始疑惑了:“如果哈尔科夫被俄国人抢了去了怎么办?”有人问,托比亚斯愣了一下,然后回答:“那我们就往柏林跑。”
“柏林离我们更远……离天堂太远,离俄国太近。”
德米特里也插了一嘴:“确认好计划,那就开始行动,我们不回头。”
……
同一时间,希儿派其私人飞机驾驶员波尔前往斯大林格勒,将第十四装甲兵团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丢掉一条胳膊的汉斯·休伯将军带回德国。
休伯摸不着头脑,回到元首司令部后,希儿便叫他将第六集团军的处境准确、详细地告诉他。
“霍尔曼中校之前来过这里。”休伯说,“他没告知那个鬼地方的情况吗?”
“说了,但大多数是说第六集团军的官兵们日子怎么怎么艰苦,对于俄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到底是什么情况那是只字未提。”
“我的元首,”休伯回答:“霍尔曼已经把我打算告诉您的话给全盘托出了,他已经毫无顾忌的将他的同志们所处的绝境告诉了您和司令部的军官们。”
希儿一愣,回想了一遍霍尔曼的话,确确实实,他已经说的差不多了。
借此机会,休伯再次提了几句,让希儿大受感动。
尽管休伯诉说的过程仅有几句话,但希儿还是回答:“许多情况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霍尔曼说的太不全面了。”
接着,他便保证派ss装甲兵团(此时在法国)前去为第六集团军解围。同时,空运物资将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加。
希儿深情地说,他誓要将斯大林格勒的挫折变成胜利,就像去年冬季危机他之所为一样。
休伯带着要给同志们灌输新的希望的命令,飞回战地。
他于1月8日抵达,就在当天,苏联飞机空投了传单,其中包括一份最后通牒:不投降便灭亡。
一些士兵开始有所动摇,但在受到休伯带来的新闻的鼓舞后,保卢斯告诉其各兵团司令,投降是绝对不可能的。
格尔康算是放下了心,他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还有安格琳娜营的一众。
但是,直到现在,他都没听说过任何安格琳娜营的消息,有人说安格琳娜营业已全军覆没,有人说安格琳娜营剩余的士兵被俘虏,也有人说安格琳娜营剩下的士兵已经逃出了斯大林格勒。
当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传到指挥部后,格尔康是最不愿意相信的。
他不相信安格琳娜营的全军覆没,不相信安格琳娜营被俘虏,更不愿意相信她们逃出了斯大林格勒(尽管他确实有这样一个想法,但是从1943年1月起,这种狼狈逃出斯大林格勒的想法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格里安上校。”格尔康把格里安叫来,“你觉得安格琳娜营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亲爱的将军阁下,”格里安回答说:“安格琳娜营已经成了过去式了,她们是1938年到1942年的产物,已经没有她们了。”
“那克莱因步兵师呢?”
“也是一样的,将军阁下,我们、步兵师很快也将成为过去式。”格里安上前一步,握住了格尔康粗糙而温热的手:“将军阁下,请您好好想想吧,我们负责的防线已经被俄国人捅穿了,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当前形势吧。”
格尔康一愣,反应过来后,回答:“好的,你先去忙你的吧。”
两天后,苏军开始进攻第六集团军的西部战线开始慢慢压缩,食品和弹药供应开始迅速减少,大部分的火炮每天只有一发炮弹可用,每个士兵只有一块面包和少许马肉。
能运抵战场的给养比帝国元帅保证运到的要少得多,希儿已经丢掉了幻想,说话差不多到了尖酸刻薄的地步。
他大骂迈耶是个满脑子肥肠的蠢猪,除此之外,对迈耶最大的污辱也许是选择了他的一名下级去重新组织空运,以解第六集团军的燃眉之急。
希儿曾两次夸奖米尔契元帅,称他不知道“不可能”一词为何的人物。
1月中旬,他来到“狼穴”,希儿令他每天运送300吨给养至斯大林格勒,为此,他被授予特殊权力,包括有权向任何一个指挥官下令。
米尔契开始大力改革,将日运量从60吨提高到了80吨,使被困官兵有了一线希望。
然而,不久后连米尔契也无能为力了。他意识到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六集团军或许是必须要被消灭的,保卢斯乃至第六集团军的其他将军是必须被俘虏或者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