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168章 朱高煦的目标,海军大规模出动!

朱高煦看着一众人纷纷请战,心头无比的欣慰。

如今大明的动作,明显是要和他们打一仗,但面对大明,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朱高煦怎么能不高兴。

尽管他知道朱棣现在不可能和大汉打起来,毕竟大明的北方,朱棣可是还没有平定。

且朱棣的北征,以及朱高燧出去建国,都需要钱粮,大明天下本就千疮百孔,这个时候再来和他打,朱棣真要这么做,大明的财政都得崩溃。

而要是打赢了还好,一旦输了,大明不出问题他都不信。

这个情况张辅等人不清楚,还以为是面对的是那个强大的大明,依旧没有丝毫迟疑,没有惧怕,朱高煦很是欣慰。

不再去想,朱高煦缓缓开口。

“你们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如今大明在广西与云南相继做出动作,我们确实需要做出回应。

靳荣,你率领五千军即刻前往谭忠处。

王忠,你率领五千军即刻前往王斌处。

过去后,告诉王斌与谭忠,给本王拿出气势,操练起来,让对面的明军好好看看,大汉不惧战!”

朱高煦气势散发而出,朱棣想要以势压人,他也要让朱棣看看他的态度,大汉的态度。

他朱高煦,如今不是那个任由朱棣拿捏的大明汉王了,当初在大明,他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朱棣想要跟他来这一招,他可不会有丝毫的退缩。

朱高煦很清楚,朱棣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要从派来谈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罢了,但他朱高煦,可不吃这一套。

靳荣与王忠闻言,当即站出。

“末将领命!”

两人没有丝毫犹豫,随即退了下去,开始调集兵马。

朱高煦随即又看向张辅等人。

“你们现在下去,做好准备,是否会打,等大明的人到了之后就能知晓。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松懈,若是谈不拢,大明必然会出兵维护大国威严,你们必须要做好大战的准备!”

“是!”

看着张辅等人纷纷应下,朱高煦随即留下王聪与丘平,让张辅等人全部退了下去。

看着两人,朱高煦当即开口。

“王聪,丘平,我给你们一个任务。

你们待会下去准备,留下一支编队,你们两人率领其余海军,攻打占碑、旧港、爪哇。

这几国都是小国,本王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攻打下来后,王聪你驻守这几国港口,做好随时返回的准备。

丘平你率领一支编队,则沿着东南方向过去,在那里有一座极为庞大的大岛,名为罗娑斯。

你的任务就是去了那座大岛后,占据那里!”

爪哇几国在印尼雅加达周边,而罗娑斯则是澳洲。

罗娑斯名字的来源,是前元航海家汪大渊去过后在岛夷志略中的称呼。

朱高煦真正想要的,还是澳洲,因为在那里,有着各种矿,如今他最为需要的金、银、铁矿,在那里都有很多。

尤其是银矿与铁矿,杂质少,矿的品质极高,朱高煦可是眼馋得很。

如今他的大汉所占据的这些地方,这些矿都不是那么富裕,而倭国又距离太远,只有澳洲,在如今占据了满剌加与苏门答腊后,从爪哇过去是最近的。

王聪与丘平两人听后,顿时都惊住了。

两人现在都很是疑惑,他们不是要准备和大明打仗吗?怎么朱高煦突然叫他们去攻打这几个小国?

尽管震惊,王聪与丘平也不再去想,既然朱高煦让他们出去打,并且还要快,那就打!

“请王爷放心,末将定在最短时间的内攻下,并做好随时返回的准备!”

“好,本王相信你们,现在下去准备吧,十日后就动身出发。”

“是!”

在两人下去后,李定荣在一旁顿时忍不住了。

“王爷,如今刚对满刺加与苏门答腊两国用兵,后续还要进行人口的迁移,王爷您之前可是说过的,让海军配合,先做好迁移的事情。

而且如今大明的态度不明,随时也有可能对大汉发起进攻,这个时候将海军大部分调出去开疆扩土,到时该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臣知王爷扩大大汉疆域之决心,但此事可否缓一缓再开始进行?”

