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朱棣:老二,你在大汉的布置我都知道了
朱高煦与朱棣两人聊着天,谁也没有说正题。
一番父慈子孝后,朱棣率先发出感叹。
“老二,你这次让我刮目相看,其实你哪怕没有传信回来,我也知道你会回来。
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你来得会这么快,回来后就来看你娘,着实有心了。”
朱棣是真的感叹,他之前就猜到的,对于朱高煦回来并不惊讶。
而现在让他欣慰的是,朱高煦回来的理由,和他想的,却是不同,这才是让他对朱高煦很是高兴的原因。
让尚膳监做这些吃的亲自送来,又那么关心韦婉芸,都是因为朱高煦实际的行动。
论迹不论心,朱棣只看朱高煦的动作,因为心中的想法哪怕说出来,都不一定是真的,但只要行动做出来,无论真心还是假意,已经不重要了。
这次朱高煦要是回来得晚,他都不会有现在的这些安排了,也不会这样对待朱高煦了。
朱高煦看着朱棣,随后却是笑了。
“我还以为会让你们意外呢,没想到你们都猜到了,恐怕每个人都想到了吧,看来我出去这几个月,还是没有多大长进呢。
你们猜到了,可是我自己都很意外,我都挺意外我会回来的。”
朱棣虽然喝着酒,看似沉浸在怀念徐妙云的情绪中,但脑海却是格外清明,认真的听着朱高煦说的每一个字。
听到这里,朱棣心头一时有些意外,但很快又没有了意外,朱棣并没有出声,而是静静地聆听着。
朱高煦也没有去在乎朱棣是什么想法,喝下一杯酒,转头看了看徐妙云的画像,这才看向朱棣缓缓开口。
“其实这件事,爹你应该也知道的。
当初我去见娘,说要离开的事情时,娘并没有反对,可以说还没有劝说我一句,反而是让我尽早离开。
并且还特意叮嘱我,娘说,哪怕自己去世了,也不要让我回来。
当时我其实很心痛,因为我自小顽劣,比爹你小的时候还要不学无术,举止孟浪,轻佻散漫,但只有娘没有对我有偏见,反而细心的教导我。
当初那一刻,我很是想不通,想不通娘怎么突然之间这样对我,让我很是心灰意冷。
但出去后,我再想这件事,我突然发现娘也是为我好,不仅是为我好,还是为了大明,为了爹,为了老大、老三,所有人都考虑了,才会那样做的。
那时候我的野心,爹你知道,老大也知道,恐怕朝堂上不少人都知道。
娘这么做,是为了所有人啊,为了我们一家能够和睦。
没有了我,老三独木难支,无法和老大争了,我也出去了,一切都好,只是让我略微受些苦罢了。
后面尤其是娘送来的那封信,还有我那个小舅子徐膺绪在信中最后写的,是爹授意的吧?”
朱高煦看了一眼朱棣,见朱棣没有出声,继续说道:“当时看到那封信,我才彻底明白娘的苦心。
明白之后,却是晚了,无法再陪在娘的身边了,我只得在外面找医治娘的法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可是,最终却是没有赶上。
在我知道的那一刻,我是不敢相信的,我不相信娘就这样走了,但最终还是只能接受现实。
其实我哪怕不回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因为娘已经下过口谕了,但我依旧想要回来,哪怕不能见最后一面,但为了心中思念的人,我就是要回来。”
“现在我回来了,一切都在爹你的掌握之中了。”
朱高煦将许多事直接摆在了明面上,朱棣单独过来,他知道就是来找他谈心的。
他也正好顺势而为,因为即便朱棣不找他谈心,他也会找一个时间和朱棣谈心。
这次返回大明,他可以说做了不少准备,准备了许多方案,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和平解决。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提前为离开做准备。
至于将他与朱高炽、朱高燧之间的事放在明面上,是因为朱棣都知道,如今也是私下谈心,他也没有那些顾忌。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机,正是说这些的时候。
朱棣看着一脸惆怅、悲伤、愧疚的朱高煦,一时默然。
当初徐妙云对朱高煦说的那些话,他也确实知道,毕竟徐妙云没有藏着。
听着这些话,再想想自己当初想象朱高煦回来的理由,本就渐渐有些情绪的朱棣,心中一时感到些许亏欠。
然而这个情绪不过片刻之间,朱棣就很快平复下来。
“老二,你准备待多久?”
