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朱棣与朱高煦之间的‘父慈子孝’
朱棣神情一肃,瞬间对朱高煦的好感又有了提升,虽然不会持久,但起码此刻,朱棣心中无比的欣慰。
“好啊,老二有心了。”
“朕问你,汉王此来,可有用过膳食?”
朱棣注视着柳董,这次他本来就准备好了家宴,就等着朱高煦到来。
本来等朱高煦等得有些不舒服的朱棣,此刻反而关心起了朱高煦,生怕饿着了自己的儿子。
柳董依旧跪在地上,低着头,恭声道:“禀皇上,汉王殿下应是没有就食,这一路汉王殿下急行而来,尽皆风餐露宿。
而且汉王妃的脸色苍白、虚弱,恐身体有恙。”
柳董没有丝毫隐瞒,而是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全部告诉朱棣。
朱棣听闻,心中反而有了些许心疼。
从大汉国到京城,这个时间到来,他能够体会到沿途的颠簸。
“来人!告诉尚膳监,做几个菜,带一壶酒,给汉王送过去!”
“诺!”
朱棣说完,又转头看向朱高炽与朱高燧。
“老大,老三,你们下去吧,让光禄司给咱那二儿媳妇准备些吃食送到汉王府。”
“是,爹。”
明朝永乐时期,还没有御膳房,那是满清的称呼。
从隋朝的光禄寺开始,如今大明则是光禄司与尚膳监,尚膳监为给皇宫之内的皇帝、妃嫔等制作饮食的,属于内廷机构。
光禄司则是主要负责外廷的食物,以及宴会、祭祀等,属于朝廷机构。
朱高炽与朱高燧爽快的应下,心中不仅没有担忧,反而高兴。
朱棣对朱高煦越好,那么留下朱高煦的可能越大,这是两人都想看到的局面。
只是朱高炽的高兴并没有朱高燧那么强烈,朱高炽比朱高燧更加清楚,朱棣的这些情绪,来得快,恐怕去的时候,去得也快。
至于支走他们两个,两人都猜得到,这是朱棣想要和朱高煦单独相处聊聊天了。
朱棣确实想要和朱高煦单独谈谈心了,只是在众人下去后,朱棣依旧没有动身。
又等了一会,当尚膳监将菜做好,朱棣才起身走去。
灵殿内,朱高煦跪在徐妙云的灵牌下方,墙上还悬挂着徐妙云的画像。
韦婉芸则是跪在朱高煦身旁,落后半个身位。
朱高煦目不转睛的看着徐妙云的画像,心中无比的复杂。
要说他对徐妙云有多少情感,母子之情,其实并没有,但徐妙云对他有很大的恩情,以及他本身对徐妙云的敬佩,加上原身内心深处的情绪,让朱高煦不由自主的有些情绪波动,双眼红润。
朱高煦很能理解原身的情绪,幼时朱元璋在位时期,留在京城,就是朱元璋口中的‘标杆’,包括朱高炽也是标杆,只不过他的标杆是贬义的,朱高炽是褒义的。
小时候他的顽劣,比起朱棣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很不受朱元璋喜欢。
即便是在北平,那时的朱棣还是燕王,因为他的顽劣,对他也有些不喜,虽然没有表现太多,但他能够感受到。
只有徐妙云,虽然严厉教导他,但从未对他有过不喜,反而在他身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这也让他有了一定的底子。
后面长大了,他的勇武逐渐展现,朱棣才逐渐开始重视他了,尤其是靖难时,他展现出来的勇武善战,让朱棣对他格外的喜爱。
那段时间朱棣对他画了不少饼,原身全部都吃了,只可惜最终是一张空饼。
朱棣真正喜欢的,他知道,朱高炽也知道,其实是朱高燧。
这一家人,唯有徐妙云,一碗水是真的尽可能的在端平。
而他对徐妙云的敬佩,是敬佩徐妙云的贤良淑德,能够为朱棣支撑起后面的家。
世人皆知朱棣出征时朱高炽在负责后方,却不知真正负责后方的人,实际上是徐妙云,是徐妙云在稳固后方,保障朱棣大军的后勤,让朱棣心无旁骛可以将全部精力用在前方战场。
北平被攻时,徐妙云同样能够穿上盔甲,指挥守城。
幼时徐妙云就有女诸葛之称,又哪里会差了?
