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7
孔听不禁心生疑惑,“那这不是在做白工吗?”
工人造纸,卖纸的钱给工人发完月钱一点不剩,主公得到了什么?
与崔信、钟睦等人不同,孔听是实打实的根正苗红小白菜,对于这些弯弯绕绕他是一头雾水,性格也安静内敛,两眼一睁就是读书,正因平日里太过痴迷读书才被家里拎过来干点实事。
不过他办事确实相当严谨认真且好学,这次筹办书院他可没少出力,秦隽蛮欣赏他,就细心地跟他解释。
“如果这些纸卖贵了,那么寒门学子根本买不起,我想要扶持文教、培植亲信的目标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相比于更多的人才,这些纸算得了什么呢?你主公我也不差这点纸的利润呀。”
他麾下的玻璃坊、肥皂坊、酒坊甚至同样刚起步的纺织厂哪一个不比纸厂赚钱呢?
秦隽:“再者,这些工厂提供了大量岗位,各郡都有不少百姓因此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哪怕是为了增强社会稳定,这些造纸厂也没有白开啊。”
听到前面孔听恍然大悟,但是听到后面他又开始疑惑,“为何造纸厂就能增强社会稳定呢?”
秦隽笑道,“你瞧那大街上的混混是不是大多游手好闲,各地的匪盗大多是因为生活困苦,若是人们有了能稳定赚钱的工作,生活更加有盼头,人心自然就会跟着稳定下来,相比于变动,他们会更倾向于维持平稳现状,就算有些人想要生乱,忙于工作也能让他们没有精力闹腾。”
崔信跟着说:“就像前朝还在时,各地起义军频频爆发,但是长安、洛阳、邺城这些繁华的地方却相对安定,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这些地方较为富庶,百姓们能有更多赚钱的机会,能看到更多的希望。”
“昔日主公前往渔阳,人人皆说渔阳穷山恶水出刁民,必定不好治理,然而如今渔阳,不,整个幽州都非常稳定,莫说落草为匪,就连城中斗殴事件都大幅度减少了,哈哈哈,因为幽州百姓忙啊。”
主公一堆厂子矿场牧场在那边,需要大量劳动力,还定时让人开荒,调低田税劝课农桑,又普及养猪、点豆腐等一些可以拿来赚钱的法子,幽州无论是城里还是村镇里的百姓都忙着赚钱呢,哪里有空搞什么乱子。
“原来如此,多谢主公和崔兄赐教。”
孔听只是很少接触这些事务,并不是笨,听完解释很快就想明白了。
“所以造纸厂盈利并非主要目的,其附加价值高于那些利润,只要不赔本,主公便是赚了。”
“正是如此。”
秦隽眼里带笑,“而且它也并非真的不能赚钱。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等以后工艺成熟了,造纸厂会慢慢增加产品,那些可就不会这么便宜了。”
想想后世的各种花笺那叫一个风流雅致,喜好风雅的世族子弟会不心动?各种不同材质工艺制作的纸特点不同,用于书画时的感觉和效果也不同,精益求精的画师书法家会不心动?
纸也是可以有很多赚钱法门的,没必要盯着一个为贫寒学子谋福利的便宜纸不舍。
崔信想着要是,主公可比自己黑得多,再不济还有徐靖那个奸商,哪里能赚不到钱?
孔听连连点头,心想不愧是主公啊,果然想得要比他远很多。
他余光瞟见崔信和罗叙都没什么意外的表情,仿佛只有自己跟不上节奏,愈发决心要借着书院共事的机会好好跟着崔信学习。
果然父亲说得对,只沉迷于书本,眼界是狭隘的,还需多多往外看才是。
罗叙那边的一系列项目和安排都得了秦隽点头,忙着干活就先走了,崔信开始汇报藏书阁和书院的进度。
藏书阁那边估计还得一个多月,而且这还只是建成藏书阁本身。
等建成之后还需要装修一下,内部的书架、烛台、桌柜等配件需要置办,还有最最费神的事:书籍排列登记。
按照秦隽的设想,藏书阁需要根据书籍的学说和用途等进行分区,且里面每一卷书都需要有独自的编码,按照编号摆放在对应的那个书架上,书架两面需要贴上一张书籍目录便于检索查找以及归位。
而藏书阁的服务台那里,还有书院以及秦隽这边都需要有总的名录备份。
这就意味着秦隽拉来的那几十车书都需要挨个查阅、登记、分类、编号、入阁,
这才是真的大工程。
登记和编号入阁还好说,识文断字者即可做,但是书籍的查阅和分类就要严谨以待,最好是学问较好的人来做,尤其是还有一些孤本和冷僻书,则更需要由燕老、崔老等较为权威的老先生们点头。
若非如此,书院明年三月才开始招生,谢泊和孔氏那一群人何至于这么早赶来,就是想在书院开学前将这些书籍做一个分类入库。
当然了,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本身就极爱读书,这样的工作虽听着忙碌,但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却是甘之如饴。
特别是天下人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