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轻言语 作品

三百四十八章 第一位西天取经

【首次西天取经居然是由他下令完成的,治理黄河,通西域,政治手腕很硬#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下令西天取经的首位皇帝,42章经自此传入中国。他通过强硬的政治手腕创造了久违的繁荣局面:治理黄河1000多里,使其900多年未曾决堤;争夺西域,击败匈奴,让与汉朝绝隔65年的西域得以复通。此人便是东汉初期的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

刘秀建立东汉的第三年,与光烈皇后阴丽华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刘庄。少年时期的刘庄聪明睿智,深谋远虑,10岁便已通晓《春秋》。

公元39年,光武帝刘秀下令清查田地及人口数量,并以“度田不实”之罪诛杀了多位官员,引发了系列武装反抗,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

期间,一个不明来历的人物向陈留官吏递交一封书信,上面写有“河南及南阳不可问”,还留有“关闭”二字。陈留官吏便把此书呈交给光武帝,但光武帝也很疑惑“不可问”的原因。

年仅11岁的刘庄向光武帝提出自己的看法:河南是当今的帝都,南阳是皇帝的帝乡,有人以此警告官员不可不察,此书恰恰说明两地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刘秀于是听取刘庄的分析,彻查真相,果然如此。自此以后,刘秀更加青睐刘庄。这也说明刘庄极具政治天赋。

4年后,有人起兵造反,占据了元武城。刘秀便派出大将臧宫等人率兵围剿。然而,叛军虽被围困于城内,但因粮草充足,臧宫始终无法攻克。

就在刘秀与众臣商议破城之法时,15岁的刘庄献策,主张臧宫不要围城太紧,应该给叛军留出突围的机会。

刘秀再次听取刘庄的建议,叛军果然分散突围,最终全被臧宫消灭。凭借这一出色表现,刘庄被刘秀立为太子。

刘秀还让桓荣成为太子少傅,刘庄在桓荣的教导之下,学通《尚书》,并且非常尊敬这位老师。

继位之后,刘庄不仅经常亲临太学,而且每到府门之前都要放下皇帝的派头,下车步行,甚至还会按照师生的礼仪就位听讲。桓荣去世之时,刘庄更是脱下皇帝的衣服,亲自送葬,堪称尊师的楷模。

刘庄继位之后,展现出十分强硬的政治手腕。首先表现在严防外戚。他一改光武帝时期的柔道,所有舅舅的官职最高不过九卿。后妃的外家凡有显贵者,都要裁掉一人充当庶民看门。

就连刘秀的女儿想给儿子求个郎官,刘庄都是宁愿拿出1000万钱送给外甥,然后拒绝对方的请求。

他又根据光武帝生前的意思,划出二十八将于云台,但对自己的岳父马援却不予收入。

其实这是在告诉满朝文武,自己的目的就是要限制和约束外戚。所以刘庄一朝从未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其次,刘庄对官员的严苛程度在两汉的所有皇帝当中并不多见。曾有一名小吏误解了西域贡品的数量,刘庄查明账本之后,便亲自持杖责打小吏,直到有人求情方才息怒。

而面对一名小吏的过错都要亲力亲为的刘庄,对待位高权重的大臣则是更加严厉,尤其是对倚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和大臣。

比如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的窦林,因为贪赃枉法被刘庄下狱致死。就连功臣窦融也因管教不严而遭到罢官。

再次是限制以及打击宗室,尤其对待同姓诸王比较严格。比如自己的10个儿子虽然均被封王,但他们的封地相比于西汉时期就要小得多。

刘疆是光武帝的长子,曾是东汉的开国太子,后因母亲被光武帝疏远而主动让位。刘庄的母弟刘荆便在刘庄执政期间诬告刘疆造反。而刘疆根本没有篡位之心,刘庄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追究,甚至只字不提。

刘荆因此惶惶不可终日。为了保密,刘荆继续四处撺掇造反之事,结果又被告发。刘荆因为过于害怕,刺头入狱。但刘庄依然没有追究,可是刘庄越是如此,刘荆就越发害怕,最终在惶恐之下自杀身亡。

还有楚王刘英也曾造反,刘庄看在两人关系曾经不错,不忍诛杀。

但在之后发现了与刘英共谋的人员名单,其中既有大臣也有诸王,刘庄于是大兴牢狱,株连多人,满朝文武为之震恐。

刘庄对待公卿大臣虽然严苛,但对待百姓却非常仁慈。他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和徭役,还让官员劝课农桑,治理虫灾,甚至还把公田赐予贫民。

自己则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而且刘庄还是东汉第一位亲耕藉田的皇帝,曾在公元61年下诏亲耕。

在西汉平帝时期,黄河决口泛滥,但因战乱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刘庄于公元69年派王景治理黄河。

王景随后带领10万士卒和百姓,克服各种艰难,修筑了1000多里的黄河大堤。黄河在此后的900多年很少决堤,这成为刘庄执政的重要政绩。

而且各种惠民政策也让东汉初期的2000多万人口,在经过刘庄20年的统治后,激增为3400万。

这种繁荣局面与之后的汉章帝统治合称“明章之治”。

在光武帝重建汉朝之后,匈奴分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因为主动归附被刘秀册封,北匈奴则一如既往地与汉朝对立。

