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金华的约降使者来了
第411章金华的约降使者来了
汪大渊蹙眉点点头,鲁锦直接把航线画在了地图上,这他还是能看懂的,只是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又问道。
“记是记住了,去时先一路北上,经耽罗,札幌,流鬼,青丘,然后到黎洲,再沿着西海岸一路南下,这个什么因纽特湾,然后是常春,金川,最后到目的地玛雅国。
“只是回来时,却要直接横跨四万里大洋,中间就没有补给点吗?”
鲁锦闻言挠了挠头,“你去时走的是北线,而北线是西风带,一年四季都是西风,若是再从北线回来,那就是逆风又逆水了,这船怎么跑得动,最好还是走南线的北赤道暖流回来,但是这条暖流带上,又确实没什么可以补给的地方。
“如果非要补给,除非你往西北拐个弯,这里倒是有个檀州列岛(夏威夷群岛),此处有几个大岛,位于中国到黎洲之间的三分之二处,因岛上遍生檀木,故而被公输氏称作檀州,或者檀香山。
“这个檀州列岛有五六个大岛,岛上大概有四五十万人口,是数千年飘洋过海过去的百越人的后裔,与我中国之人长相区别不大,不过岛上并无国家,民众以岛分为数个部落,互相争斗。
“岛民愚昧无知,常以人牲祭祀,不过他们懂耕种和饲养,岛上还有淡水河流,你可以在这里补给淡水和猪肉,或许还能换到一些粮食,不过大概是土豆之类的,可能还有芭蕉这种蔬果,去一趟也行。”
汪大渊和范秋蝉闻言顿时诧异起来。
“茫茫深海之中,竟然还有个百越人占据的岛屿?还有四五十万人口?这都比得上我中国大些的府城人口了,放在南洋也足矣称作一个小国,这里竟然连国家都没有?真奇哉怪也”
范秋蝉也道,“这茫茫大洋,四周皆离陆地数千里,当初公输氏是怎么发现这里还有百越人的?”
“凑巧发现了呗,因为从黎洲回来,只有北赤道暖流最顺路,而走这条路,若是恰巧遇到风暴,往北偏了一点,就很容易碰到这个檀州岛了。”鲁锦当即解释道。
“至于为何没有国家,其实也不算奇怪,南洋那些小国虽然居于岛上,可毕竟与神州大陆比邻,中国的文明和印度的文化都能传到他们那里,甚至还有波斯商贾,他们多少还是有些见识的。
“而这檀州岛上的百越人,被困在岛上数千年,四周距离大陆都有几千上万里,几千年见不到一个外人路过,很难与外界交流,或许在那些土人眼中,那几座小岛便是整个天下呢,与大多数中国人何异?这天下百姓大多数不也认为世上只有中国吗?”
两人闻言都是点了点头,汪大渊随即又问道,“那若是在这个檀州补给,再想回到暖流带上,就得先往西南方向走一段了,剩下的这大半程航路,可还有类似的岛屿可以补给吗?”
“这你等我一下,我去翻翻海图,南太平洋上确实有许多岛屿,星罗棋布,但那些岛都很小,而且没什么人,甚至也没有淡水,更关键的是不在你这条航线上,若非主动去找,是很难顺路遇到的。”
鲁锦一边说着,一边找来张大比例的太平洋地图,比着暖流带找了半天,才终于说道。
“过了檀州若是还想补给就很困难了,你继续向西航行,会在过半程之后遇到驻马群岛(马绍尔群岛),但是这里几乎没有淡水,只有些椰树,可能还有野人,不过岛上有雨水汇集,或许可以找到溪流,可以在岛上打出淡水水井。
“临走之前,我让工匠给你们打几口汽锅,若是实在没水撑不住了,可以先砍柴煮海弄些蒸馏水续命,然后再派人到岛上寻找溪流,或者直接打井。
“过了驻马群岛,再往西,这里还有一串大渊群岛(马里亚纳群岛)。
汪大渊闻言当即一愣,“这里竟和臣的名字相同?”
