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播磨纷乱
虽说上杉清定将京都之中仅存的皇室、公家先行迁往越后府中,但他并没有忘记白神果春、高木右近、三上大和守等北面武士舍生忘死的阻挡三好·六角联军攻打禁里御所。
为了表彰白神果春、高木右近、三上大和守等北面武士的忠义之举,清定便命人将收集到残存骸骨厚葬在深草北陵的正北方,还破格追赠他们为从三位位阶。
不仅如此,清定在获知白神果春之子白神带刀正在备中四处流浪,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后,就特地派遣物见奉行加藤段藏从备中,将其接至京都,一面表奏其担任从四位上左近卫权少将兼右京亮的官位,一面任命其暂时担任石清水八幡宫宫司、北面武士笔头等职。
当然,清定坐镇于京都清水寺的这段时间里可不单单对己方有功之人进行赏赐,以及清算敌对势力。
从表面上看,上杉清定已经成为继三好长庆之后的新一位天下人,并称霸近畿诸国。可实际上,死亡和裂变远远没有终结的迹象。
因为,上杉家只不过是替代了执朝廷、幕府牛耳的三好家罢了,并没有完成一统天下。
此时的扶桑仍然是一个分崩离析、群雄割据的乱世残局。
除了已经兼并秋津岛(本州岛)过半的上杉家外,遍布西国、四国、九州,且尚未臣从于上杉家的大名尚有割据摄津、河内、和泉、淡路、阿波、讃岐等地的三好家,割据丰后、丰前、筑前、筑后以及肥后大部的大友家,割据长门、周防、安艺、备后等地的毛利家,割据播磨的赤松家、割据备前大半的备前守护代浦上家,割据近江甲贺郡绝大部分的六角家,割据伊贺大部的仁木家,割据伊势半国的伊势北畠家,割据土佐半国的一条家,割据近半伊予的西园寺家,割据伊予宇和郡半郡、喜多郡半郡的伊予宇都宫家,割据日向大半的日向伊东家······
清定深知若想上杉家不陷入近畿诸国这个泥潭之中,且能够将大部分兵力顺利撤出,只能想方设法让这些敌对势力的内部无法上下一心。
不论古今中外,世上有三样不等人:炎夏、秋收和战争。清定可不打算长期将大军云集于山城、丹波、若狭、近江等国之中。
为此,清定就将目光投向了与丹波、摄津、备前、美作、因幡、但马等国接壤的播磨国。
别看赤松家名义上是播磨守护,且曾是足利将军家的四职家之一,家格与一色家、山名家、京极家几乎持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受嘉吉之乱的影响,使得赤松家的实力遭到极大的打击。
毕竟,嘉吉之乱是足利将军家成为武家栋梁、天下共主后的首次公然弑君之事。同时,赤松家也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反逆之臣。
就算赤松家因禁阙之变中,夺回了被南朝一方抢走的三神器,获得了足利将军家的再度重用,可仍然没能收回美作一国的控制权。
加上赤松家的庶子家遍布播磨一国全境,这些赤松家的庶子家被世人称之为‘赤松三十六家’。
其中,别所家、佐用家、宇野家、小寺家还是三十六家赤松家庶子家中实力最强的存在,被称之为‘赤松四天王’。
像龙野赤松家、上月家、广濑家等赤松家庶子家虽然实力不强,但也都占据着一些播磨境内的重镇要地,常常对总领家赤松家是听宣不听调。
由于播磨一国邻近京畿,自从室町时代中期开始,播磨国虽然是由赤松家世袭罔替守护职,但室町幕府却有意扶持赤松家的重臣以钳制四职家之一的赤松家。
而室町幕府看中的就是赤松家五大重臣之一、东播磨守护代别所则治,与另一位在西播磨有着不小影响力的重臣浦上则宗。
这就使得赤松家的内讧一直持续到文龟二年(1502年),浦上则宗病死为止。在这场长达七年的对立、内讧期间,赤松家领有的另一领国备前国也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早在明应六年(1497年)起,世袭罔替备前守护代的松田家眼见赤松家出现内讧争执,就打算趁此机会一举夺取备前一国作为松田家的领国。
松田家祸发西端,领地位于西播磨以及东备前之间的浦上家在与别所则治对立的同时,也不得不分兵前往备前弹压。
然而,松田家的抵抗非常顽强,浦上家的反击并不顺利,反而被松田家压制。
