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铁十字
格尔康确实去过每一间病房,但他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事实上,唯一一个和他交谈了几分钟的伤员就是德米特里。所以,在格尔康离开之后,德米特里成为了整个医院热议的话题人物。
车辆迅速驶出,在格里安近乎"逃难"般的驾驶速度下,门口的士兵甚至来不及反应,车子就已经消失不见。
海彻尔重新坐下,抱着小希拉,向四周的人询问:"是谁在开车?魏格伦吗?他开车没那么快。"
"不是魏格伦,那家伙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呢。开车的是格里安。"
"哦,原来是她啊,那就不奇怪了。"
这书,诺依德突然插了一句:“这家伙跟莱特斯很像唉!”
这话把海彻尔的注意力给全部转移了过去,她看着诺依德,问她:"什么莱特斯?"
"格尔康之前的司机,以前是个飞行员,估计是什么后遗症还是单纯的整蛊,总是把汽车当作飞机一样开,速度很快,还有一点,在平缓的路面上,他都能搞出那种颠簸的状态。"
“那格尔康不把他换了?”海彻尔继续问。
“格尔康很喜欢这家伙,要不是格里安认为莱特斯不适合开车,格尔康估计现在都还在用他。”
……
经过一天的赶路,车子最终抵达柏林,但在那又被告知位置改到了狼穴。
尽管如此,在柏林下车时,格尔康还是受到了军官们的热烈接待。
其中一人是这么形容格尔康的,他说他是“管弦乐队指挥家”,是指挥整支乐队有条不紊进行演奏的重要一员。
也有人是这么形容的:他是合唱团的一员,他和他的士兵的存在同样重要,一人出错就可能导致整首歌曲出错。
一位瘦瘦高高的军官则没有以“合唱团”或者换“管弦乐队”来形容格尔康,而是简单直接“必不可少的战场指挥官,必不可少的士兵”。
格尔康在柏林没做太多停留,休息片刻后就继续上路。
一路上,格里安都在不断地抱怨,说他们可能给希儿还是哪个军官捉弄了,原本被订在柏林的位置好端端的怎么会改呢?而且还不通知他们。
然而,格尔康并没有参与争论,只是让格里安开车的时候不要讲话,集中注意力来做眼前的事情。
花了点时间,抵达狼穴后已经是中午,希儿先是给格尔康进行了授勋仪式,又带着他一同去吃午饭。
路上,希儿为从柏林改变到狼穴的一事表达了歉意,不过格尔康却并不怎么在意,只是告诉他:“这毫无关系。”
吃午饭的时候,希儿突然开口:“格尔康将军。”
“怎么了?”
“你参加过世界大战,对吧?”
“您是说这一次还是上一次?”
“当然是上一次,格尔康将军。我想就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聊很多了。”希儿说。
“您有时间?”
“起码现在是有的。”
“那好,”格尔康放下刀叉,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地图,对于格尔康这随手携带地图的举动,希儿倒是有些意外。
受了正在进行的苏德战争的影响,希儿把目光从西线战场移开,转移到东线战场上,跟格尔康谈论起了坦能堡战役。
说到坦能堡,就不得不提起两位关键人物——兴登堡跟鲁登道夫,虽然格尔康没跟他们打过交道,不过希儿可不一样。
“这场战斗最终以德军的胜利而告终,格尔康将军,我想如果我们也有一场这样的胜利,那肯定能沉重的打击俄国人。”
“是的,”格尔康又说到了鲁登道夫,本来想谈论一下他这个人,不过希儿却直接把话题拉到了啤酒馆起义。
“我想今年的十一月我还会去一趟贝格勃劳凯勒酒馆,去纪念那些在啤酒馆牺牲的同志们。”
希儿说着说着仿佛着了魔一样停不下来,而格尔康也只能随声附和着他的话。
到最后,这场原本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题又变成了对当前局势的分析。
尽管格尔康已经有好几个月都在忙着指挥打仗,对当下的局势了解并不多,但他还是指出,接下来的战争重心可能会往南方转移。
他提到了一些可能成为新战场的地方,比如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那里或许会爆发新一轮的激烈战役。
当然,格尔康心里清楚,中央集团军群不太可能再对莫斯科发动新的攻势了。
至于北方集团军,他只知道他们的目标是攻占列宁格勒,并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率领。
格尔康并没有继续深入分析下去,希儿也没有要求他再多说什么。
吃完饭后,格尔康便跟着希儿四处转悠,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太多可以做的事情。
等到希儿忙完手头重要的事务,他才与格尔康谈论起了克莱因步兵师的问题。
他告诉格尔康,接下来她们将被派往南方,加入南方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
至于如何补充兵员的问题,希儿决定将这个任务全权交给他自己去处理。
在离开前,希儿还送上一句话:“帝国的勇士,格尔康将军,你和你的士兵们都是。”
对于这句赞美的话,格尔康的回答是一句“希儿万岁”加上一个标准的举手礼。
“格尔康将军,你不至于这样,毕竟这不是什么大型会面或者是军官会议。”
“是这样的,不过我觉得现在同样重要。”
对于格尔康的解释,希儿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
格尔康走出狼穴,格里安仍等在外面(她并不打算进来,就一直等着)。
“我想我们目前当不了指挥官了。”格尔康说。
格里安问他为什么,格尔康的回答是“我们现在是要做的是补充兵源,应该要几个月吧,今年7月份?还是8月份?总之对于士兵们来说,这些日子是平静的。”
“那部队接下来会去哪里?”
“南方吧,我想我们接下来的日子都会在南方度过,没机会再去勒热夫了。”
“感叹的话留着日后说吧,您先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