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逼弘t?皙立誓
第231章逼弘t皙立誓
231、逼弘皙立誓
康熙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保成是要做什么,再过没几天就是太子册封大典的日子,这个时候把弘皙弄出京城,他想要做什么?
朝上鸦雀无声,皇上又和太子对上了,他们不敢也不愿意掺和在里面。
哪怕海善心里开始鼓掌,也保持着安静,太子作死,皇上生太子的气,他看热闹还来不及呢。
胤礽闻言,不禁想到皇阿玛对自己的照顾,身为太子,曾经一度他的吃喝用度都超过皇阿玛,就是现在,内务府给他提供的东西也都是顶尖的。最新鲜的蔬果肯定是头一个上他的桌子,就连皇阿玛那,有时间都比不上。
可是正是因为爱护弘皙,才不得不为让他离开。
“回阿玛,正是因为爱护弘皙,才不能把他拘在身边,小鹰长大了,要翺翔在天际,我怎么能因为舍不得一直把他拘束在身边。是以,弘皙有此志愿,孩儿希望能够成全他,不至于让他日后悔憾终生,不至于让他为大清寸功未立。”
众人咋舌,太子的想法他们也能够理解。
拼音推广虽然不及编纂字典来得荣耀,但是可以四处走动,深入地方做实事,并且结交当地官员和名士。这种锻炼绝非窝在翰林院编纂字典可以比拟的,况且,推广拼音只是荣耀少一些,并不是没有。
设身处地而想,他们也愿意自己儿子去做这类事情。
然而康熙理解归理解,情感上却不能接受,弘皙因为是保成的儿子,自己也抚养过一段时间,情分远比其他孙子来得亲厚。在他看来,弘皙还是小孩子呢,哪里能在没有可靠的成人长辈看护下孤身跑那么远的地方,不放心。
再有,对他最重要的人还是保成,少了弘皙,册封大典就不完满了。
“父母在不远游,你的册封大典在即,此事推后再议吧!”康熙不由分说拒绝了。
胤礽心中着急,却对康熙的反应早有所预料,阿玛疼爱弘皙,要是能够一口应下来才奇怪呢。遂发狠,说道:“阿玛,儿臣知道您爱护弘皙的心,但是弘皙是大清的皇孙,有所为有所不为。”
接着,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扭头对弘皙说道:“弘皙,你是我的儿子,是皇孙,从一出身起就食用民脂民膏,受大清祖宗庇佑。如今你也大了,应该为大清为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推广拼音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既然你主动提出来愿意前往各地推广拼音,阿玛只想问你,你有没有恒心去做好这一件事?”
弘皙上前坚定地回答:“孩儿有!”
“有什么?”胤礽继续问。
“孩儿有信心、有恒心做好推广拼音的差事!”弘皙高声回答。
胤礽却仍然不罢休,他要的效果更强烈,这话只能自己率先开口逼着弘皙立誓,便紧盯着儿子问:“好,有志气!你可敢立誓?”
弘皙才让答话,胤礽却抢先一步说:“你可敢立誓:愿意前往大清四处推广拼音,如若推广不到,纵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返京?”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弘皙知道自己阿玛的意思,举手发誓,重复胤礽的话:“孩儿愿意前往大清四处推广拼音,如若推广不到,纵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返京。”
这时,海善跳出来,冷笑:“太子此言虽然听上去狠厉,却没落到实处,什么是天大的事,过几天就要发生天大的事了。只怕理亲王刚刚离京,就要返身回来,白白落下一个推广拼音的好处。太子真是好算计。”
康熙虽然生气海善不尊重太子,却也希望他的话能够刺激到胤礽,让他取消令弘皙离京的想法,谁知,事情却不由他想的发展。
“海善贝勒说的对。”胤礽含笑赞同海善的话,让后者不由一怔,随即就见太子转身面对弘皙,继续说道,“你也听到海善贝勒的质疑,我爱新觉罗的男儿,不拘能力高低,有一点却是刻在骨子里的——说到做到。”
接着,他厉声道:“你可敢对着你皇玛法,对着在场文武,对大清祖宗和上天继续发誓:拼音未推广到位,便是册封大典,便是我身死也不许回来奔丧?”
弘皙惊呆了,嘴巴张张合合,发不出一点声音,震惊地望着胤礽,看见对方眼睛中的决绝之色。
所有人都被胤礽的话给镇住,反应不过来,康熙突然心头一痛,喘息几声,说不出话来,这时候,胤礽已经继续逼问弘皙了。
“你不敢?”胤礽露出失望的表情来,“大义和小节让你如此迟疑?”
