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瘾的牛 作品

第927章 京都之殇

原本,足利义氏是准备将副将军之职授予上杉清定的,对于细川晴元,他几乎没有任何好感。

毕竟,镰仓公方家与上杉家之间的关系比京兆细川家要深厚的多。

第五代镰仓公方足利成氏在位时期,镰仓公方家与上杉家撕破脸刀兵相见还是被京兆细川家挑拨所致。

与始终与镰仓公方家协调以维护关东地区稳定的畠山持国不同,细川胜元在出任管领后,就见不得关东八国泰平,便采取了支持关东管领上杉宪忠、压抑镰仓公方家的政策。

在细川胜元的要求下,镰仓公方所出具的文书必须由时任关东管领副署才能生效。

细川胜元的这一举动加剧了足利成氏与上杉宪忠之间的矛盾。

到了享德三年(1454年),两方的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双方都在厉兵秣马,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享德之乱。直到文明十五年“都鄙合体”,这场绵亘数十余年的战事才暂告终结,而新的战乱,业已再度从和平的母腹之中孕育而生······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虽说足利义氏想重现初代镰仓公方足利基氏与初代关东管领上杉宪显那样的君仁臣忠的关系,但清定可不是甘居人下之人。

清定深知细川晴元是出自阿波细川家,与三好家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便只能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让其失去对近畿诸国统治的大义名分,这样才能让其心服口服的离开山城迁往相模。

不仅如此,在清定的建议下,足利义氏还授予上杉定虎、畠山高政、尼子晴久、山名祐丰、北条氏康、北条氏政、一色义幸、伊达晴宗、最上义守、佐竹义昭、小野寺辉道、安东爱季、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户泽道盛、龙造寺隆信、朽木元纲、斯波氏诠、京极高吉等亲上杉家的大名或上杉家重臣、旗下大名、国人领主们御相伴众的家格,可享有与征夷大将军共同进餐的资格,也是足利将军家中家格最高的一层。

当然,清定也没有忘记对敌对势力进行清算:

首先,参与攻入禁里御所,迫使后奈良天皇自刎而亡的三好家、六角家。对于这样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武家,清定自然是不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与其进行停战议和,直接在阵定之中与近卫前久、山科言继、久我晴通、德大寺公维、劝休寺晴丰、土御门有修、万里小路赖资、三条西实枝、薄诸光等公卿达成一致,对三好家、六角家进行朝敌指认;

其次,对于出兵协助伪朝一方与官军为敌,且在溃败途中洗劫醍醐天皇、朱雀天皇的御陵的河野家,清定之后也上奏正亲町天皇,对其进行朝敌指认;

再次,仁木家、赤松家等原伪朝一方武家也先后与上杉家刀兵相见,阻遏官军上洛,同样进行朝敌指认;

然后,一向宗法主本愿寺显如煽动加贺、伊势、近江、山城、摄津、河内等国门徒组成一向一揆众,阻遏官军上洛,并对三好家、六角家、赤松家、仁木家、备前守护代浦上家等原伪朝一方武家进行粮草辎重支援,削去僧籍,其伪朝授予的门迹宣下、准三宫宣下,朝廷拒不承认;

最后,拒不承认大友义镇、北畠具教、毛利元就、伊东义祐、一条兼定、西园寺实充、宇都宫丰纲等人从伪朝处获得的役职、官位,并勒令这些原伪朝一方武家上洛谢罪。

当然,清定在听闻后奈良天皇的女官伊予局、王氏在禁里之变发生后也遭到三好·六角联军的毒手后,就派人想方设法找到她们残存的骸骨,一并安葬在后奈良天皇遗体所在的深草北陵之中。

其中,伊予局被追赠为正一位位阶皇后。而王氏因未诞下任何子嗣,故而无法破例追赠为皇后,但还是被追赠为从一位位阶。

至于后奈良天皇尚在人世的普光女王(原安禅寺门迹)、圣秀女王(原昙华院门迹)等皇女,因她们的生母出自广桥家、高仓家等伪朝高位公家而遭到连坐。不仅被除去皇籍的身份,还被清定下令流放至津轻西浜郡。

虽说正亲町天皇不愿见到所剩无几的家人被流放至奥州的苦寒之地,就对清定下达女房奉书,为庶妹普光女王、圣秀女王等人求情,但依旧没能改变他的决断。

在清定看来,自己已经下令将高仓家、广桥家等伪朝高位公家进行族灭,若是继续留下普光女王、圣秀女王等人在皇室之中,可不是一件好事。万一她们将来想为自己的母族进行翻案,或是挑拨上杉家与皇室之间的关系该当如何?

故而,清定就打算将这种威胁完全消除在襁褓之中。

与此同时,朽木藤纲、朽木成纲、朽木辉孝、宫川赖忠等朽木众诸将彻底肃清了盘踞在高岛郡境内的比良山、蓬莱山、权现山等深山之中的浅井甚七郎、赤尾甚介、田那部平内、八木又八郎等浅井家余孽,将讨取的三百余颗首级送往京都,交由清定来进行首实检。

至此,北近江半国之中的与上杉家敌对的势力皆不复存在,清定也能放心让皇室、公家取道若狭街道或西近江街道至若狭,再乘船渡海前往越后颈城郡的直江津。

为了避免敌对势力因皇室、公家尽数迁往东国而大举反攻,清定便安排同族重臣八条春纲、八条宪繁二人率七千五百余军势沿途护送皇室、公家前往越后府中,并令须田村定、平田宗定、松仓周防守、小国若狭守等越后水军众、丹后水军众负责海路警护。他自己则是继续统辖官军各部与三好家、赤松家、六角家、仁木家、伊势北畠家等敌对势力相持。

永禄二年,二月五日。

当山城全境已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时,正亲町天皇就在一众上杉军武士的护卫下恋恋不舍的登上了牛车,离开了长期生活的京都。

从此以后,曾经上演过城头变幻大王旗,也见证过足利将军家兴衰的京都,在这一刻起丧失了扶桑的中心地位,仅仅保留着国都之名。

京都的町民、商人、农民等各个阶层,也只能借着酒意,用着悲凉且无奈的语气来诉说逝去的骄傲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