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液化气取暖炉
一过十一,天气渐凉。
秋收也近尾声。
到了十月中旬,城市还没有供暖,中间至少有十几天得挨冻。
大人还好说,老人和孩子就有些遭罪了。
这会儿也没有电暖气,楼房也没法烧炉子。
龚连山一睁眼,就见自己的被窝空了一半。
媳妇儿已经送孩子上学了。
他披上外套,去了趟厕所。
餐桌上摆着简单的早餐。
爸妈刚起来,从云已经开始穿衣服了。
他嘴里哈着白气,赶紧又钻进了被窝。
天太冷了,没有暖气这谁受得了。
他得自己想办法。
他记得,前世有一种取暖炉,是烧罐装液化气的。
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燃气灶。
说的明白点,就是点燃液化气取暖。
这种产品现在还没有。
要不要自己搞一个呢?
他吃了早饭去上班,办公室里也冻手。
员工们也都冻得嘶嘶哈哈的。
他简单处理下手头的工作,媳妇儿已经来上班了。
他走进副总办公室。
“今天没啥事吧?”
“没事啊!挺好。”
沈金凤抱着热水杯捂手。
“你说咱们搞个取暖炉咋样?”
“啥?取暖炉?”
龚连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能行吗?要是真有这玩意倒是好了!没有暖气的地方就能用了!现在孩子太遭罪。”
东北冬季供暖是有时间的。
如果是辽宁和吉林,差不多得十一月份才开始供暖。
而黑省则要在十月底,最早也是二十几号。
可十一一过,室外气温就下降的很快了。
到十月中旬就已经零下四五度了。
这会儿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尤其是城里。
以前平房多。
家家户户还有煤炉子。
现在城市里逐渐不让使用燃煤了,也有了集中供热。
楼房更是没法用炉子。
这段时间老人孩子就遭罪了,感冒发烧的很多。
此时电暖气也没有。
主要是这时候生产用电都不够呢,咋可能给你用电暖气?
所以,龚连山才想着把液化气取暖炉搞出来。
他的本意是自己用,或者自家公司使用呗,少遭点罪,算是员工福利。
于是他就跑去了修理厂。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搞一个液化气取暖炉。
其实,这个玩意挺简单。
用厚铁皮焊一个铁筒。
外形总体上像个高烟囱。
上面做个烟罩。
底部就是放液化气罐的地方。
有个铁门。
把气罐放进去后,可以关闭铁门,外面看就比较干净。
在上面则是一个单眼液化灶。
市场上有卖的。
龚连山直接让他们买来几个。
由隔档把气罐和灶隔开,也是为了保证气罐的安全。
再往上就是烟囱了。
切割电焊这个外形很快。
只是第一个大家都没经验,做工也粗糙。
不过都没关系,龚连山让工人把气罐和灶都装好,直接打火。
轰!
里面的液化灶就轰隆隆的燃烧起来。
没一会儿,液化灶周围的铁皮筒就被烧红了。
围着看热闹的人都烤着手,七嘴八舌的夸赞好用。
虽然有人说这玩意不实用,太费气了,这得多少钱?
“你懂啥啊?那些宾馆酒店饭馆哪个在乎这点钱?要是没有炉子谁去吃饭?”
“也对哈?!”
“就是这炉筒子都红了,还不得把人烫着?!”
有人无意中的话,引起了龚连山的重视。
于是他关了火。
让人在铁筒的外面再焊一层圆筛子网。
这样既能散热,也能防止烫伤。
虽然各方面都可以了,可外形难看了。
继续改。
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外形进行设计。
至少要好看点。
又把液化灶上的开关移出来。
在炉子的外面形成一个开关面板。
这样就不用伸手到里面去开关了。
这个也简单。
接长液化灶开关轴杆就行了。
也就三天时间,修理厂就做出了一个外形漂亮的液化取暖炉。
经过试验,这玩意很好使。
于是修理厂就开始批量的生产了十台。
龚家沈家各一台。
交通局领导家都送了一台。
同时还送了一罐液化气。
龚家客厅里。
“啪嗒”一声,龚连山拧动了开关。
取暖炉轰的一声燃了起来。
也就一分钟时间,室内的温度就起来了。
“哎呀,这玩意好是好啊,就是太费钱了!”
姚凤仙和范丽萍一边烤着手,一边说道。
“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啊!”
大金牙呵呵直乐。
他拉着龚福廷抽烟吃茶。
没一会儿,家里就穿不住外套了。
“火有点大,调小点!”
龚福廷指挥着老伴调整火焰大小。
调整了几次,姚凤仙有些不耐烦了。
“这要是能自动大小火就好了!”
“你可真敢想,还自动的?!”
姚凤仙的奢望让所有人都不屑。
龚连山倒是知道,以后这个功能是可以很简单的实现的。
可现在还不行。
这玩意的诞生,让很多人受益。
柳副局长打来电话。
“连山啊!谢谢啊!你这玩意是真好!咋的?你是打算卖多少钱?”
“卖?”
龚连山愣了下。
他就是想给家里取暖用,没想卖钱啊!
“怎么也得二百多吧?”
老柳哈哈笑着说,改天把钱送来。
“别,柳局,我这个现在还没上市呢!”
“那还不是早晚的事。”
有了这事,龚连山就让人开始整理图纸,他申请专利了。
其实,这也不是啥高科技,就是没人想到而已。
在万荣货运总部,会议室里正在开会。
内容跟货运没有任何关系。
而是在讨论龚连山发明的这个液化气取暖炉上市的问题。
在得知所需资金不多后,周老师就不再说话了。
而沈金凤是全力支持的。
龚连山之所以想着把这个炉子搞出来,他不仅想着在国内上市,他想的是出口。
对,就是更北边的苏联!
呃,后面可能就是俄罗斯了。
你别看他们没吃的,可是人家有能源啊!
天然气有的是,价钱还低。
这玩意正是他们需要的。
为了降低成本,修理厂的师傅们开始研究怎么用更少的材料建造生产这个铁炉子。
根据现在的物价,生产一个炉子平均需要50多块。
在师傅们的重新设计和寻找替代材料后,把成本降到了30块。
那就是用废旧材料。
龚连山看着师傅们重新生产的商品炉,心里很是感慨。
自己一个搞货运的,咋就开上工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