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曹家进京1
第186章曹家进京1
186、曹家进京1
提到曹氏女,康熙又想到一件糟心事,两江总督噶礼前阵子上密折弹劾曹寅亏空三百万两,这事其实他就清楚,只是因为曹寅是自己的奶兄弟,被他当成家人,所以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回,噶礼算是捅开了,请求公开弹劾,虽然被他压下去但也只能私下去信让曹寅和其大舅子李煦想法子补上亏空。
不过以他对自己奶兄弟的了解,也真太难为他了。曹寅不能说没有才华,诗词戏曲书法金石古玩乃至武艺上都不错,特别是在藏书以及和文人行事风雅之事上,很有一套,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变相巩固了大清在江南一带的舆论。交给他的差事不说办得政绩斐然,却也没出大篓子。
然而,经济上,曹寅真的是一塌糊涂。
以前上折子说贩铜是个好生意,可以帮自己挣来大笔钱。为此,他还得特意从内孥中拨出了十万两银子给曹寅当本钱。结果,一开始倒是挣了一点钱,但没多久就开始赔钱,慢慢地连本钱都赔进去了,只好给自己上折子说不想干了。
那时他已经知道曹寅确实不善经济一道,想着也不为难人,便同意了,索性本钱也不要了,盖子一捂,此事算是囫囵混了过去。
“说起曹家,保成想必也知道他家亏空一事。”康熙说道,“那么大的亏空其实也是因为接驾造成的,且又奉命结交江南世子,秘密监察百官,不能放到台面上的花费确实大了一些。”
否则单一个曹寅怎么可能亏空三百万之巨。
“现在亏空之事快要捂不住了,如此大额亏空又不好直接说免掉,否则其他人有样学样大清国库就真t的要空了。保成有没有其他法子解决曹家亏空一事?”康熙头疼,对曹寅
胤礽沉思片刻,有了主意。
“其实也不算难事,没钱,去挣就是了,江南遍地黄金,弯下腰捡就是了。”他淡笑着,正愁纳兰和曹寅风雨情那本书因为皇阿玛的原因迟迟都不能出售出去,这不就来了机会。
“想必阿玛也看过我写的那本小说了,曹寅在小说里可是学会制作了制作玻璃镜子的方子,如果是现实中的他也会这个方子呢?江南富贵之地,玻璃镜子只要做出来就不愁卖,亏空一事自然迎刃而解,恐怕这回他是真能给阿玛赚来银子了。”
康熙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只恨不得抚掌大笑:“是了,是了,这个法子甚好,如此一来子清他也不必苦恼了。”
玻璃镜子他都喜欢,会出大价钱购买,何况民间富户。只要能够生产出来绝对不缺买家,特别江南富裕,酷喜斗富,只要操作得当靠玻璃镜子挣个三五百万不在话下。
胤礽微微一笑,跟着康熙南巡的他当然知道皇阿玛对曹寅的特殊感情,说是奴才,其实也算半个兄弟。甚至,对曹寅的信任程度远远高于他的两个叔王。
另一方面,曹寅也在各方面恰到好处,忠心有才华、能办事会说话,却也让康熙在某些方面为他操心,比如亏空一事。
胤礽没有就曹寅亏空之事继续往下说,纵然亏空中肯定有曹寅自己花用的,但显然去查他的账其实不太合适。能办事肯定就会出错,且当初就对其账目问题少有节制,马后炮也没什么用。再有,也要考虑其和阿玛的感情以及对方的身份,隶属内务府,其实算是家臣。
和国法不一样,家规说白了就是家主说了算,皇家的家规,自然是他皇阿玛说了算。
既然皇阿玛想将此事掩盖掉,他又何必捅出去,而且,提到曹寅他又想到了那个还没有出生的曹雪芹。如果不是自己足够警醒,或许现在还被系统蒙在鼓里。
“恍惚记得曹寅长子似乎和弘皙差不多年岁,过两年就该来京补缺了。”如果系统说的没错,曹雪芹应该就是曹寅长子曹颙之子,可叹对方现在还和弘皙差不多大小,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等人生出儿子再让人儿子写出一部《红楼梦》。据系统说,只要将《红楼梦》完完整整上传到网上,会有超出他想象的丰厚奖励。
另外,如果能够找到脂砚斋批复完本《红楼梦》也会有不错的奖励,只是系统也不能确定到底谁是脂砚斋,一会儿说是曹雪芹之妻,一会儿又说是叔父曹,一会儿又说是大概是其曹兄弟,最后更是和他说也有可能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
搞得最后胤礽有点生气,这不是逗他玩吗?
“后世人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猜测,就像你知道谁是兰陵笑笑生吗?”系统振振有词,“明明是你们古人爱披马甲怎么能怪后世人猜不准?像人家写唐诗宋词的直接实名写不就好了?”
胤礽顿时无言,当然不一样,唐诗宋词是文人写来用以扬名的,算是正道,借着一首好诗受到大人物赏识的人不在少数。可小说呢,小说属于消遣之物,小道,写本小说投出去就算扬名了又能是什么好名声?
