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鸟 作品

第50章交锋

第50章交锋

康熙八龄称帝,自然是不会因为胤礽跪一跪就改主意的,甚至因为胤礽的推拒加强了他复立胤礽为太子的决心。再说,他早半年前都祭告过天地方泽和祖宗,又因群臣推举老八惩治了一群臣子宗亲,怎么可能改弦更张?

“天命之言不必说了,就是有天命之说,那也该在祭告之时降下,哪里有马后炮的。”

太子德不配位引来天罚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但是穿到康熙耳朵里不过当成了耳旁风,不提他信不信那个,就说流程。他复立太子可是规规矩矩按着流程来的,先祭告了,要是上天不同意也该那时降下天罚,哪里有他问的时候不说,临到头了说不行的到底,那不是不讲理吗?

所以康熙压根不会把冰雹和蝗灾和太子册封大典联系起来,虽然它们之间挨得挺近,似乎有某种必然联系,但他坚信一切只是巧合。

就算真的是上天安排,他也当成是对太子的一种考验,太容易得到的皇位往往坐不稳,比如他,皇位算是捡漏但登基后连年灾荒外部不稳又有鳌拜桀骜不驯,紧接着三藩之乱。所以他觉得太顺了反而不是好事,比如他的皇阿玛顺治帝,就是太顺了,反而天不假年被一场天花给带走了。

与其事后下手,还不如一开始把考验给亮出来,康熙就是这么想的,并且也期待儿子能够扛过这一波压力,比起登记后的压力,这点流言根本不算什么。

胤礽闻言先是怔了怔,继而苦笑,他那会儿还没有穿过来,不是冤魂之躯,天道当然不会阻拦。可是现在他是冤魂呀,古往今来就没有冤魂当太子的,那大清成什么了。

哪怕他再不甘,也只能认栽,谁让他不是人呢。

太子也好,帝王也好,那是人间君王,没有冤魂当统领人类的道理,只是他又该如何解释呢?胤礽想要说出来自己是冤魂,但发现只要这么一想,嘴巴就张不开。

“你是冤魂的事被晋江平台禁言,除非你要脱离平台,那样没有平台庇护你会立刻被天道抹灭。”系统发现后淡淡解释道。

胤礽一听,只好打消了将真相告诉康熙的想法,放弃太子之位已经让现在的他怅然若失,要是再没了封神的机会那不得哭死?

沉默了一会儿,他重重的又磕了几个头。

“一直以来,儿子志在书写话本,不再太子之位,还请皇阿玛成全儿子,儿子已经36岁了,大半辈子都耗在了太子事物之上,接下来只想为自己的志向而活。”

他干脆自污起来,其实前三十来年他当太子当得美滋滋的,试问普天之下有比当太子还要爽的事吗?没有!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个太子和他一样享受过皇阿玛的溺爱,少之又少。就算他重生而来,在康熙的宠爱当中也慢慢没了上辈子后期的不忿,毕竟让一个自小受到宠爱的人一直小心眼记着这种仇恨也有点困难,得到的爱太多,以至于在某些方面有点心大,更没了一开始重生回来时那种悲观心态,早就恢复了上辈精气神,若非天道阻止,他决定会喜滋滋再当一回太子的,并且想法子保到最后,位登九鼎。

但是现在他不得不放弃了,甚至不惜写话本来当借口,虽然他不当太子后确实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码字上,但相比较当太子,码字肯定不是真爱。

一边的弘皙都惊呆了,在他看来,自己阿玛一直以当太子为荣的,万万没有料到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瞪大了眼睛扭头望向阿玛,发现他的眼中带着一抹不舍,心头猛然一震。

他阿玛在说谎!

他想起小时候阿玛的教导,明明那时候阿玛是教他以天下为己任、肩负满汉彻t底融合、让大清千秋万代延绵不绝的使命。

这样的阿玛的最终志向怎么可能是写劳什子话本,那话本他瞄过几眼,虽然有趣但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远远不能和接手大清治理出盛世相比较。他甚至都能在字里行间中看出阿玛的敷衍,很明显,阿玛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水字数,文字承载率很低,简称废话多,描述繁冗。

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阿玛放弃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

弘皙不解,但他只能跟着他阿玛一起磕头,忤逆反对他是不敢的,也不想,虽然他的目标就是当皇太孙皇太子甚至大清皇帝。

他年轻,磕头比胤礽还要狠上几分,又皮嫩,额头又青又紫,疼得嘴角不禁抽搐起来。不过素来疼爱他的皇爷爷却没有留意到他,或者说连一个眼角都没有留给他。

康熙阴沉着脸,鹰一样的双眼紧紧盯着胤礽,仿佛要剥开他的皮肉看到他的心里去,嘴角却始终和煦。这是只有长期坐在皇位上又有着仁爱之名的帝王才会拥有的微表情,双目狼视鹰顾,嘴角却始终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大臣们只要不单独看他的眼睛就敢放开胆子说话,不过长在康熙膝下的胤礽却深知这一点,并不会因为皇阿玛的嘴角上的和善而忽视他目光的凌厉。

