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张廷玉有点崩溃2
第180章张廷玉有点崩溃2
180、张廷玉有点崩溃2
在等儿子过来时,张廷玉继续往下翻看,跳过冗长的化肥研制过程,终于翻到了一个华点。李光地死了,他的瞳孔猛然一缩,太子竟然敢把活人给写死,对方还是内阁大学士,默认的相位。
“李大人他……”张廷玉吞咽了一口口水问道,该不会李相真的死了吧!一定是这样,否则太子怎么敢冒天下大不违这样写,一定是他身在桐乡消息过于落伍的缘故。
想到李相去世,居然没人同自己说,不禁开始怀疑守完孝还能不能顺利的官复原职。皇上日理万机,纵然他之前在皇上跟前颇有头脸,但守孝三年难保不被忘记,待孝期满时,除了自己去吏部销假也需要同僚帮忙上折子说话好让皇上想起来,不然皇上每天收到的折子多了,不可能每一封都细看,万一错过了吏部呈报的那一封自己的官运岂不是到头了。
如此这般,他连书上写自己去亲吻已经死亡的李光地之事都顾不上,满脑子只剩下自己因为守孝被隔绝在官场之外,官场上的朋友果然靠不住。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朋友也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给他提及小说的事。此事,他们看来都十分惊骇,特别熟悉了解的知道不可能,一段时间未曾谋面的友人则慢慢开始怀疑,该不会是真的吧!更有人看到结局,对张廷玉又是羡慕又是嫉妒,配享太庙,那可是当朝太子爷写出来的小说,如果太子登基恐怕就是没劳什子化肥,他张廷玉但凡做出点成绩也要配享太庙了。
羡慕嫉妒,情绪很复杂,他们需要好好想想如何同老张说,毕竟此时太过于惊世骇俗,好在,没过多久就出了新版本,他们买回来一看。好家伙,李光地的相关剧情改变了,变成只是提携关爱后背的和善老者,但他张廷玉照样暗恋李光地,单相思还不如之前的两人互相爱恋呢。
顿时,他们放下了书本。
人类的本能是把棘手的事无限拖延下去,哪怕他们是读书人,还是大清最会读书的一批人也不例外,以至于张廷玉开始怀疑自己的人脉圈。
“李大人健在。”汪幸一下子猜出张廷玉没问出口的话,回答道,“您看的第一版,第二版好像因为t李大人抗议,太子做了修改,虽然李大人在小说里还是被写死,但听闻他老人家很满意。”
“这……”被写死了还很满意,张廷玉一头雾水,既然已经让太子改写,那至少把死亡结局改一改呀!难道仅仅因为太子肯屈尊降贵改写就觉得与有荣焉,就是李光地一味奉承,难道就不考虑在士林种的名声吗?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文臣,没有风骨可不是好名声,用自己的小说里的死来奉承太子更是会被视为软骨头,作为汉臣,失去了士林中的声望等于自毁长城。就和那些口称奴才的旗人没有区别,生死名声悉数掌握在帝王之手,他们称臣,看似权力和上升通道都不及旗人,但是有士林支持,也让皇上投鼠忌器。
汪幸自然知道李光地为什么没有丝毫不满,虽然被写死了,但是书中的李光地却扶持出一个配享太庙,让大清皇帝跪拜的汉臣,当然不会有损他在士林中的声望。
“大人看最后几页就知道了。”汪幸索性说道,中间内容主要是化肥研究过程,就小说而言,枯燥,是可有可无的剧情。胤礽生怕别人学不会,大段大段的理论不但讲化肥,还把化学从头开始教学,甚至中间还附上了一张元素周期表。劝退读者的功效简直拉满,饶是他大量更新,也被不少读者投诉他水文,弄得最后系统不得不在他上课的地方标注上化学颗不要订阅之类的字样。
但是胤礽却没想到,这样,也让更多大清人一翻开,就被劝退。要学会制作化肥,得先学会天书,吾等凡夫俗子哪里能够学会天书,是以,除了汪幸和几个道士基本没人去真正研究。不过那几个道士,看到化学内容如获至宝,简直把他们炼丹给点透了,仿佛一下子从门外走到了门里,不愧是皇宫里流传出来的东西,几个老中青道士拿到后开始学习起化学好方便他们炼出真正的金丹,至于化肥,他们没有兴趣。
听了汪幸的话,张廷玉正准备往下翻看,外头人来报小公子到了,怕独子冻着忙放下书,板起了脸:“还不让他进来。”
张若溎虽然是庶子,却是张廷玉年过三十才有的独子,加上亡妻去世没有续弦的意思,便当顶门长子养的。仪态一派大家公子的模样,热络而不失礼,让汪幸不由暗叹大家法度与旁家格外不同。小孩子竟然能够把礼法刻到骨子里,人情世故颇有几分通透,仅此一点,就超出多少同龄人。
要知道,做官可不是光看学问的,皇上重才,但看重的是办事的才华和远见,而非仅限于读书的才华。书读得再好,顶多进翰林院被皇上当人行书库来查询用,更多则是当书虫,写写文书祭词。或许,他不禁又看了一眼桌案上的小说,或许等到太子登基,还要跟着一块写写小说,以太子的性情说不定礼部又要多出一个小说官和采风官来。
只要有用,能办事,有名有功名只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或者说,皇上根本不在意功名,朝堂上没有功名的大员多了。
汪幸自诩难以在一众人中卷出来,考中同进士对他而言都颇为艰难,与其将大把的时间耗在注定无望的科举上,还不如孤注一掷,另辟蹊径。
他的视线又投到书本上,引起了张若溎的注意,到底是小孩子,再懂事有礼好奇心也不比猫轻几分。汪幸第一次将视线投到书本上,他又有点好奇,到底是什么书能让人失态,不过教养让他忍住了。汪幸的视线再次投到书上时,他终于忍不住了,仗着父亲对他还算慈善,大着胆子问:“小侄新近开完蒙,可以自行阅读一些书籍,颇喜读书,不知案上书可让小子一观?”