朱棣并没有去说其他,朱高煦出去,其实也相当于就藩,只是比就藩确实还要更苦一些,也确实对大明是有益的,朱棣明白,不想再说。
外面那些地方,大明从上至下,没有人能够看得上,朱高煦的出去,其实和发配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只不过名义上是作为大明西南屏障去的,有了一层装饰罢了。
但朱高煦如今的实力,朱棣心中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朱高煦的野心是不是真的没有了,他仍旧疑惑。
至于屏障什么的,真到了那一步,这些都是没用的。
而且在朱高煦不在的时间,朱高炽的势力增长太快了,朱棣心中还真有些想要留下朱高煦来对抗朱高炽的。
因为就像朱高煦自己说的,朱高燧如今还真不行,无法与朱高炽对抗。
当然,前提是他不加强朱高燧的情况下,他要是加强朱高燧,也是勉强可以比一比的。
朱棣也不知道究竟要不要放朱高煦回去,可以说都有利有弊,他现在也没有想太多,因为他还有时间,而更为重要的,他还要再观察观察朱高煦。
朱高煦闻言,心头一时有些惊讶,随即对朱棣又很是佩服。
不愧是当皇帝的,这情绪的控制能力,是真的强。
朱高煦怅然一叹,道:“一个月左右的吧,这段时间我要多陪陪娘说说话,这样娘也不至于乏闷。
我还要给皇爷爷说说如今的大明,让他不要对娘有苛责。
奶奶与大伯那里,我也要说一说,都是一家人,在
朱棣听着这些话,脑海轰然一震,这次直接没有任何掩藏,目光无比欣慰的看着朱高煦。
这些,他自己想到过,他在朱元璋灵前跪了一天一夜,也是为了这点。
朱高炽与朱高燧,全然没有想到这些,但朱高煦却是想到了,不仅想到了,还想得非常的全面。
这一刻,朱棣对朱高煦的疼爱,远超任何时候,哪怕是靖难时对朱高煦的喜爱,都不及这一刻。
以往对朱高煦的提防与些许偏见,在这一刻全部烟消云散。
朱棣将手举起,放在朱高煦肩上,轻轻拍了拍。
“不错,有心了,这事就交给你了,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
朱棣并没有让朱高炽也去,因为朱高炽还得帮他处理国事,不合适,只是对朱高炽与朱高燧都没有想到这点,略感失望。
朱高煦点头应下,并没有出声,他在等,等朱棣说出那句‘让他返回大汉’的话。
朱高煦能够感受到朱棣的情绪变化,现在气氛都到这里了,正常而言,朱棣哪怕一时冲动,也该表态了。
但等了许久,朱棣依旧没有说,朱高煦放弃了,心中逐渐抛弃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已经在思考着开始启用准备的其他方案了。
朱高煦是真的感慨,不愧是当皇帝的,不对,准确来说,不愧是能够历史有名的皇帝,这份控制力,他是真的服。
朱棣看着朱高煦,他现在差不多知道朱高煦的想法了,他其实对让朱高煦回去并没有那么大的抗拒了,因为他本身就留得有后手。
只是他还想看看朱高煦后面会怎么做,他才故意没有说。
帝王有冲动的时候,但那个冲动,其实更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实际则是已经分析清楚了利弊,才会选择去做的。
当然,也真有真正冲动的时候,但朱棣他自认自己不是。
良久,朱棣缓缓开口。
“你是不是有些失落?”
