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毁灭与新生,金华的投诚
第405章 毁灭与新生,金华的投诚
等陶太公服完第一剂药,一行人便回了家去,只是陶广义回去的一路上都心思重重,到了家之后更是萎靡不振起来。,+新?!完?本&+神?站?%? ?最t31新^a章-节°%更/??新£$?快?¢¨
主要是这次在医馆的发现,有点颠覆他的认知,好消息,他梦想的飞天有人做到了,坏消息,飞天不等于成仙。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公输锦的来历,如果他真是公输氏传人,掌握着神鬼莫测的能力,那自己的金华还用守吗?
另外就是鲁锦的细作,一年前就渗透到了金华,并且他发展细作的方式,很可能是从当地人里发展,这就很难办了,如果是外地人那还好抓一些,但当地人都是有底细,经得起查的,几乎很难被找出来。
鲁锦又掌握着火炮这样的大杀器,等真打起来,再加上细作在城内里应外合,那不是肯定要输?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鲁锦的刻意散播,一些北方的消息也逐渐传到了金华。
现在鲁锦占据江淮江浙,又切断了长江航运,大别山以东地区全被他占领,基本切断了通往南方的主要陆路通道,大别山西边的荆门又被徐寿辉占领,这条通道也是断的,现在元廷想要联络南方,要么走海路去福建,要么走陕西、汉中、四川这条线,或者直接走雪区高原到云南。
不夸张的说,元廷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对南方半壁江山的掌控,相对的,南方也失去了大都中枢的指挥,消息更是直接断绝,就算偶尔有消息传过来,也几乎没有任何时效可言。
比如这次,鲁锦为了推广九级阶梯税,让地方官直接摊牌,公布了一些元廷的骚操作,罢免脱脱,解散前线部队的事情,让他们对元廷失去信心,别指望元廷还能打回来。
可总有那冥顽不灵的地主,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土地,公然对抗新官府,甚至直接造反!
不过核心地区,比如杭州以北的地方,他们当然不敢造反,这里的驻军密度,还有官员完备率还是挺高的,再加上有新组建的内卫军,和心向帅府的百姓监视,地主们都不敢公然对抗,最多暗地里钻钻空子。
但是像浦江这样和南方元廷地盘交界的前线边境就不一样了,这里收复的时间比较晚,官员有些也没到位,有的县只有一个民政主官,而没有当地吏员,有的甚至还在施行军管,由军中的训导官代行地方官职责,等着地方官过来上任。
没有地方官府做事,就没办法编户齐民,那内卫军这种抽丁制的义务兵暂时也没法组建,实控能力肯定没法和杭州以北那些府县相比,再加上这里靠近边境,地主真的想搞事,就算打不过也能想办法润到元廷的地盘去,于是这里出现造反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月下旬,浦江县有王姓和施姓两家地主预谋造反,两家的土地都在万亩以上,属于二抽一的最高税等,偏偏这两家又是富一代富二代那种暴发户,他们是仗着元廷的包税政策,靠着压榨百姓和放贷才成长起来的,没什么底蕴,家里也没什么读书苗子。`二_八`看~书?网¨ ?耕/薪~最*快`
鲁锦的科举他们是不打算参加的,但是对抗新官府的想法不仅有,而且胆子很大。
尤其是出了几家地主主动分田,并把多余的田产捐献给官府后,官府还把官田的租子降到了四成,这个消息一公布,浦江县的贫农百姓顿时震动。
浦江县坐落在浙中山地,本来就是山中的一小块平地,能耕种的平地本来就不算多,施、王两家地主就合计占据了三万亩以上,这对一个山中的县城而言,已经不算少了。
尤其是王氏,这厮的地租最狠的已经到了六成,只给佃户留四成,还有些五五分的土地,但需要佃户先预交两到三年的租金,押二付一,押三付一,他妈的,佃耕土地居然也要先交押金了
施姓地主更甚,他倒是和大多数地主一样,地租都是和佃农五五分,但是这厮放贷厉害,高利贷和利滚利只是基操,人家放贷的手段都已经玩出花来了,甚至还有什么‘金鸡上架’,也就是日息,一日一算;‘黑到明’,隔一夜开始算息;‘狗追兔子’,三到五天利息极重的短期贷;‘连踢脚’,以时辰为单位计算利息的手段,等等等等
佃农但凡还不上,那基本没有不被折腾到家破人亡的,实在没钱还,也要把人拉走,卖给色目商贾当作奴隶,施姓地主自己家里更是奴仆成群,都是因为佃户还不起高利贷,被迫拿人抵债而来。