弘皙仿佛在胤礽眼中看到了自己不依言立誓,自己就不是他的儿子,更是难以接受自己让阿玛失望,嘴巴动了动,颇为艰难的挤出几个字:“孩儿,孩儿。”
接下来的话让他如何说得出口呀,一想到阿玛身死,他的心就慌乱一片。
“呵呵,不愧是我胤礽的好儿子啊!”胤礽仰天长笑,声音中的消沉只要有耳朵就能听得出来。
弘皙最是见不得如此,咬了咬舌尖:“如果拼音未推广到位,便是册封大典,便是阿玛,阿玛……身死……也不回来奔丧,不返京。”
说完,他泪如雨下。
逼着儿子立下如此毒誓,胤礽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却不得不出此下策。否则等到京城旋涡再起,不得不回京的弘皙会被绞得稀碎。
他还太小,不足以应对那些。
“等你大了,就明白阿玛的苦心了。”胤礽没有像以前那样去安慰弘皙,只在心里默默念着。
康熙的心头疼痛难忍,忽然,重重一拍龙椅扶手:“荒唐,荒唐至极!”
说着,康熙也忍不住痛哭起来:“朕还活着,你就说你死的事,你这是存心要挖我的心啊!”
本来人老了就忌讳听到死字,偏偏胤礽又用他自己身死也不许回来逼弘皙立誓,让康熙更加难以接受。哪个父母都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设想也不行。
再一联想到偷听到太子有意取心头血以解自己噩梦之事,康熙哪里还忍得住,当场大哭起来。
在儿子、孙子和群臣面前痛哭,他倒是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身居高位也不可能一直端着,更不可能一直表现得深藏不露冷静自持的模样。那样反而虚假,无法让臣属真心归附,纵观历史,但凡政治强者都会哭并且爱哭。刘邦爱哭,曹操也爱哭,李世民也爱哭。
臣属和身边伺候人的奴才不一样,对只会伺候人的奴才,必须端起来,奴才看得主人的架子。他们日常伺候主子,离得极近,没有臣属那层距离和神秘感。便不能将他们放在心底,为他们而哭,把彼此心里距离拉得太近。
不然一些不知所谓的奴才变会慢慢从感动变成想要和主子平起平坐,甚至存了当主子家、控制主子的心思。
而臣属却不管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远,想要让别人把君王放在心底,就得时不时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哭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因为爱才为某个大臣惋惜而哭。
所以很多时候康熙也会当着大臣的面痛哭,当然,这回是为了保成而哭。
胤礽听到康熙的指责,又见他痛哭,心里越发难受,却也只能惶恐地说:“儿子不敢,儿子断无那种不孝的想法。”
康熙又哭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眼泪,见胤礽耷拉着头在下面站着,也时不时抹着眼泪,到底不忍。
“你既然已经让弘皙立如此毒誓,便依了你吧!”康熙还是同意了胤礽父子的请求,不同意又能怎么办?到时候不说别人要笑话他们,就连自己心里也不安,怕保成为了达到目的又要做出傻事。
胤礽忙携弘皙道:“谢阿玛/皇玛法成全。”
康熙心累,挥手表示不用道谢,然而看着弘皙稚嫩的脸庞哪里能够放下心来,这可不是跟着自己下江南或者去秋狝,有自己在跟前,有大群奴仆伺候着,没有人干不识擡举阴奉阳违欺负一个小孩子。
当官的什么尿性康熙再了解不过,弘皙自己个过去恐怕能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
得找个靠谱的人跟着一起才行,毕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算栽一颗小树,挖了坑往里面填土的过程也得有人先扶着小树苗才行。
谁像保成那么心大,直接把小树苗往坑里一扔,由着人家自己去生长了。
想到这里,横了一眼胤礽,让后者莫名,康熙挨个从在场的每个儿子身上扫过。倒也不是不能派外人去扶持弘皙,他自己就是从四大辅臣手里t走出来的,然弘皙此去又不一样,亲人不在身边,格外凄凉。
让他一个叔叔跟着,一来可以悉心培养,二来也能照料一二。
略过老四,他在朝中还担着重责,又是棺材脸,可不是照顾孩子的料。又略过老五,太后舍不得他离开太长时间,且他虽然敦厚实在,却也是个糊涂的,别说教导弘皙,就怕反而起了反作用。
老七虽然性情倒是可以,但是腿有残疾,让他一直遂弘皙奔波也不妥。
老九不用说,老十也不行,十二,他的视线在胤祹身上定了定,然后挪开。十二除了办苏麻喇姑丧礼还不错,其他才能不显,就是能很好照顾弘皙,其他方面教导却是不行了。
弘皙可是大清的皇太孙,未来大清的君主,成长至关重要的几年可不能冒险。
十四不拘文武都不错,性子却不行。想来想去,竟然只有老八和十三合适,然则老八收买人心的手段太厉害,如果让他和弘皙相处几年,只怕到时能让弘皙对他言听计从。
最后,康熙还是选定了十三。
虽然十三之前反戈太子让他极为不喜,但其各方面能力却是不错的,言语行事也足够大气开阔,就像保成所说那样,也是有帝王之才的人,让他教导和看护弘皙都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