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妇人赵氏被两个税差推倒在地,她年仅十岁的女儿见了,赶忙前来搀扶。
然而,女儿年纪尚小,力气微弱,根本扶不起自己的母亲,只能跟着小声抽泣。
“呸!这都什么呀!”
两个税差将粮袋抢到手后,打开一瞧,却发现是些陈年旧粮,不仅品质低劣,还掺杂着大量麸糠。
领头的胥吏见状,脸色一沉,盯着赵氏母女,冷冷说道:
“哼!这些粮食不行,赵氏,你们还得补交!”
说话间,两个税差已将粮袋中的粮食尽数倒出。
倒在地上的赵氏见此,急忙哀求:
“别倒了,我们母女就只有这么一点粮食了,求求你们……”
话音未落,就见那胥吏抓住她的女儿,恶狠狠地说道:
“既然你没粮食上交,那就拿你女儿抵税!”
女孩儿大惊失色:“娘…你放开我。”
赵氏伸着手大声呼喊:“你们放开我女儿,求求你们了…”
周围的村民皆看不下去了,有人帮忙求情,也有人仗义执言。
胥吏竟毫无惧意,瞪大眼睛怒视他们:
“怎么?你们想造反不成?”
众多村民虽心中愤怒,但也不敢与官府作对,即便仗义执言之人也都沉默了。
官府的威严早已深入人心,在未下定决心造反之时,谁也不敢公然与官府对抗。
胥吏见他们这般,撇了撇嘴:
“告诉你们,这是丞相大人颁布的新政,我们皆是依照上头的命令行事,你们若不配合,就等着受罚!”
听了这话,村民们愈发不敢多言。
“娘!”
唯有女孩儿的哭泣声,以及妇人赵氏的凄惨哀求声回荡,在场不少人听闻,都不禁感到悲凉与愤慨。
“把她押走,还能换点银子。”
胥吏面无表情地说道。
话音未落,就见一道身影如闪电般迅速出现,将这胥吏直接击飞。只听胥吏闷哼一声,重重摔倒在地。
“扑通…”
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突然,以至于胥吏倒地呻吟时,村民们才看清状况,原来是有人突然现身,将胥吏击倒。
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路过此地的李莫愁。
她远远瞧见这一幕,见胥吏税差不仅抢夺妇孺仅存的一点粮食,还要抓走女孩去卖以抵税,顿时怒火中烧。
既然碰上了,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当即迅速出手,将这胥吏打得半死,且用的是五毒神掌,胥吏已然中毒,若无解药,只能被毒折磨致死。
又听李莫愁冷哼:
“哼!你们还是人吗?人家丈夫在为国效力,你们却逼迫人家妻女,抢人家仅有的粮食,还要抓走人家的女儿去卖,简直畜生不如!”
胥吏浑身疼痛,又愤怒至极,倒吸几口凉气后,大声叫嚷:
“快将这个反贼拿下,竟敢公然袭击公差,真是活腻了!”
四五个税差听后,便欲捉拿李莫愁,然而他们还未动手,就见洪凌波抢先一步朝他们攻去。
“哎呀…哎呦呦…”
不过几招,洪凌波便将这几个税差轻松击倒,几人倒在地上痛苦呻吟。
洪凌波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道:
“敢对我师父不敬,我看你们才是不想活了!”
说话间,她将那女孩儿护住了,女孩儿十分感激,不过还是快速来到她母亲赵氏身边,赵氏紧紧地将她搂在怀中。
胥吏和税差见此情形,知晓今日是碰到硬茬了,胥吏脸色阴沉:
“你们…你们好大的胆子,仗着武艺竟敢殴打公差,你们…你们绝不会有好下场。”
对于胥吏的言论,李莫愁嗤之以鼻:
“没有好下场的应是你们,你们这般欺压百姓,丧尽天良,天理难容。”
胥吏咬牙回道:“休要乱说,我们只是依令行事,怎算欺压百姓?上头如此命令,我们不得不办。”
李莫愁此时竟耐着性子与他争辩:
“你还敢狡辩?这位大嫂家中本就七分田,你却硬说她家有十几亩?”
“你摸着良心说,她家像是有十几亩田的人家吗?”
这番话一出,胥吏顿时哑口无言。
李莫愁见他不再吭声,接着冷冷说道:
“你无话可说,看来我没说错,那就受死吧!”
说着,便要将这胥吏和税差诛杀。
那胥吏猛地反应过来,赶忙跪地求饶:
“女侠饶命啊,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县衙里的大人们下达了指令,若我们未能征收到足额赋税,我们也是死路一条啊…”
“…就算女侠您杀了我们,这些村民也照样得交相同的赋税,您是帮不了他们的,这是朝廷和丞相推行的新法。”
李莫愁本欲直接杀了他,听了这番话,倒是蹙眉愣住了。
这胥吏所言不虚,即便此刻李莫愁杀了他们,县衙仍会派人向这些村民征收税款。
即便她将县衙的官员也杀了,武廷朝廷依
旧会安排新的县衙官员来接管征收赋税之事。
除非她将武廷君臣都杀了,或者迫使武廷君臣改变主意,又或者干脆让这些村民造反。
显然,她若想帮助这些村民,或许只能选择最后一种,让百姓造反,便无需理会武廷的政令,也不受苛政影响。
而这个办法,似乎与苏钧所想如出一辙,这下,李莫愁彻底明白苏钧为何会举旗起义的想法了。
胥吏见她停下,知道自己尚有一线生机,便继续哭诉:
“女侠发发慈悲吧,我们也是被逼无奈,若办不好差事,上头的大人们不会轻饶我们的。”
李莫愁听了,回过神来,眯起眼睛,质问道:
“我问你,为何这位大嫂家里明明只有七分田,县衙却登记为十几亩,究竟怎么回事?”
胥吏闻言,眼神闪躲,低头不敢言语。
一旁有个村民帮忙解释:
“女侠有所不知,其实是县衙的恶官与县里的乡绅相互勾结所致。”
“朝廷颁布了新法,规定每户人家依据田地数量交税,田多则赋税多。”
李莫愁听到这里,不禁接话:
“那这新法不错啊,百姓田少就少交税,富绅田多就多交税。”
那村民苦笑:“女侠所言在理,按说应当如此,可到了地方,却是官员和士绅说了算。”
“他们虽不敢公然违抗朝廷的新法,但弄虚作假却能轻易做到。”
“就像赵氏家中,本只有七分田,可经县衙户房的胥吏篡改,她家便多出十几亩,这多出来的田,其实都是那些富绅的,他们如此作为,正是抵制朝廷新法。”
听到这里,李莫愁气愤难平:
“好啊,如此一来,百姓不仅未少交赋税,反而交得比以往更多,难怪这位大嫂家中最后一点余粮都要被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