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95章 当皇帝的心都脏,要背大锅的朱高煦

朱棣看着朱高煦的目光都很是无奈,从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到朱高煦想出两个法子,心中开始期盼无比,结果就这?

原本他还惊叹朱高煦成长之快,大明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朱高煦不仅能够解决,还有两个办法,最后他是明白了,真不能有期待。

这两个法子,听了等于白听。

第一个法子谁不知道啊?他自己也能想到,但想得到却做不到。

第二个法子是确实没有想到,如今他也做得到,但他却是不能做。

朱高煦这不是给他出难题是什么?

朱高煦在大汉清理了安南的官绅,他却无法清理大明的藩王、官绅、富商,意义完全不一样啊。

朱高煦看着朱棣的眼神,顿时不笑了,他怕自己再笑下去,朱棣要破防。

这两个法子也完全就是说了等于没说一样,他自己心里也清楚。

朱高煦直接沉默,因为他也确实没有其他法子了,如今这个时代,能用的手段就这些,要么朝廷解决寒冷与吃的问题,钱粮是最管用的,要么给百姓一个生存的空间,就是解决取暖问题。

只要解决其中一项,。

但现在是大明朝廷两样都无法解决,没那么多钱粮,又无法解决寒冷,但又不能不管。

五百万两银子,是真的杯水车薪了,他都能够想到,后面还得是百姓自己扛。

而且这五百万两银子能有多少用在百姓身上,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实际情况比预想的,只会更糟。

至于从大明迁移百姓到大汉,给大明减少点压力,朱高煦也没有想过,大汉的人口其实并不少,是真的多。

从南宋开始,安南那地方的人口就开始暴增了,也就是安南被南宋承认独立了,不然其实安南,也就是如今的大汉,与大明的百姓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会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疆域。

风俗文化等等,全部和大明的是一样的。

父子两人沉默片刻,朱棣骤然笑了。

“哈哈,臭小子,你以为给我出了难题就能难住我了?

我告诉你,只要想解决,不是没有办法的,你在你的汉国搞的摊丁入亩,还不错,难得你能想出这样一个利于朝廷的政策,谁能想到会出自一个武夫之手啊。”

朱高煦看着朱棣的感慨,一时有些莫名其妙,他实行摊丁入亩的时候,别说朱棣安排得有自己的人,明军都还没有完全撤离,朱棣知道也是正常。

但现在这是在夸他呢?还是在损他?什么叫难得想到?什么叫出于一个武夫之手?他招惹朱棣了?

而且没事朱棣提这茬,朱高煦本能的察觉有问题,心中的警惕迅速提升。

他在朱棣手里前前后后吃了不少亏,他很清楚,朱棣这个人只要是露出来的情绪,千万别信,这个人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亲儿子都是该下套的下套,该利用的利用。

指不定哪句话里就带着坑,要是被带入情绪,被坑了都还不知道。

朱棣也在观察着朱高煦的神情,看着朱高煦一脸的警惕,反而不乐意了。

他还什么都没说呢,这个人就这个样子,他朱棣,好歹也是眼前这人的亲爹,就这么防着他?

“老二,你那警惕的样子能不能不要表现出来?我看着很不好。”

“爹,我不表现出来你咋知道,只有你知道了才不会给我下套。

你可别给我画饼了,你画的那些饼,我可是一个都没吃着,我不想吃了。”

“嘿你小子,反了天了,敢跟老子这样说话,当初我在你爷爷面前都不敢这样,你以为老子不会抽你?”

朱棣一副气冲冲的样子,他是真有点破防,什么叫他画饼?明明那是朱高煦自己不争气没有做到他说的,怪他?

