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2
每一组做得都比较少,就是刚好能让几个人尝尝味道的。
秦隽随意掀开几个看了看, 满意地点了点头。
甭说这味道如何,单看表面, 确实是有模有样的。
但这么多豆腐,秦隽自然不可能自己全都尝一遍, 他把这事交给了厨房。
这些厨子们跟了秦隽以后, 没少捣鼓各种新鲜吃食,现如今一个个都很有研究精神。
即便是不为了秦隽提供的研发奖金, 能提高自己的厨艺那也是很不错的嘛。
一番品尝过后,几个厨子一致挑出了他们认为口感比较好的一组豆腐。
虽说是做了这么多, 但是其余的十几组, 要么是太硬, 要么是口感太糙,要么就是发苦或者有涩味,总而言之只有这个口感适中,而且味道也还可以。
秦隽切下一小块尝了尝,觉得还行,但是口感还是有待改良。
于是他就让厨子们围绕着这组豆腐的区间去调整卤水剂量和豆浆浓度等,反复研究去实验合适的配方。
至于这些制作失败的豆腐……庄子里多的是牲畜嗷嗷待哺,打碎掺入饲料喂牲口,倒也不浪费。
想到这里,秦隽不由有些无奈,还以为能吃到自己做的豆腐呢,结果都喂庄子后山养的猪仔了。
看厨子们开始扎堆研究了,秦隽转头一想,既然厨子们要研究豆腐,那不如顺带把豆皮、腐竹什么的做法也都告诉他们。
反正做法都差不多,不如让他们一起给做出来。
研究总是缓慢的,过了一两日,秦隽还没有吃到豆腐,倒是率先收到了农学研究所的好消息。
要么怎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呢。
徐靖去长安寻来的各种珍奇种子现在都养得差不多了,而这里面,秦隽最为关注的自然是芝麻和棉花。
今年渔阳的夏天格外的热,因此虽然地处北方,但芝麻长势还不错。
秦隽知道芝麻成熟后回迅速脱落果荚,到时候收取就困难了,但是具体的他也只是听说过,所以只能多次提醒农学大师们千万要慎重注意,及时收获。
不过这些农业大师们似乎根本用不着秦隽提醒,他们日日泡在地里观察,一察觉到有成熟迹象的那几日,简直是一日三餐都要在地里吃,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直接在田里打地铺了。
总而言之,今年试验田里的芝麻都成功收获了。
当然这些收获的芝麻都要留作种子,多培育几代,待有了足够的种子,扩大规模种植,才好用来榨油。
所以秦隽估算了下,自己可能还得几年才吃得上芝麻油。
而相对之下,棉花虽然也需要留种,但是棉桃摘下来之后只要把棉籽分出来即可,剩下的棉纤维则是可以留下正常使用的。
可惜的是,当初从长安寻来的棉花不多,分出来的棉籽种下后也只有小小的一块试验田。
秦隽盯着农学基地送来的棉花,满脸惋惜之色。
要用这点棉花去做衣服,那可真是够呛。
而且秦隽只是知道棉花可以用来纺织成棉布,但是他不会啊,所以要研究起来,还是个麻烦事呢。
但是这些棉花总不能就放着,放到明年,感觉就不暖和了。
秦隽纠结了一会儿,忽然想到,这点棉花虽然做不了什么,但是弹一弹,给大家伙做几双手套,那也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他师父,年纪大了便越发畏寒,一到冬日便手足发冷,暖炉离不得手。
最起码得给他师父弄个棉鞋棉手套。
说干就干,秦隽虽然不知道怎么织棉布,但是他前世偶尔上网也会看一些视频,其中就有手工弹棉花的。
大概……也可以试试的吧。
秦隽叫人给弄了一只弹棉花的弓,细牛筋为弓弦,而后又找了个敲击棒。
细心的婢女们将分离出来的棉纤维清理干净,除去里面的叶片、桔梗之类的杂质。
而后要将清理后的棉花铺开,轻轻拍打,使较轻的棉纤维和一些杂物分散开,然后用梳子梳理,除去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清洁后就可以开始弹棉花了。
这件大任被秦隽委托给了陆舟,毕竟秦隽印象里这是一个对力度和频率都有所要求的工作,他这里寻不到合适的匠人,只好让他家翌航来试试了。
陆舟按照秦隽的指指点点拿好敲击棒,将弓弦放在棉花上,用棒子敲击弓弦,还要一边敲一边向前移动,翻转棉花,让这每一部分棉花都受到均匀处理。
这实在是一个机械又耗时费力的工作,哪怕是陆舟,弹了那么久,虽然呼吸不乱,但是额角上也冒出了一点细汗。
崔信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面。
他呆了一瞬,有些不确定地凑到秦隽身边,“主公,翌航兄这是?”
秦隽无奈,“一时寻不到合适的匠人,但是又觉得这些棉花不好浪费,翌航武艺精湛,咳,就想着让他试试。”
事实是陆舟于此道竟然很是有些天分,他虽然以前从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