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最终的胜利与和平属于大夏。
或许,因为此次胜利,大夏还能存续百年……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次年。
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吴渊,突然向朝廷上书,告病还乡。
他的离去,让一部分曾与他交好的官兵感到惋惜。
但大家也都理解这位老将,多年征战后的疲惫与沧桑。
与此同时,另一位手下的,功臣李源也以身体中伤为由,请辞还乡。
他在辞职信中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已无力再为昭文帝效力,希望能回到故乡,安享余生。
太平本是将军造,不许将军见太平。
他们用血汗铸就了和平,然而当天下安定之时,却不得不选择退隐,回归平淡的生活。
然而能活下来,归隐于民间,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
……
微风轻轻拂过山野林间,树叶沙沙作响,掀起一阵又一阵连绵不绝的涛声。
群山环抱之中,稀稀拉拉地分布着百十户人家。
此刻正值夕阳西下,远远望去,可以看到袅袅升起的几缕炊烟,缓缓升腾,融入天边的晚霞里。
“终于回来了!“
吴渊静静地伫立在山坡之上,凝望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故乡。
他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眸,情不自禁地涌出滚烫泪水。
离家从戎的这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几次生死搏杀的场面,南征北战,四处奔波。
就连亲生父亲离世前的最后一面,他也未能赶回来,见上一眼。
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吴渊暗自在心中下定决心,此番归家之后,一定要好好照顾兄弟姐妹。
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这些年来对他们的亏欠和疏忽。
于是,他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边脚步匆匆地,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往城里走去。
其实,当他踏上归途时,原本骑着一匹马。
然而,路途之中,他瞧见路边有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艰难乞讨。
眼见这些人饿得几乎只剩皮包骨头,双眼无神,仿佛随时都会死去一般。
他心中不由得一紧,慈悲之情油然而生。
毫不犹豫地下马,将那匹陪伴自己多时的良驹当场宰杀,亲自生火煮起了肉汤,赠予那些快要饿死的流民们。
继续前行不久后,前方又出现了一群灾民。
望着这些可怜人的身影,吴渊再次动了恻隐之心。
尽管刚刚已经送出了自己的马匹,但他还是毫不吝啬地从怀中掏出一些银子,分给了这群灾民。
他希望这点微薄之力,能够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
最起码……让他们少受点罪吧。
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路走来,流民竟然比比皆是,多如牛毛。
而他身上所带的银两,乃是皇上赏赐给他的养老之资。
不知不觉间,这笔钱竟被他全部散尽,一分不剩!
不过,好在他家底颇为丰厚,底蕴深厚。
对于失去的这些钱财,吴渊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相比于金钱财富,拯救一些百姓,让自己心里舒服,才是更为重要之事。
吴渊踏入了家门口。
当他抬头,望见自家门前,那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大柳树时,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顿时涌上心头。
这棵大槐树粗壮无比,需要好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合围抱住它。
据说,当年第一代吴家老祖在此定居,亲手栽种下了这棵大树,至今算起来,起码已有两三百年的悠久历史了。
然而,当吴渊真正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才发现,如今家中已经没有多少下人了。
曾经风光无限的八抬大轿,也早已随着吴渊权势的流失而流失了。
正当他感慨时,忽然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欢笑声,从不远处传来。
转头看去,原来是几个孩童正在大柳树下,尽情嬉戏玩耍。
其中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注意到了吴渊的到来,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之色,好奇地开口问道:
“你是谁呀?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又是从哪儿过来的呢?“
若是李源在场,肯定能想起那句:
儿童相问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吴渊咧着嘴,露出一个笑脸,嘿嘿笑道:“小家伙,我姓吴,在家里排行第九,大家都叫我吴老九。”
说着,他伸出那双,犹如砂纸般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孩童头上的羊角发髻。
然而,当孩童看到他那满是横竖交错疤痕的粗壮胳膊时。
顿时被吓得脸色苍白,两条小腿不由自主地打起颤来。
“嘿,快告诉九叔,你爹是谁呀?不管怎样,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九叔啦!”
吴渊大声说道。
可那孩童却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哆哆嗦嗦地缩到墙角,嘴里支支吾吾的,愣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嘿?你这孩子忒没礼貌!”
孩童战战兢兢地抬起头,便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恐惧,“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哎呀呀,这么不禁吓,胆子也太小了吧!”
吴渊皱起眉头,不满地嘟囔道。
不过转念一想,倒也怪不得这个孩子。
毕竟自己在军阵之中,摸爬滚打了数十余年,亲手斩杀的敌人数以万计。
身上自然而然地,沾染了浓烈的凶煞杀伐之气。
别说这小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见了他,恐怕也要心里发怵。
更何况,是如此近距离地与他面对面交谈呢。
就在这时,原本紧闭的房门,忽然缓缓打开了一条缝隙,一个小脑袋小心翼翼地探了出来。
只见吴小凤眨巴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怯生生地喊道:“爹爹!”
听到女儿的声音,吴渊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但与此同时,两行清泪却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谁曾想,吴小凤紧接着开口问道:“爹爹,李源哥哥呢?他怎么没有和您一起回来呀?”
吴渊微微一愣,神情显得有些尴尬,挠了挠头说道:
“呃……那个,小凤啊,李源他去了咱们以前住的那座宅子,说是要在那里潜心修炼呢。”
吴小凤恍然,李源这是去修习地下室的魔痴练心法了!