看着朱高煦直接闭嘴沉默,朱棣心头一叹,他现在很怀念之前那个棒槌武夫儿子,因为好忽悠,现在的朱高煦,是一次比一次精了,越来越难忽悠了,比朱高炽还滑溜。

真就是朱高煦没改变之前,他担心,担心这个棒槌汉王做出什么蠢事来。

现在改变了吧,不想着利用的时候心里欣慰,想着要用的时候,又开始嫌弃了,开始怀念之前了。

朱棣心中是真的复杂,自己的儿子成长了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却是开心不起来了,如今他还能忽悠的,恐怕也就是朱高燧那个二愣子了。

朱高炽也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忽悠的,现在的朱高煦更不是了,想想之前,几句话就能把这哥三逗弄起来,尤其是朱高煦,只需要一句‘子类父,你类我’‘世子多疾,汝当勉之’,朱高煦就能为他冲锋陷阵。

是不管让朱高煦做什么,都是傻乎乎的去帮他做,根本不会多想。

而现在,一去不复返了。

真就是儿子太聪明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唉,你们长大了,都不听我这个老头子的话了,我这心里,难受啊。”

朱高煦看着朱棣一个人在那里感叹,故意说着这些话给他听,是一点也不接茬,继续装聋。

这话别说他了,朱高炽来了都得装聋作哑,谁要是接了,后面指定有朱棣的任务。

朱高煦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主打就是一个沉默,沉默是金,这是真金白银的金。

因为他只要接话了,鬼知道他得拿出多少银子出来抚平朱棣的内心?这还是往好处想,只是花银子,要是朱棣不贪他那点银子,提出其他过分的要求,他咋整?

朱棣看着朱高煦不接话,等了一会依旧沉默,反而低着头和自己的脚玩,顿时收起刚才的情绪。

既然不上套,他也懒得继续用了。

“老二,告诉你一个消息,姚广孝没有归隐了,而是去往顺天府主持摊丁入亩的事情,你觉得在大明实行摊丁入亩,可行吗?”

朱高煦抬头径直看向朱棣,这次他是真被惊讶到了,姚广孝居然不归隐了?还帮朱棣主持摊丁入亩的推行?并且已经在顺天府开始了?

朱高煦很想不通,姚广孝就不怕无法善终吗?

摊丁入亩的推行,他可是很清楚的,想要推行下去,不是一般的难,因为现有的权贵阶层,无论文官还是武勋、外戚,包括藩王,恐怕都不能接受。

成了,功劳太大,能让皇帝放心?

功高盖主,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一个臣子有着那么多的功劳,有那么大的威望,哪怕是遇到了李世民这样心胸宽广一点,容得下的,但你也不能比李世民还活得久,不然都会被一起带走。

至于不成,就是擅自更改祖制,胡乱变法,祸乱朝纲,祸国殃民,损害大明基业,破坏大明昌盛,这个罪名太大,朱棣肯定是不能背的,姚广孝就不怕朱棣把他推出去平息众怒?

他不信姚广孝想不到这些,唐初的李勣,还是李世民的心腹呢,最后李世民都产生了杀心,只是被李勣化解了,北宋的杯酒释兵权,就在洪武年间都还有一个李善长呢。

至于年纪大了没威胁?靠发誓?

有司马懿的洛水之誓在,年纪大就没威胁了?发誓就有用了?

朱高煦都想不通,姚广孝明明已经功成名就了,只需要归隐下去,后半生足以让自己善终了,偏偏要跳出来?

虽然原身与姚广孝的关系其实并不好,因为姚广孝就是坚定支持朱高炽的,但这些已经无法影响如今的他,他只是想不通姚广孝这样的智者,不应该这么失智才是。

而另外让朱高煦意外的,就是朱棣居然会实行摊丁入亩,这可是把他惊到了。

大明的现状,朱高煦说句内心话,其实根本就不是变法的事情,因为在永乐朝如今这个时期,朝廷只需要做一件事,休养生息,尽量不要发兵出征,发展民生,只需要三年五年,根本不需要任何变法,百姓的生活就会逐渐改善。

因为从朱棣开始靖难以来,朝廷就一直在东征西讨,四处花钱,内部平叛,出兵安南,加强奴儿干卫,为迁都做的准备,编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等等。

开销太多,国库正常情况下,根本无法维持,更不用说靖难时天下再次被破坏,急需大量钱粮安置百姓,发展民生,哪里有那么多钱?

