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绝剑 作品
第719章 他的背后是谁?!
太和殿内,静如幽渊。
明光透过高窗洒落,映在金砖玉阶上,折出一片冷冽光芒。殿中百官俱立,衣冠整肃,却无人言语。殿外钟鼓虽息,殿中风云却仍未止歇。
今日改风日,三相换其二,大相再定,朝局已然翻覆,而此刻站在朝堂之上的那道身影,却令这满朝文武心绪难平。
蒙尚元,曾为禁军大统领,今为卫队长,立于金阶之下,衣甲整肃,神情肃然。
他身形笔直,面对新党百官的攻讦,面对林驭堂一脸的挑衅,他没有回嘴,也没有辩解,只是静静地站着,神情淡然如水,似乎早已对今日的结局有了觉悟。
他的言语已止,态度已明,沉静坦然得叫人几乎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位即将面对清算的罪臣。
许居正站在清流一侧,望着殿中那道孤影,眼中满是沉郁。
他想说话,想替这位旧日并肩而战的同袍说上一句,哪怕只是轻轻的“此人有忠心”也好。
可他终究没有开口。
一旁的边孟广叹息着摇了摇头,而霍纲亦眉头紧皱,神情凝重。
他们都明白——即便今日陛下再如何偏向清流,再如何大胆任用魏瑞、再如何提拔旧人,可终究,蒙尚元这一遭,已无回旋之余地。
“终究是他出手在前。”许居正心中喃喃,“即便再忠,再直,也不能毁坏禁军之纲。”
“而且……三相与大相皆归我流,朝局偏斜,若再替他求情,陛下也难以为之。”
“更何况——那是宫中,动手者,是禁军中人。”
他心知肚明,天子虽可枉法救人一时,却不能坏制度乱纲一世。若真如此偏袒,就连清流自己,也未必服气了。
“只能……让他一人,担了这因果罢。”
他目光深深望着蒙尚元的背影,满心感叹。
一将功成,万骨寂;今之朝堂,不也是另一个战场么?
大殿另一侧,王擎重却神情松快,眼中隐有笑意。
“这一步,算是扳回了一城。”他低声对林志远道。
林志远则是嘴角微翘,面带得意,眼神里满是胜利者的快意。
他缓缓上前半步,似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目光锁定蒙尚元那张沉静的脸庞,嘴角讥笑更甚。
“怎么,不喊了?”他低声喃喃,“不是很能打么?”
“朝堂之上,拳脚可不作数。今日,你便是砧板上的鱼肉。”
他的眼神里充满挑衅,唇角微扬,分明是在以眼神问道:“你蒙尚元,如今还撑得住么?”
此刻,立于朝堂各方之人都看得分明——林驭堂一脸小人得志的模样,直视蒙尚元,眼中尽是压不住的嚣张与炫耀。
王擎重则缓缓后退半步,面色平静,手中已捏紧奏折,只等天子裁断。
新党众臣一时间无不神情轻松,有人甚至已经在心中草拟接下来的步奏——
“蒙尚元之后,禁军需换新统,林驭堂若能正名,那便是天大的功劳。”
“以功补位,顺理成章。”
“再往后,可得推一人至御前卫,或三卫监,再逐步向外廷渗透……朝局终可重新夺回平衡。”
他们各自思索,各自算计,却无人再将蒙尚元放在眼中。
——在他们眼中,那不过是一个将要从朝局中除名的棋子而已。
唯有清流这边,虽心知已无回转之地,却难掩沉重。
“终究是自家人啊……”边孟广低声道。
“他若不出手,便未必至此。”霍纲亦沉声一叹。
许居正未语,只在袖中握紧了手掌。
他想起早年边关一役,蒙尚元亲自背着受伤士卒翻越乱山夜行五十里,只为救出被围的前锋营。
那一夜,他在风雪之中血染战袍,却未有半句功劳的自夸。
“这样的人……终究也是旧朝遗臣,难再留于今时了。”
许居正长叹一声,转开了目光。
朝堂之上,光影分明,人心各异。
有人盼胜,有人悲哀,有人在等天子定断,也有人在等猎物落地。
唯独那位曾经的统领,将军出身,沉默不语,眼神沉定如铁。
他不辩,不争,不怒。
他只站着,用沉默回应一切。
他知自己再无归处,可心中,却也无悔。
因为他知道,那些真心待他的人,从不因官位而敬他。
那十余人,终究未退。
而他,也终究未低头。
就在这无声对峙之中,萧宁仍未言语。
他安坐于金阶之上,手指轻叩龙案,眉目沉静,目光淡淡扫过全场。
无喜无怒,无悲无欢。
可越是如此,众臣便越感不安。
太和殿内,檀香未散,群臣屏息。
气氛已然压至极点,仿佛只待那句断言落下,便能击碎这所有人的心思与筹谋——
谁将落败,谁将得势,谁将彻底被逐出朝局,谁又将在今日攀至权力之巅……
此刻,殿中每一个人,都在等。
等萧宁,开口。
太和殿内,钟鸣初歇,檀香未散,殿中却已沉入死一般的寂静。
王擎重负手而立,眉眼低垂,似乎在沉思,实则目光始终游移于御阶之上。
少年天子安坐龙椅,神情淡漠,目光不动,仿佛一尊金雕玉塑的帝像,自始至终未有任何表态。
新党诸臣皆心中疑惑。
此前蒙尚元已然进殿,而天子却迟迟不语,既未质问,也未赐罪,反倒任由这场剑拔弩张的局势僵持不下。
王擎重本不以为意,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流逝,那原本笃定的情绪却逐渐生出了一丝不安。
他的指尖藏在袖中,几不可察地轻叩掌心,终是低低叹了口气。
他等不下去了。
目光微动,他侧首看向立在偏列之中的林驭堂,袖口微扬,一个不着痕迹的眼色递了过去。
林驭堂会意,立时趋前一步,跪伏在阶下,声音顿时高扬,宛如响鼓重击,震动整座大殿:
“启禀陛下,微臣恳请圣裁!”
