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276章 工厂开的很意外

有人提出建议,这玩意自己搞多麻烦啊?

干脆找个厂子代工得了!

确实,在哈尔滨别的没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机械厂那是有的是。

想要省事,找个厂子按图纸就能生产。

可龚连山想了很久,还是没这么干。

为啥?

还不是因为前世的教训嘛!

某科技公司自己不搞研发,一直从国外进口散件组装。

钱没少挣,企业也搞的很大,可是一直没啥核心技术。

到了龚连山重生之前,都是全民的笑话。

还高喊“科技无国界!”

那让老外把脸打的!

虽然生产这个燃气取暖炉也没啥科技含量,可却能锻炼一批技术工人。

如果一直搞下去,没准就真搞出啥高科技的玩意了呢?

别人再有也是别人的,求人不如求己!

他还是决定搞一个小厂,反正现在这种厂子太多了。

龚连山找了个街道小厂。

这个厂子以前是搞暖气片的。

现在的暖气片都用的是翻砂工艺。

也就是铸铁铸模成型。

可他们的产品质量不行。

在如今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成品率还低,到现在已经亏的停产了。

龚连山跟街道一商量,以10万块买下了厂子。

之所以要买下厂子,主要是他看上了那片厂房。

别看厂子亏损,可厂房还行,能用。

从万荣汽车修理厂抽调几个跟着研发产品的师傅,又把暖气片厂原来的工人找了回来。

万荣机器厂就静悄悄的开张了。

这种厂子需要的设备不多。

主要是铁皮裁剪设备。

龚连山一考察,这玩意可不便宜。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批量裁剪。

算了,小家小业的,用人工裁剪吧,慢是慢了点,省钱啊!

电焊是一个大工种,至少需要二三十个。

这个得找一个技术过硬的。

鱼鳞焊是必备技能。

再有就是打磨上漆。

一切都是手工作业。

不管咋样,先生产一百台试试水吧!

就在哈尔滨开始供热后没几天,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产品。

燃气取暖炉。

不说别的,凡是销售这种炉子的销售点都点上了。

市里的销售情况不理想。

可是郊县的人就很感兴趣了。

在黑省,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实现了集中供热。

有的县城还是各自为政呢!

各单位的小锅炉林立。

像北安这样的县级市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搞集中供热工程的。

哪怕是heb市区,也有一些商业用房是没有接进供热体系的。

尤其是老的商业区或者老小区。

这100台炉子很快就被郊县买走了。

厂子里也开始加班生产了。

因为是试水,产品价格定的不高,销售价在120元。

第一批销售一空后,龚连山就提高了价格。

定价150。

可还是有多少卖多少。

尤其是十一月中旬,室外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度了,大雪纷飞。

虽然有集中供热,可难免有些地方温度不高。

而燃气取暖炉就成了一种补充和选择。

主要是在室内使用,干净卫生安全!

这东西逐渐在中央大街的一些店铺里出现了。

这个新产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一个月内,万荣机器厂生产的万荣牌燃气取暖炉就销售了500台。

可就是这样,依然供不应求。

龚连山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

那就是增加工人。

作为这样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小厂子,限制生产规模的工种就是电

焊工不够。

如果说,一个电焊工一天可以焊接一台炉子,那么100个电焊工一天就能焊接100台。

可工厂里有100个电焊工吗?

没有。

别看生产的炉子没啥科技含量,可是电焊的要求还是有的。

炉子使用的铁皮比较薄,技术不好的根本就焊不了。

需要氩弧焊。

为了提高成品率,工厂不得不对这些焊工进行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不得不开发出一些辅助工具。

比如焊接工作台。

裁剪好的铁皮,需要在焊接前用模具挤压成型。

成型后的铁皮上了工作台后,需要有固定的夹具。

固定后,再人工焊接。

这样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其实,龚连山已经看出来了。

这已经是全自动生产线的雏形了。

他脑子里已经想到了一张铁皮从生产线的一头进入,从另一头出现成品的全过程。

现在是有铁料批量裁剪机的。

裁剪出来的铁皮进入挤压成型机,然后再进入自动焊接机,再进入自动喷涂机,烘干机,最后下线完成。

可一个铁皮炉子需要这么高级的生产线吗?

至少现在不需要。

现在人工多便宜啊?

有便宜的人不用,自己造一个全自动生产线?

为了啥呢?

少用几个人?

招人,继续招人!

原本一个几十人的小厂,在经过一个月的发展后,就迅速的开始“暴兵”了。

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招进来150人。

加上原来的工人,突破了200人。

龚连山这段时间跟着机器厂忙活,到了现在,他终于能松口气了。

刚回到万荣的办公室,电话就追了过来。

工厂质检部的电话。

“龚总,咱们炉子的成品率现在太低了,返工的产品超出了原本的计划。”

等他赶回去开会,这才意识到了问题。

原来他以为电焊工是质量的关键。

在这方面很重视,又是招聘又是培训,没少下功夫。

可现在才发现,出事的反而是他最不重视的头道工序,铁料裁剪。

这不是为了提高产量嘛,就扩招了很多工人。

铁料裁剪就是普工的活。

挺简单的。

已经有铁板模型了,压在铁皮上,用剪刀挨着边缘裁剪就行了。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却出了大事。

裁剪精度不够。

不是多肉就是少肉。

多了,后面焊接就麻烦,还得处理后才能焊接。

不处理焊接又产生其他问题。

到此,龚连山也重视起来。

这种有精度要求的事还是要交给机器。

有了这种认识后,龚连山直接购进了铁料批量裁剪机。

用机器裁剪就没有精度问题了。

只要有熟练工人即可。

原本头道工序的人都分流到其他工序。

你说这事闹的,工厂是越搞越大,龚连山都有了收不住手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