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杨士奇入汉,条件
李定荣听着朱高煦说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了笑容。
他赞成出兵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那里的金矿、银矿、铁矿,这些都是大汉如今急需的资源。
反而是那里肥沃的土地,以及牧场什么的,李定荣还没有那么感兴趣。
因为朱高煦说得很清楚了,要先开发。
开发听着两个字,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高兴了没一会,李定荣又满脸忧愁。
“王爷,如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出兵所需的钱粮与物资,臣可以筹集。
但后面需要迁移人口至满刺加与苏门答刺,而随着王聪与丘平攻下那些小国,便还需要向那些小国迁移人口。
尤其是王爷说的罗娑斯,地方又这么大,又需要人前往开发,那么必然需要迁移更多的人过去。
这来来往往迁移人口,需要大量的船只。
如今海军大部分都出征了,剩下的部分还要防备大明,这该怎么迁移?”
李定荣想着这些,都是一阵头疼,这些地方都需要迁移人口过去,又要迁移当地的一部分人口回到如今的大汉各省。
而往来之间只有靠船,船一旦少了,想要大量迁移都费劲。
人口迁移,总不能一次几百人几千人的开始,因为迁移的人口一旦开始动员,从先期的准备,一直到迁移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都需要钱粮。
要是少少的迁移,不仅耗费钱粮,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朱高煦闻言,直接说道:“这个问题我想过了,剩下的海军会协助迁移。
另外所需要的船只,征调民间的,同时给予补偿。
包括那些小国的商船,可以与他们协商,他们若是协助迁移,后面一年内可以给他们减少一定的商税,或者他们需要的商品,可以适当给他们低一些的价格。
两个选择让他们自己选一个,这些人也肯定会愿意帮忙,这可是能够给他们省下不少的银子。
而且攻灭的小国之中,也有不少的船只,这些都能够利用起来,再让船舶局加快建造大船,迁移的速度也不会慢。
你现在就去准备,首先将需要迁移的人尽快准备好,到时直接开始。”
这个问题朱高煦也早就想过了的,要是不能解决,他也不会这样做了。
李定荣闻言,心头已经盘算起来需要多少银子了。
两人商议了许久,李定荣离开,朱高煦来到后宫。
“王爷,之前不是定下了生意的分红吗,他们的夫人都入宫来谢恩了。”
“不错,这些人能够入宫谢恩,可见这次做的他们都很喜欢。”
朱高煦一脸的笑容,丝毫没有大明的事情露出任何的忧虑。
韦婉芸看着朱高煦一脸的笑容,给朱高煦倒上一杯茶,轻声开口。
“王爷,外面的事情我知道了,大军开始调动,物资在调集,动作很是明显。
下午的时候,百姓在大街小巷,都有议论的声音,在猜测大汉这是要出兵哪里。
我只是妇道人家,不知军事,但知一点,大汉经过王爷您万众瞩目的亲征,有着如此强大的火器与大军,恐怕老爷子那里,已经知道了。
我不知道王爷会怎么做,不管王爷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需要钱财时,王爷记得说,如今内府,有银子。”
朱高煦看着韦婉芸,将韦婉芸揽在怀中,径直笑了。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啊,确实是因为大明,你有什么想法?”
朱高煦趁机问了问韦婉芸的看法,他发现韦婉芸的目光与猜测,是真的毒辣。
能够从这些事,就直接猜到了是大明那里的事情。
韦婉芸思考片刻,才凝重出声。
“我本不懂这些,王爷若执意问,我便说了,不过不要当真,王爷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便是。
我觉得现在不应该和大明爆发战事,能忍尽量忍一忍。
如今大汉立国并不久,大汉虽有火器,但实力上依旧是不如大明的,若是爆发战事,以老爷子的性子,肯定会打到底,这对大汉极为不利。
大汉立国短短四年的时间,就已经发展如今之规模,若是再有三五年,相信大汉在王爷的带领下,那时也不惧大明。
王爷又何必急于一时。”
朱高煦听着韦婉芸的分析,心中一时震动。
因为韦婉芸居然看出了一点,那就是再过三五年,大汉将彻底不惧大明,有着能够硬抗甚至超过大明的实力。
朱高煦同样也是这样认为,那是因为他自己有着系统,他相信三五年后就能做到,但如今却是被韦婉芸给猜到了。
此刻的朱高煦,眉头紧皱,他现在只疑惑一点,那就是朱棣有没有这样去想?
