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绝剑 作品
第718章 蒙尚元:许大人是大相了?!
盯着依旧固执的几人。
“你们——”陆沅沉声道,“既为其旧属,理当引以为戒,随他一同受罚也不是不可能。”
闻言,众人神色骤变,有人握拳,有人低头,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后退,脸上露出迟疑。
但也有人迎难而上。
“陆大人,咱们只知蒙统领曾以身护军,雪夜让被褥、夏日分凉水。”
“咱们兄弟跟过他,是一辈子的事。”
说话的是一名年轻军士,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
但他的声音,终究淹没在沉默中。
片刻之后,原本的一二十人,竟只剩下十人站在一侧,其余之人不是借口离开,便是低头沉默,默然后退。
那是墙头草的姿态,也是权势之下最真实的选择。
这一刻,营中仿佛又冷了几分。
蒙尚元自屋中缓步走出,穿戴整齐,甲胄整束,面无表情。
他站在阶前,看着眼前这一幕,唇角只是淡淡一挑,没有一语。
那双曾在沙场拼杀、在风雪夜巡的眼睛,此刻却只有一层漠然。
“散了吧。”他只说了四个字,语气平平,听不出愤怒,也听不出怨意。
“统领……”那名年轻军士还想开口,却被他挥手止住。
“是我太天真了。”蒙尚元轻声道,“以为换了天下,换了君主,兄弟们能少些心惊肉跳。”
“以为这龙椅上坐的是愿与将士同苦之人。”他顿了顿,“可终究是我错了。”
“我若再拖累你们,才真叫不值。”
陆沅在一旁冷笑,手一挥,道:“此地不可久留,闲杂将士速速散去。”
剩下十人皆未动,蒙尚元却再次一挥手:“散了吧,都回自己的位子去。”
“今日之事,我一人担。”
“无须你们为我蹚这趟浑水。”
十人闻言,终于缓缓躬身,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沉默退下。
等众人散尽,整个营地静寂无声,只剩蒙尚元立在午阳之下,孤身挺立。
他的甲胄熠熠,肩上的徽章依旧未改,可那目光,却已不似往昔炽热,反倒多了几分灰意。
众叛亲离之下,孤将犹立。
他望着远方宫城方向,心中无言,只觉一股寒意,自脊背而上,蔓延至四肢百骸。
——这便是“胜利者”的代价吗?
日近巳时,烈阳穿破浮云,照在禁军营门前的石阶上,白光刺目,连地上的尘土都被晒得微微泛热。
营内一片寂静,压抑如风前密云。
一众将士不敢高声语,许多人干脆退回各自营房,却又止不住从帘后偷偷望向营门的方向——那是风暴的中心。
忽而,一阵快马蹄声由远及近。
“驾——驾——”
只见宫门方向,尘土飞扬,一匹枣红高头大马停在营前,马上之人腰佩金章,手执红锦文函,身后还跟着一小队内侍随从,气势森严。
“宣旨!”一声长喝,在营门前炸响!
营中众将无不变色。
陆沅第一个快步上前,衣袍未整,便急匆匆一躬到底,满脸堆笑道:“小陆沅,拜见郑公公——不知陛下口谕有何吩咐?”
来者正是太和殿总掌宣旨之人,内廷首领太监郑福。
他骑未下人未言,只是从鼻间冷哼一声,目光一转,看向人群之后,神情肃然:
“宣——禁军卫队长蒙尚元,入太和殿觐见!”
一瞬之间,整个营地像是炸开了锅!
“来了!”陆沅当即神情一喜,心中更是快意翻涌,眼角眉梢间都是得意之色。
他猛一转身,故作高声命令:“蒙尚元何在?快快接旨!别让郑公公久等!”
其余方才落井下石的墙头草们也纷纷跟着起哄:
“还不快滚出来?!”
“堂堂太和殿宣旨,还敢怠慢不成?”
“啧啧,这回怕是官帽也要保不住了……”
营中气氛变得讥讽嘲笑而又肃杀紧张,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叹息连连。
唯有少数仍站在营后不语之人,眼神愈发阴沉。
这时,蒙尚元缓步走出。
他已换了制式军服,金甲束带,整整齐齐,军容森然。
步履依旧沉稳,无惧无畏。
只是这一次,他的身后,再无追随者。
他孤身一人,朝那高头大马之下走去,双手抱拳,拱身一拜:
“末将蒙尚元,领旨。”
“好说好说,”郑福从马上翻身而下,接过旁人递来的文卷,却并未立刻宣读,只是走近蒙尚元两步,低声道:
“蒙大人,莫怪奴才僭越一句——您这回,可得做好准备。”
蒙尚元眉眼一挑,没有多言,只平静地问道:“哦?准备什么?”