“微臣为禁军代大统领,身肩宫禁之责。今早值巡途中,遭蒙尚元强行阻拦,未曾分辨来由,便被拳脚相向!”
他话音刚起,便重重一叩首,语调中早已带上几分哽咽与激愤:
“微臣肩背皆伤,血迹犹在,臣虽卑职微命,却也是陛下亲封之职,岂可无端受辱?”
“若此事不明正典刑,何以震军纪,正朝纲!”
此言一出,新党诸人便如早已排兵布阵,纷纷从列中出声:
“陛下,禁军之令,不可乱也!”
“若任一卫队长便可擅动宫禁,朝纲何在?!”
“林驭堂乃奉职而行,蒙尚元动手在先,理应论罪!”
“臣等请陛下明断——若蒙尚元之举不罚,禁军威令将何所依凭?”
短短数息之间,已有近十名新党官员前后出列,语词激烈,措辞咄咄。
他们仿佛忘了这是大殿朝堂,忘了正有百官肃立于殿中,忘了那高阶龙椅之上坐着的,是执掌江山的君主。
此刻,他们只是一个个握住刀柄,准备将那柄“蒙尚元”的刀狠狠落下!
朝堂之上,一片鼓噪纷陈。
殿角处的钟声已然寂静,唯有这股风声滚涌而来,将整个殿宇搅动得仿佛风暴边缘。
可便在这声浪之中,一道低沉、却不容忽视的声音忽然响起:
“臣在此。”
声音冷峻,干脆,毫无犹疑。
——是蒙尚元。
他从列侧一步踏前,甲胄未卸,血迹未褪,却步履铿锵,面容冷峻,仿佛面对的不是定罪之台,而是昔日军营中的审阵之堂。
他躬身,声音稳如山石:
“陛下,臣确有动手。”
“宫中殴斗,是臣之过。”
他承认得毫不迟疑,反倒让众臣微愕,林驭堂脸上的得意更是一时凝滞。
但紧接着,蒙尚元抬起头,语声忽转:
“臣愿领罪,甘受罚。”
“可——”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高阶之上那一袭玄袍少年:
“禁军大统领之位,还望陛下慎重决断。”
“此职关乎龙禁安危,牵连宫中百官、前朝后府、太和武库——不得不慎。”
他语气无恨无求,然而句句分量十足,仿佛那甲胄之下藏着一座万钧之山。
“陛下心中自有明断,臣不敢妄言。”
“但若使小人掌权,以私代公,以权谋位……”
他转头看向林驭堂,语气淡淡,却字字如刀:“那便不是护国之将,而是乱宫之祸。”
话未落地,林驭堂早已双目圆睁,怒声喝问:
“你说谁是小人?!”
蒙尚元回望,神情未动。
“谁该心中有数。”
两人目光相对,一静一动,火星四溅!
林驭堂大步而前,怒气冲天:“你血口喷人,妄自揣度圣意,污蔑忠良!”
“你敢再说一遍,看我是否撕烂你这张狂徒之口!”
殿中顿时气氛紧绷至极点!
新党诸臣也纷纷侧身,清一色眼中透着跃跃欲试之意,似欲趁此事再发难。
许多文官更是眉头紧蹙,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看着,不知如何是好。
堂堂早朝,竟几近失控!
