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115章 帝王怒,则伏尸百万?手心手背都是肉

朱棣此刻整个人都被愤怒所包围,他虽然防范朱高煦,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朱高煦的命。

他做的一切,朱棣自认为对得起他们三兄弟任何一个人,他只是不想让这哥三自相残杀。

他对朱高煦,始终是疼爱的,尽管朱高煦经常惹是生非,军中威望高,又有军权在手,但到底是他的亲儿子,是嫡子!

这次朱高煦回到大明的表现,其实他非常的高兴,没有那些坏毛病了,又有孝心,顶着会被他留在大明的风险回来,现在居然有人敢在朱高煦返回的路上伏杀朱高煦。

这些人,是想要朱高煦的命,想要他亲儿子的命啊!

朱高煦在外的大汉,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担心,要不是因为徐妙云与朱高煦不放心的朱瞻基,以及他也认为确实不合适,他都不会去限制朱高煦。

朱高煦即便有大汉又如何,只要朱瞻基不是朱允炆,朱高煦就不可能成功,同时还能避免兄弟相残,保留各自那一脉。

甚至哪怕有一天大明亡了,但在外面有着一脉朱家人,都还可能随时复起,再复大明光荣。

朱高煦的大汉,同样也是他的一次尝试,一旦可行,他甚至还会将朱高燧也派出去,去往大明之外的另一个方向让朱高燧立国,从而保证大明不受外部威胁。

这是在朱元璋的塞王政策上的一次升级,去了大明之外,没有那么大的潜力,既是限制了发展,又护住了大明,也是在给后代子孙指引一条路,那就是为了防止兄弟相争流血,可以外放而出。

这是他的野心,更是他的尝试,他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说过,一旦成功,大明疆域将会不断扩大,虽分属各脉,但依旧是大明,依旧是他老朱家的人当家做主,这个大明,就不会倒!

多的他管不了,朱棣看得非常清楚,他只想管好三代以内的事情,三代之后的,只要都是老朱家的大明,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在乎。

手握大明要是都被掀翻了,那得差劲到什么程度啊?

与其等着被别人掀翻,朱家人被杀,山河倾覆,大明灭亡,还不如被自家掀翻算了。

纵观历朝历代,朱棣非常的明白,这世上,哪有什么千年王朝,哪有什么万年基业,都是虚假的,王朝最终都会被其他人所代替。

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能像大汉那般,西汉没了,但还有东汉呢?都是大汉,都是老刘家的人,总比便宜外人,死老朱家的人来得好。

对这些,朱棣看得很是透彻,这也是他同意朱高煦出去的最大原因。

与其在京城让他时常担心,不如放出去,一举多得。

边境的大军,对朱高煦的种种限制,也都是为了在他死后,让朱高煦有自保的能力,却又无法支撑朱高煦的其他野心。

不放心朱瞻基,那他就让朱高煦放下担心。

他死后的事情他不知道,但他已经是将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做到他自认为的最好了。

然而如今朱高煦都已经主动离开大明,去外面那种蛮夷之地了,朱高煦主动放弃大明的一切以及恩怨了,那些人,为何就要赶尽杀绝啊!

朱棣此刻无法忍,一点都忍不了,当即站起身,红着眼,满是杀意,气势不断散发而出的看向朱能。

“你立即去城外,调集大军入城,封锁全城!”

朱棣现在他只想要查清楚都有谁,都是谁,现在他只想杀人。

当着他的面,敢杀他的嫡子,这是真当他朱棣提不动刀了还是杀不动人了?

真以为这几年他都没有怎么大开杀戒,就觉得他朱棣老了,软弱了是吧?

匹夫一怒,血溅三步,帝王怒,则伏尸百万!

朱棣的这个架势,朱武看得是一脸的解气,更是无比的期盼。

然而朱能慌了,肉眼可见的慌张,当即跪在朱棣身前,死死拉着朱棣。

“皇上三思啊!如今汉王无事,已平安返回大汉,皇上不可意气用事!

