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鸟 作品

第230章胤禟当上总纂官

第230章胤禟当上总纂官

230、胤禟当上总纂官

这时,胤礽又出列,说道:“皇阿玛,此虽善法,却也需要一物辅助才能成为蒙童识字甚至天下读书人的利器。”

康熙心里转了一圈,隐隐猜到胤礽要说什么,有心让保成在众臣面前展示一下其思虑深远,便说:“太子不妨说说,这拼音需要配什么才能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利器?”

胤礽无心卖关子,扬声说道:“字典,一册收集天下汉字并且在上面著上拼音的字典,只要此字典一成,哪怕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只需要用一个月时间学会拼音,也能靠一本字典自学认字。”

他的话让所有人动容,在场的就没有蠢人,康熙能够隐隐猜出来的东西他们当中一些人也能大概猜出来。只是受限于见识和思虑时间短。多数人都是想到给开蒙书籍和四书五经注音,只有个别人猜出是字典。

然而,他们却没有像胤礽一样大胆往下设想。

只需学一个月的拼音,再拥有一本字典,肯下功夫就能识字,多么让人憧憬的盛世景象。以往,大家对盛世的概念是社会环境相对安宁,没啥外患,老百姓生活还算富足。

再具体t一些的想法就是不饿死人,至少京城的冬天冻死之人维持在个位数。

今天太子又给盛世一个新的定义,一个几乎没有文盲的盛世,不说其他人,就是康熙也失态了。霍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发现拼音册子就在自己手上才又坐下来,面带笑容翻阅着手上的小册子。

满文注释的汉语拼音脱胎于满文,虽然有所不同,但对于精通满文的康熙来说十分好理解。

越是看,脸上的笑意越大,死死攥着手上的册子,这个东西是个宝啊!

不但硬生生在汉字注音中融入了满文元素,让那些一直不愿意接触满文的汉人接触到一点满文,哪怕这种拼音其实和真正的满文相去差别已大。又能让满人学汉语时更加容易,对满文拼音,他们满人还是有优势的。

“太子所言甚是!”康熙表扬道,然后看向胤礽,“老九这回做得不错,你与太子能够兄友弟恭,一起研究出拼音这项彰显我大清文治之功的利器来,朕心甚慰。”

康熙脸上的笑容止也止不住,若非看保成似乎还有重要的话要说,他忍不住又想当众炫娃炫自己的教育一把。看,他不但自己会读书,还会教育孩子。

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业其实就是教育下一代,哪怕江山社稷都要暂且给教育让步,否则就是死也不瞑目。

之前,他都以为自己失败了,可是保成和老九让他看到,自己还是一个极其成功的父亲。儿子濡慕且允文允武,彼此之间既能相互关爱又能一起进步,试问前朝皇室,有谁的儿子能比得过他的?

“哈哈哈!”康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投向胤礽身上的目光越发柔和。不愧是他悉心培养出来的太子,就是优秀。犹记得大婚之时,太皇太后和他说过父母之间的恩爱是孩子成长时最好的养分,让他们彼起相爱,一起培养出一名大清最优秀的太子来。

哪里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皇后难产而去,自己又当爹又当妈,就怕太子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关键的养分。战战兢兢多年,好在结果是好的。

太子比他的其他儿子都要优秀,都要茁壮。

“奴才/臣等恭祝皇上文治大成。”恰逢大朝会,殿内众臣跪贺之后,殿外站立的大臣们也通过传话太监和侍卫口中得知了殿内的消息,纷纷也跪地恭贺起来。

胤礽等几个皇子不得已也跟着跪贺,胤禛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表情,瞪了一眼老九。好一件影响大清的大事,确实是件大事,却和他猜测的天差地别。

不过他也不是草包,能看出拼音对大清的重要性。因而只是在心里稍稍埋怨了一下胤禟,更多还是为大清开心,捎带比以往高看一眼胤禟一眼。没想到老九除了爱吹牛和嘴巴漏之外,还是有点才华的,倒是自己小瞧人了。

好吧,不是有点才华,是很有才华。

至少他是弄不出来拼音的,也投入不了那个精力。

而海善,已经僵住了,万万没有想到九阿哥居然联合太子不声不响弄出拼音这个大杀器来。不,胤禟没有不声不响,在他跟前走漏过口风,只是当时自己一心想抓太子的把柄,还以为是太子篡位的时间。

可气,可叹,自己猜错了,错得彻头彻尾。

不过他的天罗地网已经布下去,可不会因此松手,也就剩十天多一点,到时候就是太子的死期。海善跪在地上,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来,满满地,嘴角裂开,露出白森森的牙齿,仿佛也在为大清有了拼音而由衷地高兴。

