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蒙学
第237章蒙学
237、蒙学
在海善四处串联的时候,康熙留下了胤礽,打发走所有人,忍不住批评道:“你也太欠考虑了,这下可把人都给得罪死了。”
胤礽默然,他当然知道这件事得罪人,哪怕皇阿玛在场不也面临人们的种种疑问。他们疑问是假,实际上就是不赞同。
没人愿意把到手的好处撒开,哪怕他们能够看出此举对大清的好处,但是对大清有好处的事情多了,何必要牺牲自己的利益,特别还是自己后嗣的利益。
“不过好在也没几天就是大典了,接下来你可不许再生事了。”康熙见太子沉默不语,又替自己宝贝儿子委屈开来。保成也是为了大清着想才如此行事,只是这孩子到底还是过于实诚了些,竟然自己给顶了上去。
想了想,他决定提点提点儿子。
“你要知道,千金之体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是太子,是君,以后这等事情让其他人来提,你支持就是了。”
保成的宗学和官学改良之计太合他的心思,也太符合皇家利益了,康熙睁着眼睛说此事不应该。但在他心里,这么得罪人的事不该有的保成提出来。
胤礽知道康熙的一片好心,便解释说道:“儿子一时急躁了。”
康熙点头:“你知道就好,下次这类事情你让老四打头,他冷脸不怕得罪人,就是得罪了人,别人也只当寻常。”
胤礽闻言,几度欲言又止,莫名为胤禛感到委屈,却也不禁感叹康熙对自己的偏向。同时也让他越发希望在最后的时光为大清做点什么。他清楚,对于皇阿玛而言,没有什么比让他看到巩固大清基业更满意的事了。
便将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向康熙一五一十托了出来。
“儿子私以为大清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宗学和官学的改良除了尽量减少纨绔子弟、草包官员,为大清培育出更多精英之外,其根本目的在于平衡教育,方能允执阕中。可是光是如此尚且不够,所以儿子还打算以理科大学的名义助学,每年拿出一定名额帮扶贫困人家的孩童。”
康熙微笑:“你不是已经在做了吗?就我所知,现今有很多读书人将理科大学当成一个最好的读书场所。”
可不是吗?
只要考进去非但在京城有了落脚之地,衣食无忧且有月钱可以拿,并且有翰林教学,虽然要学那些伤脑子的数学,但也不是不能忍受。
天底下,可没有这么逍遥的读书之地了。
“儿子说的蒙学。”现在的理科大学犹如无源之水,想要更多的理科的人才,最好的法子还是从小培养。比如他所知道的江山童,其展现出来的潜质就远超年龄比他大十几岁二十多岁的人。
况且,他也想尽可能的平衡教育资源。
“是从贫民之家选取聪颖者,进入理科大学预科班开始学习,期间不收取任何学杂费用,且包食宿书本笔墨。”对于蒙学,他没有打算再发月银那一套。提供免费上学的地方,并且保证他们的营养摄入已经很不错了,总不能是个人就发月银,那样行事就是他有沈万山的聚宝盆也不够用。
康熙愣了愣,随即笑道:“倒是件好事,不过你的银钱还够用吗?不够的话从内孥里给你拨出去一些,现在内大臣是李锴,你找他拨银也便利。”
教化百姓从来都不是一件错事,只要教化出一个,那人就能教化身边之人,所以康熙并不会反对。
“第一批儿子并不打算招太多,区区500人而已,况且现今弘晋弄出来了石印技术,正在大火中,学生们业余时间也能帮忙打打下手,并不算白养着。”
升米恩斗米仇,胤礽也没想过养懒人,预科班的蒙童们尚且不会写字,但已经可以干一些传递东西和跑腿之类的活计。甚至连蒙童们的老师都不用另外聘请,从大学中选取一些学生教授就是了。
“哦,石印技术最近倒是总听说,老三提议在朝中普及,翰林院藏书他提议用石印技术全部重印一遍。另外,老四提议朝廷邸报采用石印技术。”
说到这里,康熙看向胤礽的眼神越发自豪。
“你的理科大学才开办一会儿,已经对朝廷大有益处了。”
“理科发展决定未来国家强弱。”胤礽毫不犹豫说道,“好比一个人,儒是强固他们的心灵,而理科则是强化略俺们的四肢,让他们更有力量。二者缺一不可。”
身为打小学儒的人,胤礽当然不会因为看了百年国耻就把大清衰弱全部归罪于儒家之过。在他看来,儒家是巩固一个人心灵的,一个人,四肢要强壮有力,心灵就得更强壮,否则不过徒有虚壳。
康熙听了,没有顺着胤礽的话,反而仔细思索一段时间,忽然一拍巴掌。