“有一些,但还好,也谈不上失落吧。
不过不管爹你怎么想,我说到的,我都会去做完。”
朱高煦知道朱棣问的是什么,满脸不在意的说着。
朱棣却是笑了,笑了一会,在朱高煦那幼稚的目光中,才戛然停下。
“臭小子,你那是什么眼神,别以为我老了,就揍不动你了。”
“爹你想多了,我那是崇拜你呢,是佩服。”
朱棣直接乐了,朱高煦当着他面说起谎来是一点都不带思考的啊,也就朱高煦了,要是换成朱高炽与朱高燧,这会已经被他吓得跪地上了。
朱棣突然觉得有趣,朱高煦的改变,让他觉得新奇,因为之前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他一时反而觉得还不错。
“难得从你嘴里说出这话,说说,你是怎么崇拜我,佩服我的?”
朱高煦顿时看愣了,心头直呼朱棣不要脸,这人就看不出他是敷衍的?
如今的朱棣,他能夸啥?安南是他打的,北征还没有开始呢,夸编撰永乐大典?夸派郑和下西洋?夸国事治理?
朱高煦看着朱棣,忽然觉得也不是不能夸一夸。
正要开口时,朱棣的话音又传了过来。
“行了,咱也不逗你了,咱做事,不需要别人的夸赞。
我这一生,虽然有过错,但对大明江山社稷,也必然有功,等咱把北方的鞑子清理了,到时候也可以下去见你爷爷了。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怎么看我,也不重要。”
朱高煦看着突然气势爆发的朱棣,脸上逐渐露出笑容,他对朱棣其实并没有恶意,之前朱棣对他的防范,那也是原身的,如今他也已经出去了。
这次朱棣是否让他回去,都不会影响他对朱棣的看法,只是坐在那个位置上,朱棣需要有那些考量。
“爹,其实我真的敬佩你,以消除北方边患鞑子为己任,上位以来兢兢业业处理国政,编撰永乐大典虽然耗费人力财力,但却是能够为后代留下太多传承。
郑和出海,增加大明的影响力,包括奴儿干卫,爹您准备提为奴儿干都司吧,增加大明在那里的影响力与控制力,遏制鞑子,以及出兵安南,这些都是我所敬佩爹的。”
朱高煦说的真心实意,真诚的看着朱棣,单独从这些视角而言,他确实是极为敬佩朱棣的。
而大明终其一朝,永乐时期是大明的最巅峰时期,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实控、虚控疆域最广的时期,军事、经济的巅峰,火器的发展也是最好的时期。
除了所有王朝都面临的民生问题外,其他方面,真挑不出什么毛病。
将奴儿干卫提为奴儿干都司,让大明的控制区域达到了前世的大毛地界。
郑和下西洋也让大明对南洋、东洋、西洋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西北的哈密卫更是将大明的触手延伸了太多。
可惜的是,从朱高炽上位,直到朱瞻基,基本都被放弃了。
安南、奴儿干都司、哈密等等地方,基本都丢出去了,还是主动丢的,海禁也从此彻底牢靠,大明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降低。
财政是一个方面,但朱瞻基自身的原因,更多。
朱棣看着朱高煦,心头一时有些火热,朱高煦说的他有些无法辨别真假,但那真诚的眼神,对他的敬佩,他看得到,感受得到。
他做的这些,其实朱高炽,以及那些士大夫们,都反对过他,无论是出兵安南,还是奴儿干卫的升级、哈密卫等,都在明里暗里反对他。
如今他没有想到,最懂他的,偏偏是他的老二。
奴儿干都司,全称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本是永乐九年开设,如今朱棣就已经在开始筹备了。
哈密卫则是去年朱棣才设立的。
朱棣心头无比感慨,并没有说话,而是他在平复心情。
这次平复情绪,朱棣用了较久的时间,待平复下来,才缓缓看向朱高煦,目光之中依旧带有欣慰。
“老二,果然还是你最像我啊,你们兄弟三人,也是你懂我。
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吧,你在大汉的布置,我都知道了。”
朱高煦瞳孔一缩,惊疑不定的看向朱棣,他在大汉的布置,朱棣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