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鸟 作品

第222章康熙大放送1

第222章康熙大放送1

222、康熙大放送1

另一头,胤礽离开后,康熙再也无法压抑住一片爱子之心,他的保成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儿子,堪称大清孝子表率,值得最好的。昨夜想到的都得安排上,尚且觉得不太够,可惜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自己还能给保成什么。

一上朝,不等群臣说话,康熙就率先发言:“太子册封大典耽误多时,应该尽快举行,钦天监监正格枚何在?”

今儿个大朝,格枚就在堂外的广场上站着,很快进来。

“最近的吉日是哪一日?”康熙问道。

格枚一听,头就麻了,又是太子册封大典,之前三次吉日都没发生好事,这次要是再发生点什么事自己恐怕要被革职。

下意识就采用了拖字诀:“回皇上,最近的吉日是六个月后的初五。”

说不定六个月后皇上又不想立太子了,格枚心里想着。

“六个月?”康熙皱眉,时间也太久了,于是冷哼了一声,“以前你们钦天监就不太通数理,历法算得也没西洋人准,日食推算上还不如朕,我看你们就是一群吃白饭的。之前念着你们还会编编吉祥话,算算吉日,现在连这两样都干不成,我看,钦天监也没存在的必要了。”

康熙自然说得是气话,钦天监自古就有,自然不可能裁撤,只是他对钦天监的诸多不满累积太多,此时想要早点让爱子正式成为太子又被钦天监的吉日给耽误下来,怒气一下子爆发出来。

不过他虽然怒,在群臣眼中却极其冷静,仿佛是经过深思熟虑真的要裁撤钦天监似的。立时,有人出列道:“陛下,钦天监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任务重大,且民间不学天象历法,钦天生代代相传,如若一时裁撤恐怕想要恢复时无人可用哇!”

自前朝起便不许民间自学天象,清袭明制,想当然也将此沿袭下来。而且,前朝数百年,民间几乎也没有人去学天象了,毕竟他们就是想学,没人教也没书,无从学起。

“还请皇上明鉴。”又有几个大臣出列,附和道。

“是呀,皇阿玛,格枚这回算错了,不还是得让他回去算吉日,总不能连吉日都不挑了。”胤俄也出列说道,看似向着格枚,实际上心里头气坏了。

老小子坏得很,肯定和户部勾结在了一起,变着法想让他少领上一年的俸银。皇阿玛凡事喜欢扎堆集体晋封,太子册封大典后必然是他们一众年长阿哥的晋封,自己要被封郡王,一年俸禄就是5000两银子,不像现在,还领着光头阿哥的月例,一个月只能领100两,一年下来也就1200两银子,根本不够花。

“他这次没算准,让他回去算算,估摸就能算出来最近的吉日了。”胤俄继续说道。

最好在一个月内,这样他可就占大便宜了,今年的月银已经领了9个月,要是赶在年前给他晋封了,又能把今年属于郡王的俸银给领了。

嘿嘿,相当于今年等拿双薪,想想就美得很。

为了银子,胤俄公然给格枚暗示,好在康熙也不是真要裁撤钦天监,只是不满六个月后才是吉日。

“老十话糙理不糙。”缺银子的何止胤俄一个,胤禟也觉得自己缺,还有十四,他虽然得到支用内务府东西的权限,可是没人会觉得银子烫手。他可是有四个儿子要养,银子早晚要缺,便说,“十哥说得对,皇阿玛,不信您问问格枚,说不定他一时忘记了,我记得下个月就有吉日的。”

胤祯恍惚记得福晋下个月要回娘家给谁添妆来着,能迎亲嫁女儿的日子怎么可能不是吉日,却将格枚的小心思完全暴露出来。

只见后者一身冷汗,跪地不敢起来,牙齿咯噔咯噔打颤,好半天才说:“皇上明鉴,微臣,微臣……下个月初六虽然是吉日,确实嫁娶的好日子,是否适合举办大典微臣,微臣……”

康熙冷哼了一声:“既然不知,还不赶紧去算!”