李定荣无比的担忧,实在是如今这样的局势下,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还会这样做。

刚才他没有反对,是朱高煦直接就在安排了,那个时候他不能反对,不然朱高煦听了就是有损威严,不听就彻底没有转圜的余地。

在李定荣心中,如今最为重要的,还是应付大明此次可能带来的危机。

本来李定荣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引得大明这么重视。

原本他预计的还得等一年左右,那时大汉的高产水稻逐渐传出风声,大明才会这样做。

但现在直接被大汉出来的火枪与火炮替代了,被大明所知晓,朱棣早早开始要准备动手。

这本身就是提前,大汉的重心就应该放在度过这次危机上。

偏偏这个时候朱高煦还要选择开疆扩土,李定荣是真的着急了。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听着劝谏的话语,却是摇头,他这样做,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定荣,你来看地图,这是周边诸国以及海域,现在我问你。

如今满刺加与苏门答腊被我们所占据,在大明不会放弃下西洋的前提下,那么大明该怎么选择中转枢纽?

且马六甲海峡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大明为了防止被我们卡脖子,那么他还可以从这里进行绕行(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从这里同样能够下西洋,只不过还需要沿着这里(苏门答腊岛)上来罢了。

从这里走,就可以不被我们卡脖子。

选择绕路还是选择一条被我们控制,随时可能会被我们制裁的路,你觉得大明会选择哪一种?”

“若是我,会选择绕路,除非特殊情况,不然不走马六甲海峡。”

李定荣很实诚的说出了答案,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出来的选择。

走一个随时可能对自己船队出手的马六甲海峡,不如走一个不敢招惹大明的地方。

这里的几个小国,没有一个是敢招惹大明的。

而且按照朱高煦说的,他还明白一点,那就是爪哇国,恐怕会成为大明新的合作者,成为郑和舰队下西洋的中转枢纽站。

那么这个地方,会更加的安全,大明不走这里走哪里?

至于绕路,所绕的路也不是那么多,这太容易选择了。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指出来的巽他海峡,一声叹息。

“看来你也明白,但你可知,一旦让爪哇国与大明达成合作,加上与大明交好的渤泥国等国,大汉反而会在大明的包围里面!

我们南下以及东出,包括就是西出,到时郑和的舰队,都能来堵我们。

海战还好,我们的海军有绝对的优势,但若不是海战呢?

一旦大明在这里驻军,周边的小国再靠向大明,你自己想想,到时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朱高煦不知道朱棣有没有看到这点,有没有想到这点,但无论朱棣有没有看到,有没有想到,他都必须要提前将这个情况给扼杀在摇篮中。

南洋的其他任何小国靠向大明,与大明合作他都不怕,唯独就是爪哇国。

这里的地理位置过于重要,且一旦出现了他所说的局面,对大汉极为不利。

到时直接就会被大明牵扯,他想要往南洋扩张,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只要控制这里,今后郑和的舰队想要下西洋,无论怎么走,都得经过他的同意,不然,郑和就休想过去。

除非走另外一条究极绕路的航线,那就是从吕宋直接南下,直达东帝汶,再从东帝汶与达尔文中间的那条路过来。

但是从那边过来下西洋,不仅是绕路了,还要经过深海区,深海区的海浪,以及海域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如今的船队想要在深海航线,是可以的,但前提得是海绵风平浪静。

不然最为合适的,还是像郑和之前下西洋那般,贴着海岸线前进。

而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可不是出来胡乱晃悠的,如果只是在海上胡乱晃悠,那没有任何意义。

这条航线,是肯定没法走的,因为哪怕绕过来,只要走近海,都会遇到他可能的阻拦,会导致出现一样的结果。

李定荣看着地图,短暂的陷入了沉默。

原本他是没有想到这些的,但朱高煦这么说出来,他才发现,这个位置对如今的大汉有多重要。

良久,李定荣苦涩一笑。

“王爷大才,臣敬佩,臣确实没有发现这个地方如此的重要,这是臣的失责,请王爷责罚。”

