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布夫 作品

第92章犹豫不决——斯大林格勒

苏军发动进攻的次数少了,乍一看,跑去阻击“冬季风暴”的士兵还挺多的,不过没一会,那些空出来的位子又被新的部队给填上了。

事实上,每次当一批苏军离开时,汉娜和弗里达又会手痒痒地想要发起一场反攻,将苏军往后赶,但对面的苏军就像是猜到了她俩的心思般,一支部队刚走,另一支部队就立马赶过来填上了这个缺口。

见状,汉娜也不打算正面进攻了,她有一个新计划,派一支小队利用周围的复杂地形冲进苏军阵地进行袭击,然后趁阵地苏军方寸大乱时,她再发起进攻。

想法很好,但可惜的是这是在缺少弹药补给的情况下想出来的。

现在继续向格尔康要弹药是不可能了,就算真的那么厚脸皮,她们也要不了多少弹药,更何况每次联系指挥部,得到的回复都是“其他战线也很紧急,不只有你们弹药告急。”

没有办法,反攻计划只能一拖再拖,并且从弗里达口中她们得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她们似乎离原本仅一英里的出口越来越远了。

现在能怎么办?强行发动进攻吗?那样这会死更多的人,这是个几乎赔本的赌博。

虽然她们是想恢复到原来弗里达提出的守住一英里位置的计划,但是白白冲锋然后丢下一堆尸体的赔本事情她们是绝对不会做的。

索性,她们也不打算进攻了,就蹲在原地眼巴巴的望着友军坦克冲进斯大林格勒。

期间,托比亚斯终于闭上了嘴,他不再说什么令人垂头丧气的话,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抱着那把步枪,一动也不动。

到12月14日,她们还是没有看到任何一辆坦克冲进斯大林格勒的市区、郊区,唯一看得到就只是一些被打得丢盔弃甲的仆从国士兵或德军士兵狼狈的从她们附近跑过。

有些时候,这些烦人的家伙是一边跑一边制造出一些噪音,使得原本追击他们的苏军转而调转枪口对准安格琳娜的一众。

有些时候,这些人是跑到安格琳娜面前,神情紧张的通知她们赶紧撤离的,说是什么俄国人大约几个师的部队将要冲过来,届时可不是这小小的安格琳娜能够阻挡得了。

面对这些近乎疯狂的家伙,她们都懒得进行交涉,但也不允许他们在这里大吵大闹或是发出一点动静,一般是直接让巡逻、守夜的士兵用除杀人以外的任何办法进行驱赶。

尽管她们并没有因为这些被打崩了的士兵而起撤退的念头,但是每天在耳朵边喊几句从未想过的事,时间久了也渐渐会把它记心头上的。

14日下午,汉娜联系起了指挥所,请求撤退,换别的部队来接替她们,撤退的原因是部队已经严重减员、补给严重不足、那些补充进来的士兵大多战斗素质低下,安格琳娜营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纯粹的安格琳娜营了。

理由十分充分,但是可别忘了听她说话的是格里安,那家伙就像是把联系用的东西给带在身上了一样,几乎次次都是她。

不出所料,格里安拒绝让汉娜撤退,她说现在撤退是最打击整个第六集团军士气的,包围圈本就在不断收缩,如果再传来个某地区溃败,更何况是称之为精锐步兵营的安格琳娜营溃败,那还不足以打击士气吗?

汉娜愣了一下,对“溃败”一词有所不满,这使得她直接进行了反驳:“等一下,格里安上校,我们是撤退。”

“这个节骨眼撤退,要是传出去,你觉得他们会把撤退这个单词传成溃败吗?”

“你太悲观了,格里安上校。”

“这是做最坏的打算,你这个乐观主义者。”

两人的通话草草结束了,汉娜也不生气,毕竟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在格里安没被接替前,她们是不可能撤退的,只要她们还有一个人活着,格里安就会要求她们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不是第一次被拒绝了,但汉娜还是有些失落,弗里达则过来安慰她:“你又不是不知道格里安的性格,她是不可能同意撤退的。另外从某种意义来说,她还算是有良心了,要知道之前我们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撤退,她没找你麻烦就不错了。”

“对,她要是同意撤退才怪了。”汉娜叹了口气,转身回到战壕,在对士气低落的士兵们进行一顿讲话后,她又组织起了新的防御。

到15日,苏军突然在晚上发动进攻,激战三小时后,苏军丢下数百具尸体、几辆坦克退了回去。

这次失败的进攻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成功的,因为苏军消灭了不少德军士兵,成功消灭了一批德军有生力量。

如果苏军打算跟安格琳娜打消耗战,那么最终的胜利者一定会是苏军,安格琳娜可没办法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那样,她们跟苏军僵持不了4年,连4个月、40天都做不到。

她们很快就会溃败了,如果往坏了估计应该会在几天后,总之不会很久。

12月17日,六天来,第六集团军的官兵眼巴巴地望着友军的坦克前来,但无论怎么等,他们就是看不到一辆德军坦克,有的只是一辆辆坦克残骸、一具具的尸体,他们遍布斯大林格勒城区,几乎是随处可见。

“冬季风暴”到这里已经能算失败了,曼施坦因并没有像第六集团军和城外士兵那样想象中的带着胜利的喜悦走进斯大林格勒,相反,他是沮丧了。

与保卢斯和第六集团军的全体官兵那样,曼施坦因是看不到笑容的,第六集团军仍然在苏军的包围之下。

12月18日,曼施坦因提出请求让城内的保卢斯突围,以挽救大多数士兵的性命。

蔡茨勒紧急批准了这一措施,但希儿却并不允许,因为意大利的第八军于那天崩溃,在解围部队的北部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

次日下午,曼施坦因再次电请希儿允许第六集团军突围。开始时,希儿予以拒绝,后来在蔡茨勒不断地催促下才有了松动的迹象。

另外,希儿也得知了将有一位从斯大林格勒城内飞来的中校要前来觐见元首,或许他将彻底动摇希儿现在的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