郑福顿了顿,压低声音道:
“太和殿上,林驭堂已当众告状,王擎重等人更是齐声附议,陛下虽未发怒,但神情冷淡。”
“奴才今早在陛前候着,听着他们说得声泪俱下,句句咬死了您,什么扰宫犯律,目无法纪……简直想直接抹去您在禁军的名字。”
蒙尚元不动声色,只静静听着。
郑福却叹了口气:“末将斗胆说一句,陛下口中虽未明言,但刚才已经开口——要‘整肃禁军职司’。”
“整肃这两个字,您是明白的。”
“新党掌朝、清流内敛,陛下三相既定,如今这禁军之权,自然不可能落在您这‘旧人’手里。”
他低声一叹:“怕是……这次官复原职的念想,该断了。”
这一番话,说得不快,却字字如寒风凛冽,字字如钉。
蒙尚元仍未动,只是轻轻地道:
“郑公公,谢你相告。”
“人情冷暖,军中官场,我早习惯了。”
“你不说,我也心里有数。”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郑福听他这番话,神情微动,喉头一动,却终究没再多说。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圣上宣——禁军卫队长蒙尚元觐见,速速随行,不得耽搁!”
“喏!”蒙尚元躬身领命。
他整了整衣甲,未再回头,只是踏步向前。
身后,营中无数目光望着他的背影——
有人唏嘘,有人冷笑,有人默然。
那挺拔的背影,在阳光下拉出一抹长长的影子。
像极了那个在边关带兵冲锋、曾肩挑军门之重的统领——
只是今日,他孤身一人,赴的是权臣设下的局,是早被写好的结局。
可他却步履不歇、头也不回。
……
陆沅站在后方,咧嘴冷笑:
“呵,还挺有气势。”
“可惜啊——马上就没人记得他是谁了。”
他身边一名军吏亦笑道:“再风光的旧将,也抵不过上意。”
“他以为那位陛下会念旧情?天真。”
他们的笑声在风中显得尤为刺耳。
可那背影,依旧不屈不折。
郑福骑上高头大马,扬鞭而行。
蒙尚元与他并肩而走,步步踏在皇城石道之上,靴音沉稳如鼓,似踏在过去,也踏在未来。
这条路,他曾走过。
带着铁甲、带着功勋、带着万人尊敬地走进皇宫。
而今日——
他却带着被弃的名、被斥的罪、被冷的情,再一次,走向那道朱红色的太和殿门。
无喜无悲。
只有沉静与苍凉。
皇城主道,宫墙高峙,金砖铺地。日光斜洒下来,照在淡淡晨雾间,将前路映出一层薄亮的暖辉。
蒙尚元沉默地走在郑福身后,一身旧甲早无当年光泽,肩背挺得笔直,却藏不住疲意与凉意。
他的步履沉稳,一步一步踏在这条熟悉却陌生的御道上。
他曾无数次走过这条路,身披禁军大统领之甲,持节令进宫议事,何曾像如今这般,步步如赴刑场?
身后没有副将随行,也没有旗纛鼓声,只有风声穿过长廊宫树,送来冷意,犹如无形的刀锋,割在他早已麻木的心头。
“今日之事,怕是……凶多吉少。”
蒙尚元心中冷冷一叹。
朝局早变,新党气焰滔天,林驭堂上位已久,自己不过是被贬之后苟存的旧人,又怎经得起这一场精心设局的攻讦?
禁军卫队长动手打人、扰乱宫禁、殴伤统领……这几项罪名叠在一起,就算换成别人,也难以辩清,更遑论他这个早就被看作“该收拾”的旧臣。
更遑论,林驭堂这一巴掌挨得,简直是撞上了新党的刀口。
“兵权不在,旧交将散……今日之后,大约就要被革去甲胄,逐出宫墙,再无回路了。”
他低着头,喉头一紧,却没有任何惧色。
他心里早已有了最坏的打算,甚至觉得,就算是天子亲自发落,只要能堂堂正正地站着领罪,也胜过窝窝囊囊地被一纸调令逐出军营。
“若真如此,那也罢了。”
太和御道之上,金砖沉稳,风静而肃。
蒙尚元默默随在郑福身后,步履沉重,沉默如铁。
他一言不发,郑福也不打扰,只是偶尔回头看他一眼,心下微微叹息。
许久之后,在御前东廊转角处,蒙尚元忽然出声,低哑而稳:“郑公公。”
郑福一怔,忙答:“哎,蒙大人请讲。”
蒙尚元望着前方金瓦龙檐,语气里带着些迟疑:“今日朝堂之上……许大人,还……是中相么?”
