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各方准备,大明上下难得的团结一致!
杨士奇几人并不是因为解缙的那番话而脸色难看,在他们眼中,如今的解缙,就是一个小丑。
看在同出东宫的份上,他们没有去对解缙落井下石,已经非常的大度了。
解缙在文学上的造诣,他们每个人都确实自愧不如,但一旦不是关于文学,解缙在他们眼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此刻他们脸色难看的是,他们在这里聚集的地点,暴露了,恐怕暴露的时间还不短了,不然解缙怎么知道?
解缙都能知道,朱棣、朱高炽还会不知道?锦衣卫难道比解缙还差?
锦衣卫要是真的比解缙都还要差,恐怕都得被朱棣原地解散了。
“来,我们继续喝茶,难得休闲片刻,可不能浪费了。”
“哈哈,确实如此,人生难得有闲暇之余,休息片刻,就得继续开始忙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的,声音丝毫没有遮掩,能够让门外之人也能听见。
然而很快,几人就降低音量,彼此靠近一些,轻声交谈着。
“这个地方以后不能再谈其他,直言风流,以免消息走露。”
“善,不过此次的事情,还需要尽快定好,如今那位的心思不明,做出来的,未必是真的,但也不是没有那个可能。
我们接下来要开始准备了,等他出来,就开始行动。
此次竭尽全力留下他,从此便再无担忧。”
几人商议的,正是要留下朱高煦的事情。
至于当初这些人想方设法的想要朱高煦出去就藩,现在又要想方设法的留下朱高煦,完全不同的做法,就是因为局势的变化。
当初朱高煦在京城,可是有着极大势力的,背后支持的人可是不少,占据着很大一股力量,话语权不小。
他们在朝中,可以说都得小心翼翼,一旦被朱高煦下手,即便有朱高炽帮他们求情,都很难挣脱。
那时的朱高煦,对他们,对朱高炽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偏偏他们能够反制的手段,有限,全靠朱高煦自己犯错,尤其是朱高煦还随时都有可能掀桌子,他们是真不敢将朱高煦逼得太狠。
一旦逼得太狠,反而是他们会受伤,因为朱棣是不会允许那种情况发生的,他们谁敢挑事太过,朱棣的刀就会挥向谁。
加上朱高煦的势力,真不是他们想针对就能够针对的,朱高煦在朝堂也是有势力的,只是弱小了些,不是没有文官支持的。
那时希望朱高煦就藩,离开京城,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瓦解朱高煦的势力,降低朱高煦的实力。
时间也不用多长,三五年的时间就足够了,而到了藩地后,他们同样有法子能够限制朱高煦。
而如今朱高煦回来,他们想要留下朱高煦,就是因为现在的朱高煦对他们而言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了。
加上他们身后还有一个朱高炽可以保他们,可以说只要留下朱高煦,他们再无后顾之忧。
因为朱高煦那大汉的十数万兵马,也将会被逐渐肢解。
一个在大明之外有着十数万军的大明汉王,朱棣不怕,但他们怕啊。
要是建文年间的事再在永乐上演,再来一次,他们所有人都是极为不想看见的。
哪怕如今朱高煦的实力对比起大明其实很弱小,但是万一呢?万一来个朱棣第二呢?
本身朱高煦就极为善战,底下又带去了一票勇武善战的人,一旦再来一次靖难,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自己跑不了,家族、家人都跑不了。
所以现在留下朱高煦,对这些人而言才是最好的选择,留下来的朱高煦既没有了威胁,那个大汉也对他们没有了威胁。
朱棣在位时期,或许不用考虑这么多,但如今朱棣的年纪已然不小,他们不想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最好是能够将其毁灭在萌芽之中。
“唉,这天气真是怪异,按照往年而言,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热起来了才是,没想到还是有些冷。”
“今年天下的百姓日子不好过了,比往年都要冷一些。
现在难民越发的多了,让夏元吉多调拨一些钱粮,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是真的扣搜。
不过朝廷的钱粮确实艰难,这事我们还得再想想法子才行。”
几人一会密聊,一会放开声音,说着对国事的担忧。
赵王府,朱高燧看着下发的圣旨,一脸的疑惑与沉重。
“老爷子,你到底是想做什么?之前老二出去,你想留下他,只是被娘阻止了。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你当真舍得再放老二回去吗?”