如今大明天下人心未稳,北境又有鞑靼挑衅作乱,时常侵扰大明,掳掠辽东,杀我大明子民,掠我大明百姓,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今朝廷当整顿军备,北征鞑靼以安大明天下百姓之心,尤其是解救边地子民,树立我大明国之威望才是啊!”

朱能是真的怕,他之所以请朱棣来这里,而不是带着朱武主动找朱棣说,就是不想将这件事闹大。

如果朱高煦真的死了,或者重伤垂危,他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到时反正将难题交给朱棣,朱棣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甚至还可能会上书劝谏朱棣务必严惩。

但现在情况大为不同,只要朱高煦安全,没有任何事,那这件事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因为能够调集那样的精锐对朱高煦动手的,就那么一两个人,现在要是让朱棣这样气冲冲的发泄,过后该怎么收场?

朱能很清楚,现在朱棣正在气头上,是在无比愤怒的情况下做的决定,一旦出手,必然会掀起一场极大的风暴,哪怕是洪武年间的四大案,恐怕都得往后靠了。

一旦那样做了,朝堂动荡,天下不安,内有奸人作祟,外有鞑靼部的侵扰,大明将会陷入危机之中。

朱元璋那样杀,朝堂与天下不会有事,那是因为朱元璋有着绝对的威望。

但朱棣在这方面明显差于朱元璋,因为朱棣虽然是以靖难的口号上位,但说到底,就是篡位!

如果朱允炆不是朱棣的侄子,而是兄弟,都算不上篡位,还可以算争斗,都还可以洗,只要是嫡子,争一争怎么了?

朱棣本身得位不正的情况下,威望就没有多高,现在要是再来这么一出,会出大问题。

尤其是现在朱棣哪怕发泄了,但发泄之后呢?

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甚至还可能牵涉到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到时他朱能,就是罪人,指定要被拉出去平息事端,因为这事是在他府里发生的。

死他一个人,朱能都还能认了,但到时死的可能甚至会是全族,朱能既忧又怕啊。

朱棣死死的盯着朱能,他很想让朱能放开手,但话到嘴边,朱棣说不出口。

刚才他确实是怒火攻心,此刻虽然也愤怒,但帝王的理智也在开始抢占脑海的高地。

他很清楚,朱能说的是对的,现在他要是这样做了,到最后将很难收场。

因为要么皇权遭到打击,要么天下动荡不安,两个结果,都不是朱棣想要的。

朱棣悲愤的闭上双眼,随着愤怒逐渐降低,理智逐渐回归,朱棣已经猜到是谁想要朱高煦的命了。

在大明,能够瞒着锦衣卫派出这样的精锐伏杀朱高煦,只有朱高炽、朱高燧,以及他自己可以办到,其他人都不行。

而这事又不是他做的,那么唯有朱高炽与朱高燧,这让朱棣很是无法接受。

他一直在为不让朱高煦三兄弟兄弟相残而考虑,一直在努力的去做,结果偏偏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怎么能不让他心痛。

朱棣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晕倒,幸好朱能眼疾手快,将朱棣扶着坐在椅子上。

朱棣此刻还在想着这些,既然事实已经无法更改,他现在只有一个期盼,那就是这事不是朱高炽做的。

只要不是朱高炽做的,那都还有希望,而要是朱高炽做的,他真的得考虑大明的太子,要不要换人了。

因为真是朱高炽做的,如今他还在的情况下朱高炽都迫不及待,一旦他不在了,那朱高煦与朱高燧,恐怕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回想着朱高炽的以往,点点滴滴,以及朱高炽的性格,他对朱高炽的了解,朱棣实在想不到朱高炽杀朱高煦的动机与理由,而且他也真不相信朱高炽会这么蠢,做这样的事情。

而朱高炽在朱棣的脑海中逐渐被排除,剩下的那个人,就是朱高燧了。

“老三,我真是看错你了啊!”