……
李源并没有直接前往吴家大宅,他心中另有盘算。
他选择先顺路回到了那个,曾经熟悉无比的三平县。
当他踏入这片土地时,眼前所见,虽然也有准备,还是让他震惊不已。
昔日繁华热闹的三平县,如今已面目全非。
坍塌的房屋遍地都是,看不懂啊几个人影。
尤其惨遭叛军无情地掳掠后,这里到处弥漫着破败与凄凉的气息。
凭借着脑海深处的记忆,李源步履蹒跚地走到了,那家曾经威名赫赫的武馆门前。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猛地一用力,“嘭”的一声推开那扇略显腐朽的大门,然后大步流星地走进了院子。
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令他心如刀绞。
整个院子里杂草丛生,仿佛无人打理已有多年。
原本应该整齐排列的六间房屋,此刻,也仅有堂屋的两间,还隐约透出些许人气。
李源缓缓走近那两间屋子,只见两个身形瘦弱的少年,正趴在窗户边,满脸惊恐地望着他这个不速之客。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害怕和戒备,李源是一个随时可能杀了他们。
看到这一幕,李源的胸口不禁一阵刺痛。
尽管四周寂静无声,没有丝毫哭泣之声传来,但他的眼眶,还是不由自主地微微泛红了。
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李源抬脚迈进堂屋。
屋内光线昏暗,待他适应之后,终于看清了站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少年。
经过一番询问,李源得知了他们的身份。
年纪稍大些的名叫陈桥,今年刚好十五岁;
而年龄较小的则叫做陈忠,八岁。
原来,他们都是这家武馆收留的孤儿。
李源走后,武馆曾收养过足足十二个孩子。
可如今,除了眼前这两个命苦的少年之外,其余的十人,或因饥寒交迫而冻死街头,或不幸染上恶疾早早离世。
在这样艰难困苦的世道下,孩童们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概率,仅仅只有三成而已。
倘若失去了长辈的庇护,中途夭折对于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再将目光投向眼前这两位,侥幸存活下来的少年。
他们那一张张面庞,皆是蜡黄之色,毫无血色可言。
身形更是瘦骨嶙峋,一阵轻风便能轻易地将其吹倒在地。
这般孱弱不堪的模样,实在令人心生怜悯。
倘若无人对他们悉心照料,恐怕要不了几年光景,这座武馆便会后继无人了。
李源凝视着这两个可怜兮兮的孤儿,那双原本威猛凌厉的虎目中,竟泛起了点点泪光。
想他纵横沙场一年,历经数次血腥厮杀,都未曾掉过一滴眼泪。
然而今日目睹此景,内心却不由自主地,感到阵阵酸楚与不适。
“来,跟我讲讲,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何事?”李源强忍着心头的哀伤,尽量以平和的语气问道。
只见陈忠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大约在一年之前,有人在山中发现了夜叉大妖出没的踪迹。
当时,陈伯听闻此事后,孤身一人前往山中狩猎,想要为三平百姓除害。
谁曾料到,自那之后,陈伯竟然一去不复返。
紧接着,洛姐姐担心陈伯安危,便带领一众人一同进山寻觅,但同样也是杳无音讯......”
说到此处,陈忠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起来。
由于当年他年纪尚幼,对于具体所发生之事,了解得并不详尽,只能凭借着模糊的记忆断断续续地讲述着。
李源听完陈忠所言,不禁眉头紧紧皱起,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有古怪之处。
下意识间,他伸手轻轻按了按腰间那把横刀。
这一年的军旅生涯,以及一年的颠沛流离,已经让他深刻领悟到,
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自身身披坚甲,手握利刃,方可保得性命无忧。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桥,突然开口说道:
“哥,陈师生前,对他心怀叵测之人可不在少数。”
李源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毕竟,对于陈师的为人处世风格。
特别是到了晚年时,那火爆脾气,以及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性格特点,他再了解不过了。
这时,陈忠插话进来:“就在那时,有好多人叫嚷着,非要让陈师亲自上山,去除掉那只夜叉妖兽......
而那些极力怂恿陈师,前去冒险的人,我可是一个不落,全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了。
大哥您要不要过目一下呢?”
听到这话,李源不禁微微一愣,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没想到这个看似文弱稚嫩的少年陈忠,竟然还是个心细如发,且手段凌厉的狠角色。
于是,李源点了点头,应声道:“好,拿过来给我瞧瞧吧。”
只见陈忠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到了李源手中。
李源接过那张,由少年亲手书写而成的名单后,便开始逐行仔细翻阅起来。
随着目光在纸上缓缓移动,李源的眉头不由自主地轻轻挑起。
脑海之中,那些人的面容和神态仿佛电影画面,快速在脑海闪现而过。
稍作停顿之后,李源若有所思地抬起头来,语气幽然地向陈忠发问:
“那么……后来还有人再次真正亲眼目睹过,那只夜叉妖兽出现过吗?”
陈忠果断地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并没有。所以依我之见,这件事情,极有可能就是那帮人为了蓄意构陷陈师,而精心设计布置下的一场阴谋骗局!”
李源听后,脸上流露出一丝好奇之色,追问道:
“陈忠,关于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又是怎么想到这一步的呢?”
面对李源的疑问,陈忠一脸平静地解释道:
“大哥有所不知,只因我年纪尚小,那些人在谈论这些机密之事的时候,往往并不会刻意回避于我。
而我呢,则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牢牢铭记于心,并暗自整理记录了下来!
将来寻到机会,给陈师和洛姐姐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