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克鲁鲁 作品

第235章 土豪大收购

  不知过了多久,苏阳回过神后,看向一脸困意的大家,笑了笑:

  “大家都快回去睡吧,明天去隔壁的博格达尔村,那里也有两百多户,也有得忙了!”

  大家起身,没有说话,揉了揉发酸的脖颈,回到隔壁的屋子去睡觉了。

  “阳哥,你没事吧?”

  哈孜克似乎察觉到苏阳有些不对劲,低声问道:“阳哥,刚才那个扎马尾的就是前嫂子吧?”

  苏阳怔住了,拍了下哈孜克:“娘的,什么前嫂子,别瞎说,你嫂子只有一个,没其他嫂子。”

  “嘿嘿,行。”

  第二天早晨,鸡鸣狗叫。

  大家陆续起床在院里的井台上洗漱,女同志们拿着茶缸子刷牙,大家都住在一个院里,起床就能碰面,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林晓倩帮忙递过来茶缸子,“这是村里送过来的,知道你没带,我多要了一个,你用吧。”

  “谢谢你晓倩。”

  苏阳接过茶缸子开始洗漱起来,老杨也来到了院里,叫大家一起去家里吃饭了。

  “今天家里贴了锅饼,煮了稀饭,一家腌的西瓜酱还有黄瓜,大家别嫌弃,填饱肚子就行。”

  苏阳漱漱口吐出来,牙刷在茶缸子里搅了搅,“杨叔说啥呢,我们也都是土包子,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哪还挑三拣四的。”

  “是啊,出门在外要发挥艰苦奋斗的作风嘛!”王桂芹也说道。

  大家跟着老杨回到家里吃过饭,收拾收拾便去了隔壁的村子。

  这个村子相对较小,七八里路就到了,基本情况和旺什村差不多,大家的思想工作也都自己建设好了。

  这些日子,改良土壤和推广棉花的事情早已经传的人尽皆知了,如今大家吃饭都在闲唠这件事。

  再加上现在苏阳是拿到了官方授权,完全是合规合法的,相当于是有政府兜底,大家也没什么好怕的。

  刚进村子,村里的书记就在等着了。

  还给他们切好了西瓜,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只有甜掉牙的西瓜了。

  简单的客套了一下,随后便拉开几张桌子开始工作了。

  大家伙也都很自觉的排起了队,登记起来也很快,别看他们人比旺什村的少,但是地可不少,人均三十亩左右,旱地本就不值钱,加上天然的地广人稀优势,所以家家都是大地主。

  在大家登记的时候,苏阳则来到村里的书记家里,借用电话给陈大明的超市打了一通电话。

  这会大家都在广场上忙着打秸秆碎料,陈菊接到电话站在门口喊了一声,六子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六子电话,阳子的....”

  “来了!”

  六子拍了拍身上的尘灰,接到电话喂了两声,这两天听着机器的声音,感觉听力都下降了。

  “咋啦阳子?喂喂...你大点声我听不见...”

  “咱们这的碎料打的差不多了,他妈的,六吨,累成个屁了!”

  “行行行,二冬子找的三轮车基本上都好了,有个十几辆,一趟就拉完了。还有老贵叔他们,也很农机厂说好了,按照一百一天的价格,租了三台带犁耙的拖拉机,还有两台推土机...”

  “.....”

  挂了电话,陈菊掐着表走了过来,一共打了十五分钟,接电话两毛钱一分钟,一共三块钱。

  六子摆摆手:“记账,记阳子头上。”

  陈菊咂咂嘴,“这话说的,那还记啥,三块两块的现在在人家手里,随便抖搂两下,都不止了。”

  六子急匆匆的来到广场上,将机器给停了下来,广场上瞬间陷入了安静,大家纷纷朝他看了过来。

  “二冬子,装车!”