现在鲁锦的官府一到,直接宣布买卖人口犯法,不许蓄养奴隶,家中有奴仆的也要一律更改成雇佣契约,要给佣金,且不能限制佣工去留,违者按限制人身自由,绑架罪,私设刑堂论处。
更关键的是,新官府不承认年利20%以上的借贷,更不承认利滚利这样的复利,这等于宣布所有欠了施氏债务的佃户,所有借据一笔勾销,全都不用还了,被强行拉走做奴仆抵债的家人,他们也可以讨要回来,因为新官府不让蓄养奴仆,更是明令禁止限制人身自
由。
官田减租,打击高利贷,禁止买卖人口,禁止蓄养奴仆,再加上九级阶梯税,几乎招招都打在了施、王两家的要害上,他们当然不会甘愿失去刚刚得到的富贵日子,反抗也就成了在所难免了。
只是施、王两家作为浦江县新政重点打击的对象,再加上这两家又是当地拥有土地最多的地主,当然会受到地方官重点关照,于是这两家刚刚开始串联,还没正式动手呢,就有这两家的佃户跑来官府举报。
那些佃户看到新官府向着他们,废除高利贷,还给官田减租,可都盼着最好也把这两家的田地也充作官田,他们以后直接给官府种地,这样他们以后就可以少交一成租子了。¢w′o,d!e*s¨h^u-c′h¢e.n`g?._c?o?m′
收到消息的地方官,立刻找了驻守在当地的郭子兴,当即调了两个营的正规野战军,近两千甲士,去镇压两个乡间地主,可谓给足了牌面。
见到大军来抄家,施、王两家受尽压迫的佃农们更是自带农具跟着上门讨伐,都还没等圣武军的正规军出手,两家的宅院就被愤怒的佃农们率先攻破了。
施、王两家被当场抄家灭门,有些人直接被愤怒的佃户活活打死,还有些被抓到的,也拉去县衙公审,按暂行律法从重从严判决,就这两家干过的破事,全杀了都不算亏,施、王两家的土地财产也全部充公,以后划为官田,佃耕这些土地的佃农,也按四成的租子来交,无数百姓顿时欢天喜地,热情拥护新来的官府。
不过这两家虽然被灭,但他们的亲戚还有逃脱的,有些没住在一起的亲戚,收到消息提前就钻山沟跑了,浦江和义乌挨着,周围都是山,为了几个人也不值得大军搜山,官府只是发布了悬赏通缉令,就没再管这件事,也正是这两家的亲戚逃到了义乌,才把北边的消息带了过去。
就这样,鲁锦正在浙东搞新政,减租减息,打击高利贷和人口买卖,施行九级阶梯税,并且召集各地士子去建康参加科举,还有淮北元军的骚操作,脱脱被罢相,淮北元军就地解散,二十万大军被鲁锦全部接收,这些消息全都流传到了金华,被金华的元廷官员高层得知,一群人还为此紧急开了个会,不过也都以吐槽为主。
浙东廉访使杨惠,说鲁锦搞的这些新政不得人心,内部肯定会有动乱,施、王两家的造反就是例子,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乱,到时等浙东乱起来,就是元廷官府收复失地的机会。
枢密院同佥甯安庆却吐槽道,“他有三十万大军在浙东镇守,就是为了配合这次的新政,只是两个士绅串联起事,他们就能出动两千甲士前去镇压,这么多的驻军,几乎每个县都有他们至少一个团的兵力,那些士绅拿什么乱?不等他们真乱起来,就被反贼的大军镇压了。“还有贼军的新政,当真不得人心吗?九等阶梯税又非他首创,前宋太祖就设九等户籍制,富者多交,贫者少交,按能纳税前宋便有,只是没他收的那么狠而已。
“可他虽然收的狠,但他允许析户分田啊,只要主动分田析户,就可以避交重税,再说他还有科举,大力提拔汉人官员,这些朝廷有吗?”
众人顿时默然无语,元廷的科举是什么样子,众人心里都知道,那是对汉人极不公平的,而且总共就没开过几届,现在鲁锦开科举却主要提拔汉人,你说那些士绅豪强会怎么选?
甯安庆还在继续道,“再说人口买卖,早已成了一害,你当朝廷是不想管吗?是想管却管不了,就连朝廷也只能在海港赎买蒙古驱口,以免他们被卖去海外,汉人驱口朝廷更是管都不管,被卖到南洋的汉人驱口还少吗?
“现在倒好,朝廷管不了的,反贼靠着三十万大军强行推行新政,全都给解决了。”
说到这里,甯安庆更是心灰意冷的讽刺道,“反贼能拿出三十万大军在后方推行新政,而不用担心前线兵力不足,还得多亏了朝廷中枢的奸佞小人,居然在如此关头搞这下作手段,罢免了脱脱丞相,解散了前线大军,白白给反贼凭空增添了二十万兵力,让他得以腾出手来收拾后方!
“现在不说颍州的刘杜部红巾,和安陆的徐部红巾,仅这建康的公输锦,其在浙东就有三十万大军,淮北投敌的二十万大军,再加上徐州李贼与他合流,以及庐州、安庆等地的贼军,贼军总兵力合计已不下七十万!
“这公输锦又能自产甲胄和火枪火炮这样的兵器,待其后方新政推行完毕,收了小民之心;科举结束,收了士绅之心;兵甲补充,士卒精悍,又不缺官员,到时候七十万得其恩惠的虎狼之师扑过来,我们就一座金华,拿什么来挡?哼!朝廷干的蠢事!”
