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军阀世家
左骁卫大将军李道邃,左武卫大将军康植,右威卫大将军李钦被同时免职,三个人不敢有一点怨言。!q~i_u?s*h¨u,b.a+n/g_.,m^e*
升官贬官,人生常态,他们三个坐到那个位置的时候,心里已经很清楚,自己的仕途基本封顶了,上不去了。
那么上不去,自然就要往下走,人在顶峰,迈步就是下坡。
正因为他们迈出的这一步,严格意义上,也不算什么大错,所以三个人都很老实,没有抱怨,老实领旨,也没有找人游说帮忙,乖乖的在家呆着。
因为按照朝堂惯例,他们这种叫做小错大惩,说白了,杀鸡给猴看的。
那么等到风头过去,还会被起用的,当然了,这个也要看你自己本身在朝堂的人脉网络。
戴国公李道邃出自李渊第十九子鲁王李灵夔这一脉,他还有个堂侄儿,范阳王李宇,那可是接手了李琩的左卫大将军,李宇是宗室内部顶级保皇派,所以被李琩委以重任。
那么李道邃想要复出,难度非常小,因为他也是保皇派。
那么康植,其实早该死了,因为他是庆王李琮的人,不过呢,李琩没有选择清算,以免引起亲王们的不安,此人祖籍康国,昭武九姓之一,与范阳进奏院康孝忠走的比较近,不过荣王琬在临走前,似乎警告过对方,所以康植也老实了,断绝了与康孝忠的联系。
如果李琬能帮他说话,他一样可以起来。
至于李钦,纯粹就是李琩做戏了,因为这个人两个月前才被调回长安,不是宗室,而是李晟的亲爹,杜希望卸任后的镇西军使,也是被杜希望举荐,出任右威卫大将军。
这个人的任命,在当时引起过一番讨论,很多人认为不太合适,有点越级提拔了,因为军镇兵马使进京任职,大多是卫府的将军或者中郎将,而不是直接大将军。
但是李琩还是力排众议,将李钦给提了上来,因为他这么做,不单单是因为对方是李晟的亲爹,陇右地头蛇,更因为李琩要让藩镇的将领明白,你们的上升渠道,是畅通的,只要在边疆干的好,就能来长安掌权享福。+丸′ ! \鰰?占+ *耕?鑫′嶵¨筷,
他必须要将边军将领对仕途的希望,引导至长安,而不是让那些人觉得,在藩镇混一辈子也挺好。
那可不行,你混一辈子,你的儿孙接着混,藩镇就跟中央割裂了。
“没曾想咱们家,还能在长安有座宅子,看样子当年将你送来长安是对的,”
李钦入京之后,本来一直住在右威卫的公廨,因为他不好意思住在儿子李晟家里,那是陛下赐给儿子的宅子,不是赐给他的。
但是他被免职之后,无处可去了,只能是厚着脸皮和妻子住进了儿子家。
宅子不大,但地段很好,做为李琩亲随之一的李晟,在李琩继位之后的第一时间,便获得了这座宅子,而他本身,则是在千牛卫担任将军,不过也只是暂时的。
因为李琩对他寄望很高,希望他能去边关历练一番,而李晟也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所以平时基本不在千牛卫,而是在兵部。
去边关担任将领,要跟两个部门搞好关系,一个是直接管你的节帅府,一个是掌管军政的兵部。
因为兵部可以决定你的编制,决定你的配给数额,还能优先塞给你一些武举上来的牛逼人,总之好处多多。
“先不要说这些了,那件事情,陛下让我自己思量,我不敢做决定,阿爷和阿娘,还是要帮我出出主意啊,”李晟跟着他爹屁股后面说道。
李钦皱了皱眉:“确实需要慎重。”
李晟已经到了该成婚的年龄了,李琩逼婚,却未赐婚,因为他了解李晟,知道这小子很有主见,想要找一个真正符合自己的良配。
再者,郭淑和韦妮儿一直在背地里牵线,李琩倒想要看看,李晟这一次能不能够扛得住皇后和贵妃的示好。*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
其实郭淑和韦妮儿的行为并无不妥,她们俩在隋王宅的时候,就经常使唤李晟,已经建立了非常亲近的尊卑关系,加上李晟是李琩的绝对心腹,前途一片光明,给自家族内找个这样的乘龙快婿,谁也乐意。
但是李晟很聪明,他没敢婉拒,却也没敢答应,反而是推给了李琩,说是由陛下做主,而李琩又趁机推回给他:朕不做主,你自己看上哪个算哪个。
结果呢,裴敦复看上李晟了。
当然了,不是武明堂的女儿,武明堂没有给裴敦复生下一儿半女,而是裴敦复亡妻薛氏的两儿两女,其中小女儿,正好到了出嫁的年龄。
思忖半晌后,李钦道:
“陛下催婚,恐怕是打算将你外放了,希望你走之前留下子嗣,那么咱们这边就不能拖延,不可让陛下着急,裴尚书高门望族,位极人臣,能娶人家的女儿,本是上上之选,但是咱们家根基浅,怕承受不起这份福报,我看呐,还是听你母亲的,从她的娘家寻摸一个吧,这样一来,皇后贵妃无话可