“我说怎么听你的话有点怪,是了,你说的理科实际上不就是墨家吗?强秦之时,非儒即墨,看样子如今也要走那样的路了。”
胤礽愣了半晌,似乎,皇阿玛说得也没有错。
非儒即墨,难怪先时只有墨家和法家能够和儒家一较高低,从文理科上来说也能说得过去,至于法家,现今已经融入了儒家之中。
在中国,始终讲究一个法理不外乎人情,有时间这句话看来是讽刺,其实换个角度看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尊敬。
好比10岁以下的儿童杀人,并不是根据律法一律免除死刑或者施行死刑,而是要呈报上来,根据缘由来断案。先前就有一案,10岁孩童父母双亡后被堂叔收养,堂叔收了他家产业却虐待堂侄并要发卖堂侄女,被该男童一怒之下击杀。呈报上来,其情有可原,只在养育所看守一年并发还家产。
而另一起同样是10岁男童杀人案件,因其是记恨被害者没有分给他一把豆子怒而杀人,被判处死刑遇赦不赦。
法律,永远都比实际情况要落后一步,所以在胤礽看来为了避免其僵板的流程导致无辜之人被惩处或者t有罪之人逃脱,加上人情才合乎常理。
“不过还是暂且不用墨家为好。”胤礽想了想说道,理科大学还很稚嫩,经受不住道统之争,与其让新生的理科大学陷入儒墨之争,还不如就用理科为好。
康熙也没有反对,只是感叹着:“我打算过上几年开办理科科举,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怎么会活不到?您至少能活到康熙六十一年。”胤礽脱口而出,虽然担心康熙的身体,但是他从来不怀疑皇阿玛能够活到康熙六十一年。
要知道上辈子的皇阿玛在两次废自己,身体远比现在要糟糕,现在的皇阿玛也仅仅是被噩梦困扰,但是不论是心情还是身体情况都比上辈子好。
不过皇阿玛的噩梦之事是真的不宜继续拖延下去了,看着康熙青黑的眼圈,胤礽心里想到。
康熙的年龄不小了,一夜一夜都睡不好,身体早晚都会撑不住,毕竟他不是普通富家老头,晚上睡不好白天补觉就是了。身为皇帝,康熙不可能把白天大段时间用来补觉,否则就算不耽误国家政务也让人猜测他身体不适,进而由此引起一系列的事情。
往往皇帝身体开始不好时,就是朝中暗潮涌动的时候,越发不能让皇帝养好身体。
所以即便康熙缺觉,他也不会白天补觉,不然就不是晚上被噩梦惊醒那么简单,而是让人心烦到睡不着了。
考虑到时间有限,胤礽的动作十分快,甚至连小说都没有继续写了,一心扑在免费蒙学上,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已经选出502名贫家子。
这个举动让以海善为首的一众人等越发激动起来。
“太子邀买民心,意欲何为?”
胤礽却不知道,或者说,他压根顾不上,海善等人的串联最后几乎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初步掌握情报处的十二坐不住了,匆匆跑来汇报。
“他们记恨您改革宗学和官学提议,恐怕要用大招。”十二忧心忡忡,在接手了情报处后,等于他彻底上了太子的船,要是对方翻了,自己也没啥好果子。
胤礽只是笑了笑:“随他们去,我这会子且顾不上他们。”
他现在几乎按照时辰算自己还有多少日子,哪里有空管海善他们的串联活动,左右,自己一死,一了百了,他们这会子再热闹也不过白费功夫。
“哎!可是……”十二哪里能放下心,然而见太子已经听不进去自己的话,想了想干脆用毓夏之事将其注意力转移过来,“新近收到一条消息,之前策妄阿拉布坦之所以前来求娶毓夏侄女是因为他得到一张侄女流传出去的照片。”
胤礽的神经顿时紧绷起来。
“当真?”
事关女儿清誉,可容不得半丝马虎。
“是真的,我初时也不相信,不过种种证据表明他手上确实有侄女的照片,并且不少人都看过那张照片。”说着,他苦笑开来,“现今侄女已经被他们那誉为天下第一美人了。”
胤礽愕然。
“这……”
“恐怕海善他们到时还会以侄女清誉为由攻击二哥,所以,您看是不是?”十二满怀希望指望胤礽主动出击,说白了,他只是负责情报,其他的真的插不了太多。没那个权限,哪怕托合齐是自己舅舅,明面上他也不可能让舅舅直接出手,而是需要经过太子的同意才行。
不然势必给人留下他和自己舅舅结党之嫌,闹得他们甥舅二人反而被太子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