这句话他问得并不轻松。
许居正,三朝老臣,一向刚正,他心里始终敬重。
可近年朝局骤变,新党凌厉,许居正屡受打压,此番又值改风日……连他自己都觉察到了风向。
他今日虽不在殿中,可满朝文武都在,他若稍有耳目,自然该猜到今天的焦点,便是许中相之位——改与不改,去与不去,决定着整个朝堂的风骨是存是灭。
他问出这话,已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要说如今,还有什么事值得他蒙尚元关注,只怕也就只有这件事了!
“许大人现在……只怕已经不是中相了吧?”
他说得很轻,却压着喉底的沉重。
郑福转头看他,眸中微微动了动。
片刻,他缓缓点头:“确实,不是了。”
话音一落,蒙尚元的心,像被一把钝刀沉沉划过。
他果然……还是失了。
他眼神暗了下去,嘴角泛起一点苦笑。
“是了……”他喃喃道,“他那样的性子,在这朝堂上,是留不住的……”
他语调里没有多少讶异,只是满腹苍凉。
这一刻,他心底某处仿佛终于被掏空了。
连许居正都被罢免,那今日之局,便再无清骨可立。他蒙尚元,也就更无任何翻身之望。
可就在他目光低垂的那一瞬,郑福忽然又开口,语气轻描淡写:“嗯,不过不是中相了,倒也说不上是‘失了’。”
“许大人啊——如今,是大相了。”
蒙尚元的脚步猛地顿住!
“什么?!”
他抬头看着郑福,眼中震惊、疑惑、不可置信,一瞬齐聚!
“你说……他是……大相?!”
“大相?!”
郑福笑眯眯地看着他,缓缓点头:“陛下亲口任命。今日早朝,三相换其二,大相之位由许大人继任。”
“不是降,是升。”
“不是罢,是任。”
这一连串轻声的回话,却如滚雷震地,砸得蒙尚元站在原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嘴唇动了动,却久久吐不出一个字。
他本以为,许居正必然会被弃。
他甚至已经准备好听到“革职查办”之类的词语。
可现在——竟是陛下亲封为“大相”?!
他脑海中浮现出许居正苍老而挺直的背影,浮现出昔日朝堂上他冷然陈词、笔断谏疏的模样。
那样的人……竟然还在朝堂之上,而且更进一步了?
“可……可是……”他喃喃低语,“清流不是一直被压着么?左相……不是说要给林志远……?”
“那林志远呢?”他下意识又追问一句。
“他呢?他现在是什么职?”
郑福微微一怔,像是终于意识到这位旧将对朝局之变一无所知。
“林志远?”他语气平静,“什么都没有。”
“中相不是他,左相不是他,大相也不是他。”
“如今,他在朝中无职。”
这番话仿若一石激浪,狠狠砸入蒙尚元心湖之中。
他震惊地直勾勾看着郑福:“你说……林志远,什么都没有?”
“可他不是……不是左相了么?之前不是已经……?”
“嗯,是左相,”郑福仍笑,“可被罢了。”
“新任左相,是边孟广大人。”
“边孟广?!”蒙尚元瞪大了眼睛,“兵部尚书……那边孟广?”
“他不是……一向跟清流走得近?”
郑福点头:“正是那位。”
这一瞬间,蒙尚元几乎觉得自己耳朵听错了。
他只觉脑中一片混乱。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许大人成了大相,魏瑞成了中相,边孟广成了左相……”
“那新党——一个都没上位?!”
郑福微笑不语,只道:“今朝堂之局,大变如斯。”
蒙尚元呼吸急促,心中五味杂陈,许久才低低道了一声:“我……是真的看走眼了么……”
原本,他以为那位天子,已经彻底昏了头。
而如今……他竟然撑住了整个朝堂。
而且,不是靠王擎重,不是靠林志远,而是——一意而行。
午阳正烈,宫道之上,金砖烁光。
郑福目光微敛,望着身旁沉默许久的蒙尚元,终究轻声开口:
“蒙大人,您如今是不是想明白了些?”