李定荣现在算是深刻体会到了朱高煦的战略眼光,不愧于能征善战之名,这份眼光,着实独到。

“行了,这不怪你,你也不是负责军略,看不到很正常。

你劝我,我也能理解,因为若不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你说的就是对的。”

朱高煦并没有去责怪李定荣,因为大明之外的这些地方,李定荣本来就不熟悉。

而且李定荣也不是擅长军师这方面的事情,李定荣更多的还是处理内政。

随后朱高煦又将手指放在地图上的澳洲,也就是罗娑斯。

“至于让丘平去这里,则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好地方。

只不过这个地方如今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罢了,只要这个地方被开发出来,都是好地方。

这里有着平原,又是一个适合放牧的好地方,有着肥沃的土壤,沿海之地只要开发出来,有着极多的海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有着许多金矿、银矿、铁矿,以及其他的一些矿,资源极为丰富,不比大明差多少了。

这里的银矿,质量高,杂质少,用来铸造银子,损耗也会非常小。

而铁矿同样如此,用同样方法打造出来的铁,罗娑斯铁矿开采出来的铁矿打造出来的钢铁质量会更好。

这些都是这里的独特优势,尽管远了一些,但值得我们去占据。

如今这里还没有多少人,基本就是一些土著,按照前元汪大渊的记录,这里面的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的古老。

这么一个好地方,大汉岂有不拿之理?”

打澳洲,在朱高煦眼中,不仅是有着丰富的资源,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为他提供海量的荣耀点。

澳洲这地方,可是极大的,比起他如今打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大,加起来都还没有一个澳洲大。

一旦攻下澳洲,朱高煦都不敢想象自己会得到多少荣耀点。

而这些荣耀点到账,他随即就可以兑换其他需要的出来。

尽管如今占据澳洲后需要他自己来开发,朱高煦也没有丝毫担心,不就是开发吗?

以后对外征战,多留点俘虏就是了,将这些人拉过来开发,不会很慢的。

而且这次朱棣派人过来跟他谈这些,他要是不趁机再从大明迁移人口过来,这次就别想和谈成功。

朱棣要是真的对他用兵,把他惹急了,转手攻下大明一个地方,直接强行开始迁移汉人过来。

李定荣听着朱高煦的话,整个人都听得愣住了,他是真没有想到,这个罗娑斯,竟然有着这么多的优势。

前元航海家汪大渊著作的书他并没有看见过,因为这书不是一般人可以看见的,且有资格看的,又没几个人对这方面有兴趣。

哪怕就是郑和下西洋,也没有来到澳洲,距离来到澳洲最近的一次,那就是到了帝汶国。

李定荣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个罗娑斯竟然可以和大明相比,尤其是有着朱高煦说出的那种成色的银矿与铁矿。

大汉如今发现的金银矿、铁矿等等,并不多,现在突然出现一个罗娑斯有,质量又这么高,且还不少,李定荣也忍不住了。

当即双眼火热的看向朱高煦。

“王爷,若这个地方真的如此,那必须打!大汉必须要得到!

至于那里需要开发的事情,臣来做,臣从各地迁移人过去,一定尽快将那些地方发展起来!”

“哈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出兵了吧,如今这个时候出兵,谁都想不到,毕竟都在看大明与大汉的热闹啊。”

朱高煦看着双眼放光的李定荣,直接笑出了声。

果然还是这些人不知道这些地方的富庶,若是让朱棣知道,什么祖制不可违背,什么禁海令,都是摆设罢了。

大明之所以没有出来扩大疆域,就是看不起这些小国,看不起这些岛。

因为在没有开发出来之前,这些地方看着是真的穷。

大明即便打下来,都不想要的那种,除了白白浪费钱粮,损耗国力,没其他好处了。

正因为这样,如今朱高煦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