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鸟 作品

第181章张廷玉很激动

第181章张廷玉很激动

181、张廷玉很激动

屋里只能听见一页页的翻书声,张廷玉看得极快,很快,看到小说里自己的结局。饶是见过大世面的他也错愕,失态地站了起来,不停地在屋内踱步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配享太庙!

太子也太敢想了,他自己都不敢想,可是配享太庙四个字仿佛魔咒一样开始刻进自己的大脑中,诱惑力太大,他有点把持不住。

等等,是因为什么他被配享太庙?

回过神来他快速往前面翻看,一旁汪幸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心中暗暗祈祷。没几下,就翻到了那些页面,然后张廷玉的眼睛慢慢变成了蚊香,明明每个字都认得,为啥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太子到底写是什么天书,让他一个翰林都看不懂。

不相信自己有一天居然会被一本书给难住,张廷玉眼珠子瞪得老大,一字一句背在心里。能考上两t榜进士并且进入翰林院的,不说过目不忘,但凡用心,想要记住文字内容还是十分容易的。然而,背书容易理解困难,强行往脑子里灌了三叶内容,张廷玉不得不放弃了。

他感觉,似乎这上面的内容和自己一直以来学习的内容不是一条道上的。或许,花费大量时间苦心钻研他能学会,然而,已经37岁步入官场的他实际上不适合把所有精力耗费在这上面。

或许他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书后,比如太子写这本书的用意,官员素养让他读到了一个隐含意思。配享太庙,未必需要研究出来化肥,而是太子给他的许诺,还是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给他放出的许诺。只需要站队太子,并且做出一些实事来堵住其他人的嘴,太子登基后就会择机让他配享太庙。

想到此,他定住了脚步,坐回椅子上,就汪幸一直盯着自己瞧不好意思笑了笑:“见笑,见笑,我失态了。”

汪幸忙摆手:“张大人自谦了,这哪里算是失态,要是我被当朝太子写到书里配享太庙,只怕会当场跳起来。”

他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别说他自己,就他爹恐怕也会激动地立即跑去祠堂烧高香,哪怕不是真的配享太庙只是被太子写的书里的配享太庙也是一种荣耀。也正是因此,他才宁愿放弃科举,想要苦心钻研化肥,或许真能像书上写的那样靠着化肥配享太庙。

因而,略有些紧张看着张廷玉,绝对先下手为强:“说来惭愧,小生这回过来是对书上化肥颇有几分心得,特意来请假大人的。”

接着,不等张廷玉反应快速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期间,他耍了个心眼,看出张廷玉似乎没看懂书上的内容,故意用了许多专业术语,云山雾绕。

果然张廷玉闻言只是苦笑:“不瞒庆之,此书上的内容我是一窍不通,完全是太子给我脸上贴金。”

成精的张廷玉看出了汪幸的想法,但又能怎么办?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装懂才会贻笑大方,索性不如大大方方承认了,再顺水推舟做个好人。

儒生给人人情和商人不一样,商人需得等对方提出来再犹犹豫豫给了,而儒生则要表现出自己的通透纯粹,特别是在对方也是聪明人的前提下。

“不过化肥可真是好东西,如果有人能够研发出来让其面世可谓是万家生佛的大好事,我观庆之似乎已经有所领悟如若没有其他杂事不妨深入研究,若真有一二收获,我先替天下百姓感谢你。”

说完他心里感叹一声,化肥的功劳比天大,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然而不是所有功劳都能被自己握在手里。官场沉浮,他已经不能再耐下性子从头去研究一门完全陌生的行当,没了那份心性,且他的年龄也很关键。不妨好好做官,通过官场正道走出一条配享太庙的道路来。

汪幸没有想到张廷玉看透自己的心事非但没有说破,反而一副请求感谢的模样,大为感动,连忙起身对着他长长一揖:“小生领命,不敢辜负大人的期待。”

张廷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却还不够:“你又见外了,先前说了,你我是通家之好,怎么又叫我大人?”

虽然化肥功劳和自己无关,但既然人送上门来,他必然要沾上一沾的,哪怕日后自己回归官场,还能借此向皇上弄一个举荐之功不是?

“是小生攀附了,张兄。”汪幸没有继续矫情,顺势而上,能够和张廷玉结成通家之好其中的利益肉眼可见,傻子才不要。

因为临近过年,张廷玉也没有狠留,在听闻汪幸住在客栈后忙吩咐人去将他的行礼搬到了自家,留宿他一夜摆出两家结交的意思后就送他离开了。

赶到大年初二,心潮澎湃的汪幸到了嘉兴。

“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大年初一。”老仆摇头叹息,“不过老爷要是知道少爷竟然和张大人结成通家之好恐怕会再开祠堂告知先祖。”

意气风发的汪幸可没有那些遗憾,满脑子都是他即将让老汪家光宗耀祖,一路上,将书上所有关于化学化肥的内容背得滚瓜乱熟不说,还琢磨出不少东西来。

“初二也不晚。”

说话间,到达了家门口,却发现门前十分冷清,没有一丁点儿的热闹气。甚至都没有在门口看见鞭炮留下的红色碎屑。

“怎么回事?家里出事了?”汪幸立刻紧张起来,连忙敲门,敲了许久,门才吱呀一声打开,露出一个男仆来。看见是汪幸,原本阴沉沉的脸上立刻欢喜起来。

“是少爷,少爷回来了!”男仆忙将汪幸和老仆迎进了门,不等二人反应,紧紧将门关闭,甚至在上面上了最粗大的门栓,继而脸上似哭似笑,“万幸,万幸,少爷您回来了,家里出大事了!”