蒙尚元收回看向皇城高檐的目光,点了点头:“想明白了。”
“嗯。”郑福声音低了些,像怕惊扰这份刚凝住的平静。
他顿了顿,才又继续道:
“许大人升了,边孟广封了,魏瑞也上了中台。”
“这般用人之断,陛下之志,倒是世所罕见。”
“可正因为如此……”他语气一缓,终说出那句藏在心底的话。
“今日的相位之选,清流这边,陛下实在是有所偏颇。”
“所以,大人您这事儿,从情理上讲,陛下怕是要偏颇新党一些。”
“蒙大人您,只怕要做个牺牲了。”
蒙尚元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脚步依旧沉稳,没有一丝犹豫。
“无妨!”他语声低哑,却清晰无比,“从我打了林驭堂那一拳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拳,不是给他的,是给这世道的。”
“我也清楚,朝堂这局,终究要有人来做个了断。”
他忽然笑了一声,极轻,像是自嘲,又像是终于放下心中那口沉石:
“清流若保得住,蒙某这一身甲,值了。”
郑福默然。
他从不是什么多情之人,太监身份使他比旁人更懂得审时度势。
可此刻听着这话,他的眼神却微微动了动。
片刻后,他忽而低声道:“大人……有些事您得知道。”
蒙尚元看了他一眼。
郑福压低了声音:“这回不是陛下要您下去——是陛下要保您。”
“宫里要整肃禁军,这是明面的话。但若真要整,您以为是林驭堂升,还是您升?”
“陛下不是不知您当年战功、如今之节。只是……”
他话未说完,蒙尚元便摆摆手,止住了他。
“郑公公。”他轻声笑道,“你不必再劝。”
“我心里明白,今日清流已经占尽了好处,这件事确实无法再偏袒我。更何况,我本来就犯了错!”
“边孟广能做左相,魏瑞肯接中台,许老还能登大相之位。”
“那我一个小小卫队长,就算死在这殿门前,也算不得什么牺牲。”
郑福怔了怔:“可您不是没机会……要真论起情分,陛下是记得您的。”
“记得?”蒙尚元轻叹,“但愿吧。”
“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说着,忽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前方那已现出轮廓的太和殿金檐。
“要是这天下真能因他而太平些,官道清明些,那我这点命——值。”
“真要打杀我,也好,流放也罢,只求他别再误信小人,别让王擎重、林驭堂那般人再得势。”
“若那一日到来,我便走得不冤。”
郑福望着他,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未出声。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曾经禁军大统领、如今被逼至死局的男子,比他见过的所有勋贵名臣,都更像一个“将”。
不是兵部里写在战功表上的那种“将”,也不是受封加爵、腰缠虎符的那种“将”。
而是那种,身在风雪边疆时也不退半步,站在风口浪尖时也从不低头的“将”。
……
太和殿门近在眼前。
红墙金瓦之下,那道高高的宫门早已敞开,御林军肃然列于两侧,甲胄森寒。
郑福再不言语,只低声叹了一句:“大人保重。”
蒙尚元未应,只整了整衣襟,抬头直视前方。
一步踏入宫门,阳光自他头顶倾斜而下,落在他肩甲之上,映出淡淡金辉。
他昂首挺胸,宛如一人对抗整座朝堂。
殿内,金柱苍穹之间,诸臣列班。
他缓缓步入之时,百官的目光如潮水般齐聚。
有人轻哂,有人惊讶,有人沉默以对。
新党那边,有人嘴角早带着胜券在握的笑意。
林驭堂站在列中,身披猩红,额角伤痕尚在,眼中却已然冷意盈盈。
清流那边,许居正、霍纲、边孟广却俱是一怔。
蒙尚元在他们眼中,是风骨犹在之人,今日入殿,只怕多凶少吉。
朝中局势虽变,但禁军毕竟特殊,动者极重,一不小心,便是将功者斩。
可他们没想到——他竟真被唤入殿中。
蒙尚元立于大殿中央,躬身行礼,朗声道:
“蒙尚元,奉诏觐见。”
声音清越,落地如金石,震得人心头一颤。
少年天子坐于龙椅之上,玄衣如墨,双眼沉沉,未语。
他静静地望着殿中那个高大的军士,神情平静无波。
一息,两息。
许久,才见少年帝王抬起手,轻叩案几,淡声道:
“朕知你来了。”
“今日之事,朕亦知晓。”
“但——”
他微顿,声音陡然一转,凌厉之中带着沉重:“禁军,朕会亲自整顿。”
“你……做好准备了么?”
一句问话,并无情绪,却落在所有人心头,宛如天雷一击。
朝堂再次寂静。
蒙尚元抬头,望着那位昔日曾肩披素袍与军中饮雪,如今却威坐九五之位的少年帝王。
他拱手一礼,朗声答道:
“臣,愿听陛下处置。”
“不论生死。”他目光灼灼,“唯求陛下记住一点——”
“禁军,不能落在小人手中!”