这一刻,空气仿佛骤然静止,殿宇金梁上的飞鹤也仿佛不敢再啼。
就在此时——
御阶之上,那一袭玄袍的天子缓缓直起身子,衣袍微动,袖口垂地,一如拂落寒霜。
他的目光淡淡扫过满朝文武,停在那几乎对峙成列的两人之间。
没有怒喝。
没有呵斥。
却是一句低沉、冷冽的两个字:
“够了。”
声音不大,甚至不如新党方才言语嘹亮。
但那一刻,朝堂上的所有喧哗,仿佛瞬间被冻结。
殿宇回响之中,连呼吸声都低了几分。
“够了。”
这两个字,仿佛有无形之力,将整座太和殿——瞬间定格。
一时间,千斤巨石般的寂静压在殿顶,金梁玉柱之下,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闭口屏息。
没有人再敢多言。
蒙尚元垂首而立,沉默如铁,眼中是早已准备好的凉意。
林驭堂半跪在地,头颅低垂,却仍带着一丝咬牙之态。
他方才正鼓起最后一分气力,欲再上奏几句,以彻底将蒙尚元打入死地,谁知这两个字像是一记重锤,生生砸断了他未出口的言语。
新党诸人更是心中一凛。
王擎重微微动了动身子,眼角一扫,只见林志远面色紧绷,身后两三位方才还出言斥责的官员,此刻已经悄悄低下了头。
他们皆知,朝堂之上,再喧哗、再声势浩大,也敌不过天子一句“够了”。
这一声“够了”,不仅止住了言语——更像是一记落刀,把众臣的热血和火气,齐齐斩断。
所有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那高坐上的少年天子。
他还坐着,未曾动身。
可那一双眼,却如寒光透玉,静静扫过整个大殿。
那眼神没有怒意,也没有笑意,更没有喜怒交杂的犹豫。
只是清清冷冷,仿佛剔透之冰,在最炎热的时刻,扑面而来。
少年眼下略带阴影,却神情平静如水,唇角线条微收。
他慢慢将手中玉笔放回案头,指尖轻轻一敲。
“林代大统领——”
语调平平,不紧不慢。
可这一声呼唤,却比先前那“够了”二字,更像是一道打破凝滞的惊雷。
林驭堂身子一震,下意识抬起头来,眼神中还残留着方才那股胜券在握的余光。
“……臣在。”
他低声答应,余光瞟向王擎重,像是等着下一句将是处置蒙尚元,或者下旨嘉赏的言辞。
只听萧宁忽而一顿,目光缓缓压向他,唇角微动,忽然问道:
“我记得——你跟林志远大人,是同族吧?”
林驭堂整个人,仿佛被雷劈中般顿住了。
太和殿中,再度陷入死寂。
萧宁的声音并不高,甚至带着一点冷漠的温和,不似质问,不似怀疑,更不似愤怒。
可这一句问话,就像无声的利箭,骤然破空,直射林驭堂心口。
那一刻,他怔在原地,双眼茫然张大,唇角抽搐了一瞬。
一旁的林志远眉头瞬间拧紧,手指下意识地扣紧了袍袖边沿。
王擎重眸色陡沉,眉宇间原本那一丝轻松,仿佛被重锤敲得粉碎。
无人料到,这一问竟是朝向林驭堂的身世背景。
更无人预料,这位向来惜言的天子,竟会在此刻,揭开这层原本被他们刻意忽略的关系。
林驭堂张了张口,一时说不出话。
“我……”
他喉头发涩,终是低下头,声音有些发虚地应道:
“……是。”
“是堂亲。”
殿中鸦雀无声。
王擎重缓缓闭了闭眼,眼角神经轻微抽动。
林志远垂下眼帘,不敢再看御座之上的天子。
而那少年天子,只是点了点头。
“你是林卿举荐的。”
“今日之事,一是蒙尚元确有罪在先。”
“二来,你是林卿举荐。”
“有林卿这个关系在,我若不罚他,便是偏私。”
“所以,朕——必须罚。”
话至此处,萧宁微微顿了顿,声音冷静至极,却每一个字都清晰入耳,如落冰湖。
新党诸人此刻方才松了一口气。
王擎重眼中恢复了些许光泽,暗暗点头。
“好,还是理智的,还是知道规矩的。”
林志远亦在心中默念:“陛下还是明白的。”
林驭堂听着这话,更是低头长叹——
“没错……公正,才是陛下的表率……”
可他还未来得及细细体会那“公正”二字的余味,只听得那端坐高座的天子,再次启唇,忽然语锋一转:
“只是——”
“你的身后是林卿。”
“你可知道,他的背后——是谁?”
“你林驭堂有林志远撑腰,那他呢?你可知!”
这句话落地的刹那,整个太和殿,如坠寒霜。
原本因“公正裁决”而悄然松了口气的新党众人,猛地又将脊背绷直,王擎重面色微变,林志远眼皮猛地一跳,似被针尖扎入。
而清流一派则目露错愕,连许居正也倏然皱起了眉头。
满朝文武,一瞬鸦雀无声。
这话,不轻不重,不怒不哄,却叫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自脊背涌起,仿佛御座之上那少年天子语气平和,可目光之中,却藏着锋刃三尺。
他缓缓转头,那目光,不是看向林驭堂,不是看向林志远,甚至不是落在众新党大臣身上。
他目光平移,最后,竟是——看向了那位负甲立于金阶之下的蒙尚元!
