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见徐公公点头。

慧明随后才小心翼翼地在一旁坐下。

还没坐稳,徐公公便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冷冷说道:

“把岳子虚交出来。”

其语气之强硬,毫无半点商量余地。

慧明一愣,下意识反驳:

“岳子虚杀了我分庙里的住持,还将我分庙的佛子们屠杀干净,我怎么会私藏?”

慧明缓缓地盘膝而起,动作早无之前那般轻柔庄重。

他双手合十,微微低头,口中念道:

“阿弥陀佛,嵩山寺之名,向来清正廉明,绝不可能私自藏匿叛贼。

本寺中的诸位先贤,对那叛贼岳子虚皆是深恶痛绝,鄙夷至极。

若徐公公您有所疑虑,贫僧愿恭请您入寺详查。”

听到这话,徐公公却是嘴角一扬,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摆了摆手说道:

“哈哈,大师莫急,我不过是与您开个玩笑罢了,此事暂且不急。”

慧明心中无名火起,却不敢发作。

说罢,他目光如炬地盯着慧明,接着问道:

“咱家此次乃是奉陛下之命,前来清查江湖宗门,于地方上割据称雄之事。

对于此事,不知大师可有什么高见?”

这是什么意思?

要把有实力的宗门全部打成叛贼?

那嵩山寺不也成叛贼了吗?

面对徐公公的发问,慧明先是沉默片刻,他在斟酌用词,随后才开口说道:

“这……此事贫僧实难置喙啊。

江湖宗门众多,其情况复杂多样……贫僧久居寺内,对这些事情所知甚少,实在不敢妄言。”

然而,徐公公并未就此罢休,他紧接着又追问道:

“听闻贵寺百年来肆意圈占田亩,却未曾缴纳过一分一毫的税款,对此,大师又作何解释呢?”

慧明闻言,脸色微变,但很快便恢复如初,因为他明白了徐公公的意思。

他清了清嗓子,回答道:

“阿弥陀佛,徐公公有此言差矣。

僧人既已出家,自然一心向佛,每日里只是拜佛诵经,并不从事生产劳作,故而按例无需缴税。

不过嘛……”

说到此处,慧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倘若我们寺院经营产业,且获利颇丰,那么依律纳税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毕竟,那些不肯缴税的宗门,与那叛贼又有何本质区别呢?”

徐公公听后,不禁冷笑一声,嘲讽道:

“哼,大师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如此一来,岂不是借着朝廷之力,来铲除异己吗?”

慧明面色不改,坦然答道:“徐公公此言谬矣,贫僧此举实乃两全之法。

既能维护朝廷律法尊严,又可使各宗门循规蹈矩,于国于民,都是有益无害之举啊。”

徐公公笑意盈盈。

让寺庙缴税,这可真是一件难如登天之事!

然而,如果先放出狠话,表示要砍掉他们的脑袋,

然后再提出,只要缴税,就可以免除杀头之祸。

那么这些僧人们,自然会宁愿选择乖乖缴税,来保住性命。

慧明和尚此时心里仍有些不甘心,在刚刚,他着实被砍脑袋这件事吓得不轻。

但此刻冷静下来之后,他又开始盘算着,如何为寺庙争取更多利益,并且想要继续与徐公公纠缠下去。

最起码拉扯一番。

慧明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说道:

“徐公公,自古以来,从没有听说过僧人需要缴税的说法!

如今朝廷突然强行征收税款,恐怕数以亿计的信徒们,都会坚定地站在佛门这边,全力反对度量这个新政呢!”

言外之意,你让我少缴税,我替你安抚信众。

然而,听到这话,徐公公冷哼一声,不屑地回应道:

“哼!那些普通老百姓就算起来反对,又能怎样?难道还能翻起什么大浪不成?”

