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
但是他也多留了一个心眼,保留了一部分,要是孙吉突然改变主意,余下的这些证据就会被送到太仆林昭的手上。
太仆林昭是三朝元老,虽然古板严苛不好说话,但是为人嫉恶如仇,忠心耿耿,声望高、资历老,就算皇帝也不能对这位老臣太放肆。
如果不是奔着要孙薛两派狗咬狗的念头,秦隽一开始就会把这些东西交给林昭。
孙吉拿到秦隽送来的东西之后,心中大喜,薛经这十余年跟乌利吉通信的帛书、来往交易的账册等都在里面。
孙吉大喜道,“这些证据足以把姓薛的老东西彻底按死了!我看他还能如何翻身!”
“恭喜大人,得偿所愿!”
“薛丞相他终究是老了,咱们大人正是朝堂中的新星,前途不可限量啊!”
“有太尉大人帮衬着,咱们大人仕途定然一路通畅,等把薛家给除了,朝中可就是大人这一脉说了算!”
几个亲信不断地恭维着,他们跟了孙吉有一段时间了,知道孙吉爱听,因此一个个卯足了劲,几乎要说出花来。
孙吉一开始也是高傲地听着,只是听着听着他就不满起来。
“总是提叔父做什么,叔父他虽然官居高位,可是这么多年来却始终被姓薛的压一头!”
孙吉两眼里精光闪烁,带着一股狠意,“到头来薛家还得靠我来铲除,哼,叔父他终究也是老了!”
几个亲信面面相觑,皆是咽了咽口水。
大人以前最爱听人夸他有一个好叔父,如今只是拿到了些证据,薛家还没有倒台呢,怎么就狂妄了起来?
无论如何,现在大人他能过得这么舒坦,确实是都靠孙太尉啊!
不是很懂,但也不敢问,大家都是溜须拍马的好手了,也没有过多地思考,就转移话题,开始吹捧起孙吉来。
孙家叔侄如何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以前的话术不管用,他们换个方向夸就好了。
孙吉喝着小酒,美人在侧,忽然想起来秦隽,于是就问道,“那小子有何反应?”
送诏书的小内侍努力回想了下,那个秦隽接到诏书之后似乎还挺高兴的?
不对,应该不是高兴,毕竟这种事他应该高兴不起来才对。
那想必是气过了头,都气笑了吧。
小内侍很肯定地点了点头,“秦隽接诏之后似乎有些怔愣,面露不满,想质问奴。”
孙吉嗤笑,“敢拿乔拖着本官,哼,本官偏要给他弄个最差的选择。”
反正现在他要的东西已经到手了,就跟秦隽那给毛头小子彻底撕破脸也没什么。
实际上虽然皇帝闭关不出,但是朝中不少老臣对秦隽还是很欣赏的,他们甚至想把秦隽给拉入尚书台做事。
不过薛丞相一派极力反对,说年轻人要多历练,孙吉也发动孙太尉这一派系的力量去反对朝中老臣,最终确定要把秦隽外放。
要外放时,老家伙们还主张要把让秦隽去青州、冀州那等膏腴之地,被孙吉给搅和了。
孙吉一方面看不起秦隽,可是又不可否认他很嫉妒秦隽,一开始秦隽抢了他的功劳已经让他心存恨意,而今秦隽得到这么多老臣赏识、被民间拥戴更让他嫉妒又忌惮。
孙吉美滋滋喝了口酒,不过这些都过去了,秦隽那小子还是太天真,竟然主动要外派去地方。
呵呵,去的还是幽州那种地方,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来,等他扳倒薛家,独揽朝中大权,秦隽即便回来也不会再有机会接触朝堂中心。
如果到时候自己心情好的话,就大发慈悲赏秦隽一个芝麻官当当吧。
与此同时,薛经也在书房中跟幕僚们谈起秦隽的事情。
一些幕僚知道薛经曾经为秦隽全灭胡人的事情大动肝火,还属意下面人推波助澜把秦隽外派去渔阳,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这表明薛经对秦隽是比较关注的。
于是有个幕僚主动说了些秦隽的近况。
“他收到诏书后并未太过失望,似乎还有些高兴,这很是让人心生疑惑。”
“高兴?”
薛经想了又想,也想不通秦隽能有什么高兴的,“他难道是渔阳人士?”
“这……倒是没有听说过。”
薛经皱了皱眉,“算了,不必理会他。”
薛经觉得秦隽应该没有拿到那些东西,不然他应该会用来威胁自己帮忙运作把他留在朝廷,或者揭发举报,踩着他上位。
但是秦隽至今没什么动静,薛经觉得他应该是高估秦隽了,也对,毕竟一个未及冠的毛头小子,能剿灭胡人已经是天大的运道,估计没那个心思去想更多。
不必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等他离开洛阳直接让人杀了就是了。
薛经不在意,幕僚就觉得这个秦隽应该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原本想说孙吉曾经去过秦隽府上,但思来想去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幕僚想了想,到底是没有提。
毕竟每天去那小子府上的人那么多,要关注也关注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