直到文龟二年,浦上则宗病死以后,松田家看准机会,持续攻打浦上领,甚至还将交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得东备前、西播磨等地的大大小小国人领主大都卷入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浦上家重臣的宇喜多家。
不仅如此,同年赤松家五大重臣之一的龙野村秀(赤松村秀,龙野赤松家家督)也病故了,这就使得原本赤松家五大重臣相互之间牵制的格局开始逐渐崩坏。
就在赤松家处在危急关头之际,挺身而出的反而是赤松政则的正室洞松尼。
洞松尼是管领细川政元之姐,虽然其相貌丑陋,被京畿诸国之人称之为‘鬼瓦’,但是其政治手腕相当高明。
洞松尼利用细川政元的影响力,为自己以及女婿赤松义村撑腰,镇住意图割据一方自立的赤松家重臣们,就算在细川政元被暗杀以后,依旧没有影响到她在赤松家的地位。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赤松义村元服并开始执政以后,并没有洞松尼那样的手段,虽然其意图一举将赤松家拉回正轨、拨乱反正,但现实却是招致了各怀鬼胎的重臣们不满,甚至还导致赤松播磨守、浦上村宗等家中重臣先后向赤松家举起反旗。
尽管赤松义村亲率大军多次攻打浦上领,但在浦上军的艰苦奋战下,赤松义村没有获得任何进展。
最终,赤松义村的有勇无谋之举使得赤松家的重臣们以及一直在暗中支持他的洞松尼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在洞松尼的主导下,赤松义村被迫让出家督之位。
但赤松义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反而在让出家督之位后不久逃往重臣小寺家的本据御著城,意图联合小寺家一同举兵。
可赤松义村先前的所作所为早就让家中重臣大失所望,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宣告失败。而赤松义村本人也在被软禁后遭到浦上村宗所派遣的忍者暗杀。
虽说赤松义村在位期间不算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最为讽刺的是,他在惨死后却导致了播磨、备前两国更为混乱的局面。
时间来到天文七年(1538年)七月,尼子晴久所统辖的大军抵达播磨、备前两国的境目地带,这时播磨国内大大小小的国人领主如小寺家、明石家等纷纷选择向尼子家投诚。
而尼子家大军的攻击力和影响力远超赤松晴政(赤松义村之子)、浦上政宗等人的想象。随后,赤松晴政就与浦上政宗二人被迫逃往淡路,以躲避尼子军的兵锋。播磨国内也就只有别所家一家还在积极抵抗尼子军的侵攻,不过后来也因力不能支被迫向尼子家臣从。
就这样,播磨一国都降服于尼子晴久的军威之下。
也就在尼子晴久还在播磨一国耀武扬威的时候,原本臣从于尼子家的安艺国人领主毛利元就却突然倒向了大内家,并开始协助大内家积极调略尼子家一方的国人领主。
为了消除隐患,尼子晴久不得不撤军返回出云,而赤松晴政、浦上政宗二人也在三好家的支持下重返播磨、备前。
之后,赤松晴政花费了十年之久,才让播磨一国重回正轨,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过,随着播磨、备前两国外围环境出现极大变化后,播磨、备前两国之中也开始随之出现了连锁反应。
在失去尼子家作为后援的浦上政宗被自己的弟弟浦上宗景击败而亡;赤松晴政更是被自己的儿子赤松义祐赶下台,最后在绝望、失意的情况下病故。
即便如此,播磨一国的内讧状态仍然一直持续到上杉家纠集东国武家上洛,并先后压制若狭、丹波、山城等国之时仍为停止。
在数十年之间,可以说以赤松家为中心的播磨、备前、美作三国之地,受到赤松家内讧影响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更为讽刺的是,在赤松家一连串的内讧之中,最终没有任何一方在地势力成为胜利者,所有的参与者最后都会满盘皆输。
就算赤松家的同族重臣赤松政秀在表面上仍对赤松晴政忠心耿耿,但他也看得出来,赤松家经过嘉吉之乱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根本没有任何中兴的希望。
先前,若不是赤松晴政有着三好家的大力支持,并击败了公然与其叫板的别所家,否则,他的一门总领之位都不一定坐得稳。