这一刻,所有人都看见了——
萧宁,是看着蒙尚元说的那句话。
“他的背后——是谁?”
萧宁继续到!
瞬间,殿内炸开无形的波澜。
“什么?”有新党成员下意识低语,眼神带着茫然与困惑。
“他……他指的是……蒙尚元?”
“蒙尚元的背后?什么意思?”
王擎重的脸色倏然沉了几分,心底蓦地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林志远的眉头紧蹙,目光一瞬不瞬地盯住萧宁,仿佛想从他脸上读出一丝破绽。
可萧宁神情自若,只是静静地、冷冷地、看着那沉默站立的蒙尚元。
——这不是质问,也不是威胁。
这更像是昭示。
一种……替人说话的方式。
这一刹那,新党之人不约而同地扭头望向蒙尚元。
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张毫无波澜的脸。
那双眼眸中,既无震惊,也无敬畏,唯有淡漠与沉静。
甚至连他自己,似乎都不知这话为何而来。
“蒙尚元?”
“他的背后?能是谁?”
“他是从军起家的草莽武将,祖上不过是市井中人,最出名的也不过是‘蒙家拳’的传人——一门拳脚功夫,连宫中都不承其为正统。”
“他父亲不过是军中小校,早早战死;兄长死于边关;母亲早亡,他连宗族庇荫都没有。”
“这样的人,他的背后还能是谁?!”
“不会……不会是陛下……故意在替他说话吧?”
新党阵营中,已有人在心中起了狐疑。
可又觉得这太荒谬。
毕竟,哪怕少年天子今日再多偏向清流,可三相一换,大相已定,这份偏向也该告一段落了。
若再执意护住一个“动手伤人”的旧将,岂非坏了方才苦心竖起的“法度形象”?
王擎重冷静地分析着萧宁的布局:
“三相偏清流,禁军归新党,本就是势平之局。”
“蒙尚元……只是个牺牲品。”
“他死得其所,朝局不乱,君臣皆安。”
“可他身后,会有人么?”
“若真有,早就该有人出面了!”
一念至此,他心下笃定:“陛下……不过是话语之术,虚张声势罢了。”
可即便如此,他仍不安。
——因为那双眼太沉了。
不止是他,连清流这边的人,此刻也陷入沉思。
“陛下这话……是说他背后另有倚仗?”
许居正沉声问道,身旁的霍纲微微一愣。
“莫非……是暗示?”
“可我们不是都知道吗?他本就是孤家寡人,自被贬后,更是只靠几个旧部维持生计。”
“这话里……究竟藏着什么?”
边孟广也眉头紧锁,显然,他与许居正等人也得不出结论。
“陛下……到底什么意思?”
许居正低声喃喃,眼中隐现凝重:“他若真想保住蒙尚元,用不着这般绕弯子。”
“莫非,另有计策在后?”
此言落地,魏瑞亦侧首低声道:“若是另有人撑腰,此刻恐怕该浮出水面了。”
可他们看向蒙尚元,依旧是——毫无表情,毫无波澜。
那个人仿佛与这场风暴毫无干系。
仿佛早已放下生死,只等被宣断命运。
“真不懂啊……”
清流阵营中,开始有人低声私语。
“陛下此言,若非意在惊吓新党,那便是……”
“便是什么?”
“……便是他真的知道些什么。”
“可他知道什么?”
“蒙尚元的背后,哪有什么人?”
“该不会——”
“不会是什么旧日机密吧?”
“旧案?旧事?朝中权贵?军中高人?”
“别胡说了……”
“可陛下,向来不是轻言之人。若他说这话,必定有所指。”
新党、清流,两方阵营,几乎同时陷入了迷雾。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迷雾之中藏着的,或许不止是一个答案。
更可能是一道——真正的雷。
时间一息一息流逝。
殿中没有人再敢出声。
连林驭堂,也不知该如何接话,面色愈发尴尬,额角渗出细汗。
他忽然意识到——
天子这一问,看似是对他,实则是对整个新党的一记试探。
而他……竟毫无准备。
“这问题……究竟是虚惊一场,还是天子早有察觉?”
“可……若他真知道什么,那我们这一局……”
“会不会,又要崩了?”
那一刻,他不敢想下去。
目光一转,他想要看王擎重——
却发现,王擎重,竟也沉着脸,闭口不言。
一股不安,自此刻悄然滋生,弥漫至整个新党阵营之中。
——到底是谁?
——到底是谁,站在蒙尚元的身后?