  二冬子兴奋的摆摆手,“大家伙先把三轮车开过来,那边人给让让路,别碰着人了。”

  没多久,十几辆三轮车排着队的停在广场上,大家帮忙用叉子挑起秸秆碎料往上装,村里的小孩也跟着帮忙,爬上车厢,使劲的蹦跶,把秸秆给压实。

  这种碎料本来还有更方便运输的方式,用洒水的方式将这些碎料给压实打包成块状,可惜没有那种机器,只能用这种笨法子了。

  没过多久,二冬子就带着十几辆车满当当的车子,陆续朝着大马路而去。

  六子则留在这里继续收购秸秆。

  根据阳子所说的,如果是土地贫瘠的地块,每亩地就需要约摸两千斤的秸秆,也就是两吨!

  好在墨钰县能种出西瓜,土地不会贫瘠,单纯为了增加有机物,每亩地因地里的情况不同,需要两百到五百公斤的干重量。

  折算取中的话,每亩地也需要五百斤的秸秆量。

  那六吨的秸秆,也仅能改良二十四亩的土地。

  这样算下来,那需求量将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本来收秸秆轻轻松松能完成任务,现在六子突然倍感压力,只能马不停蹄的跑到张军家里,借用村里的大喇叭,再大批收购一波。

  好在农村家里秸秆最多,每亩小麦能产秸秆四百公斤,玉米则能产八百公斤,大豆也有四百公斤,这样算下来,秸秆倒是能满足。

  “喂喂喂....”

  “那个,我是六子,给大家再说个事啊,现在咱们村谁家还有剩余的秸秆,不管是玉米还有小麦,统一收购,有多少收多少,都拉到村后面的林场那里,八块钱一车,大豆秸秆十块钱一车!”

  连续说了好几遍,六子这才罢休。

  现在让大家都拉到林场,也是怕耽误大家的事,现在村里也在规划,大家饭少饭后的都喜欢去广场玩,也不好意思一直占着。

  林场那地方大,多少都能放的下,打料哦时候也不扰民。

  但是苏阳电话里说,等把附近村子里的秸秆收完,就一路朝着墨钰县的方向流动收料。

  这样就能更快的供应墨钰县的需求。

  大家听到有人广播后,又开始紧锣密鼓的收拾自家的秸秆。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了。

  “当家的,你听到没有,阳子又开始收了,你赶紧装车去卖,这么好事,上哪找去。”

  “咱们家最少能拉七八车,几十块钱呢!”

  村里养鸡的李婆子,拿起墙根的叉子就往车上装。还特意在地下垫空,显得车子装的满,这样多出来的还能多卖一车的钱。

  反正也是按车收,谁会看这么细。

  村里的其他人也赶紧放下手里的碗筷,拉着地板车开始装秸秆,扛上车皮带就往林场跑。

  李婆子一出门,就看到路上快堵塞了,一路上都是地板车,一股风出来,秸秆满天飞。

  大家争先恐后的往前拉,谁也不让谁。

  等到了林场,娜扎嫂子帮忙记账,有几个人负责卸货,用叉子往前一推就掀下来了,也不费劲。

  六子一路走过地板车,凡是堆的没有一人高的,要么回去重新装,要么按半价。

  来到李婆子那里,看了一眼就知道这鸡婆子耍心眼,不光摞的矮,地下还显得空。

  “李婆子,你这装的不实在啊,都是一个村的还打马虎眼,到时候多难看?”

  李婆子一听就不乐意了。

  “六子,你说这话就不对了,大家都是来卖秸秆的,凭啥说我摞的不实在,你看这塞的多紧实!”

  六子也不惯着她,“你也别说有的没的,你这两车算一车钱,卖就卖,不卖拉倒,大家都是明眼人,要不你卸了让大家评评理?”

  其他人看到她这装的车,早就看不顺眼了,真是活该!

  李婆子哑口无言,摆摆手:“行行行,我懒得跟你叭叭。”

  六子肩膀上扛着叉子,跟巡山的小钻风似的,跟大家喊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都实在点。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装的不实在,故意塞空心,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一下午的功夫,林场里满满当当,一堆堆的跟巨型蘑菇一样。

  不光是乔木村,还有周围几个村子,都陆续赶了过来,有些人家里没有地板车,都是等别人卖完再入家里拉。

  六子坐下来喝了一壶水。

  看着这些秸秆,估计得有五十吨了!