鲁锦点点头,”称为大渊,是因其地处太平洋海渊得名,此处是太平洋最深之处,拿绳子坠个铁锚下去,可能三万尺都到不了底。”
“那岂不是没法下锚停泊了?”汪大渊又皱起眉。
鲁锦当即解释道,“那也不是,靠近岛屿的地方,水当然没那么深,还是可以下锚的。
“这里有一处岛屿,称作关岛,再往北还有天宁岛,班固岛(塞班岛),硫磺岛,不过就是不知道你能遇到哪一座了,而且这些岛上可能都没有淡水,你只能砍柴煮些海水,或者找水汽旺的地方打井碰碰运气,或许公输氏的舆图记错了,岛上也可能找到溪流,但希望不大。
“再往西,就不用特意找补给点了,这座关岛距离中国的长江口只有六千里,距离屏州岛(台湾)五千里,距离吕宋岛可能只有四千里。
“你的船速最少能有每小时13节以上,一昼夜就能航行1150里,四千里路也就四天时间,从关岛到吕宋的马尼拉国,也就四天,到长江口也就六天,几天时间早就回来了,还找什么补给。”
两人闻言都有些吃惊,范秋蝉看了看长桌上那个船模,没想到这种尖头船居然能日行千里。
汪大渊也皱眉到地球仪上量了量,这才说道,“以往乘福船出海,从爪哇到福建的泉州港,全程要68日,可若是按主公说的这个船速,用咱们新造的这种船,岂不是20日就能到了?”
“当然,不然我费劲造什么船,直接让你用福船去了,不过福船想要横渡大洋更不容易。
“我给你规划的这条航路,从刘家港出海,到耽罗、札幌、流鬼、青丘,因纽特湾,常春,金川,玛雅,每一站之间少则六七日,最多半个月。
“回程时走檀州,驻马,大渊,吕宋,这中间长则十天左右,短则六七日,如果不是为了收集黎洲那些作物种子,单纯跑一圈下来,最多也就四五个月,你当年五月去,十月底就能回来。
“可要是乘福船去,那船速就得慢上七八成,我刚才说七八日的路程,你就得跑上一个多月,那得多带多少淡水和粮食,若是再遇上迷航或是风暴,不等你到下一站,船上的淡水就喝光了,到时所有人都得活活渴死!
“所以想要去黎洲,船速也是关键,你路上用的时间越短,船上带的粮食淡水储备越多,就越安全。”汪大渊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主公执意要造新船。”
鲁锦又道,“造新船也不止是为了去黎洲,也是为了造海军的军舰,福船用来运货还行,但不适合拿来当水师军舰。
“同样多的木材,造同样大的船,我造的这种新船能装几十上百门火炮,一轮十发急速射就能把敌船打成碎片,而福船最多只能装十几门炮,航速还那么慢,遇到专门制作的军舰,那就只有挨打的份,连还手都做不到!”
汪大渊这才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一定会督造好这艘战舰,让工匠们尽快学会新船的造法。”
范秋蝉此时也反应过来,说道,“原来大帅让焕章先生去黎洲,是要寻找某种作物,难道黎洲有什么我中国没有,还必须找来的吗?”
鲁锦点点头,看着她身上的衣服说道,“你身上的布料似是棉布,棉花就非我中国原产,而是来自天竺和埃及,恰巧黎洲也有两种木棉,而且比埃及棉和天竺棉质量都更优良,能纺出更精细的棉布,你说要不要派人去找?”
范秋蝉却道,“去黎洲如此艰险,若是只为了一种更好的木棉,似乎不值得让人去卖命,大帅说的这天竺棉和埃及棉,小女子便已经觉得很好了啊。”
于是鲁锦继续说道,“前宋引进了占城的早熟稻种,这才让江南百姓得以每年两熟,稻谷亩产极大增高,才能成就江南的鱼米之乡,使江南富甲天下。
“若是我告诉你黎洲有一种玉米,可以和冬小麦轮作,六月先收了冬小麦,立刻播种玉米,中秋时便可收获,然后再播种冬小麦,使北方的数千里旱田也可一年两熟,粮食产量翻倍,你说这个值不值得让人去卖命?”