没人知道。
没人能猜出。
这沉默里藏着锋芒,这问句里藏着暗涌。
整个太和殿,如临雷海之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那御阶之上,天子垂目冷睨,指尖轻敲龙案,像是静静等待着——
等待着他们,给出答案。
或者……等他们,心自乱。
明光透过高窗洒落,映在金砖玉阶上,折出一片冷冽光芒。殿中百官俱立,衣冠整肃,却无人言语。殿外钟鼓虽息,殿中风云却仍未止歇。
今日改风日,三相换其二,大相再定,朝局已然翻覆,而此刻站在朝堂之上的那道身影,却令这满朝文武心绪难平。
蒙尚元,曾为禁军大统领,今为卫队长,立于金阶之下,衣甲整肃,神情肃然。
他身形笔直,面对新党百官的攻讦,面对林驭堂一脸的挑衅,他没有回嘴,也没有辩解,只是静静地站着,神情淡然如水,似乎早已对今日的结局有了觉悟。
他的言语已止,态度已明,沉静坦然得叫人几乎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位即将面对清算的罪臣。
许居正站在清流一侧,望着殿中那道孤影,眼中满是沉郁。
他想说话,想替这位旧日并肩而战的同袍说上一句,哪怕只是轻轻的“此人有忠心”也好。
可他终究没有开口。
一旁的边孟广叹息着摇了摇头,而霍纲亦眉头紧皱,神情凝重。
他们都明白——即便今日陛下再如何偏向清流,再如何大胆任用魏瑞、再如何提拔旧人,可终究,蒙尚元这一遭,已无回旋之余地。
“终究是他出手在前。”许居正心中喃喃,“即便再忠,再直,也不能毁坏禁军之纲。”
“而且……三相与大相皆归我流,朝局偏斜,若再替他求情,陛下也难以为之。”
“更何况——那是宫中,动手者,是禁军中人。”
他心知肚明,天子虽可枉法救人一时,却不能坏制度乱纲一世。若真如此偏袒,就连清流自己,也未必服气了。
“只能……让他一人,担了这因果罢。”
他目光深深望着蒙尚元的背影,满心感叹。
一将功成,万骨寂;今之朝堂,不也是另一个战场么?
大殿另一侧,王擎重却神情松快,眼中隐有笑意。
“这一步,算是扳回了一城。”他低声对林志远道。
林志远则是嘴角微翘,面带得意,眼神里满是胜利者的快意。
他缓缓上前半步,似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目光锁定蒙尚元那张沉静的脸庞,嘴角讥笑更甚。
“怎么,不喊了?”他低声喃喃,“不是很能打么?”
“朝堂之上,拳脚可不作数。今日,你便是砧板上的鱼肉。”
他的眼神里充满挑衅,唇角微扬,分明是在以眼神问道:“你蒙尚元,如今还撑得住么?”
此刻,立于朝堂各方之人都看得分明——林驭堂一脸小人得志的模样,直视蒙尚元,眼中尽是压不住的嚣张与炫耀。
王擎重则缓缓后退半步,面色平静,手中已捏紧奏折,只等天子裁断。
新党众臣一时间无不神情轻松,有人甚至已经在心中草拟接下来的步奏——
“蒙尚元之后,禁军需换新统,林驭堂若能正名,那便是天大的功劳。”
“以功补位,顺理成章。”
“再往后,可得推一人至御前卫,或三卫监,再逐步向外廷渗透……朝局终可重新夺回平衡。”
他们各自思索,各自算计,却无人再将蒙尚元放在眼中。
——在他们眼中,那不过是一个将要从朝局中除名的棋子而已。
唯有清流这边,虽心知已无回转之地,却难掩沉重。
“终究是自家人啊……”边孟广低声道。
“他若不出手,便未必至此。”霍纲亦沉声一叹。
许居正未语,只在袖中握紧了手掌。
他想起早年边关一役,蒙尚元亲自背着受伤士卒翻越乱山夜行五十里,只为救出被围的前锋营。
那一夜,他在风雪之中血染战袍,却未有半句功劳的自夸。
“这样的人……终究也是旧朝遗臣,难再留于今时了。”
许居正长叹一声,转开了目光。
朝堂之上,光影分明,人心各异。
有人盼胜,有人悲哀,有人在等天子定断,也有人在等猎物落地。
唯独那位曾经的统领,将军出身,沉默不语,眼神沉定如铁。
他不辩,不争,不怒。
他只站着,用沉默回应一切。
他知自己再无归处,可心中,却也无悔。
因为他知道,那些真心待他的人,从不因官位而敬他。
那十余人,终究未退。
而他,也终究未低头。
就在这无声对峙之中,萧宁仍未言语。
他安坐于金阶之上,手指轻叩龙案,眉目沉静,目光淡淡扫过全场。
无喜无怒,无悲无欢。
可越是如此,众臣便越感不安。
太和殿内,檀香未散,群臣屏息。
气氛已然压至极点,仿佛只待那句断言落下,便能击碎这所有人的心思与筹谋——
谁将落败,谁将得势,谁将彻底被逐出朝局,谁又将在今日攀至权力之巅……
此刻,殿中每一个人,都在等。
等萧宁,开口。
太和殿内,钟鸣初歇,檀香未散,殿中却已沉入死一般的寂静。
王擎重负手而立,眉眼低垂,似乎在沉思,实则目光始终游移于御阶之上。
少年天子安坐龙椅,神情淡漠,目光不动,仿佛一尊金雕玉塑的帝像,自始至终未有任何表态。
新党诸臣皆心中疑惑。
此前蒙尚元已然进殿,而天子却迟迟不语,既未质问,也未赐罪,反倒任由这场剑拔弩张的局势僵持不下。
王擎重本不以为意,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流逝,那原本笃定的情绪却逐渐生出了一丝不安。
他的指尖藏在袖中,几不可察地轻叩掌心,终是低低叹了口气。
他等不下去了。
目光微动,他侧首看向立在偏列之中的林驭堂,袖口微扬,一个不着痕迹的眼色递了过去。
林驭堂会意,立时趋前一步,跪伏在阶下,声音顿时高扬,宛如响鼓重击,震动整座大殿:
“启禀陛下,微臣恳请圣裁!”