再加上,上杉家在发兵上洛之际,就发布檄文,表示只会追究首恶之人,其余人等只要弃暗投明,上杉家依旧可以既往不咎。
故而,赤松政秀在经过再三权衡后,可不打算为即将倾覆的主家赤松家陪葬。
因为,赤松政秀已然获知了上杉家并没有对前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家眷斩尽杀绝,反而是留下了足利义辉之女耀姬一命,对于主动投降的加贺、越前、近江等国国人领主、乡士皆不予追究。就连三好家重臣松永久秀在投降上杉家后,甚至还被授予大和守护职。
反观赤松家上下,也就只有赤松晴政一人执迷不悟,依旧选择与三好家站在统一战线,连其嫡男赤松义祐都多次反对其决断。
这就让赤松政秀很难不心动。
当然,赤松政秀早就知晓别所家在被三好·赤松联军击败后,仍然不服气,甚至还暗中支持波多野元秀、赤井時家、荻野直正等丹波诸将重返旧领掀起国人一揆,去对抗三好家的统治。
为了不落于别所家之后,赤松政秀便暗中通过山名家与上杉家搭上线,表示愿意担任先导役,协助上杉军压制播磨一国。
面对龙野赤松家的主动降服,清定自然是愿意见到的。
但是,仅仅只有龙野赤松家、别所家的支持,上杉家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将播磨一国压制。
要知道,播磨一国之中的一向宗门徒数量可不在少数。
而且,英贺城城主三木通明不仅是赤松晴政的女婿,更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一向宗信徒。播磨三木领之中有着播磨一国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向宗寺院本德寺(英贺御坊)。
在上杉家大举发兵上洛期间,三木通明还派遣四百余军势前往石山御坊协防,并献出三千石粮草供石山本愿寺使用。
本德寺住持本德寺教什与现任一向宗法主本愿寺显如之间的关系更是极为亲密。他不仅统辖着‘播磨六坊’在内的诸多一向宗寺院,其正室显妙还是本愿寺显如之妹,深得本愿寺显如的信赖。
清定鉴于三好家旗下的淡路水军众、盐饱水军众,以及河野家旗下的三岛村上水军众(因岛村上家、来岛村上家、能岛村上家)、下岛水军众皆未遭到重创,且还有可能获得来自毛利家旗下的小早川水军众、白井水军众的驰援,这才迟迟没有发起对播磨一国的侵攻。
然而,播磨一国的局势随着天下人的更迭而发生了连锁反应:
首先,在山名祐丰、一色义幸的煽动和支持下,别所就治再度于居城三木城向原主家赤松家举起反旗;
其次,宇野家重臣安积将监、田路五郎左卫门等人被波多野元秀、赤井時家、荻野直正等丹波诸将寝反后,悍然拥立家督宇野政赖的长男宇野满景(宇野光景)发起下克上,一举讨取宇野政赖、宇野祐清(宇野政赖次男)、宇野祐光(常屋祐光,宇野政赖四男)、宇野政祐(宇野政赖之弟)、宇野内匠等宇野一族五十余人,在压制宇野家本据长水城后,就对外宣布倒向上杉家一方;
再次,龙野城城主赤松政秀、上月城城主上月景胜、栉田城城主栉田有景等诸多西播磨有力国人领主们也不甘落后,纷纷举兵响应别所家、宇野家;
而后,太田城城主太田光能因意图倒向上杉家一方被赤松晴政察觉,遭到赤松家联合播磨一向一揆众围攻太田城;
然后,野间城城主在田元长(有田元长)原本打算率本部军势前往置盐城参阵,准备协助赤松晴政讨伐叛离的国人领主们,但在途中遭到同为赤松家庶流出身的石见久国(野中久国)、石见久实(野中久实)兄弟二人的伏击而兵败身亡,进而导致在田家本据野间城之后被别所家轻而易举地攻落;
最后,赤松晴政为了尽快稳定播磨一国的局势,亲率三千余军势从本据置盐城出阵,并联合三木家、播磨一向一揆众、小寺家等友方势力,先对近在咫尺的龙野城展开攻势,但负责留守置盐城的赤松家少主赤松义祐却迅速控制置盐城,并宣布流放赤松晴政。
如此一来,随赤松晴政出阵的赤松军士气和战意顿时跌落谷底,再无恢复的可能。在他们看来,连少主都倒向上杉家一方,且长期支持赤松家的有力庶子家龙野赤松家也叛离了,主君赤松晴政的败北已是板上钉钉,几乎无法靠人力来扭转。
于是,赤松军开始频繁发生开小差逃跑之事。还不到两天的功夫,三千余赤松军就只剩下不到五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