派出了朱高炽,剩下的朱高燧,朱棣是越想越有可能,因为只有朱高燧有这个动机,水越浑,对朱高燧越有利。

而且朱高燧也是最想留下朱高煦的人,想着当初朱高燧竟然和那些人一样劝他留下朱高煦,朱棣心头越发的心寒。

然而紧随其后,朱棣又无比的失望、心痛,他可是知道,当初靖难时,还是朱高煦手把手的教朱高燧打仗啊,朱高燧竟然下得去手,竟然会想到杀自己的亲哥哥。

这个结论,让朱棣痛得有些无法呼吸,他宁愿朱高燧来杀他,他都不想看见这样的一幕。

也就是朱棣现在还不知道,历史上朱高燧在榆木川还真对他动手了,还是下毒杀他,只是被他提前知道了。

无比心痛的朱棣,此刻都不愿意继续想下去了,朱高燧要杀朱高煦,他还能杀了朱高燧吗?

朱高燧也是他儿子,而且他本身就很喜爱朱高燧,更是下不了那个手。

手心手背都是肉,也很好就能猜出来,朱高煦与朱高燧,两个人他都想护着。

朱棣沉默良久,朱能与朱武都没有出声打扰。

看着朱棣就这样逐渐平静下来,朱能心中松了一口气,朱武心中却满是不甘,不管是谁要杀他的王爷,他都希望朱棣能够追查到底。

然而现在他却只能忍着,他知道有的事,过犹不及,且这样的事,也不是他能够掺和的,说不定还会害了朱高煦。

又是漫长的时间过去,朱棣也从各种情绪中走了出来。

此刻的朱棣,面无表情,不悲不喜,就连气势,都全部收了起来,完全让人看不透。

“这件事,朕知道了,你们不许传出,朕自会处理。”

朱棣说完,就起身准备离去,朱武当即跪在朱棣身前。

“皇上,我家殿下不仅是在江州遭遇伏杀,在永州,也遭到了山匪伏杀!

有人特意将殿下的消息传播了出去,才导致永州的山匪伏杀殿下!”

朱棣再次心头大震,还有人想要朱高煦的命?不是一个人!

朱棣好不容易平息的情绪,逐渐又开始有冒头的趋势。

“汉王可有受伤?”

朱棣努力的控制着情绪的爆发,眼中满是杀意的盯着朱武,丝毫无法掩藏。

朱武低着头,悲伤道:“禀皇上,殿下虽没有受伤,但王妃恐有事。

在京城时,王妃便有怀有身孕,自江州遭遇伏杀后,便一路快马加鞭,途中王妃身子已经不适,在永州又遭到伏杀。

永州伏杀殿下的山匪,殿下已经让外臣带来,这些人,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会为匪造反。

听到殿下的消息后,就迫不及待前来伏杀,最后被殿下反制。”

“那就将人带上来!”

朱棣此刻无心去关注什么活不下去造反,他现在只想知道,又是想要朱高煦的命,竟然暗通造反的匪徒,泄露朱高煦的行踪。

朱高煦的无事,也是让朱棣大松了一口气。

至于韦婉芸怀有身孕,他固然可惜,但只要朱高煦无事,他便不担心了。

不一会,三人就被带了上来。

三人看着朱棣,都没有行礼跪拜,朱能与朱武想要动手,朱棣也挥手阻止。

“朕便是朱棣,大明的皇帝,你们为何要伏杀汉王?怎么知道汉王行踪,提前埋伏的?”

朱棣没有去在意这些小细节,洪武时期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凤阳府有百姓当初发生造反,匪徒被带到朱元璋面前时,不也是一样的?

朱棣现在只关心这个问题。

那壮汉闻言,站出一步直视着朱棣,丝毫没有露怯。

“我不止是要杀汉王,只要是朱家的人,我都杀!

为什么?因为你们朱家人不让我们活,我们就造反,就和那个朱重八一样,只可惜我们没有成事,他成事了。

怎么知道的,是有一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商队,我劫了他们,他们说是大明的汉王会路过,带着很多金银珠宝,我才得知的。”

朱武在一旁听得心头只想骂人,枉他在路上教了不少该怎么说的话,结果全部没用上,这人居然敢扯上朱元璋。

唯一让朱武松口气的,就是将得知朱高煦行踪的事情说了出来。

朱棣听得眉头一皱,一支商队?

就这么一个消息,太简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