如果朱棣也是这样认为,那么朱棣说不定真的会在他起势之前,将他压下去。
想了一会,朱高煦也不再去想,如今该做的部署他也做了,若是朱棣真要选择现在打,他也不会怕,大不了打过一次就知道了。
不就是多耽搁几年嘛,他有时间,等得起。
看向怀里的韦婉芸,朱高煦是越发欣慰了。
“你说的我都知道了,说得很好,以后看来我有什么问题,可得来多问问你了。”
“王爷,就不要打趣我了,我哪有什么见解,王爷得多问李定荣、张辅他们才是。”
朱高煦闻言一笑,随即抱起韦婉芸进入屋内。
三日的时间过去,李定荣有条不紊的安排着朱高煦布置下来的任务,准备的物资已经就绪,迁移的人口,也在陆续就位。
这一日,张辅却是匆匆来到朱高煦身前。
“参见王爷。”
“坐,怎么这么着急,是有什么事?”
朱高煦看着张辅,一时有些疑惑,如今按道理来说,张辅应该很忙才是,而且大汉也没有发生什么紧要的事情,犯不着这么急才是。
张辅却是没有心情坐,急声道:“王爷,王聪与丘平正在集结海军,似乎就要出发了。
末将问他们,他们也不说,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王爷是不是准备攻打其他地方?还是王爷准备从海上突袭大明?
王爷,末将也擅水战的,这样的战事,您让末将去带军,末将定将大败敌人!”
张辅这次来,就是来请战的,实在是王聪与丘平调动海军的迹象,太明显了。
在这个关头朱高煦要出动这样的兵力,显然是要大干一场的。
而如今他这几日都在操练大军,加上局势不明,他是早就想要带兵去打仗了,一刻都不想闲下来。
尽管灭国吴哥王朝他有功劳,但在他眼中根本不解渴,因为那些功劳,也不是他一个人的。
更何况打一个愿意投降的末期王朝是真没有多大的成就感,还不如王聪、靳荣等人在满刺加、苏门答刺的动静大。
大汉的将领这么多,然而战事是打一次少一次,要是不争,还想得到什么军功?
朱高煦也是知道张辅为什么来了,他也能够理解,本来是军中的标杆,结果打的仗,其实并不多,想要立功,在朱高煦看来是好事。
思考片刻,朱高煦缓缓开口。
“这次王聪与丘平确实有任务,也不是对大明用兵。
具体的,你不用去管,如今你只需要做好该做的事情,后面大汉还会扩张的,有的是机会。
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应对大明。
这次,我不追究了,但以后,本王已经安排下去的,就好好去执行!”
朱高煦确实欣赏张辅这请战想要立功的决心,但他已经定好的事情都还来这样找他,就很没有规矩了,这是在为难他呢。
如果他应了,那么以后是不是哪怕已经安排下去了,其他将领都来找他,他又该怎么做?
只应张辅,不应那些人,是会闹出意见的。
而且一旦开了头,规矩就坏了,他的令,权威性也会降低。
最后那句话,也是他对张辅的警告。
明明很是稳重的一个人,经过了那次的摊牌后,反而变得有了毛躁起来,如今朱高煦对张辅是失望的。
反而是王斌的成长最为迅速,越发的像之前那个稳重的张辅了。
张辅当即跪在地上,肃声道:“末将知错,今后定不再犯!”
“末将这便下去做好应做之事,绝不让王爷失望!”