  能改良两百亩的土地了。

  一个旺什村两千亩,就需要五百吨的秸秆料子。粗略算下来,收购秸秆的成本就需要一万六千块!

  再加上机器钱,电费,人工费,约摸着也差不多两万块钱。

  想想就让人肉疼。

  不过六子想到以后能挖出玉料,两万块钱也就是毛毛雨了。

  不投入哪有收获。

  想到这,六子浑身又有了干劲,等到了十一月份,分了红就能在城里买小楼了!

  “大家不要挤,有多少收多少....”

  北大窑里,大家听着外面这么热闹,屁股也坐不住,想出去看热闹的心无比强烈。

  没多久。

  几个大学生从外面跑了过来。

  “方倩,六子咋又收起秸秆了,到底要收多少啊这是?”

  二婶子一脸茫然的看着方倩,大家伙也露出相同的表情。

  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碰到有人收这玩意的,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

  “二婶儿,六子哥在林场又收了好多秸秆,现在整个林场都堆满了,我站在车上都望不到边,我数了数,得有几百车了!”

  方倩也是没见过这么大阵仗,激动比划着手。

  “乖乖!”

  “阳子这是要干啥啊?难不成全打成碎料送到墨钰县!这得花多少钱啊!”

  刘小成有文化,抬起嘴角跟大家解释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叫秸秆还田,就是把地给犁开,把秸秆给埋进去,再盖上,就能种庄稼了。”

  “哦...”大家不明所以的哦了一声。

  “但是,这犁的有多深,埋的有多厚,要埋多少斤,这都有讲究的,跟你们说你们也不懂。”

  刘小成揉了揉眼睛,自己也不是很懂。

  “老天爷,阳子真去墨钰县当大地主了,土地爷爷也管不了这么多的地啊!”

  二婶子嘴巴张的老大,比跟二叔用嘴的时候都大三分。

  “赶紧干活吧,咱们忙活好咱们的事情就行了,现在订单突然多了这么老些,干不完,根本干不完!”

  二虎子搬来一筐玉雕放在案板上,拍了拍手,看向刘小成:“小成哥,咱们要招的人咋样了?”

  提起这事。

  刘小成就头疼。

  本来想把工人名额留给本村的人的,但是现在村里人合格的并不多,只能放开让其他村也报名了。

  在招人前先进行一个简单的考核,随后再进行一个培训,最后才能上岗,刘小成还制定了一个实习期。

  如果一个星期内累计出错五次的就要换人了。

  第二天早上,北大窑就来了十几个新面孔,都是邻村的老玉农了,经验丰富,对玛丽艳河床的玉石如数家珍。

  几个大学生负责简单的考核,拿了几块玛丽艳的石头,大家也没有掉链子,达到百分百的通过率。

  既然这样,只需要培训一下简单的工作流程就行了,大家第二天就能直接上岗,但是对于那些非河床的料子,包括玉制品,就需要培训上岗了。

  “二虎,这十来个人,你挑几个去做玉制这类吧,戈壁的那个窑室也给通开,让大伙在那边干活。”

  “行,我去收拾一下那边。”

  刘小成回到办公室,开始看着本子上的订单,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

  压力不自觉的也来了。

  这工作越来越难,但北大窑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粗算下来,这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上万块!

  这跟去年月收一千二相比,整整翻了十倍。

  这种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今的自己也算是坐进了办公室,管着下面二三十号人,媳妇现在也有了娃。

  日子挺美!

  思索间,电话突然响了。

  刘小成举着手机来到了外面,里面信号太差。

  “阳子啊?”

  “你说...行,我知道了...”

  “这事我心里有数,今天刚招了十来个有经验的,墨玉估计也行,我这就去问问!”

  挂了电话,刘小成激动起来。

  电话里说,过两天会过来一大批的料子,先放到北大窑存放一下,这些料子倒是不必做鉴定,苏阳准备大批量送到内地,交给顺子他们,由红旗玉器厂去加工。

  这边的店铺,加上古丽的也就两个,靠着王春生的玉器作坊,足够供应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