徐公公的语气冰冷而强硬,接着又补充道:“大师,您就别妄想,凭借所谓的民意来自抬身价啦,咱家只觉得这种想法实在可笑至极。

倘若真有人胆敢闹事,到时候只需抓上几百个闹得最凶的家伙,脑袋砍掉,诛杀个九族……

呵呵,其他人自然就会像受惊的狗一般……四散逃窜了。”

面对徐公公如此强势的态度,慧明一下子变得哑口无言,呆立当场,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不过,任何事不能做绝。

“咱家今日与大师所言之事,万不可向任何一人透露半句,如若不然,恐怕将会给你们带来灭门之灾!”

徐公公一脸凝重地说道。

他稍作停顿,接着又开口道:“接下来再谈谈这税赋一事吧。咱家自当会将此事如实禀报于陛下知晓。

那佛门如今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动员众多信众全力缴纳赋税,如此一来,咱家觉得,应当适当减免佛庙一部分田亩税赋,才较为妥当。”

听到此处,慧明赶忙躬身施礼,口中言道:“多谢徐公公大恩大德,小僧在此,代佛门上下拜谢公公了。”

再苦一苦信众。

慧明那张原本平静的面庞之上,此刻,竟泛起了一抹难以掩饰的喜色。

他深知这一次所获得的免税数额,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优惠,更是从朝廷和律法层面,对于僧人们地位的一种正式认可!

之前,那些宗门和叛军联手,导致天下人一听到宗门,想到的就是叛军。

这是一种正名!

自此,与其他宗门划清界限。

虽然为此可能需要承担一些额外的税负,但相比之下,这些付出简直微不足道。

徐公公想的是朝廷。

佛门成了朝廷的傀儡,又有了正名,以后投靠宗门收的香火钱就多了。

省的小宗门分钱。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徐公公,优雅地端起了面前精致的茶杯,轻抿一口后缓缓开口道:

“今日之事乃是公务所需,待他日闲暇之时,咱家定当亲自登上那嵩山,前往贵寺拜访。

届时,还望能在寺中与大师,一同探讨佛法之精妙啊。”

说罢,他微笑着看向慧明。

慧明连忙双手合十,微微躬身施礼回应道:“阿弥陀佛,贫僧自当扫榻相迎,随时恭候公公大驾光临。

愿到时能与公公共参禅机,畅谈佛理。”

言语之间充满了窃喜之情。

“哼。”

徐公公漠然,突然起身,走出营帐。

目光如炬,紧盯着眼前巍峨耸立的嵩山,沉声道:“走,上山去瞧瞧这嵩山寺,究竟有没有藏匿那叛贼!”

他大手一挥,身后的士兵们便齐声应和,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跟随着他向山上进发。

眨眼,三个时辰转瞬即逝。

此时,只见徐公公亲自率领着大批士兵,登上嵩山山巅。

整个嵩山寺内外,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兵卒。

他们各个手持兵器,面色冷峻,开始搜索检查。

李源自然也在其中,看在眼中,竟然感觉十分搞笑。

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些兵卒在寺里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搜查工作。

香火钱,藏经阁的武法秘籍,都成了他们的重点搜查对象!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隐藏的地方,甚至连寺庙的地下密室,屋顶夹层都逐一排查。

生怕漏掉叛贼,或是什么财富宝贝。

然而,在叛贼层次,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就在他们撤离的时候,顺手牵羊收走了寺中的一大笔税银。

任务完美完成。

......

勤政殿内,

徐公公满脸通红,神情激动兴奋,脚下生风,一路滑行跪地来到了昭文帝面前。

他叩头高呼:“奴婢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啊!

自从今年春天领命,离开京城平叛之后,奴婢对陛下可谓是朝思暮想,茶饭不思……今日总算能够再次回到您的身旁侍奉,真是让奴婢喜不自禁呐!”

说到动情之处,徐公公不禁潸然泪下,那眼泪犹如决堤之水滚滚而下,哭得好不伤心。

大奸似忠!