又因刘庄执政时期与北匈奴对峙,导致早已归附的南匈奴也有所动摇。刘庄于是与匈奴重新开战,同时与北匈奴对西域展开争夺。

公元73年春天,刘庄令窦固和耿秉等人出击北匈奴,耿秉在天山大败北匈奴。

班超又率三十六人先后击败了亲北匈奴的莎车、龟兹等国。北匈奴又在一年之后在今天的xj巴里坤湖大败。

东汉重置西域都护,与汉朝绝隔65年的西域至此复通。刘庄为后来彻底消灭北匈奴和控制西域打下了基础。

有一次,刘庄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头顶闪烁着白光,降临于宫殿。梦中的刘庄正要开口询问,金人便腾空而起,向西方飞去。后来有位博士告诉刘庄,梦中的金人可能就是西域的佛陀。

刘庄于是派人出使天竺,问佛道法,史称“永平求法”,这是中国与印度的首次直接往来。

使者最终从天竺求得《四十二章经》。由于佛经是由白马驮回,汉明帝便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可惜上天过于吝啬一位明君的寿命,刘庄年仅48岁,便中年离世。

【全真教丘处机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成吉思汗都要称呼他为真神仙#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流高手,全真七子之一。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的修为远比武学成就高深。

74岁高龄时,他远赴西域,跨越3万多里劝止杀戮。成吉思汗称他为“活神仙”。此人便是全真教掌门长春子丘处机。

在《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被描绘成一位武功高强、性格豪爽的道士。他与江南七怪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他与郭靖之间的师徒情深,都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并非以武功着称,而是以其深厚的道行和慈悲的心怀闻名。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自幼失去双亲,经历了诸多人间辛苦。他从童年时期就向往修炼成仙,这种向往可能源自他对超脱尘世的渴望,以及对道教教义的认同。

据说,丘处机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曾经多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然后一次次坚持寻找。

通过这种方式,他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和身心,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据历史文献记载,丘处机在19岁时便出家修道,独自在昆嵛山石门峪开始了苦修生活,目的是修炼成仙,解脱轮回之苦。

当时,王重阳的学识和修行境界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丘处机有幸与其相见,王重阳认为他非常人,于是将他收为弟子。

虽然最初丘处机并未直接拜师,但王重阳对他的勤勉好学和虔诚敬仰表示赞赏,这也为丘处机的最终拜师打下了基础。

在跟随王重阳的日子里,丘处机被其深厚的道教理论和修行实践所吸引。这种密切的师徒互动加深了丘处机对王重阳的敬仰和信任,最终他决定正式拜师。

通过王重阳的悉心教导,丘处机迅速领悟了全真教的精髓,不仅学习了全真教的内丹修炼之法,还深刻领悟了道教思想中的“无为”和“亲亲”等理念。他的修行天赋令王重阳赞叹不已。

王重阳羽化后,丘处机在陕西盘溪洞内苦修6年,后来又在龙门山精修7年。

随后,他继承王重阳的遗志,广收门徒,以山东半岛为中心,积极传播全真教的教义,并致力于全真教的发扬光大。大约在1208年至1214年之间,丘处机创立了龙门派。

这一信息主要来源于道教相关文献,但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龙门派是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之一。

通过广发度牒、建立宫观以及社坛讲道等方式,丘处机使全真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从一个小众教派发展成为北方地区的第一大教派。

金国与南宋都曾先后派遣使者邀请丘处机,但他皆不应召。除了传教之外,丘处机还致力于着书立说,以文字的形式将全真教的教义和思想传承下去。

例如《大丹直指》等书籍,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基本理论和修行方法,为后世的道教修行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根据《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派遣使者邀请丘处机。丘处机这次积极应召。尽管已经74岁高龄,但他毅然决定带领弟子长途跋涉会见成吉思汗。

他从山东境内出发,沿途经过河北、内蒙古、xj、中亚,最终在阿富汗的昆都士山西北见到成吉思汗,全程大约里。这一数字不仅展示了丘处机此次行程的艰辛和决心,也体现了成吉思汗对他的重视和召见的紧迫性。

当成吉思汗在八鲁湾行宫见到丘处机时,表现出了极高的敬意。他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与治国之道。

丘处机却实事求是地回答无法长生,但他向成吉思汗传授了道家养生之术,并讲解了治国理政的道理,主要倡导“清心寡欲”和“敬天爱民”的理念。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智慧和品格深感佩服,因此尊称他为“活神仙”。他不仅采纳了丘处机的建议,减轻了对民众的剥削和压迫,还赐予丘处机掌管天下的权力。

通过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会面的结果来看,“活神仙”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道教修行上的高深境界,更加彰显了他对社会的卓越贡献和广泛的影响力。

他那慈悲的心怀、非凡的智慧以及坚韧的精神品质,都使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那么,为什么成吉思汗会如此欣赏丘处机呢?其实除了丘处机本身的道行和智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因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蒙古帝国正处于崛起之中,成吉思汗急需一种能够稳定人心、巩固统治的思想武器,而丘处机所倡导的道家思想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因此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高度重视。

丘处机为何拒绝金国和南宋的邀请,却不远万里与成吉思汗会面呢?其实,这是因为丘处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锐洞察。

无论是混乱的金国,还是软弱的南宋,都不是未来的主角。与这两国合作完全没有前景可言。出于对全真教未来发展的考虑,他必须为教派的生存发展负责。所以,他选择与更有潜力的蒙古力量合作。

除此之外,还有个人的信仰与追求。丘处机作为一位道士和思想家,他更倾向于追求道教思想的传播和全真教理念的推广,而不是参与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