“微臣为禁军代大统领,身肩宫禁之责。今早值巡途中,遭蒙尚元强行阻拦,未曾分辨来由,便被拳脚相向!”
他话音刚起,便重重一叩首,语调中早已带上几分哽咽与激愤:
“微臣肩背皆伤,血迹犹在,臣虽卑职微命,却也是陛下亲封之职,岂可无端受辱?”
“若此事不明正典刑,何以震军纪,正朝纲!”
此言一出,新党诸人便如早已排兵布阵,纷纷从列中出声:
“陛下,禁军之令,不可乱也!”
“若任一卫队长便可擅动宫禁,朝纲何在?!”
“林驭堂乃奉职而行,蒙尚元动手在先,理应论罪!”
“臣等请陛下明断——若蒙尚元之举不罚,禁军威令将何所依凭?”
短短数息之间,已有近十名新党官员前后出列,语词激烈,措辞咄咄。
他们仿佛忘了这是大殿朝堂,忘了正有百官肃立于殿中,忘了那高阶龙椅之上坐着的,是执掌江山的君主。
此刻,他们只是一个个握住刀柄,准备将那柄“蒙尚元”的刀狠狠落下!
朝堂之上,一片鼓噪纷陈。
殿角处的钟声已然寂静,唯有这股风声滚涌而来,将整个殿宇搅动得仿佛风暴边缘。
可便在这声浪之中,一道低沉、却不容忽视的声音忽然响起:
“臣在此。”
声音冷峻,干脆,毫无犹疑。
——是蒙尚元。
他从列侧一步踏前,甲胄未卸,血迹未褪,却步履铿锵,面容冷峻,仿佛面对的不是定罪之台,而是昔日军营中的审阵之堂。
他躬身,声音稳如山石:
“陛下,臣确有动手。”
“宫中殴斗,是臣之过。”
他承认得毫不迟疑,反倒让众臣微愕,林驭堂脸上的得意更是一时凝滞。
但紧接着,蒙尚元抬起头,语声忽转:
“臣愿领罪,甘受罚。”
“可——”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高阶之上那一袭玄袍少年:
“禁军大统领之位,还望陛下慎重决断。”
“此职关乎龙禁安危,牵连宫中百官、前朝后府、太和武库——不得不慎。”
他语气无恨无求,然而句句分量十足,仿佛那甲胄之下藏着一座万钧之山。
“陛下心中自有明断,臣不敢妄言。”
“但若使小人掌权,以私代公,以权谋位……”
他转头看向林驭堂,语气淡淡,却字字如刀:“那便不是护国之将,而是乱宫之祸。”
话未落地,林驭堂早已双目圆睁,怒声喝问:
“你说谁是小人?!”
蒙尚元回望,神情未动。
“谁该心中有数。”
两人目光相对,一静一动,火星四溅!
林驭堂大步而前,怒气冲天:“你血口喷人,妄自揣度圣意,污蔑忠良!”
“你敢再说一遍,看我是否撕烂你这张狂徒之口!”
殿中顿时气氛紧绷至极点!
新党诸臣也纷纷侧身,清一色眼中透着跃跃欲试之意,似欲趁此事再发难。
许多文官更是眉头紧蹙,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看着,不知如何是好。
堂堂早朝,竟几近失控!