汪幸闻言,还没有反应过来,张廷玉的脸抽动了起来。
让儿子读一本写着自己父亲暗恋一个可以当他爷爷老男人的书,对了,书上的自己还亲了死掉的李光地。想到这里,后知后觉的他内心深处泛出一股恶心来,差点当场吐了出来,却也因此憋得他吐不出一个字来。
杀了他吧!
想到儿子长大后难免会接触到这本大名鼎鼎的书,张廷玉有点崩溃。
“放肆!”缓过劲来,呵斥儿子一声,在对方不解害怕的眼神中,张廷玉面皮抖了抖让面部肌肉各自归位,才继续教训道,“先前我教你的什么?没定性子之前不许看闲书,先把那四书五经经子史集正业给读了,定了根子再读其他书。自己都没学什么东西,没树人,读再多闲书也是白读,反而坏了根本移了性情,再想修改回来就晚了。”
张若溎闻言,心里还是好奇那本书里写得什么,但见父亲严肃只能束手认错,打消了想法。
张廷玉这才松了一口气,好歹把眼前的一关给应对过去了,不过他说的确实也是当下的普世观念。不是所有书都是好书,也不是所有书都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特别是对小孩子,性情未定,分不出好赖又处在疯狂吸收外界知识的阶段,那种读起来轻松简单有点似是而非道理的书反而最容易打动他们,把他们的思想代入歧途,运气好,慢慢长大了或许能够转圜回来,运气不好,只能那样了。
正是一张白纸上一旦滴了滴墨点,想要再让它白净过来,难喽,顶多利用墨点绘制成一幅画或者一个字。
汪幸在旁听得也受教良多,他就是在不该看金瓶梅的年龄偷偷看了,结果,哎,有些事一旦接触就难以那么专注的读书了。
须知,专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至于人们普遍所说的天赋他反而看不到,人人都在说天赋,可除非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成功或者露出苗头,在此之前,谁又能看出人有什么天赋?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天赋主要还是看他在某一方面真正投入的精力,是否用对了方法以及一些譬如家庭环境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见到张若溎之后,他的这种想法越发明确,所以,也对自己能不能学会书上那些化学内容,能否研究出来化肥有了十足的信心。在这里,所有人除了写出这本书的太子,其他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都不必谁多跑一步,而他,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
嘉兴是鱼米之乡、人口密集,与之相对应的即便大地主占有的农田也比不得其他地方,所以必须精耕细作。他爹,就是种田好手,或者说,在种田上很有创意。将桑树鱼塘养鸭田地结合起来,往复循环,效果十分好。若不是他展露出几分读书天赋,也会跟着父亲学习种地和规划土地。
地主可以不下地,但一个合格的地主一定要了解土地,了解庄稼,了解种地。
汪幸耳濡目染之下,对种田也很有一套,毕竟就算他再要读书,作为独子,以后的家业要他继承,种田这块还是要了解一些的,至少如果酵肥,什么样的肥适合种什么他就比其他读书人更了解。
随着张若溎的离开,张廷玉再度捧起书看起来,汪幸之下接下来才是关键之处,显见,张大人并不知道化肥,但是他愿不愿意研究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张大人愿意去研究化肥,在小说的加持以及对方的声望下,自己做再多,也不过为人做嫁衣裳,与其如此,不如赶紧调头回京一门心思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