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康熙五问1
第51章康熙五问1
胤礽话音方落,康熙就问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问题,甚至他都没反应过来这是一个问题。
“听说你私下里特别推崇你玛法。”康熙的话让胤礽的心先是一提,继而放松了下来。众所周知,皇阿玛似乎不太喜欢皇玛法,即便是他,也很少谈及,每每被问道都被一带而过。但是他对皇玛法的治国策略却极其推崇,如果能够顺利推行下去,也不至于绿营战力严重下滑且对大清的忠诚度也下滑。
说白了,这天下最多的还是汉人,少数人不可能长长久久压住多数群体,让更多的汉人成为大清的利益受益者势在必行,一味擡高满人甚至过于提防只会让矛盾扩大化。
以前,他是不敢公开承认自己和皇玛法基本上政见一致,不过现在他却不再怕被发现了,反正是辞做太子,实话实说让皇阿玛对自己失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而他痛痛快快地说:“是!”
接着一顿陈述,简单说来就是自己对其满汉融合等方针的赞同,说道最后,他顿了顿,想到现状,干脆豁出去了。
“儿臣认为皇玛法的谥号用章字太委屈他了,他完全配得上仁字。”胤礽当然知道皇玛法的谥号为什么被定为章,一个章字说明他在位期间有一定的政治弊端,这个弊端他清楚,无非是其满汉一家的政策遭到了除了汉臣外的所有人反对。
他在位时,尚且好,但死后包括乌库玛嬷都不认为他那满汉一家是正确的,自然只能得一个章字谥号。
突然,胤礽发现一旦真的放弃当太子自己也变得更洒脱起来,以前不敢说的话也都敢说:“皇玛法虽然不够稳健,但他若是没有英年早逝,一定会成长为一名出色大家,一名精通政治的大家。”
康熙愕然,什么人才能成为家,从来没听精通政治会成为大家,胤礽的话倒是说进他的心里去了,竟然不自觉跟着点了点头。
“好,我再问你大清以后的路子该如何走?”
胤礽对这个问题是有所预料的,通过一次次推辞被拒能够看出让皇阿玛放弃自己不太现实,毕竟他在自己身上耗费了太多的心t力。三十多年的心力耗下来,就是他自己也不敢保证能够利索放弃,肯定还会考验一番,确认自己真的不适合太子之位才会真的放弃。
他倒是想胡说一气,但那台明显,反而让人不信。索性将以往埋在心里的话通通说了出来:“儿臣认为该让满汉彻底融合起来,首先让更多汉人有机会成为旗人,只要他们成为旗人,自然会和以前的降臣一样全心全意维护大清的利益。让大清的利益和天下绝大多数的人一致,也让普通汉人看到希望,才能长治久安。
然后是满汉蒙旗人中平等,不管是挑甲还是比丁,一律平等。”
说到这,他不禁擡眼看了看康熙,下定决心说出接下来惊世骇俗的话来:“最后让满人包括我们皇族彻底融入汉人当中,成为汉人,我们本就是炎黄子孙,祖上要真好好追溯或许可以追溯到舜帝发配族人以称东夷,只是失了传承才变成所谓的野蛮人。如今的情况,不外乎上古时期被发配边疆的分支又回来占了嫡支的位置而已。”
饶是康熙有心理准备也被胤礽的话吓了一大跳,深看儿子一眼,也亏他敢想。让满人以这种方式彻底融入汉人当中他是想都没有想过,只能说,保成可真够胆。
越是看保成,越发觉得他像极了自己皇阿玛,行事看起来莽却未尝不是一个思路。一直以来,汉人就没停过反抗,哪怕朱三太子已经死掉,民间仍然暗潮涌动。是以,对一些觉罗氏乃昔日赵宋后裔的说法他从来没有出来否认过,一来是想让汉人心里平衡些,二来确实有些觉罗氏是宋徽宗后裔。
而且人家传的是童谣,又隐晦得很,什么朱家面李家磨,做成一个大馒头,送隔壁赵大哥,他要反驳反而落入下乘。
而保成的话让他看到另一个方向,对呀,满人本来就是努尔哈赤捏合出来的新民族,汇聚了多个民族。但他们是东夷人毋庸置疑,他算是白读史记了,竟然忘记这一出,史记第一卷五帝本纪可是记录得清清楚楚。
康熙对儿子们读书要求高,对自己也够狠,五十多岁的人随口就将史记中的那段话给背诵了下来: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摘自史记]
那鲧可是黄帝的曾孙,大禹的生父,他不照样也是东夷人,所以这么说来谁能说他们不是炎黄子孙?至于那个劳什子神女食朱果而孕的传说,说实话,康熙是不信的。毕竟一般这种传说都是上古时代,但那神女佛库伦出现的时代有点晚,估摸都在宋朝之后了,他自认为宋朝之后是不可能再出现真正的神女的。