这一刻,空气仿佛骤然静止,殿宇金梁上的飞鹤也仿佛不敢再啼。
就在此时——
御阶之上,那一袭玄袍的天子缓缓直起身子,衣袍微动,袖口垂地,一如拂落寒霜。
他的目光淡淡扫过满朝文武,停在那几乎对峙成列的两人之间。
没有怒喝。
没有呵斥。
却是一句低沉、冷冽的两个字:
“够了。”
声音不大,甚至不如新党方才言语嘹亮。
但那一刻,朝堂上的所有喧哗,仿佛瞬间被冻结。
殿宇回响之中,连呼吸声都低了几分。
“够了。”
这两个字,仿佛有无形之力,将整座太和殿——瞬间定格。
一时间,千斤巨石般的寂静压在殿顶,金梁玉柱之下,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闭口屏息。
没有人再敢多言。
蒙尚元垂首而立,沉默如铁,眼中是早已准备好的凉意。
林驭堂半跪在地,头颅低垂,却仍带着一丝咬牙之态。
他方才正鼓起最后一分气力,欲再上奏几句,以彻底将蒙尚元打入死地,谁知这两个字像是一记重锤,生生砸断了他未出口的言语。
新党诸人更是心中一凛。
王擎重微微动了动身子,眼角一扫,只见林志远面色紧绷,身后两三位方才还出言斥责的官员,此刻已经悄悄低下了头。
他们皆知,朝堂之上,再喧哗、再声势浩大,也敌不过天子一句“够了”。
这一声“够了”,不仅止住了言语——更像是一记落刀,把众臣的热血和火气,齐齐斩断。
所有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那高坐上的少年天子。
他还坐着,未曾动身。
可那一双眼,却如寒光透玉,静静扫过整个大殿。
那眼神没有怒意,也没有笑意,更没有喜怒交杂的犹豫。
只是清清冷冷,仿佛剔透之冰,在最炎热的时刻,扑面而来。
少年眼下略带阴影,却神情平静如水,唇角线条微收。
他慢慢将手中玉笔放回案头,指尖轻轻一敲。
“林代大统领——”
语调平平,不紧不慢。
可这一声呼唤,却比先前那“够了”二字,更像是一道打破凝滞的惊雷。
林驭堂身子一震,下意识抬起头来,眼神中还残留着方才那股胜券在握的余光。
“……臣在。”
他低声答应,余光瞟向王擎重,像是等着下一句将是处置蒙尚元,或者下旨嘉赏的言辞。
只听萧宁忽而一顿,目光缓缓压向他,唇角微动,忽然问道:
“我记得——你跟林志远大人,是同族吧?”
林驭堂整个人,仿佛被雷劈中般顿住了。
太和殿中,再度陷入死寂。
萧宁的声音并不高,甚至带着一点冷漠的温和,不似质问,不似怀疑,更不似愤怒。
可这一句问话,就像无声的利箭,骤然破空,直射林驭堂心口。
那一刻,他怔在原地,双眼茫然张大,唇角抽搐了一瞬。
一旁的林志远眉头瞬间拧紧,手指下意识地扣紧了袍袖边沿。
王擎重眸色陡沉,眉宇间原本那一丝轻松,仿佛被重锤敲得粉碎。
无人料到,这一问竟是朝向林驭堂的身世背景。
更无人预料,这位向来惜言的天子,竟会在此刻,揭开这层原本被他们刻意忽略的关系。
林驭堂张了张口,一时说不出话。
“我……”
他喉头发涩,终是低下头,声音有些发虚地应道:
“……是。”
“是堂亲。”
殿中鸦雀无声。
王擎重缓缓闭了闭眼,眼角神经轻微抽动。
林志远垂下眼帘,不敢再看御座之上的天子。
而那少年天子,只是点了点头。
“你是林卿举荐的。”
“今日之事,一是蒙尚元确有罪在先。”
“二来,你是林卿举荐。”
“有林卿这个关系在,我若不罚他,便是偏私。”
“所以,朕——必须罚。”
话至此处,萧宁微微顿了顿,声音冷静至极,却每一个字都清晰入耳,如落冰湖。
新党诸人此刻方才松了一口气。
王擎重眼中恢复了些许光泽,暗暗点头。
“好,还是理智的,还是知道规矩的。”
林志远亦在心中默念:“陛下还是明白的。”
林驭堂听着这话,更是低头长叹——
“没错……公正,才是陛下的表率……”
可他还未来得及细细体会那“公正”二字的余味,只听得那端坐高座的天子,再次启唇,忽然语锋一转:
“只是——”
“你的身后是林卿。”
“你可知道,他的背后——是谁?”
“你林驭堂有林志远撑腰,那他呢?你可知!”
这句话落地的刹那,整个太和殿,如坠寒霜。
原本因“公正裁决”而悄然松了口气的新党众人,猛地又将脊背绷直,王擎重面色微变,林志远眼皮猛地一跳,似被针尖扎入。
而清流一派则目露错愕,连许居正也倏然皱起了眉头。
满朝文武,一瞬鸦雀无声。
这话,不轻不重,不怒不哄,却叫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自脊背涌起,仿佛御座之上那少年天子语气平和,可目光之中,却藏着锋刃三尺。
他缓缓转头,那目光,不是看向林驭堂,不是看向林志远,甚至不是落在众新党大臣身上。
他目光平移,最后,竟是——看向了那位负甲立于金阶之下的蒙尚元!