对于钦天监,他失望透顶,不是没让他们学过,甚至还把汤若望塞进去过,可等汤若望一死,钦天监还是原模原样,只会根据天象说吉祥话。连他特意扔进去的旗人也是一个样,吉祥话学了不少,真本事皮毛都没学到,有次月食自己突来灵感叫来他们考校月食原理,竟然没有一人能说上来,还用吉祥话糊弄自己。

“微臣遵命。”格枚好似从水里打捞出来,忙不叠退了出去,这回,他可算是逃脱升天了。

康熙却没有完,他的爱子大放送不过将将打开了包装盒,接下来的事还多着呢。因而,又说道:“太子的嫡女已经指婚,按照规矩也该有个封号了。”

众人又是一愣,好好地,怎么又转到这上头来了。公主郡主的封号品级,以前朝堂上不是没提过,但那都是要抚蒙的公主才会在朝上提上一嘴,太子之女又不抚蒙,等于是皇家的自家事,怎么想到在朝上提了。

虽然疑惑,礼部官员还是给出了个字号来,都被康熙给否决了。

“不好,朕倒是觉得端宪二字极好,你们觉得呢?”康熙不愧是老渔夫,可擅长钓鱼了,明明自己早有主意却偏要甩钩钓一钓。

端宪二字一出,包括诸多皇阿哥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论是端还是宪,都不是随随便便能用的,端也就罢了,事物之端始,顶多有个端正,隐喻嫡出的意思。但是宪字用在封号中就不得了了,不说宪字本来就是通古今多才能之意,只说‘宪’这个字,公主中也只有两位用上了。

可见宪字在康熙心中不一般。

“你们觉得这两t个字如何?”康熙见众人不说话,继续问道。

海善等人当然觉得不妥了,但想到刚才皇上已经发过一次火,毓夏不过是一个女孩又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戴梓之子,对朝中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不欲顶着干,纷纷说端宪二字极其妥当,只有一人沉默不语。

等大家都赞完,安静下来时,四阿哥胤禛才站出来,问:“不知侄女的品级如何定?”

什么封号都是虚的,要紧的是品级,胤禛此问自然是试探,目的是为了探知康熙对太子的底线在哪里。如果开口就是固伦,那么什么都不用说,麻溜跪吧!说明皇阿玛已经除了太子二哥外其他人通通不在考虑范围内。

“老四问到点子上了。”康熙说道,“那孩子颇得朕喜欢,纯净至孝,就是封她一个固伦也使得,只是固伦到底不好封郡主,还是留着让他阿玛以后再加封她吧!暂且是和硕郡主。”

胤禛闻言,不知道该如何反应,试探倒是有了结果,只是,心里莫名堵得慌。明明自己已经通过努力上了赛道,甚至还得到赛道第一人的推荐,可惜,裁判眼里只有赛道上的第一个人。

“皇上英明!”王掞等一众支持胤礽的立刻说道,心里美得快要放烟花了,皇上的意思不就是明确支持太子吗?还是当着满朝文武说的,头一回呀。

他不知道的是,今儿个康熙开始大放送,接下来的只会让他更激动。

毓夏加封和硕端宪郡主的议案过去之后,康熙环视一圈,视线定格在了兵部尚书身上,微笑:“耿额,你兵部人才济济,今日朕要向你讨一人过来,不知道你舍的不舍得?”

一直不吭声的耿额奇怪火怎么会烧到自己身上,哀叹一声,却也只好出列诚惶诚恐回答:“臣惶恐,天下人才皆在陛下斛中,兵部上下均以为皇上您效忠为荣,皇上一句话人人莫不景从。”

心里纳闷今儿个皇上不太对劲,好像是被什么不好说出来的喜事憋着难受,反过来把那股子精力全在他们身上折腾了。

“李锴我看很不错,祖上也亲近,准备把他调到内务府当总管大臣,就怕你舍不得人才,不肯放人。”内务府的事很少会拿到朝上来说,康熙现在是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他对太子甚是喜爱,要把好东西都给太子,遂张扬起来。

原来是李锴。

耿额想了一会儿才想到李锴是谁,一个微末小官,入兵部没多久,也值得皇上拿出来说。随即,他也猜到了其中的华点。

李锴是李成梁之后,当然和皇家关系甚密,不过李锴另一个身份却是索额图的女婿,这让他在朝堂上其实颇有几分艰难。没想到人家靠着太子一跃成为内务府总管大臣,一下子成为三品大员,虽然职权只在内务府,但年年轻轻成为三品大员未来不可限量。

毕竟皇上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很明显,就是为了让太子过得更舒服一些,等太子登基,李锴必然扶摇而上。

耿额能够想到的,其他人当然也想到了,甚至想得还要更多。李锴可不像凌普,除了太子无依无靠。李锴也是世家官宦子弟,皇上想要再像处置凌普那样随便找一个理由处置可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