这句话出口,殿中再无人敢语。
一将孤身,风骨不折。
这,就是蒙尚元。
“你们——”陆沅沉声道,“既为其旧属,理当引以为戒,随他一同受罚也不是不可能。”
闻言,众人神色骤变,有人握拳,有人低头,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后退,脸上露出迟疑。
但也有人迎难而上。
“陆大人,咱们只知蒙统领曾以身护军,雪夜让被褥、夏日分凉水。”
“咱们兄弟跟过他,是一辈子的事。”
说话的是一名年轻军士,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
但他的声音,终究淹没在沉默中。
片刻之后,原本的一二十人,竟只剩下十人站在一侧,其余之人不是借口离开,便是低头沉默,默然后退。
那是墙头草的姿态,也是权势之下最真实的选择。
这一刻,营中仿佛又冷了几分。
蒙尚元自屋中缓步走出,穿戴整齐,甲胄整束,面无表情。
他站在阶前,看着眼前这一幕,唇角只是淡淡一挑,没有一语。
那双曾在沙场拼杀、在风雪夜巡的眼睛,此刻却只有一层漠然。
“散了吧。”他只说了四个字,语气平平,听不出愤怒,也听不出怨意。
“统领……”那名年轻军士还想开口,却被他挥手止住。
“是我太天真了。”蒙尚元轻声道,“以为换了天下,换了君主,兄弟们能少些心惊肉跳。”
“以为这龙椅上坐的是愿与将士同苦之人。”他顿了顿,“可终究是我错了。”
“我若再拖累你们,才真叫不值。”
陆沅在一旁冷笑,手一挥,道:“此地不可久留,闲杂将士速速散去。”
剩下十人皆未动,蒙尚元却再次一挥手:“散了吧,都回自己的位子去。”
“今日之事,我一人担。”
“无须你们为我蹚这趟浑水。”
十人闻言,终于缓缓躬身,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沉默退下。
等众人散尽,整个营地静寂无声,只剩蒙尚元立在午阳之下,孤身挺立。
他的甲胄熠熠,肩上的徽章依旧未改,可那目光,却已不似往昔炽热,反倒多了几分灰意。
众叛亲离之下,孤将犹立。
他望着远方宫城方向,心中无言,只觉一股寒意,自脊背而上,蔓延至四肢百骸。
——这便是“胜利者”的代价吗?
日近巳时,烈阳穿破浮云,照在禁军营门前的石阶上,白光刺目,连地上的尘土都被晒得微微泛热。
营内一片寂静,压抑如风前密云。
一众将士不敢高声语,许多人干脆退回各自营房,却又止不住从帘后偷偷望向营门的方向——那是风暴的中心。
忽而,一阵快马蹄声由远及近。
“驾——驾——”
只见宫门方向,尘土飞扬,一匹枣红高头大马停在营前,马上之人腰佩金章,手执红锦文函,身后还跟着一小队内侍随从,气势森严。
“宣旨!”一声长喝,在营门前炸响!
营中众将无不变色。
陆沅第一个快步上前,衣袍未整,便急匆匆一躬到底,满脸堆笑道:“小陆沅,拜见郑公公——不知陛下口谕有何吩咐?”
来者正是太和殿总掌宣旨之人,内廷首领太监郑福。
他骑未下人未言,只是从鼻间冷哼一声,目光一转,看向人群之后,神情肃然:
“宣——禁军卫队长蒙尚元,入太和殿觐见!”
一瞬之间,整个营地像是炸开了锅!
“来了!”陆沅当即神情一喜,心中更是快意翻涌,眼角眉梢间都是得意之色。
他猛一转身,故作高声命令:“蒙尚元何在?快快接旨!别让郑公公久等!”
其余方才落井下石的墙头草们也纷纷跟着起哄:
“还不快滚出来?!”
“堂堂太和殿宣旨,还敢怠慢不成?”
“啧啧,这回怕是官帽也要保不住了……”
营中气氛变得讥讽嘲笑而又肃杀紧张,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叹息连连。
唯有少数仍站在营后不语之人,眼神愈发阴沉。
这时,蒙尚元缓步走出。
他已换了制式军服,金甲束带,整整齐齐,军容森然。
步履依旧沉稳,无惧无畏。
只是这一次,他的身后,再无追随者。
他孤身一人,朝那高头大马之下走去,双手抱拳,拱身一拜:
“末将蒙尚元,领旨。”
“好说好说,”郑福从马上翻身而下,接过旁人递来的文卷,却并未立刻宣读,只是走近蒙尚元两步,低声道:
“蒙大人,莫怪奴才僭越一句——您这回,可得做好准备。”
蒙尚元眉眼一挑,没有多言,只平静地问道:“哦?准备什么?”