这一刻,所有人都看见了——
萧宁,是看着蒙尚元说的那句话。
“他的背后——是谁?”
萧宁继续到!
瞬间,殿内炸开无形的波澜。
“什么?”有新党成员下意识低语,眼神带着茫然与困惑。
“他……他指的是……蒙尚元?”
“蒙尚元的背后?什么意思?”
王擎重的脸色倏然沉了几分,心底蓦地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林志远的眉头紧蹙,目光一瞬不瞬地盯住萧宁,仿佛想从他脸上读出一丝破绽。
可萧宁神情自若,只是静静地、冷冷地、看着那沉默站立的蒙尚元。
——这不是质问,也不是威胁。
这更像是昭示。
一种……替人说话的方式。
这一刹那,新党之人不约而同地扭头望向蒙尚元。
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张毫无波澜的脸。
那双眼眸中,既无震惊,也无敬畏,唯有淡漠与沉静。
甚至连他自己,似乎都不知这话为何而来。
“蒙尚元?”
“他的背后?能是谁?”
“他是从军起家的草莽武将,祖上不过是市井中人,最出名的也不过是‘蒙家拳’的传人——一门拳脚功夫,连宫中都不承其为正统。”
“他父亲不过是军中小校,早早战死;兄长死于边关;母亲早亡,他连宗族庇荫都没有。”
“这样的人,他的背后还能是谁?!”
“不会……不会是陛下……故意在替他说话吧?”
新党阵营中,已有人在心中起了狐疑。
可又觉得这太荒谬。
毕竟,哪怕少年天子今日再多偏向清流,可三相一换,大相已定,这份偏向也该告一段落了。
若再执意护住一个“动手伤人”的旧将,岂非坏了方才苦心竖起的“法度形象”?
王擎重冷静地分析着萧宁的布局:
“三相偏清流,禁军归新党,本就是势平之局。”
“蒙尚元……只是个牺牲品。”
“他死得其所,朝局不乱,君臣皆安。”
“可他身后,会有人么?”
“若真有,早就该有人出面了!”
一念至此,他心下笃定:“陛下……不过是话语之术,虚张声势罢了。”
可即便如此,他仍不安。
——因为那双眼太沉了。
不止是他,连清流这边的人,此刻也陷入沉思。
“陛下这话……是说他背后另有倚仗?”
许居正沉声问道,身旁的霍纲微微一愣。
“莫非……是暗示?”
“可我们不是都知道吗?他本就是孤家寡人,自被贬后,更是只靠几个旧部维持生计。”
“这话里……究竟藏着什么?”
边孟广也眉头紧锁,显然,他与许居正等人也得不出结论。
“陛下……到底什么意思?”
许居正低声喃喃,眼中隐现凝重:“他若真想保住蒙尚元,用不着这般绕弯子。”
“莫非,另有计策在后?”
此言落地,魏瑞亦侧首低声道:“若是另有人撑腰,此刻恐怕该浮出水面了。”
可他们看向蒙尚元,依旧是——毫无表情,毫无波澜。
那个人仿佛与这场风暴毫无干系。
仿佛早已放下生死,只等被宣断命运。
“真不懂啊……”
清流阵营中,开始有人低声私语。
“陛下此言,若非意在惊吓新党,那便是……”
“便是什么?”
“……便是他真的知道些什么。”
“可他知道什么?”
“蒙尚元的背后,哪有什么人?”
“该不会——”
“不会是什么旧日机密吧?”
“旧案?旧事?朝中权贵?军中高人?”
“别胡说了……”
“可陛下,向来不是轻言之人。若他说这话,必定有所指。”
新党、清流,两方阵营,几乎同时陷入了迷雾。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迷雾之中藏着的,或许不止是一个答案。
更可能是一道——真正的雷。
时间一息一息流逝。
殿中没有人再敢出声。
连林驭堂,也不知该如何接话,面色愈发尴尬,额角渗出细汗。
他忽然意识到——
天子这一问,看似是对他,实则是对整个新党的一记试探。
而他……竟毫无准备。
“这问题……究竟是虚惊一场,还是天子早有察觉?”
“可……若他真知道什么,那我们这一局……”
“会不会,又要崩了?”
那一刻,他不敢想下去。
目光一转,他想要看王擎重——
却发现,王擎重,竟也沉着脸,闭口不言。
一股不安,自此刻悄然滋生,弥漫至整个新党阵营之中。
——到底是谁?
——到底是谁,站在蒙尚元的身后?
没人知道。
没人能猜出。
这沉默里藏着锋芒,这问句里藏着暗涌。
整个太和殿,如临雷海之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那御阶之上,天子垂目冷睨,指尖轻敲龙案,像是静静等待着——
等待着他们,给出答案。
或者……等他们,心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