朱高煦心中其实很不愿接受如今的现实,他明明记得徐妙云是七月才去世的,现在却是提前近三个月,他能找到的唯一原因,就是他。
因为如果不是他闹腾出这些幺蛾子,徐妙云应该是能够挺到七月的。
想想这个原因,朱高煦挺自责的,徐妙云对他,可以说是真的操碎了心。
哪怕徐妙云支持立嫡立长,原身的记忆都没有对徐妙云有丝毫不满的,也只有徐妙云能够让这个原身相信徐妙云不是在嫌弃他。
或许是悲伤的情绪在蔓延,朱高煦想着以往的种种,心绪更加的不稳定了。
“娘,我来晚了,儿不孝。”
朱高煦有些悔恨,送药为何就晚了半个时辰,其实他已经尽快的在提升荣耀点兑换了,试药完成的第一时间就让朱武送过来了。
按照他的预计,本来是可以提前近三个月让徐妙云的恢复的,但他真的没有想到,徐妙云的病情会恶化,历史竟然因为他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点,哪怕他知道是七月,但他依旧尽量在提前,就是怕出现意外,但最终还是晚了。
良久,朱高煦缓缓回神,当情绪过去,神智也逐渐回归。
双眼渐渐清澈,朱高煦心中依旧有敬佩,亦有亏欠。
半响,朱高煦转头看向韦婉芸,见韦婉芸流淌的泪水还未干涸,脸色越发苍白与虚弱,朱高煦顿时一惊。
对比起画像上的人,他更关心眼前人。
“芸妹,你身体不适,先回去,等休息好,调养好些后再来陪陪娘,想来娘不会怪罪的。”
韦婉芸看着朱高煦,虚弱的脸庞却是露出笑容,又目光坚定的摇摇头。
“王爷,我们本已来晚,未能见母后最后一面,如今到来,我理应多陪一陪母后。
些许身体不适罢了,我没事,王爷不用担心,我自己身子自己清楚,无碍的。”
朱高煦听得心中感动又担心,随即朱高煦正要让人端一碗水来,他好将准备好的丹药放入水中给韦婉芸喝,一道熟悉的声音,却是突然从门外传来。
“好!不愧是咱的儿媳妇,有心了!你们都有心了,你们娘的在天之灵,想必也会欣慰。”
朱高煦转身,只见朱棣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太监,很快在他旁边摆好一张矮桌,放好蒲团,又摆上酒菜,弯身退了出去。
朱高煦看着朱棣,并没有出声,他在朱棣眼中竟然看到了欣慰与担心?朱高煦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朱棣一个皇帝,这么容易让人看出状态?
不待朱高煦出声,朱棣关怀的话语再度传来。
“儿媳妇,你先回去休息,我已经让光禄司准备了膳食,回去晚了可就凉了。
另外还让太医去汉王府了,回去吧,让他们给你看看,别染疾了。”
韦婉芸拉着朱高煦,向着跪着朝向朱棣的方向,正要磕头谢恩,见朱高煦没有动作,拉了两下没有拉动,韦婉芸也顾不得,当即磕头谢恩。
“谢父皇,儿媳与夫君尽管快马而来,未能见母后最后一面,深感愧疚,如今只想多陪伴母后些许时日。”
听着韦婉芸的称呼,朱棣欣慰的笑了,看向韦婉芸的目光很是满意。
尽管韦婉芸没有直接听从他的话,但这番话说出来,就不是抗旨了。
再看朱高煦,见朱高煦没有动作,只觉得这是一个棒槌。
朱高煦压根没有去理会朱棣,转头看向韦婉芸,将韦婉芸扶起。
“爹让你回去休息,就回去休息吧,这些时日你也困乏,身子也虚,别忘了路途才染疾痊愈没有多久,去吧,这里有我。”
韦婉芸看着朱高煦,迟疑片刻,最终还是选择退了出去。
外面的人已经准备好了銮驾,当即送韦婉芸回到汉王府。
当就剩下朱高煦与朱棣时,哪怕没有朱棣的允许,朱高煦也起身坐在蒲团上,开始吃着桌上的酒菜。
朱棣见状,直接乐了,看了看徐妙云的画像,心头一叹,也是坐了下来。
给自己倒上一杯酒,又给朱高煦倒上一杯。
朱高煦也是来者不拒,一边啃着烧鸡,反手就将酒杯的酒一饮而尽。
朱棣摇头一笑,继续给朱高煦倒酒。