朱高燧始终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如果朱棣真的不想朱高煦回去,那就不会特意宣传朱高煦的孝了。
如今朱棣的做法,在朱高燧看来,就是已经没有了留下朱高煦的心思。
这个局面,是他极为不想看见的,他是必须要留下朱高煦,他才有后面的希望。
不然他的机会渺茫,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朱高燧格外的看重。
要说大明谁最想要朱高煦留下来,他朱高燧要是说第二,都没人敢说第一。
“顾晟,你说,皇帝这个圣旨,代表着什么?”
“禀殿下,小人不知,但小人知晓一点,圣心难测,殿下所见,未必为真。
此事有真有假,小人无法分辨。”
顾晟,朱高燧赵王府长史,是朱高燧的绝对心腹,基本朱高燧的决策,顾晟都有参与,并且还为朱高燧出谋划策。
朱高燧听着顾晟的话,直接乐了,圣心难测,他所看见的,未必是真的,此事半真半假,他难道不知道?还需要顾晟来说?
看似说了,又什么也没有说。
朱高燧也没有去怪罪顾晟,分析朱棣的想法,对于顾晟而言,确实太难了点。
分析不出来,虽然代表着不是那么有用,但要是真分析出来了,他反而得思考怎么重新对待顾晟了。
人可以聪明,但太过聪慧,就不好了,连朱棣的心思都能被猜出来,这样的人,用则用,防也得防了。
朱高燧坐在椅子上,淡然喝下一口茶,看向顾晟。
“本王想要汉王留在大明,留在京城,你觉得本王该怎么做?”
朱高燧直言不讳露出心声,顾晟知道他的事已经够多了,他也不在乎再多一件,而且除了顾晟,他也找不到其他人可以谈论这些事情。
顾晟这次没有直接开口,而是皱眉沉思起来。
半响,顾晟恭敬的看向朱高燧。
“殿下,如今皇上的想法还不明朗,小人建议不应直接提出留下汉王之事。
殿下可以亲情,向皇上倾述,请皇上让汉王多留些时日,只要汉王能够留在大明一两年,那么汉王回去与否,也不重要了。”
“嗯,不错,这个法子很好。”
朱高燧满脸笑意,只是笑得有些冷,有些阴冷。
听到顾晟所说,他才发现自己走到了一个误区里面,留下朱高煦一年半载,难度可就直线降低了。
这样一来,朱棣能够更加接受,一年半载的时间也不长,朱棣以往有段时间可是思念朱高煦得紧,毕竟朱高煦再出去,基本是再难相见了。
而至于一年半载后又该怎么办?
朱高燧笑容更盛,到了那时候,局势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高煦留下来的这段时间,他不信朱高煦什么都不会做,只要朱高煦参与一部分事,到时候朱高煦再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朱棣的态度,恐怕也会转变了。
待顾晟下去,朱高燧阴阴看向汉王府,笑得更开了。
“老二,我现在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啊,等你守孝回来,我会给你一个惊喜的。
外面的苦,我作为你的弟弟,怎么能让兄长去吃那样的苦呢,留在大明享受,岂不妙哉,呵呵。”
夜间,东宫之内,朱瞻基没有丝毫睡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
这不是朱瞻基贪玩了,是在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而是因为朱棣的圣旨,他也知道了,才睡不着。
他好不容易劝说朱高炽发力要留下他的二叔,结果现在朱棣这个态度,让他很是不安。
思考许久,朱瞻基最终还是离开了床榻,披着裘衣坐在椅子上,皱眉沉思着。
“爷爷,你不是想要他出去吗?怎么就变了呢。”
朱瞻基百思不得其解,下人进来开始给朱瞻基倒上热茶,只是在退下去时,桌上突然多了一封折叠好的密信。
朱瞻基当即打开密信,借着微弱的烛光认真看了起来。
这是杨士奇写给他的,信中只说了一件事,就是让他稍安勿躁,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做。
杨士奇等人也是煞费苦心,朱瞻基这个年龄,尤其是与朱高煦的叔侄关系,做什么都会被怀疑动机。
是个人都知道朱瞻基与朱高煦、朱高燧的关系不融洽,这种局势下,朱瞻基怎么做都是错。
杨士奇几人是生怕朱瞻基自毁长城,不得已来信提醒。
朱瞻基见后,随即将密信放入火中,燃烧殆尽。
此刻,朱瞻基突然不再烦躁,内心一安,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
“有你们出手,加上爹与我那三叔,应该可以留下我那个二叔了吧。”
朱瞻基是真的笑了,直到此刻他才发现,朝堂上下,除了武勋的态度不知道外,其他人,全部都是想要朱高煦留下来啊。
而武勋,则是紧靠朱棣的,这点他还是清楚的,武勋不会靠向他们这三方的任何一方。
朱瞻基现在突然有些期待了,大明上下,难得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想要留下朱高煦,能够让东宫、赵王府、内阁、士大夫同时发力做同一件事的,永乐一朝已经几年了,还只有朱高煦做到了吧?
