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州O 作品

第574章 早熟的人,往往都很晚熟

乾阳殿中,袁天罡正在绞尽脑汁的想着赞美之词冠于未来的唐高宗的时候,丽春殿中却多了一个不速之客。

丽春殿是文德皇后从长安移居到洛阳以后所居住的宫殿之一,而此地和长安一样,都奉圣人的命令封存起来不予人居住,只是时常有人进入打扫卫生和更换梳妆台上的各种物品。

所以平日里的丽春殿,基本都是没有人的。

而今日的丽春殿倒是没有往日的清冷,因为一个佩戴着玉龙子的小胖子轻车熟路的摸到了文德皇后生前所居住的地方。

他的手里面,还拿着一封书信,那是一封从高昌国的前线寄到长安的信,是随着捷报一同到达的洛阳。

没错,在武曌正在为李诹取得一些天命加持的时候,一个王朝真正的天命到达了洛阳。

那就是大唐的军队,正在维持着自已不败的战绩。

不过战报只是从兵部传到内阁以后,便暂时在崔季舒的手中停留住了。

这不光是因为崔季舒知道李承乾现在不方便,更是因为平定高句丽的这种小胜利..在大唐值得欢呼雀跃吗?

一场还没出征便已经知道胜负的战争...根本没法在大唐引发什么轰动。

所以崔季舒将战报留下,并让于谦拟定封赏等一系列善后事项后,便再度将精力投入到处理政事之中。

大唐这台国家机器,之所以能够运转的如此流畅,皆赖于内阁辅臣们得力。

有的时候,内阁次辅赵贞吉也在感叹,同样是君主离线制度,为啥万寿帝君和陛下的差距这么大呢?

万寿帝君被朝事弄得焦头烂额,为了几百万两银子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李承乾已经从倭奴国大把大把的捞银子了。

困扰着每一个朝代的严冬,也在高句丽的煤矿、草原的羊毛纺织品...等的帮助下变得不再那么肃杀。

这一切的一切,都脱不开李唐周边的好邻居们。

在友善好邻居这方面,李承乾敢把自已排第二,也没人敢将自已排第一。

都够吧邻居!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拳头够硬罢了。

小胖子推开了冷清但无尘土堆积的丽春殿以后,便朝着文德皇后生前所居住的寝室跑去。

“阿娘。”

小胖子李治握着李二写给他的书信来到了文德皇后生前所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和文德皇后生前一样,但却无半点人气。

李治摸着冰冷的床褥,彷徨无助的说道:“稚奴好想你啊,自从阿娘离开稚奴以后,一切都变了。”

在别人已经在新时代找到自已位置的时候,这位文德皇后幼子、当今皇帝胞弟还有些不肯接受现实。

比他小的,像兕子只是会因为长时间不见到文德皇后而哭闹,而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比他年长的,例如李佑兄弟两个,早就离开京师挂着个王爷的名头外出履行刺史的职责去了。

似乎只有李治,还困在中间,上下而求索。

可时间都过去了快一年了,就连年号都从贞观换成了弘化。

皇帝也从李二变成了李承乾。

上到朝廷的衮衮诸公,下到各地的黎民百姓,都没有怀念旧皇帝的。

因为只有现在过的痛苦不堪,才会让人回忆过去。

而李承乾执政以后,做的终究还算可以,至少在明君的卷子上打个八九十分是没有问题的,顶多是私德方面有些欠缺轻佻。

李治蜷坐在榻边,感受不到温暖的他突然踢掉脚上的锦缎云纹靴,任由它们歪斜地倒在地上,随后他便钻进了床榻上那绣着繁复的龙凤纹的被褥当中。

被褥是由最为上乘的蜀锦所造的,可质地再怎么上乘的丝绸也不可能像人一样散发着温暖。

李治躺在床上,目光无意识地落在床顶——那里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百鸟朝凤图,每一片羽毛都精细得仿佛要振翅飞出。

床榻是由交织上供来的紫檀木雕刻出来的,无时无刻的都在散发着一种香味。

“阿娘走后,我还有阿耶……”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散在空气里。

可李二如今在战场上焕发着人生的第二春,纵然每个月都会定时向洛阳寄下一封封书信。

“可只是看着书信,怎么能疏解我对阿耶阿娘的思念呢?”

李治的双目有些微红:“我当初也憎恨过兄长的残忍,为了皇位居然连那种事情都做了出来。”

“可我现在也知道兄长的无奈,知道兄长为什么一直保留着阿娘的寝室不做更改。”

“因为兄长一直想要避免重蹈覆辙,兄长本以为随着四兄的死,会让阿耶改变心中的想法。”

“可...事情最终还是到了那种地步。”

再几日的腥风血雨,帝星飘零以后,大唐终究是多了一个太上皇,少了一个太子。

父子之间的误解,终究是用最直白的方式化解掉了。

李二得到了让他不再担心帝国未来的继承人。

李承乾得到了皇位。

似乎是双赢的局面...但真的没有人失去什么吗?

“若是....若是一切都没有发生,那该多好啊?”

李治蒙着被子小声哭泣了一会,随后沉沉的睡去。

在梦中,他还是那个可以躲在兄长身后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而不是大唐的晋王。

他在长安本是和李愔齐名的熊孩子,但李愔如今居然也成了器。

而在经历玄武门二番战以后,李治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熟了起来。

可再怎么成熟,李治也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幼童罢了,虽然家中突逢变故,让他不得不接受现实。

但...这种催熟,难免会让人的心理产生一些扭曲。

哪有幼童会不渴望来自父母的温暖呢?

可终究是死去的人无法复生,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

或许遗憾,才是贯彻人生的始终吧。

.......................

“《水经注》说造父献马于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故成祖在昭陵修筑瑶台寺,并令工匠刻六骏于昭陵神道,以待来日。”-《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