想当然,羽山离他们现在的祖地有点远,但他们也是一直在迁徙的,并不是一直定居在一个地方。曾一度差点将祖业扩到朝鲜去,也就是正好赶上大明内乱,才调转了方向。不过直到现在他还时不时训斥责罚朝鲜国王一顿:朝鲜主强臣弱,太不像话了,惩罚一顿;越界杀人越货,更不能轻饶,得罚银外加国王亲自写一份请罪书呈上来;国王怕当众责骂托病不郊迎来使,那是欠收拾,花钱费事还少不了挨罚不说,还得再上交一份请罪书。
“保成的想法倒是不错,但是光是申述咱们和汉人同根同种显然不够,没有足够的利益就算傻子也会觉得我们在忽悠人。”康熙毕竟在位几十年,惊喜的同时就发现了大弊端。
就目前而言,普通旗人对民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在旗地给发住房,至少得发上两间房,虽说这房子他们只能住不能卖,一旦没有后代日后还会收回来,但是世上有几个绝户?
另一个就是他们及其后代有资格挑甲,吃皇粮,只要挑上了甲当了兵一个月饷银足以养活好几口人还宽裕。对于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稳定收入更吸引人的,何况旗人社会地位略高,还有八旗内部选拔官员机制,只要有才华出头机会比民人更多一些,优秀的孩子更是可以免费入学官学,只要好好读书习武日后谋划个一官半职不是问题。
奈何不管是前一项还是后一项太吃财力了,就是维持现在数量的旗人都耗费大量钱财,要是再像保成说的那样扩大,大清的财力支不住啊!
旗务问题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端倪,一方面是普通旗人家中人丁越旺越是生计困难,一方面是挑甲选兵必然要优中选优才能保持八旗劲旅的战斗力。想当然,除非天赋秉异,否则都是家里伙食越好的越强壮,也越容易被挑上甲当兵吃粮。
但这样无疑会让那些贫困旗人越发贫困,家中被挑选上的兵丁少饷银就少,吃的自然也差。更糟糕的是,和刚入关那会子不同,那时一个兵丁的饷银也就养活两三个人,现在太平了,大家伙儿放开肚子使劲生,往往是一个人的饷银要养活十来口人,很多人甚至还得养着兄弟侄子侄女,生计之艰难可想而知。
而汉军旗比起满蒙旗人生计要更艰难几分,一来本来挑甲比例就低一些,而且生的孩子更多,滋丁几十年,人口已经是当初的几十倍,那繁衍效率可比满蒙加起来都高。倒不是满八旗生孩子数量比不上人家,而是婴孩的成活率就是没有别人高。
现今八旗当中已经开始建议酌情考虑生计艰难人家,挑甲时对他们降低要求,但打了几场仗深知兵员体质重要性的他一直没有松口。
八旗劲旅理应优中选优,一旦开了口子用不了多久劲旅就变成养废物的地方,但是旗人生计确实又是大问题,如果一直不解决皇室肯定要面临背刺的情况。要是再扩大,养不活家人的旗人才不管主子不主子的,分分钟反给他看,所以,提议是好的,就看能不能解决财务问题。
胤礽眼眸闪动:“所以需要两者相结合,一面溯源根本,一面要让更多汉人有机会成为汉八旗,并且提升汉八旗待遇,与满洲八旗一致。”
接着,他眸光闪烁,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已经有了答案。扩大汉八旗的想法他一直都有,但和康熙一样一直受限于财力,天下财富是有限的,总不能都用来养八旗。不过看了两本网文后以及在系统空间学习理论的知识,他的观点有了改变。
“阿玛,财富从来都不是一层不变的,财富是我们人类用双手用大脑创造出来的,吸收了先辈智慧的我们势必创造出比以前更多的财富,所以,大清才能够借此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说着说着,胤礽越发激动起来,“儿臣发现想要更多的财富可以从匠作上下手,哪怕只开发出一个学科出来,供养更多的旗人也不在话下。”
胤礽的聪慧是受到康熙等人盖章肯定的,所以通过那两本小说中的一鳞只爪的描述看出来匠作一道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在学习黄色火药的理论知识时拓展了眼界,让他能够看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