朱棣看得出来,朱高煦是真的饿了,这狼吞虎咽的吃相,上手直接拿着啃,也只有朱高煦才是这样了,像他当初。
朱高炽与朱高燧都没有这方面的豪迈,只有从军中出来的人,吃东西才没有那些顾忌。
吃得差不多了,朱高煦才缓缓停下,将手擦拭干净,又喝下一杯朱棣倒的酒,才满足。
“这路上,一直吃携带的干粮,没有好好吃过一顿,今天这顿,很香,格外的香。”
“你已经多年没有在我面前这样吃了吧,香就好,也不看看是谁的厨子做的,够不够?不够再让人做些。”朱棣挥手将周边的人屏退,看了看桌上差不多被清空的菜,又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看着朱棣,也笑了。
“刚才你都没有怎么动筷子,娘走了我知道你心头难过,但你可是大明皇帝,大明天下都在爹你的肩上,该吃还是要吃。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呢,饿着肚子哪有精力去处理国事。”
朱棣一怔,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会这样劝说他。
钢是什么,他不清楚,如今还没有钢的概念,但大致的意思,他还是听得懂的。
“臭小子,才出去不到一年,就敢说我了,老大和老三可没有你这么勇。”
朱棣没有丝毫怪罪朱高煦的意思,可以说除了徐妙云,谁敢这么说他?
朱高煦突然说出来,他反而还觉得感觉挺好。
朱高煦更是乐了,他算是看出来了,朱棣的心情不错,可能是因为他回来了吧。
虽然之前朱棣防备过他,对他也没有朱高燧那么喜爱,对他利用也不少,更是喜欢挑起他和朱高炽争斗,但不管怎么说,到底是父子。
两人沉默片刻,最终朱高煦缓缓开口。
“爹,娘的病,怎么突然恶化了。”
“你还好意思提,还不是因为你,当初你要出去,你娘为这事操了不少心,基本没有好好休养。
后面你带着大军出去了,你娘为了你,不吃药,不进食来威胁我,说我不给你留下一些家底,你在外面会被人欺负。
现在你明白了?这次还算你有孝心,知道回来,一路急行,我心里才欣慰些。”
说到这个话题,朱棣的神情也有些不好,情绪比较低落。
似乎朱棣又在开始回忆以往与徐妙云的点滴,说到后面,反而逐渐有些生气的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本来心中还在感动,但看到朱棣这个眼神,顿时出声,这个锅,他心中可以背一部分,但不能这样明着背。
“爹,你这是在怪我?明明是你的原因。
我出去之后,是不是对谁都好?你放心了,娘也不用担心了,大明内部也没有争斗了。
外面那地方,爹你多少也清楚一些吧,我主动出去吃那个苦,就是为了让大明更加稳定。
你倒好,你拦着我干什么?要不是你拦着,娘会操心那么多吗?
后面打下了安南,发生的事你应该也清楚的,要是没有娘让你留下那五万多人,而且其中还有上万残兵。
要不然我现在还在外面被欺负,我被欺负了,你以为丢的是谁的脸?
是爹你的脸,是大明的脸,这些你还没有娘看得明白呢。”
“混小子,你怎么跟我说话呢,最开始让你去云南就藩,是不想去的?是谁整天说着要在我和你娘身前尽孝道的?
现在你还说起我来了,你突然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想要再见一面也难,我能那么轻易答应你?”
两人顿时拌起嘴来,各有各的理,都在为自己辩解着。
说了一会,朱棣彻底从悲伤中走出,朱高煦才打住。
“行了,这事我们一人一半,行了吧?当着娘的面没个爹样。”
“你个臭小子,你还委屈上了?你还知道在你娘面前呢,没个儿子样。”
朱棣与朱高煦拌嘴的一幕,若是让人看见,不知内情之下恐怕都要感叹一句‘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