好比他自己,还是太子呢,想必因为小说在士林中名声也不怎么样。
不愿继续想糟心事,胤礽准备调转话题,就听康熙回答他之前的问题:“保成却是猜错了,那小子应该在上京的路上。”
不等胤礽疑惑,康熙继续解释:“曹寅本是上了折子过来希望免去其次女内务府选秀,我便想到了保成你身边多年没有进新人,曹寅的女儿想必差不了,就回他免去了其女内务府选秀却给她找了门好亲事,让他派人送女上京便是。想必,护送其女的必然是他家长子。”
内务府选秀说是选秀,其实就是给宫里选宫女,一年一选,并且只在上三旗包衣中选拔。曹家正属于正白旗包衣,按理,曹寅之女是要参加内务府选秀的,只是他和康熙情分不一般,每每女儿到了年龄便上折子请求免选,也省得自家养尊处优的女儿被选中进宫去伺候人。
而康熙,也不可能让曹寅之女当宫女,先前就将其长女指婚给了平郡王讷尔苏为嫡福晋,在包衣中着实算是得了天恩。
胤礽听了,顿时头皮又是一麻,绕了一圈怎么又给绕了回来。忽然,心生一计,连连摆手:“我想起来了,那丫头似乎南巡时见过,正好缺一颗大门牙,给咱们请安时说话还漏风,阿玛,你还记得不?”
自己的种,屁股一撅就知道要干什么,康熙立即发现保成的意图,无非是借助旧事拉大年龄差。可是,自己是那么好糊弄的人吗?
遂,点头含笑:“倒是记得,大概有十年了吧!那时保成似乎还问我该不该留胡子呢。”
十年前,人家一个小姑娘正值换牙的年龄也不奇怪,女大十八变,曹寅相貌堂堂,其长女也是好相貌,想必次女差不了。
听到康熙的话,胤礽尴尬,其实当时他已经26岁了,读书政事等上面能够独当一面,然而心态还是有点小。正在考虑自己要不要蓄须,最后便去问了皇阿玛请他帮忙拿主意。不想,这个时候被单独提出来笑话。
“都多早以前的事了,阿玛还拿出来打趣人。”压住脸上的红晕,胤礽强作镇定。
康熙的笑容意味深长:“是啊,多久以前的事还拿出来打趣人。”
一语双关,说胤礽不地道,把多久之前的事翻出来打趣人家姑娘家,把后者闹了个大花脸。
罢了,这事暂时搁一搁,今儿个他实在说不下去了,只能强行转换话题:“其实玻璃镜子只是小道,人生在世,少不了衣食住行,可我大清所产布匹实际上远不够人们所需的,曹寅正好任江宁织造多年,若是他能着人将书中改良纺织机研究出来,可是大功一件。”
这本小说中含金量最高的东西都和纺织有关,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当时没那么多钱买其他课程。
“哦?书里还真有法子?”他让老九给他断断续续读过一些,知道书里的曹寅和纳兰容若一直在找寻那种能够快速大量纺出布匹的纺织机,本以为只是保成的一个设想,毕竟,这一本书可谓光怪陆离。就是《西游记》都比它要现实主义一些,一天织出几百匹布的纺织机,他只当神话看了。
“如果儿臣计算无误的话,极有可能实现。”胤礽见状,连忙把话题扯得更远,跑到桌案前抄起笔开始和康熙大段大段写起了各种公式。
嘿嘿,如果一个话题怎么都绕不开,干脆就聊数学好了,有什么比繁杂的数学公式更烧脑的?
没有,就算他阿玛喜欢数学,一旦开始做题也需要全身心投入,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于此同时,由十来辆马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进京城,刚进城门,一辆马车中跳下来一个年曰十四五岁的少年来,怀里还抱着一个朱红色的匣子。只见对方唇红齿白脸颊饱满正是时下人们最喜欢的少年模样,不过这个少年却显得颇为跳脱。
一下马车,便将一个骑马的管事拉下马,自己骑了上去,然后跑到一辆马车前掀开帘子:“哥,你先护着姐姐家去吧!我去看看十三爷。”
车里的人也不大,少年模样,一眼看见他怀中的匣子,抿了抿唇:“你把你的积蓄都带上了,以后没钱花可别哭穷。”
说话的人正是胤礽口中的曹寅之子曹颙,马上的少年则是他的堂弟曹,自幼养在他家中,这回护送二妹上京待嫁,结果曹也闹着要来。父亲想着他一个人确实独力难支,便也让曹跟了过来。
“哥,你可是我亲哥,不带这样的。”曹紧了紧怀中的钱匣子,“听闻十三爷落难,我是他知己,你说能袖手旁观吗?偏生我一个泥猪瓦狗的人物,除了这点子积蓄就能拿出什么来呢?就是它,若非这回得幸跟你上京都没机会给十三爷送去。”
曹话说到这个份上,曹颙也无话可说,可能是投缘,十三爷几次陪皇上南巡都愿意带t着年幼的曹,美名其曰当随从。其实那是曹不过一个小屁孩,能当什么随从,不过是看小孩好玩逗着玩罢了。偏生曹是个胆大的,又喜好诗词居然也真敢和十三爷探讨学问,一来二去,十三爷本就性情谦和疏阔,曹竟然把人当成知己了。
对此,曹颙等无奈,可这个堂弟天生就有点痴性,索性十三爷大度,便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