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曹家进京3
第188章曹家进京3
188、曹家进京3
胤禟翻译了两天,总算弄完,康熙派人快马加鞭一路送去,而玻璃还慢慢悠悠在半路上。饶是如此,心中也提着一口气,生怕曹寅研究不出来,300万的亏空,就算自己让他继续把持江宁织造没有几十年也弄不出来300万两银子。况且,曹寅也太不擅长理财了。
因而,看到杵在旁边想借此讨赏的老九就来气。
“去,干站着领赏啊,想要赏,把你二哥的书全部翻译出来再说,只翻译了几页纸也好意思来要赏。”要不是心疼保成,哪里用得着老九掺和一把,不过誊抄一遍还好意思要赏。
而胤礽,本来是打算直接写给康熙的,但后者说不用,让老九来,想着不好抢老九的功便作罢了。很多时候,中间环节多套了一环,才能让更多人领到功劳,胤礽自然深知其道,却没有避免的想法。人性产生的衍生物是无法回避的,就算设定出再多阻碍,也不过多套了一环而已。
一无所获被赶出宫的胤禟,想到还要翻译那么多的字就来气,正巧,有人在旁说起曹家进京,去了内务府总管赫奕家。灵机一动,既然是曹寅惹出来了这一段官司,他儿子来弥补一二也说得过去。
当即,命令贴身太监金豆子去曹家,让他们来自家一趟。
拼音在大成之前他是不会教给曹家兄弟,但是速记法可以哇,至于不学拼音直接学速记法会难以入门,他管他们去死。他认真教了,给了期限就必须学出来。
于是,曹颙、曹兄弟来京没两天,才各家拜访完就发现陷入了苦海无涯中,九阿哥简直是魔鬼,也多亏两人都是的聪慧好学之人,才能在期限内学会。但是,在他们好容易学会了速记法,曹颙苦逼地发现让他翻译小说主角是自己爹……以及纳兰容若,并且他爹还被人误认为是纳兰容若的妻子。
擦,若非胤禟的死亡视线他肯定要撕书,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哼,你别觉得委屈,我还委屈呢。”胤禟脸色阴沉,“还有太子,也委屈着呢。要不是你阿玛捅那么大的篓子,堂堂太子至于写这种东西吗?”
曹颙立刻听出是说他们家三百万亏空的事,垂着头不敢说话,而曹则听得迷迷糊糊,想到伯父刻书有功,遂问:“这本书也要在天宁寺里印吗?可天宁寺是诗局呀,这是小说,而且字数那么多……”
被曹颙捅了一下,他不解地息声没有继续往下说,满脑子还想着天宁寺印出来《全唐诗》,足足900多卷,字体秀丽俊逸,照着那900多卷书练字都是极好的。要知道伯父光是为了确定下来字体就在扬州召集十数位书法大家,汇聚一堂,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才确定下来印刷字体,既借鉴了欧体、赵体,又参考大量雕刻印刷无法通过浓淡来体现字体之美感,以及笔锋难免僵硬问题。
接着,又是一个月提炼出《全唐诗》中所有字,大家商讨确定下来写法,确保所有字体一致。
然后又用了三个月时间培训名手以该字体缮写,同时召集雕工商议每个字的雕刻方法,力求在不增加雕刻工序的前提下让笔触更加自然。
最后才是墨水、纸张的挑选,因为前期工作到位,后续数千人通力合作,只一年时间就完成,900多卷内容字体基本保持了统一的风格和笔迹。
一部书印下来耗费了心血无数,也让扬州一跃成为天下印刷的执首。
所以在他看来这么多字数的书,要想印好,只能是天宁寺来。
“家父……”
曹颙方要表达歉意,就被胤禟挥手打断:“什么天宁寺,这本小说我的书铺来印,美的你,又给你们赚钱的方子又给你们赚钱的书,还想把全天下的钱都赚走呀,可真贪心!”
曹闻言,顿时有点生气,但受限于身份只是气呼呼咬紧牙关不敢出声,生怕一开口就忍不住喷九阿哥。太埋汰人了,他们曹家,也是很有面子的。
然而一直担忧家中亏空的曹颙却听出了胤禟话中的意思,脸上露出迷惑而期待的神情来:“赚钱的方子?”