范秋蝉顿时惊讶道,“黎洲真有这种粮食?”
鲁锦很肯定的点点头,“当然有,而且不止一种,好东西用一本画册都记不下。”
“那定然要去,便是卖命也去,若能取回此物,不知能养活多少百姓,原来大帅就是让我画这个画册啊。”范秋蝉顿时恍然大悟,可随即又苦恼道,“可是我没见过那些东西,这可怎么画?”
鲁锦当即道,“我来描述,你来画,我还可以给你画出大致的模样,再由你这个画师画出精细的图,这样有了图册,也好让焕章先生寻找时按图索骥,以免漏掉或是找错。”
范秋蝉此时闻言也责任感和成就感爆棚,当即道,“既然是为了苍生社稷的大事,那就算大帅不给俸禄和工钱,小女子也要竭尽所能,都要画什么,大帅说吧。”
汪大渊和鲁锦看的好笑,没想到这个女子也能有这种觉悟,不过两人也没笑她,鲁锦当即道,“先画玉米吧。”
他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然后一边详细描述,务求让范秋蝉能够理解。
“此物形似高粱,高粱你见过吗?”
“见过,台州山上还真有种的。”
“那就好,玉米最大的特点,是下面有气根,叶片较长,比较宽大,不过叶子少,一株玉米也只有十几片叶子,叶柄处裹在茎秆上,头顶有花穗,中间位置会结出一两个玉米棒子,像棒槌一样,此物被叶片包裹,里面像一排排的牙齿,晶莹剔透,似玉石玛瑙一般,因此被叫做玉米,也可称作苞米,苞谷等等。
“当地土人将其称为玛雅,便是以此种谷物当作国名.”
“原来如此,那岂不是还可以叫玉米国了?”
“也可以这么叫,不过玉米是公输氏取的名,你跟当地土人说玉米,他们可听不懂。”
于是从这天开始,范秋蝉正式开始到帅府上班,每天都到帅府绘制海外作物的图稿,往往都是鲁锦先描述,然后画出草图,再由范秋蝉仔细雕琢绘制,若是画的不像,鲁锦再告诉她怎么修改。
汪大渊每日往来于船厂和帅府,一边监督新船建造,一边跟鲁锦仔细校对航路图,还把耽罗,札幌,流鬼(勘察加半岛),青丘(阿留申群岛)这些补给点的精确经纬度算了出来,绘制了一张更大更详细的海图。
鲁锦又找工匠打制了几副六分仪,教他怎么用六分仪测算纬度,至于经度的测量,这就比较麻烦了。
最好的经度测量法,当然是测算时差,船上准备两台时钟,一台记录南京这里的时间,另一台用来计算船只所在地的时间,再算出所在地与南京的时差,就能算出所在地的经度。
不过这得有非常精确的时钟才行,航海钟鲁锦倒是会造,但是他暂时找不来红宝石轴承,这就无法保证钟表的精度和误差。
后世二战时期的航海钟,即便使用红宝石轴承,每天的日误差也在0.25秒左右,这0.25秒放在赤道上,就会产生470米左右的误差,要是每天的误差达到2.5秒,实际距离可能就是近5公里了。
好在海上用望远镜的目视距离是30公里,也就是说,航海钟的误差只要在10秒以内,就勉强还能接受,30公里,加上鲁锦的高倍单筒望远镜,派人轮班仔细瞭望的话,不至于连一座岛都看不见
有了航海钟和六分仪,测算经纬度的问题就解决了,用来在海上导航已无问题。
与此同时,就在鲁锦这边为了远渡重洋去找土豆玉米的时候,夏煜策划进攻赵均用的宿州战役也打响了,远在金华的陶广义派出的约降信使,也成功找到了郭子兴,然后又被郭子兴派人送去了杭州,又一路被杨璟派人送来了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