听到家里果然出事,汪幸急切地问,一面快速向中院正堂走去:“快说,什么事!”

“和小姐定亲的李家少爷年前死了,听说还是花柳病,结果李家仗着和苏州织造李煦大人是远亲,硬要抢小姐过去给他家儿子守节。哪里有这样的到底,好好的一个大姑娘让过去守节,一辈子就毁了,老爷上门去说理被气倒了,老夫人急病了,少奶奶只能日夜侍奉老爷老夫人,现在家里全靠小姐撑着,而她一个未出门的姑娘家,如何应对如狼似虎上门要人的李家?只能紧密门户,就连年都没过。”

男仆快速将事情说了,李家在嘉兴势大,那李家少爷也是早早考上了秀才,只是迟迟未中举,以前只当是时运不济或是江郎才尽,原来是干那门子勾当。要他说,死了才好,反而让小妹逃过一劫,但是他们李家也太过分了,自己理亏还敢上门来抢人,真当他汪家没人了么?

事实上,李家还就当汪家没人了,汪家不过普通的地主,官面上没有一点人,唯一顶门立户的汪幸只是举人并且被认定能不能中同进士都是两可之间,哪里会被李家放在眼里。虽然,他们也是大一点儿的地主,但是他们可是苏州织造李煦的亲戚,更有一门更近的亲戚在宫里当了贵主子,生了三个阿哥,早晚要封妃的。

是以,李家自家虽然没有人考取功名,借助这些关系却也在嘉兴混得风生水起,很是自命不凡,连汪家这种小有产业并且有一个举人的人家都敢欺负上门。是料定了以汪幸的人脉关系以及学问难有出头之日,世人都说知耻而后勇,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多半都是半路夭折,逆风翻盘,需要机缘,也需要资本,他们只需毁了汪家的基业,汪幸一个人在京城没钱没人连精心读书都做不到,如何出头?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算到汪幸竟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汪家门外一直盯梢的小厮见状一溜烟儿,跑回李家报信去了。

却说汪幸,了解事情经过后,快步进屋先是给父母请安,安抚他们的心:“爹娘放心,儿子回来了,儿子身上有举人功名,新近又与张廷玉张大人结成了通家之好,想必李家自然不敢再欺负上门。”

然后看向一旁眼睛红得和小白兔一样偏偏不让眼珠子掉下来的妹妹:“婵娟你还还是如此要强,哥哥回来了,想哭就哭吧!”

父母倒在床上,婵娟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又要管理一大家子,又要应付李家人,不知憋了多少心酸在心里,汪幸想当个好哥哥,给妹妹当个臂膀。然而,汪婵娟却同一般小姑娘不同,反而仰起了头,含含糊糊说:“我偏不哭,想看我的泪珠子,等下辈子吧!”

汪幸不禁失笑,他妹妹,从小就和一般女孩不一样。

“好,好,不哭最好。”对自家小妹,他也没有其他办法,小妹争强好胜,哪怕是女儿身也一直要在各方面和自己比,在发现和自己比不了读书之后,索性缠着父亲学习管理土地,是个管家掌事的好手,声名远播才被李家相中。在家中独子要科举的情况下,求儿媳妇可不能是传统的女孩,必须要会掌家理业,一个负责读书科举提升家族地位,一个负责赚钱养家生儿育女。

可惜,竟然遇到了李家,想到这里,汪幸心中一片阴霾。纵然他及时赶回来能够免去小妹被李家抢去强行守节,可是当了望门寡,日后如何婚嫁呀!

别人可不管李家小子t不自爱,去妓院染上了花柳病,只会说他家小妹命硬克夫。

“哼,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汪婵娟突然说道,声音格外清晰,“别想着轻易找个人把我打发出去,爹的本领我都学到手了,能养活自己。”

汪幸闻言,失笑:“你多心了不是?”

他的话音才落,汪幸媳妇就慌张道:“小妹说的哪里话,这里是你家,就是住一辈子都使得,你要是出门子家里一大摊子事可叫我怎么办?”

汪幸也是独子,可却没能娶一个独当一面的儿媳妇,概因为他娘当初选媳妇时见自家女儿年龄小又厉害精明,怕家宅不稳找儿媳妇便往温柔敦厚上靠。果然,一家子和和睦睦从来不红脸,就是一点,因为儿媳妇手段软弱,耳根子软,容易被下人拿捏住,以至于管家一直是汪老夫人和汪小妹。

可能是嫂子的话让她听着颇为顺心,汪婵娟脸上不禁挂起了笑意来:“那可不行,万一遇到比哪家强一百倍一万倍的人物来,难道我还能守在家里当老姑娘不成?哼,美得李家小子,给他守节,也看他配不配,我不但要嫁人,还要挑一个好的,风风光光的嫁人,最好叫全天下都看到我嫁得有多好,气死李家!”

汪幸摸了摸鼻子打趣:“叫全天下都知道,那得是娘娘才行,那敢情好,咱们汪家也能出一位娘娘了,以后咱们汪家就靠小妹你了。”

“又胡说,多大的人还打趣你妹妹。”汪母出面维护女儿,当娘娘,他们家可不敢想,没见李家那亲戚进宫一连生了三个阿哥还只是贵主子呢。他们小门小户,又是汉人,更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