甯安庆骂完当即奋袖而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其他人也说不出话来,实在是元廷这次临阵罢相搞的骚操作,太伤人心了。
之前这些金华的高层还十分积极的练兵,筹措粮草,加固城防,改造火器,准备硬抗鲁锦今年的进攻,为朝廷反攻收复失地争取时间,可当他们得知了朝廷的骚操作,顿时什么心气都没了。
现在元廷的这艘破船上,他们这些
水手是拼了命的在堵窟窿,可这也挡不住船长和大副二副,拿着斧子对着船底一阵猛劈啊!
连朝廷都摆烂,将二十万大军拱手送给反贼了,他们这些地方官就算再努力,难道还能堵上朝廷那边搞出更大的窟窿吗?
经过这次会议之后,元廷的金华高层明显也开始摆烂了,心气散了,队伍也没法带了,甯安庆整日饮酒,也不去练兵了。
杨惠负责加固城池,现在也懒得去工地监工了。
李相只是万户府的都事,和其他大佬相比,他只能算是个小官,现在眼看元廷这艘破船要沉了,他本身又是汉人,难免要往旁边鲁锦那艘船上瞟两眼,随时准备跳船。
南台侍御史帖木烈思,他是蒙古人,当然是不希望元廷这艘破船沉底的,可是朝廷罢免脱脱这个事又太伤人,一定是朝中奸佞陷害丞相,于是他写了一封奏疏,想要劝元顺帝把脱脱找回来,让脱脱继续主持大局。
可是当他把奏疏写好之后,却找不到途径送给朝廷,通往北方的道路全被鲁锦截断了,走海路又不保险,就送一封奏疏,总不能从云南往雪区高原上绕几万里去大都吧?那也太扯淡了
于是拿着已经写好的奏疏,却送不出去的帖木烈思,也跟着心灰意冷了起来,他虽然贵为行台侍御史,可到了这个时候又能做什么呢?
陶广义本来就受到了打击,再经过这次会议,得知了朝廷的骚操作后,更加郁郁寡欢,他的神火飞鸦和神机箭搞完,本来还应该继续研究仿制火枪火炮的,这下也没了动力,直接连万户府也不去了,整日待在山上的陶氏书院,就翻来覆去的看鲁锦那本公输子。
就这样到了三月初,鲁锦那边的春季科举都考完了,金华这边还在摆烂,陶广义也有小半个月没回家,他亲爹康复了他都没回去,于是他妻子赵媛贞就带着儿子找了过来。
“我去万户府寻你,他们说你半个月都没去了,府城那边筑城的也停了,枢密院的那个甯佥事也不练兵了,你们这到底是怎么了,究竟出了何事?”
陶广义见儿子也来了,于是就把之前在朱丹溪那的发现,以及前阵子从浦江逃来的富户说的消息,鲁锦的新政,元廷的骚操作都说了一遍,然后才说道。
“现在那公输锦拥兵七十万,他还有神鬼莫测之能,能造火枪火炮,朝廷那边还在扯后腿,我们就算练兵筑城,就一定能挡住那公输锦的大军吗?”
赵媛贞听完,当即拿出一副当家主母的派头,她本身就是前宋宗室,又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小姐,见识和胆魄也是有一些的,闻言更是说道,“那你也不应该如此堕落,难道躲在这山上的书院,就能挡住贼军的七十万大军了吗?”
陶广义却迷茫道,“不在书院,我又能做什么?”
赵媛贞怒其不争道,“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胡虏的朝廷既然靠不住,又有汉人明主出世,何不早做打算,朝廷既然靠不住,那就换个朝廷,君舅毕竟年事已高,你便是陶氏家主,就算不为别人考虑,你总要为这个家考虑考虑吧?”
陶广义闻言愣了愣,不可思议道,“你是说,让我去投贼?”
赵媛贞却道,“你整日捧着那本反贼的书翻来覆去的看,心中不是早已有了打算吗?我也不过是帮你下定决心而已。”
陶广义一怔,看了看手中的书,妻子的确没有说错,他这些天的确有一个冲动,就是想去找鲁锦,亲自问问那书中记载的真假,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而已,没想到妻子却直接揭穿了他的心思。
陶广义想了想又道,“可是看这个情况,那公输锦短时间内应该没打算发兵金华,我这时就算联系了他,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兵不过来,我提前与他联络,反而有走漏消息的风险。”
赵媛贞却伸手指了指他的脑袋说道,“你真是愚不可及,正因他此时没发兵金华,你才应该主动与他联络,被人兵临城下,被迫献城投降,和主动联络,帮他夺下一城,那功劳能一样吗?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明哥儿考虑一下吧。”
陶广义闻言看了看儿子,这才下定决心道,“好吧,那我就找个人,给他带封信过去,约定一下如何献城的事.”
与此同时,刚刚考完春季科举的建康这边,鲁锦也收获了一大批官员,这次录取的人不少,也是为了今年的扩张做准备,连山东、河南、江西、安徽方向的预备官员也招了出来,同时也从中挑选了一些机灵的人才,用来组建北方情报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