郑福顿了顿,压低声音道:
“太和殿上,林驭堂已当众告状,王擎重等人更是齐声附议,陛下虽未发怒,但神情冷淡。”
“奴才今早在陛前候着,听着他们说得声泪俱下,句句咬死了您,什么扰宫犯律,目无法纪……简直想直接抹去您在禁军的名字。”
蒙尚元不动声色,只静静听着。
郑福却叹了口气:“末将斗胆说一句,陛下口中虽未明言,但刚才已经开口——要‘整肃禁军职司’。”
“整肃这两个字,您是明白的。”
“新党掌朝、清流内敛,陛下三相既定,如今这禁军之权,自然不可能落在您这‘旧人’手里。”
他低声一叹:“怕是……这次官复原职的念想,该断了。”
这一番话,说得不快,却字字如寒风凛冽,字字如钉。
蒙尚元仍未动,只是轻轻地道:
“郑公公,谢你相告。”
“人情冷暖,军中官场,我早习惯了。”
“你不说,我也心里有数。”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郑福听他这番话,神情微动,喉头一动,却终究没再多说。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圣上宣——禁军卫队长蒙尚元觐见,速速随行,不得耽搁!”
“喏!”蒙尚元躬身领命。
他整了整衣甲,未再回头,只是踏步向前。
身后,营中无数目光望着他的背影——
有人唏嘘,有人冷笑,有人默然。
那挺拔的背影,在阳光下拉出一抹长长的影子。
像极了那个在边关带兵冲锋、曾肩挑军门之重的统领——
只是今日,他孤身一人,赴的是权臣设下的局,是早被写好的结局。
可他却步履不歇、头也不回。
……
陆沅站在后方,咧嘴冷笑:
“呵,还挺有气势。”
“可惜啊——马上就没人记得他是谁了。”
他身边一名军吏亦笑道:“再风光的旧将,也抵不过上意。”
“他以为那位陛下会念旧情?天真。”
他们的笑声在风中显得尤为刺耳。
可那背影,依旧不屈不折。
郑福骑上高头大马,扬鞭而行。
蒙尚元与他并肩而走,步步踏在皇城石道之上,靴音沉稳如鼓,似踏在过去,也踏在未来。
这条路,他曾走过。
带着铁甲、带着功勋、带着万人尊敬地走进皇宫。
而今日——
他却带着被弃的名、被斥的罪、被冷的情,再一次,走向那道朱红色的太和殿门。
无喜无悲。
只有沉静与苍凉。
皇城主道,宫墙高峙,金砖铺地。日光斜洒下来,照在淡淡晨雾间,将前路映出一层薄亮的暖辉。
蒙尚元沉默地走在郑福身后,一身旧甲早无当年光泽,肩背挺得笔直,却藏不住疲意与凉意。
他的步履沉稳,一步一步踏在这条熟悉却陌生的御道上。
他曾无数次走过这条路,身披禁军大统领之甲,持节令进宫议事,何曾像如今这般,步步如赴刑场?
身后没有副将随行,也没有旗纛鼓声,只有风声穿过长廊宫树,送来冷意,犹如无形的刀锋,割在他早已麻木的心头。
“今日之事,怕是……凶多吉少。”
蒙尚元心中冷冷一叹。
朝局早变,新党气焰滔天,林驭堂上位已久,自己不过是被贬之后苟存的旧人,又怎经得起这一场精心设局的攻讦?
禁军卫队长动手打人、扰乱宫禁、殴伤统领……这几项罪名叠在一起,就算换成别人,也难以辩清,更遑论他这个早就被看作“该收拾”的旧臣。
更遑论,林驭堂这一巴掌挨得,简直是撞上了新党的刀口。
“兵权不在,旧交将散……今日之后,大约就要被革去甲胄,逐出宫墙,再无回路了。”
他低着头,喉头一紧,却没有任何惧色。
他心里早已有了最坏的打算,甚至觉得,就算是天子亲自发落,只要能堂堂正正地站着领罪,也胜过窝窝囊囊地被一纸调令逐出军营。
“若真如此,那也罢了。”
太和御道之上,金砖沉稳,风静而肃。
蒙尚元默默随在郑福身后,步履沉重,沉默如铁。
他一言不发,郑福也不打扰,只是偶尔回头看他一眼,心下微微叹息。
许久之后,在御前东廊转角处,蒙尚元忽然出声,低哑而稳:“郑公公。”
郑福一怔,忙答:“哎,蒙大人请讲。”
蒙尚元望着前方金瓦龙檐,语气里带着些迟疑:“今日朝堂之上……许大人,还……是中相么?”