就这么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不信留不下朱高煦,哪怕是朱棣见到了这股力量,都要认真的考虑了吧?
朱瞻基高兴没有多久,房门被推开的声音传来,朱瞻基眉头一皱看去,顿时惊了惊,赶紧起身。
“爹,你怎么来了?这么晚了还没休息呢?”
朱瞻基赶紧扶着朱高炽进屋,顺手关上房门,来到上方坐下。
朱高炽如今比起之前,又是胖了不少,走几步路,都开始有些喘。
“听高炽看着朱瞻基,笑着说道。
朱瞻基闻言,也是笑了。
“果然瞒不过爹的火眼金睛,儿子看到了爷爷下的圣旨,有些睡不着。”
“这事,你不要去多想,你想也没有用,你爷爷的心思,如今猜不透了。
你记着一句话,这件事不是如今的你能够参与的,你爷爷还在,你爹我也在,还轮不到你。
平日里如何,接下来的日子你接着如何,不要让人看出你的想法。
若是有人问你,你记得就说不知道,没关注,不去理会。
你这段时间与杨士奇他们走得有些近了,我告诉你,他们的话,可信,但不可全信。
如今你还太小,不要去过多接触他们,只需要完成学业,该玩就玩你的。
你要记住,在你这个位置,除了你爹我,还有你娘,对其他人都得有防备之心。
至于其中的道理,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看着朱瞻基的神情,朱高炽不断的叮嘱着,朱瞻基虽然做得隐秘,但在东宫这一亩三分地上,还能有瞒过他的事?
杨士奇等人没有遮掩的与朱瞻基联系,他并没有什么反感,因为朱瞻基的身份,就是已经确定了的,有联系是正常的。
但偏偏现在的朱瞻基年纪太小,各方面的经验都不足,他担心朱瞻基被杨士奇这些人给忽悠了。
其实也谈不上忽悠,只是朱高炽很清楚,这些人,也是有自己的述求的。
在他面前,这些不好使,但在朱瞻基面前,朱瞻基和这些人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张纯洁得不能再纯洁的白纸。
这次他就是要来敲打朱瞻基一番,免得朱瞻基还沾沾自喜。
朱瞻基心头微微一惊,但也很快平复下来。
到底是他爹,是太子,要是这些都不知道,那可就有些不配了。
朱高炽说的,与杨士奇几人对他说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不要瞎掺和。
“爹,我知道了,我以后不会了。”
“知道就行了,等你大一些,这些都会逐渐交接给你的,不要急躁。”
这就是朱高炽过来的目的,本来他才处理完奏折要去休息的,但朱瞻基这里不说清楚,他是真的担心。
朱瞻基比起外面的同龄人而言,优秀了太多,但这份优秀放在深宫之内,还明显不够。
尤其是各方面的道行,都还是太浅了。
两人聊了一会,朱高炽才缓缓离去。
京城暗流涌动,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朱高煦也走出墓陵,开始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