朱高煦正是知道这些,加上朱棣口口声声说着不能破坏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没有脸下去见朱元璋,朱高煦才格外的意外。

一边嘴上说着不能动,然而一边实际行动上处处在破坏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惊讶之后,朱高煦都想掰开朱棣的脑袋看看,这人在这个时候搞摊丁入亩,是想要做什么?是觉得大明如今太稳定了?是想要本就存在的起义,变得更多?

摊丁入亩最该实行的时候,也是等朝局稳定,百姓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后,再次陷入危机才用的。

因为变法,必须要获得一部分人的支持,要革除现有的受益者,那就必须要获得新的受益者的支持,才牢固,推行才能更加顺利。

这也就是朱棣了,也差不多相当于开国君王,但凡不是,像朱棣这样搞,他敢肯定,指定成不了。

朱高煦只是想了片刻,也不再去想,这些问题,他不信朱棣与姚广孝这样的人看不见,摊丁入亩对朝廷而言确实有利,但如今实行这么大的弊端,要是这两人都看不到,大明也废了。

现在朱高煦疑惑的是朱棣给他讲这事做什么?是什么目的?

让姚广孝再次出山,还是负责摊丁入亩,目前也只是在顺天府实行,加上他没有收到丝毫风声,那说明这次在顺天府实行的,肯定是秘密进行的,消息没有传出来。

朱棣是在试验?顺天府相当于试点?

这是朱高煦能够想到的可能,毕竟顺天府是朱棣的绝对核心,是老巢,整个大明,朱棣在那里是最得人心的,所以想要试试能不能行?还是试试摊丁入亩能不能达到效果?

想到这里,朱高煦释然了,难怪朱棣在实行,如果目的是这两个,那这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但朱高煦还是那个疑问,朱棣跟他说这个干什么?不怕他泄露出去?还是说失败之后要让他来背这个锅?

想到这里,朱高煦心头大震,他才反应过来,这个摊丁入亩,是他搞出来的,要是朱棣不成功,只要掌握好舆论,那最终的矛头,是不是会指向他?

毕竟要是他没有搞出来,朱棣怎么会想着用?

想着这些,朱高煦这会是真的想大骂朱棣了,难怪刚才在夸他想出来的摊丁入亩,难怪要告诉他这些,这是准备想让他来背黑锅呢!

好人朱棣来做,朱棣的目的也达到了,摊丁入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试验出来了,最后让他来做坏人,得罪大明现有的文官、武勋、藩王、士绅、富商等等权贵以及富裕的阶层。

这特么得是有多防备他啊,这得有多大的防备之心,防着他带兵回大明是吧?

朱高煦是真的看出来了,这人是真的坏,还好他一直对朱棣有警惕心,这是真的一个不留神,被朱棣卖了还在帮朱棣数钱。

能当皇帝的,果然心都脏,看到的和实际上的,完全就是两个人。

在某些方面,朱棣是真的都已经超过朱元璋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朱好歹是真对自己的儿子好,教训也是为了让他们有长进,朱棣倒好,只顾着坑。

半响,朱高煦面无表情的看向朱棣。

“明说吧,跟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左右也没有其他人,朱高煦也不准备和朱棣继续拐弯抹角了,这个锅朱棣真要往他头上放,他没有办法反制,但让他这样轻易接受,他是不会接受的。

而且他也要验证一下,是不是像他想的那样。

朱棣看着朱高煦,缓缓笑了,朱高煦想了这么久,神情出现这样的变化,他知道,朱高煦差不多都想清楚了。

“老二,你给咱说说,如今大明,真的不适合推行摊丁入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