这句话他问得并不轻松。
许居正,三朝老臣,一向刚正,他心里始终敬重。
可近年朝局骤变,新党凌厉,许居正屡受打压,此番又值改风日……连他自己都觉察到了风向。
他今日虽不在殿中,可满朝文武都在,他若稍有耳目,自然该猜到今天的焦点,便是许中相之位——改与不改,去与不去,决定着整个朝堂的风骨是存是灭。
他问出这话,已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要说如今,还有什么事值得他蒙尚元关注,只怕也就只有这件事了!
“许大人现在……只怕已经不是中相了吧?”
他说得很轻,却压着喉底的沉重。
郑福转头看他,眸中微微动了动。
片刻,他缓缓点头:“确实,不是了。”
话音一落,蒙尚元的心,像被一把钝刀沉沉划过。
他果然……还是失了。
他眼神暗了下去,嘴角泛起一点苦笑。
“是了……”他喃喃道,“他那样的性子,在这朝堂上,是留不住的……”
他语调里没有多少讶异,只是满腹苍凉。
这一刻,他心底某处仿佛终于被掏空了。
连许居正都被罢免,那今日之局,便再无清骨可立。他蒙尚元,也就更无任何翻身之望。
可就在他目光低垂的那一瞬,郑福忽然又开口,语气轻描淡写:“嗯,不过不是中相了,倒也说不上是‘失了’。”
“许大人啊——如今,是大相了。”
蒙尚元的脚步猛地顿住!
“什么?!”
他抬头看着郑福,眼中震惊、疑惑、不可置信,一瞬齐聚!
“你说……他是……大相?!”
“大相?!”
郑福笑眯眯地看着他,缓缓点头:“陛下亲口任命。今日早朝,三相换其二,大相之位由许大人继任。”
“不是降,是升。”
“不是罢,是任。”
这一连串轻声的回话,却如滚雷震地,砸得蒙尚元站在原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嘴唇动了动,却久久吐不出一个字。
他本以为,许居正必然会被弃。
他甚至已经准备好听到“革职查办”之类的词语。
可现在——竟是陛下亲封为“大相”?!
他脑海中浮现出许居正苍老而挺直的背影,浮现出昔日朝堂上他冷然陈词、笔断谏疏的模样。
那样的人……竟然还在朝堂之上,而且更进一步了?
“可……可是……”他喃喃低语,“清流不是一直被压着么?左相……不是说要给林志远……?”
“那林志远呢?”他下意识又追问一句。
“他呢?他现在是什么职?”
郑福微微一怔,像是终于意识到这位旧将对朝局之变一无所知。
“林志远?”他语气平静,“什么都没有。”
“中相不是他,左相不是他,大相也不是他。”
“如今,他在朝中无职。”
这番话仿若一石激浪,狠狠砸入蒙尚元心湖之中。
他震惊地直勾勾看着郑福:“你说……林志远,什么都没有?”
“可他不是……不是左相了么?之前不是已经……?”
“嗯,是左相,”郑福仍笑,“可被罢了。”
“新任左相,是边孟广大人。”
“边孟广?!”蒙尚元瞪大了眼睛,“兵部尚书……那边孟广?”
“他不是……一向跟清流走得近?”
郑福点头:“正是那位。”
这一瞬间,蒙尚元几乎觉得自己耳朵听错了。
他只觉脑中一片混乱。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许大人成了大相,魏瑞成了中相,边孟广成了左相……”
“那新党——一个都没上位?!”
郑福微笑不语,只道:“今朝堂之局,大变如斯。”
蒙尚元呼吸急促,心中五味杂陈,许久才低低道了一声:“我……是真的看走眼了么……”
原本,他以为那位天子,已经彻底昏了头。
而如今……他竟然撑住了整个朝堂。
而且,不是靠王擎重,不是靠林志远,而是——一意而行。
午阳正烈,宫道之上,金砖烁光。
郑福目光微敛,望着身旁沉默许久的蒙尚元,终究轻声开口:
“蒙大人,您如今是不是想明白了些?”