胤禟擡着下巴:“你们看完就知道了,给你们几天时间,赶紧看完然后开始翻译,这书可不薄。”
因为玻璃镜方子需要保密一段时间,并不能立刻出售,但想到他二哥又在写新书了,胤禟决定先翻译出来,省得后头事情都凑在一起来不及。
不说曹颙在看到玻璃方子后有多么震惊、多么欣喜若狂,恨不得原地蹦三圈。远在江宁的曹寅接到方子后反应也不比儿子好到哪里去。
方子中,玻璃的种类很多,但最简单的水银玻璃镜似乎并不难,都没等到康熙送来的玻璃,直接用家里现有的玻璃找工匠做成功了。
“300万亏空总算能还上了。”曹寅松了一口气,眉心的皱纹都不自觉的松开,300万两亏空,只要一想起来他连觉都睡不着。
家大业大,时时处处都要钱,就是他养的那些有特殊手艺的织工绣娘雕工缮写人都要不少银钱,还有,怕技术断代他又给他们选了一些伶俐的徒弟,特别是绣娘的徒弟,娇气得很,怕手上起茧粗糙还要给那群丫头片子请老妈子伺候着,另外,绣品要精美有灵魂,她们个人素养也不能差。
所以,除了读书认字之外,还要请大师教导她们书画,不然绣出来的东西就带着匠气。
这一笔笔花费,着实不老少,还不能省,不然为啥江宁织造进献的绣品为啥就是好,为啥皇上太后就是喜欢,概是因此。
想起t附带过来的信件,让他必须在一年内将二代镜子镀银镜子弄出来,快速用二代镜子取代一代镜子,否则方子公布出来后他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即便如此,也只能略略领先别人一小步而已,镜子更新换代还需要继续投入研究中。支持研究,这个算是他的老本行,熟悉得很,或者可以说是他的老本行。不就是组织一群专业的人,给予充分的认同和尊重以及优渥的待遇让他们专心本职研究吗?
只要玻璃镜子能够大卖,他就能先拨出一笔钱专门用来研究,正好天宁寺其实还能腾挪出一些房舍用来弄个扬州明镜局。
“这么个宝贝方子,怎么会想着公布出去呢?”没有看到小说的曹寅不解,此时的他,完全想象不到成为太子小说中的人物,门槛被踏平的日子。
张廷玉正在经历这一切,比汪幸慢了一步,但关于他的小说到底传入了桐城,普通乡老不敢登门,然而各种有名望的文人却不管那么多,直接上门来求化肥,哪怕张廷玉也不好推而不见。
桐城老话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文风鼎盛,文人墨客不再少数,几乎让他一天都不能安稳。甚至,其中还有一位禅道大法师,扬言为天下人来求化肥。
“我这里委实没有化肥,也着实不知道如何制作,那书上的内容我都看不懂。”张廷玉无奈地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可来人均不相信。
小说他们看了,怎么看都不像编的。
“张大人也是咱们桐城人,可不能不想着乡老呀!农人辛辛苦苦一年,哪怕能够多打一斗粮,也能多吃一顿干饭呀!”
张廷玉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名声就要臭了,最后无奈将书中有关化肥内容誊抄出来贴在门口,人来了,自行去看、去学。反正他是真而看不懂,或许,能有人自行领悟到呢。
文人墨客举人一类其实还好说,毕竟他好赖是个官儿,丁忧的官也是官面上人,他们也不敢逼迫太过。可是知府知州却登门求化肥就让人颇为头疼了,官场上,人一走茶就凉,他父亲张英是尚书,但是死了。而他,目前实际领的差是翰林院检讨,后来皇上特旨赐下朝珠和四品官服,勉勉强强算是个四品官。
所以,对于丁忧结束之后自己能不能继续留在四品的品阶上,又到哪个岗位,他心里很没底。
毕竟别人丁忧结束后可以官复原职,而他想要官复原职还要看皇上是否和以前一样记挂着自己,丁忧三年,到时候皇上身边肯定了有新人,还能记得自己的好处吗?
面对认定自己藏私的知府,张廷玉很为难,好在,这时候来了一个解围了。
“老爷,京里来了位公公,说是宣旨来的,您快去看看吧!”一个老仆慌张跑进来,张家不是没接过圣旨,但那是在京城。因为想着丁忧结束之后还要回京,那边的管家并没有回来,以至于老宅中仆从听到皇上下了圣旨慌乱成一团。
知府的反应也就略好一些,一改方才咄咄逼人的模样,忙起身笑道:“既是圣旨,衡臣快快去接旨,莫要耽误了。”
一般而言,皇帝并不会轻易下圣旨,口谕居多,然而这回康熙却不得不下了圣旨夺情,令其火速上京充会试同考官。其实就是康熙对其名誉损伤的一种弥补方式,能够被皇帝夺情是一种荣誉,年轻轻能当会试同考官更是一种难得的荣誉。
知府羡慕的眼睛都红了,等张廷玉接了旨,立即上前恭贺:“大喜大喜呀,张兄此一去必然青云直上,要不了几年或许桐城又出了一位小张相也未可知。不,不,就是配享太庙也说不定。”
“不敢当,不敢当。”张廷玉收好圣旨,应付两声,“接圣旨是我张家的大荣耀,今日必是要开祠堂请圣旨入内,不便继续待客,多有怠慢还请见谅。”
“如此我便不叨扰了。”知府想要再套几句近乎,最好结成攻守共进的联盟,却见张廷玉一心都在圣旨上,知晓此时不是说事的时候,想着等其启程前再说不迟就先告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