“你先起来。”康熙沉声说道,“去里面说话。”

胤礽低垂着头,没起来,康熙静默了一刻,突然冷笑一声:“去传弘晋、毓夏,他们阿玛既然要跪,就整整齐齐给跪着。”

顿时,胤礽着急起来,弘晋是男孩还好,但毓夏可是女儿家。夏日的地到不冰凉,但是女儿家见长辈一般也就请个蹲安,毓夏又是他的嫡女,从小待遇比他那些姐妹们还要好,这么硬的地面根本跪不住。

于是,他默默地起身,康熙愣怔过后,差点气笑了。敢情他的话还不及让他那两个儿女下跪管用,看了一眼耷拉着脑袋的太子,可怜巴巴像被丢弃的小狗似的,康熙还是升起一股怜悯将心头的火气给压了下去。

不过他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转身往屋里走,走了几步见胤礽没有跟上来,扭头冷声道:“还不赶紧跟上!”

弘皙后知后觉,傻乎乎地爬起来,也要跟进去,被胤礽拦住,冲他摇了摇头。

“呃。”弘皙止步于乾清宫前,随着那扇关上的大门将一切隔离开来,“不知道阿玛能不能真的推掉太子之位。”

他心中忐忑,既希望阿玛得偿所愿,自己却也有遗憾,身为胤礽的长子,在嫡额娘生产伤了身子难以再有孕的情况下,他几乎可以说是铁板的皇太孙。要说对那个位置一点都不向往,是假话,他可是在胤礽左一句以后你接替我的位置要这样,右一句我百年之后你弟弟妹妹就交给你照看之类的话中成长起来的。

对于儿子的教育,胤礽自然是有样学样,康熙如何对他的,他就如何对待自己儿子。不缺爱的人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点都不吝啬于向自己喜爱的人表达爱,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胤礽老大不小才结婚,前面夭折了三个儿女,对于长子尤其爱重。

不至于和康熙一样偏心眼到这种程度,毕竟弘皙生母还在,太子妃也算公正并且能够给每个孩子一些爱,他不用像皇阿玛一样生怕没娘的孩子受欺负。

屋里,康熙屏退了众人却提及方才胤礽推拒太子之事,望了胤礽许久,叹息一声:“你和你玛法可真像。”

孝庄在世时就说过不少次保成像他阿玛,他只当是太皇太后移情的原因,现在看来确实皇玛嬷慧眼如炬,保成简直就是他阿玛第二。

执拗的性子像,不按规则出牌也像,最像的还是那份敏感和脆弱。不过他知道保成在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也像他阿玛,拥有那份远见,所以即便性格敏感脆弱,也必然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是的,尽管顺治在民间被称为捡漏皇帝,他死后,太皇太后以皇阿玛口吻下达了十四条罪己诏,甚至在他年幼时因为听多了皇阿玛的坏话而觉得他荒唐,自毁大清基业。然而,在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后,他发现当初他阿玛定下的国策竟然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不,确切地说是能够让大清千秋万代的治国根本。

在满朝尊满抑汉中坚决要满含联合乃至满汉融合。

当时他年幼,只觉得皇阿玛的做法人人喊打,连太皇太后都反对,定然是不好的,但当他有了阅历之后才知道这才是大清的稳定之道。当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他幼龄登基,这条国策一度被推翻,直到他亲政并且平了三藩才领悟到其深远意义,开始嘴巴上尊满抑汉,实际上满汉联合。至于满汉融合那要等到下一任乃至再下一任才能潜移默化完成,届时,大清将和中原大地上历朝历代的汉王朝一样固若金汤。

比起其他儿子,无疑,保成更亲近汉臣,胸怀也更博大一些,并没有被所谓的满人给桎梏住。保成清楚,他不但是满人的太子,也是汉人的太子,所以他基本上能够做到一视同仁。

胤礽不知道康熙心中的想法,差点被带偏节奏,但也不得不回答:“以前乌库玛嬷也常说儿臣像皇玛法,可能我和他一个属相的缘故。”

康熙没有立即说话,而是走到胤礽跟前,按住他的肩头,才问:“知道我为什么叫你进来说话吗?”

胤礽大概能猜测到皇阿玛因是要劝自己,却不好如此回答,因而只是摇头:“儿臣愚钝,无法领悟皇阿玛的意思。”

既然推辞太子,不妨让自己显得更傻一些,免得皇阿玛不舍。

仿佛看出了儿子的想法,康熙只是微微一笑,在胤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开口说道:“既然你一心想要推拒太子之位,甚至不顾天下人的看法,那么我问你五个问题,如果回答得好,我就满足你的愿望。”

胤礽一惊,随即整了整衣衫,肃穆:“阿玛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