拼音好哇,好得很。

海善见皇上高兴地模样,不禁又生出一个想法,趁着皇上高兴让八阿哥重新回到朝廷上。如今八阿哥天天不是窝在贝勒府里,就是进宫照看良妃娘娘,野心全被两个娘们给磨灭了。

八阿哥是天上的雄鹰,只要能够解开他爪子上的锁链,必将生出野心,翺翔于天际。

“都起来吧!”康熙又是一阵大笑,叫众人起来,扭头对胤礽说,“既然是你和老九研究出来的拼音,正好,不若你们一起编撰字典。你为总纂官,胤禟为辅,其他人等随你们调动。”

很显然,编纂一本带有注音的字典必将名垂千古,康熙自然要把大头功劳给最宝贝儿子。而且,在他看来,老九虽然有苦劳,但胤礽是提出者,主要功劳还是太子的。

一件事,首先得有想法才行,这个想法就是一串数字前的1。

胤禟闻言,倒是没有多想,虽然太子当初答应过让他当总纂官,但是当个副的也不错。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叫他天天和那群翰林磨叽,他还不耐烦呢。

胤礽却站了出来:“容儿臣一言,拼音我只是提出些微意见,主要功劳还在九弟身上,恳请皇阿玛让九弟担任字典总纂官一职。”

不止是康熙,朝上其他人都愣住了。

很明显,字典总纂官是一个没差,到时候字典上第一个名字就是太子的名讳。就连在编书的胤祉都羡慕不已,要知道,他参与编的书虽然更为庞大,但可不像字典一样将会是每一个学子人手一份的书。

这么一个大大地美差,太子竟然毫不犹豫就推了出去?

太子是疯了!

海善想着,不过疯了才好,和疯子抢皇位肯定比和之前那样精明的太子抢皇位要容易。

只有弘皙明白自己阿玛的苦心,他们家,自己一人占着苦劳就够了,太多则显得过贪。只是为了自己,阿玛竟然能了如此名垂千古的事推出去,他的鼻头一酸,收回了到眼眶的眼泪。

康熙不解地看向胤礽,太子被废过一回,正需要这种大功劳洗刷被废的污点,怎么就给推了出去。随即,他看到了弘皙,明白过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保成是想把功劳留给弘皙啊!

想到保成也同自己一般珍爱家人,康熙越发觉得儿子像自己,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太子力拒总纂官一职,未免影响你们兄弟的情分,此事便作罢。”

胤禟脸上不禁露出大喜之色。

副纂官他也不觉得自己委屈,但是能当总纂官他更高兴,至于和翰林沟通不来,不怕,自家府里不是还有两个老师吗?

让他们去沟通!

而且想必老师们也很愿意加入这项能够光宗耀祖、向子子孙孙讲述的大工程中,要是他们和三哥的老师陈梦雷那样因为编书几乎日日住在翰林院,自己也能轻省一些。

一想到以后自己也能天天想睡到什么时辰就睡到什么时辰,胤禟就忍不住想笑。

事实上,他确实笑了,笑得极为灿烂。

好在康熙等人只当老九得了这个差事高兴傻了,若是知道原来他还存着再不学习的心思,恐怕能往他府里一连塞上十个翰林先生。

“另外,弘皙也精通拼音,和你九叔一起去编纂字典。你虽然为理亲王,爵位在你九叔之上,但我们皇家不止讲究爵位尊卑,也有长幼秩序,命你为字典副纂官,你可服气?”

疼爱儿子的康熙想当然不会等到好大儿开口才给弘皙恩典,直接任命道。

弘皙愣了愣,有些心动,如果能够不离京当然更好,毕竟他阿玛的太子册封大典也没几日了。可是擡眼像胤礽望去,便见阿玛冲自己摇了两下头。

遂一咬牙,上前一步。

“大清的爵位无一不是有大功才能得,孙儿身为理亲王,却愧对这一爵位,但长者赐不敢辞,是以,孙儿愿前往江南亲自推广拼音。”

弘皙的话又像一颗炸弹似的把朝堂炸得不轻。

众人不由狐疑地看向了胤礽父子,他们今天是怎么了,老子推掉大好机会,儿子也跟着学。就是温良恭俭让也没这个让法,儒家讲究谦让,却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无疑,编纂字典就是以天下为担当的一种表现方式。

饶是自诩猜透太子心思的康熙也被弄得不会了,诧异地向胤礽望去,用眼神问他今天唱得哪出戏。

“皇阿玛,弘皙有如此志愿实乃我大清之福,肯定皇阿玛允许。”胤礽躬身请求道,不管多么艰难,必须让弘皙暂时离开这块是非之地。

“胡闹!”康熙也气了,“你也是当阿玛的人,怎么做对孩子好都不知道了?我可没教过你故意让孩子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