张辅心头也顿时清醒了过来,他发现自己现在确实稳不住心神了,想着当初朱高煦对他的培养,张辅都是一阵愧疚。
来到宫外,抬头看天,良久,张辅的目光渐渐开始变得坚定,坚毅的神情浮现而出,当初的气势,逐渐回归。
往后数日,朱高煦都在观察张辅,他也担心张辅这么好的一个苗子,都快要成熟了还长歪。
看着张辅恢复往昔,朱高煦心头终于不再担心,脸上更是露出了笑容。
又是十日时间过去,大汉的人口迁移已经开始了五日,所有事情都在稳步推进。
这一日,枚青匆匆走来。
“王爷,大明的使者进入大汉了,来使之人为杨士奇。”
“哦?杨士奇?本王知道了,去叫李定荣来。”
朱高煦是真没有想到,朱棣竟然会派杨士奇来,也不怕这次谈不拢,他直接把杨士奇给扣了啊。
想到这里,朱高煦突然有了明悟,看来朱棣是真不想打起来,不然不会派这个人过来了。
这不是变相的说明,朱棣提出的要求,可能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不一会,李定荣疲惫的走来。
“王爷,不知何事?”
“定荣,你去接一接大明来的使者。”
朱高煦看得到李定荣的忙碌,但如今又没有办法,只有这些事情走上正轨,李定荣才能轻松一些。
李定荣闻言,当即应下。
两个时辰过去,李定荣带着杨士奇缓缓来到大殿。
“大明右春坊大学士杨士奇,见过汉王殿下。”
“免礼,起来吧。”
“杨士奇,本王可是对你早有耳闻,没想到是你到来。”
看着下方的杨士奇,朱高煦神情莫名,至于来的目的,朱高煦也丝毫没有问。
杨士奇不卑不亢,恭声道:“汉王殿下在外扬大明之威,大明亦有汉王殿下传闻。
此前汉王殿下接连攻灭满刺加与苏门答刺两国,更是于之前又接连攻灭占城、南掌、吴哥数国,皇上听闻后对汉王殿下也是赞不绝口。
此次皇上派我前来,特带来皇上赏赐。”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对朱棣的做法,也没有多大的感触,毕竟大汉是属于大明的,他这里做出这些,无论朱棣怎么想,起码面子上都得夸赞他。
接过赏赐的名单一看,不过就是是绸缎,一些精美的物件,让他管理攻下的地方,至于实质性的银子这些,是一个子都没有。
朱高煦也没有丝毫想法,大大方方的收下,又与杨士奇聊了一会,杨士奇逐渐开始有些忍不住了。
“汉王殿下,此次马六甲海战,诸国观战,汉王以新式火器与战船扬我大明国威,皇上也极为欣喜,但对大汉的火炮、火枪、战场极为好奇。
大明如今可是还没有此些火器与性能如此良好的战船。
而之前鞑靼虽被皇上亲征压制,但瓦剌却是在逐渐起势。
然瓦剌强大,大明下西洋的舰船也需补充,汉王可否打造一些火炮、火枪、战船交于大明?”
“呵呵,支持大明,本王身为大明汉王,理应如此。
本王已经准备了三门火炮,三百支火枪,你回去时带回便可。
如今这些,都是本王省吃俭用让人打造出来的,你应该知道,大明之外都是贫瘠之地,大汉太穷了,且铁更是稀少,能够打造出这些,已经极为不易。
至于战船,如今大汉都没有几艘,实在是缺少造船的人手,无法给大明打造,你回去可得好好给皇帝说清楚。
并非是本王不愿,而是本王实在有心无力。”
朱高煦看着杨士奇说出本意,也不再藏着掖着,给大明送火器,这是无可避免的,毕竟名义还在,他也不想如今就和大明彻底撕破脸。
但给多少嘛,可就是他说了算了。
给太多了朱高煦也心疼,太少了又有些跌份,还会让大明低估自己,带来其他不良的后果。
这个数字,也是他深思熟虑的。
至于只有这些的困难,他也说出来了,要么杨士奇带着这点回去,若是还想要更多,那可就得好好谈了,必须得满足他的条件才行。
目前不就是哭穷与哭惨嘛,他很会,顶多就是暂时放下脸皮。
如今实力弱小,先丢在一旁,待强大之后,再将脸皮捡起来,这不磕碜。
要是这种大明都要步步相逼,那么他再做出过激反应,可就不是他的问题了。
真要是出事了,朱棣在大明的名声会更加的好。
逼着自己的亲儿子走上那条路,这些消息传入大明,朱棣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