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惹到她都没果子吃
王耀文的婚礼很热闹,新郎是秀才,有个举人弟弟,兄弟俩都很年轻,这样的读书人很受欢迎。*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同窗不管私下如何,明面上肯定是交好。
县城能拉上关系的读书人都来了,各种富商更不会错过这个结交的机会,就连衙门的小吏也来了不少。赵林借着这个机会也认识不少商人,以后自家出产的鱼啊藕啊,还有鸡鸭之类的农产品肯定不愁销路。
他现在算是体味到背后有人的快乐,全程他都没有交际,都是各种商人主动找他套近乎。知道他为种地为生,不用他说就想要订下地里出产的各种经济作物。
婚礼上那道凉拌皮蛋果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听说是江城高价买回来的新鲜菜,更有人找王家人打听哪买的,价格如何。
有人喜欢,自然也会有人讨厌,不过没人会当面说不喜。酒桌上冷热菜加一起十几道,不喜欢可以吃其他菜,说出来就是给主人家难堪,参加婚礼的人是来交好,不是来结仇的。
赵林注意了,大部分桌子上都把凉拌皮蛋这道菜吃得差不多。有人愿意尝试就够,他对接下来的计划更有信心。
参加完王耀文的婚礼,王耀学的婚礼也快了。?§?看<书>/屋3 ?最-:新?#章`>节ta更^新?快???不过在这之前,王家还新建了宅子。虽然没有首接说分家,但是这次新建的宅子是一模一样的三座。
连在一起,又各有大门,这和分家也没有什么区别。
王秀英就感叹以后回娘家都不是自己家了,是回兄弟家。
赵林马上哄她开心:“以后家里买的房子和商铺都放在你名下当嫁妆,平安要是听话你就给,不听话哪怕是亲儿子也别管。”
王秀英也只是随口感叹一句,提到平安哪还会伤心。她都嫁人了,娘家兄弟不分家,也不会是她的家。刚出嫁那两年,她回娘家还会想办法多住几天。
这才多久,她回娘家都是当天就回,再过几年说不定就变成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
赵林摸摸鼻子,这个他可就帮不上忙,只能靠王秀英想通。以后他们俩才是相扶走一辈子的人,别说父母,就连儿女早晚也会飞走。
王秀英不信,以后平安在哪,她就跟到哪。
“行,你到哪,我也跟到哪。”赵林彻底贯彻宠媳妇的原则。跟着媳妇走才不会走错路,家庭才会幸福。
和赵林之前预想的差不多,婚礼过后很多人打听在哪买皮蛋。^w\a.n\o¨p+e~n¨.?c-o!m!婚礼上不好问王家人,婚礼过后却就没事,王家那边每个人都有人问。
按事先约定,全都推到赵林头上,说他买的,具体情况不了解。
赵林坐在家里就有好几个人上门要买皮蛋,还都是进货的商人,让他又高兴又着急。高兴是果然推广有用,急是成品不多,看着钱赚不了。
原料不够,人手也不够,真要做生意他不喜欢自己动手。有钱就能买到材料,村里也不缺干活的人,但找个管事的人难,请外人又不放心。
赵林和王秀英坐下商量,把村里人都排一遍,看能不能挑个合适的人选出来。
王秀英对村里其他人也不算太了解,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一个人:“不要就让姚嫂子管着。”
赵林不同意,不是姚氏不行,而是赵天明的媳妇大着肚子,过几个姚氏肯定要带孩子,哪有空管事。
“是哦,可惜了。”王秀英忘记这点,可除了姚嫂子还有谁,大福嫂子也不错,可是她是少族长夫人,还要管着族里的一些事,也没空。
赵林也头痛,这事让男人干还不适合,干活的都是群妇人,管事的最好也是妇人。夫妻俩讨论许久,最后终于想到一个人——王六婆。
“能不能行吗?”赵林有些怀疑。
王秀英却觉得王六婆能行,她在村里人缘好,和谁都能说上话,又豁得出去,遇到事什么话都敢说,管村里的妇人就要这样的人。
“就是年纪有点大,不知道她家里人会不会同意。”王秀英担心的点和赵林不同。
“都不到五十,哪里年纪大,又不要她干重体力活,肯定可以。”
有钱拿,王六婆的家人肯定也不会反对。
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赵林打算就找王六婆试一试,不行再说。干活的地方安排在院子里,就在自家眼皮子底下,不行也出不了大事。
王六婆见到赵林上门很惊讶,她可是没见过赵林闲着没事上谁家串门。村里最忙的人非赵林莫属,连村长都没他事多。
赵林谢过王六婆倒茶的好意,趁王六婆的家人都在,首接说明来意。
王六婆摸了摸耳朵,怀疑听错:“你说什么?请我干活,还要管人?”
“林兄弟,你请我娘干活,给多少钱?”问话的是王六婆的大儿子张永山。
其他人没说话,却也紧盯赵林,想知道工钱是多少。
“一个月半两银子,不用天天干活,有活的时候才需要上门,刚开始没有什么活,等以后活多了再看情况加工钱。”
赵林给的这个价格不多,但是前期确实没有什么事,都不用天天上班,隔几天干个半天就算时间长的。也就王六婆是这个工钱,其他人就没这么好,按天算工钱,半天就只付半天的工钱。
其实他有想过计件算工钱,后来想想太复杂麻烦,他又没时间算账,又不到厉害的管事,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
在家门口就能赚半两银子,王六婆都没问干什么就先答应下来。她一个老太婆,有什么事怕,赵林总不会让她干坏事就行。
等弄明白要干的活后,王六婆更放心了,不就是管着村里干活的大小媳妇,这可是她的拿手好戏。平时闲聊的时候,哪个小媳妇老婆子惹到她都没果子吃。
赵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少说话多干活,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全部工序都不能出错,出错影响品质也有处罚措施,不是说一句错了就没事。
王六婆觉得处罚有点难,不过见到成筐的鸡蛋和鸭蛋就不反对这条规定了。鸡蛋可不是便宜东西,谁是要做错浪费钱,挨罚也是应该的,她以后也得好好盯着,不能出错也不能让人把鸡蛋鸭蛋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