蒙尚元收回看向皇城高檐的目光,点了点头:“想明白了。”
“嗯。”郑福声音低了些,像怕惊扰这份刚凝住的平静。
他顿了顿,才又继续道:
“许大人升了,边孟广封了,魏瑞也上了中台。”
“这般用人之断,陛下之志,倒是世所罕见。”
“可正因为如此……”他语气一缓,终说出那句藏在心底的话。
“今日的相位之选,清流这边,陛下实在是有所偏颇。”
“所以,大人您这事儿,从情理上讲,陛下怕是要偏颇新党一些。”
“蒙大人您,只怕要做个牺牲了。”
蒙尚元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脚步依旧沉稳,没有一丝犹豫。
“无妨!”他语声低哑,却清晰无比,“从我打了林驭堂那一拳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拳,不是给他的,是给这世道的。”
“我也清楚,朝堂这局,终究要有人来做个了断。”
他忽然笑了一声,极轻,像是自嘲,又像是终于放下心中那口沉石:
“清流若保得住,蒙某这一身甲,值了。”
郑福默然。
他从不是什么多情之人,太监身份使他比旁人更懂得审时度势。
可此刻听着这话,他的眼神却微微动了动。
片刻后,他忽而低声道:“大人……有些事您得知道。”
蒙尚元看了他一眼。
郑福压低了声音:“这回不是陛下要您下去——是陛下要保您。”
“宫里要整肃禁军,这是明面的话。但若真要整,您以为是林驭堂升,还是您升?”
“陛下不是不知您当年战功、如今之节。只是……”
他话未说完,蒙尚元便摆摆手,止住了他。
“郑公公。”他轻声笑道,“你不必再劝。”
“我心里明白,今日清流已经占尽了好处,这件事确实无法再偏袒我。更何况,我本来就犯了错!”
“边孟广能做左相,魏瑞肯接中台,许老还能登大相之位。”
“那我一个小小卫队长,就算死在这殿门前,也算不得什么牺牲。”
郑福怔了怔:“可您不是没机会……要真论起情分,陛下是记得您的。”
“记得?”蒙尚元轻叹,“但愿吧。”
“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说着,忽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前方那已现出轮廓的太和殿金檐。
“要是这天下真能因他而太平些,官道清明些,那我这点命——值。”
“真要打杀我,也好,流放也罢,只求他别再误信小人,别让王擎重、林驭堂那般人再得势。”
“若那一日到来,我便走得不冤。”
郑福望着他,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未出声。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曾经禁军大统领、如今被逼至死局的男子,比他见过的所有勋贵名臣,都更像一个“将”。
不是兵部里写在战功表上的那种“将”,也不是受封加爵、腰缠虎符的那种“将”。
而是那种,身在风雪边疆时也不退半步,站在风口浪尖时也从不低头的“将”。
……
太和殿门近在眼前。
红墙金瓦之下,那道高高的宫门早已敞开,御林军肃然列于两侧,甲胄森寒。
郑福再不言语,只低声叹了一句:“大人保重。”
蒙尚元未应,只整了整衣襟,抬头直视前方。
一步踏入宫门,阳光自他头顶倾斜而下,落在他肩甲之上,映出淡淡金辉。
他昂首挺胸,宛如一人对抗整座朝堂。
殿内,金柱苍穹之间,诸臣列班。
他缓缓步入之时,百官的目光如潮水般齐聚。
有人轻哂,有人惊讶,有人沉默以对。
新党那边,有人嘴角早带着胜券在握的笑意。
林驭堂站在列中,身披猩红,额角伤痕尚在,眼中却已然冷意盈盈。
清流那边,许居正、霍纲、边孟广却俱是一怔。
蒙尚元在他们眼中,是风骨犹在之人,今日入殿,只怕多凶少吉。
朝中局势虽变,但禁军毕竟特殊,动者极重,一不小心,便是将功者斩。
可他们没想到——他竟真被唤入殿中。
蒙尚元立于大殿中央,躬身行礼,朗声道:
“蒙尚元,奉诏觐见。”
声音清越,落地如金石,震得人心头一颤。
少年天子坐于龙椅之上,玄衣如墨,双眼沉沉,未语。
他静静地望着殿中那个高大的军士,神情平静无波。
一息,两息。
许久,才见少年帝王抬起手,轻叩案几,淡声道:
“朕知你来了。”
“今日之事,朕亦知晓。”
“但——”
他微顿,声音陡然一转,凌厉之中带着沉重:“禁军,朕会亲自整顿。”
“你……做好准备了么?”
一句问话,并无情绪,却落在所有人心头,宛如天雷一击。
朝堂再次寂静。
蒙尚元抬头,望着那位昔日曾肩披素袍与军中饮雪,如今却威坐九五之位的少年帝王。
他拱手一礼,朗声答道:
“臣,愿听陛下处置。”
“不论生死。”他目光灼灼,“唯求陛下记住一点——”
“禁军,不能落在小人手中!”
这句话出口,殿中再无人敢语。
一将孤身,风骨不折。
这,就是蒙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