说,裴尚书那边也好交代。”
李晟的妈,太原王,但却是小宗,河北景城那一支的,大唐非常流行娶母族的女子当老婆,大概就是表哥表妹这样的,目的是维系两家长久的联盟和姻亲关系。
这样的联姻,是两个家族的政治行为,上升到了宗族利害关系层次,其他帮你牵线的媒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李晟低着头,没有说话,他其实不喜欢找王家闺女,因为母亲在娘家那边说话没什么分量,反而因为嫁给他爹而饱受族内嘲笑,他对王家没什么好感。
因为他们家不是陇西李,只是陇右地区从军伍中一步一步混上来的军阀头子,在太原王眼里,他们这叫粗鄙之人。
之所以他爹能娶得太原王的闺女,那是因为他爹是曾经的朔方节度使王晙的帐内出身,救过王晙好多次,王晙给说的媒。
要不然以他们家的出身,够不着五姓七望。
看到儿子这样的表情,李钦也大概猜到儿子比较抵触,于是道:
“皇后、贵妃、裴尚书,牵扯重大,你惟有找王家女子,才能婉拒人家这番心意,我以前不懂高门望族之间的姻亲,自从娶了你阿娘,也算是一知半解了,其中有着极大的利害关系,千万不可大意。”
李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年轻人嘛,心里肯定有自己属意的女孩。
无论是谁,在年少的时光,总会对某一个女孩寄予深情,这是男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虽然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可能圆梦,但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是愿意为之一往无前、全力争取一下的,即使撞的头破血流也不后悔。
李晟今年十八岁,去年的时候,他就看上一个女孩了,在宫里见到的,当时那位少女与她的阿娘,正陪着皇后一起摘桃子。
本来应该是内侍们爬树摘桃,但是那名少女却不顾礼仪,绑起袖子和裙摆爬了上去,矫捷伶俐,机敏灵巧,引得皇后一阵称赞。
当时李晟就在旁边,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大家族的女子,原来也可以这么皮。
尚书左丞卢奕嫡女,吏部尚书卢奂的大侄女,模样其实很一般,但就是将李晟的魂给勾走了,只是一个爬树的举动而已。
其实李琩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因为李晟这小子在私下里一直打听人家姑娘,河西军加上金吾卫也都在帮忙,人家姑娘什么时候会出门郊游上香,都会通知李晟。
但是李晟呢,没胆子,每次都只敢远远的观望,连人家背影都看不清楚,因为出身差异巨大,他有点自卑。
他们家勉强算是军阀世家,想要迎娶范阳卢,难度非常大,裴敦复能看上李晟,不代表卢奕也能看上,问题就出在,卢家比较喜欢文学世家、书香门第,最好是河北人,很显然,李晟他们家不沾边。
李琩呢,也不好意思指婚,那是勉强人家,所以只能靠李晟自己了。
李晟去开这个头,李琩在背后帮他推波助澜。
半晌后,李晟支支吾吾道:“阿爷,我想找个媒人,去卢家说一说。”
“哪个卢家?”李钦问道。
李晟道:“国宝郎家里。”
好家伙,不愧是我儿子!知道人往高处走,卢奂现在基本上,相当于李琩的第一宠臣了,又管着铨选,是仅次于右相、左相的第三号实权人物。
这事要是能成,在李钦看来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卢奂是陛下的人,儿子也是陛下的人,陛下的人之间联姻,这是政治正确。
“国宝郎还有女儿?”李钦激动着问道。
李晟摇头:“不是,是国宝郎的侄女,尚书左丞卢郎君的长女。”
李钦恍然大悟,可以,完全可以,但是呢......人家多半是看不上咱们啊。
“这个媒人,阿爷可真就帮不上忙了,”李钦不好意思道:
“为父在长安没有人脉啊。”
“去寻杜公不行吗?”李晟问道。
杜希望是彻底隐退了,但是威望仍在,不过呢,不太喜欢管闲事了,虽然李钦是他的下属,但是李钦还是不好意思去找人家。
关系是绝对很近的,他不好意思的原因在于,担心杜希望去了卢宅碰钉子,损了颜面。
卢家可不一定会给杜希望面子。
但是为了儿子,李钦也只能厚着脸皮去试一试了:
“你跟我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