昭文帝见状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和声说道:“小徐子一路奔波,辛苦了。

此次任务完成得不错,不愧是朕的心腹之人。”

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夸赞道:“小徐子,你就是朕的左膀右臂,倘若将来朕有幸能在史册之上留下几笔光辉事迹,那么其中,必然也会有你的赫赫大名。”

听到这话,徐公公感动得浑身颤抖,连忙磕头谢恩道:

“多谢陛下恩赐!奴婢何德何能,实在不敢奢求能在史书上留名。

只要能够尽心尽力地伺候好陛下,此生便足矣。”

昭文帝脸上的喜色犹如春日暖阳,愈发浓郁。

他微微抬手,向一旁值守的太监示意道:“来啊,快给小徐子赐座。”

那语气中满是亲切与喜悦。

徐公公见状,心中顿时明了,今日陛下的心情可谓是好到了极点。

他赶忙跪地叩首,拜谢陛下赐座之恩。

起身后,小心翼翼地将屁股稍稍蹭着那华丽的锦墩坐下。

但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其全身重量几乎全靠身体肌肉支撑着。

只见徐公公拱手抱拳,恭敬地对昭文帝说道:

“陛下,微臣幸不辱使命,奉您旨意平叛,如今特回来复命。

南方叛军已然平定,只可惜那叛贼头目岳子虚狡猾异常,至今仍未被擒获,不知所踪。

不过请陛下放心,微臣定会继续追查到底,绝不放过此獠。”

昭文帝点头,微微皱眉。

稍作停顿后,徐公公接着禀报:“在平乱途中,微臣率领大军又先后剿灭了大大小小的江湖宗门数家。

经调查发现,这些宗门皆暗中支持叛军,实乃罪大恶极。

此外,我们还成功收回山地、田地共计八百万亩,查抄所得金银更是高达五千六百万两……”

随着徐公公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讲述,昭文帝的心情也越发舒畅起来。

其实,这些事情早就有太监详细统计,并呈报给他知晓了,但每次听到,依旧觉得兴致盎然。

毕竟身为一国之君,谁不想让自己的内库,充盈得如金山银山一般呢?

而且,通过此次行动,昭文帝才惊讶地发现,那些江湖宗门和叛军竟然如此富有,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料。

而他们所拥有的大量不缴税的田亩,无疑是在一点点侵蚀着国家的根基。

想到此处,昭文帝龙颜大悦,朗声道:“小徐子此番出征,功勋卓著,朕必须要重重赏赐于你!”

昭文帝说道:“拟旨,擢小徐子升任司礼监总提督,监察十二监上下官吏,以正宫中风气。”

“拜谢陛下隆恩!”

徐公公满脸感激涕零之色。

他那微微颤抖着的身躯,迅速从座位上弹起,双膝跪地,双手伏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此刻,他那眼眶中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如决堤之水般汹涌而出。

这其中既有对多年努力终得回报的欣喜若狂,也饱含着对皇上知遇之恩的深深感动。

遥想过去的十余载岁月,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潮起潮落。

曾经备受冷落与欺凌之时,他也曾心灰意冷。

而当偶尔得到圣上垂青时,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行差踏错一步便会万劫不复。

如今,历经无数艰辛磨难之后,他终于成功登上了后宫权力的巅峰宝座。

成为了如同当年那位权倾朝野的魏公公一般的人物。

稳坐大夏国头号太监的交椅。

昭文帝目光深邃且意味深长地看着眼前这位徐公公,缓声道:“内侍司从今往后就交由小徐子你来掌管了,切不可辜负朕对你的期望啊。”

听闻此言,徐公公心头猛地一颤,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瞬间涌上心头。

但他深知此刻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犹豫与退缩,于是赶忙叩头应道:

“请陛下放心,奴婢必定对陛下忠心不二,至死不渝,纵使粉身碎骨,也要报答陛下的浩荡皇恩!”

“嗯,朕自然是信得过小徐子你的。”

昭文帝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徐公公暂且退下。

徐公公再次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缓缓站起身来,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大殿。

出了大殿,徐公公整个人舒爽无比。

回到司礼监,他下令,召集所有人功臣来,他要一一奖赏。

不过,李源和吴渊自然不在其中。

徐公公只能奖赏手下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