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轻言语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此时的灌夫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也没机会向武帝举报田蚡的秘密。

而且没过几日,灌夫就被判以杀头之罪。

窦婴对此非常愧疚,不惜重金恳求田蚡,但田蚡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窦婴最后只能不顾家人的劝阻,面见汉武帝。武帝认为灌夫酒后失言不足以判死刑,但并未当即下令释放,而是召开了一场辩论会,准备听听大臣的意见。

在辩论期间,窦婴说尽了灌夫的好话,田蚡则把灌夫的家族情况全盘托出,甚至污蔑窦婴和灌夫两人经常密谋不轨之事。

这场辩论最终以各执一词不了了之。但期间所发生的情况全被王太后探知。

王太后为了维护田蚡,哭诉自己遭受不敬,并且选择绝食向武帝施加压力。

迫于压力,武帝派人追查灌夫的罪行,最后确定灌夫的家族确实属于地方豪强。而窦婴却在辩论之时说尽了灌夫的优点,这与调查结果有所不符,并且犯有欺君之罪。窦婴因此被逮捕入狱。

当年,汉景帝在临终之前向窦婴颁发过一道遗诏,上面写到:“有不方便的情况,可以直接向皇帝呈报。”

窦婴没有办法,只能让自己的侄子向武帝报告,希望能够凭此见到武帝。结果负责保管档案的官员并未查到这份遗诏,却在窦婴的家中发现了这份遗诏。

但遗诏的盖印却是由窦婴的家臣所为,因此窦婴还被扣上了伪造诏书之罪。至于这份诏书的真实情况并无确切记载。

不久之后,灌夫以及他的家属全被处死。窦婴也因不断的诽谤和诬陷,使得汉武帝下定了将他致死的决心。最终于公元前131年被斩首示众。

不过,窦婴刚死不久,田蚡就突然病倒。重病期间,他的父亲田孺曾向武帝谢罪。他的家人请来阴阳术士进行查看,得出的结论是窦婴和灌夫索命。田蚡最终放弃治疗,不久后也去世了。

【东汉邓禹被称为常败将军,为何能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通过优秀的战略和政治眼光,他位极人臣,更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退隐。

此人便是有着“长败将军”称号的名臣邓禹。那么,历史中的邓禹究竟是怎样的人物?战绩并不出色的他为何能够位列二十八将之首?

公元25年8月5日,刘秀以汉为国号建立了东汉王朝,并在之后完成了华夏大地的又一次统一。

刘秀之所以能够有此成就,不仅是因为自身的硬核实力和好运,他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功不可没。而位于二十八将之首的便是有着“长白将军”之称的高密侯邓禹。

邓禹出生于公元2年,是南阳郡新野县人,即今天的hen省新野县。13岁时,他在新朝的都城长安学习,也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正在游学京师的刘秀,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王莽执政期间,混乱的政治改革影响到了各个阶层的利益,导致地方豪强和百姓揭竿而起。刘秀因兄长起义而躲避灾祸,邓禹因此和刘秀分隔数年。

后来,天下已经彻底大乱,刘秀号召人马响应兄长的起义,联合绿林军帮助刘玄建立了更始政权。

不久,在着名的昆阳之战中,刘秀大败新军,直接导致了新莽政权的灭亡。一时之间,刘秀的威名响彻天下。

更始帝便让刘秀前往河北招抚其他势力。邓禹听说此事,立即北渡黄河前往叶县,从此正式投奔刘秀,共创天下。

公元25年,此时的刘秀已经脱离了更始政权,并决定趁着赤眉与更始政权交战之机夺取关中。邓禹因此被拜为前将军,引兵西进。

次年正月,他翻过太行山,经过10天的猛攻,大破河东守军。更始帝随即派出10万大军攻打邓禹。

虽然邓禹初战失利,但他并未听取朱鲔的撤离建议,反而仅用三天时间便重整旗鼓。在更始军进攻之时,邓禹趁势猛攻,最终反败为胜,遂定河东。

刘秀随后建立东汉,登基为帝,定都洛阳。24岁的邓禹被封为大司徒。此时,更始政权由于遭受两面打击已经无力抵抗,最终被赤眉消灭。赤眉军则烧杀抢掠并占领了长安。

要论领兵打仗,邓禹的作战水平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其实并不出色,甚至还有一个“长败将军”的称号。当时的赤眉有数十万大军盘踞在长安,而长安在战争的摧残下已经空空如也。

为了补充粮草,赤眉军只能劫掠扶风。

邓禹抓住机会进驻长安,然而离开的赤眉军却被陇右的割据势力击败,再加上冰天雪地,冻死了很多士兵,只能选择再次折返长安。

邓禹因此遭遇了赤眉的背水一战,最终败走撤至高陵。

其实邓禹在失利之前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在赤眉军刚刚占领长安时,主要任务是烧杀抢掠,补充物资。刘秀曾下旨让邓禹趁机进攻,但邓禹并未听命,直到赤眉撤出之后方才入驻。

此时的长安已经空空如也,根本没有粮草补给。再加上赤眉军与邓禹背水一战,士气和人数方面均占上风。

邓禹在这场战斗中失利,撤至高陵时已是粮草皆无,军中士兵只能依靠野菜充饥。

刘秀见邓禹失利,立即下令让他返回,并嘱咐切勿妄动进兵。然而邓禹自认惭愧,依然多次派出饥饿的士兵攻打赤眉,结果全部战败。之后刘秀派出冯异前往关中代替邓禹。

邓禹执意联合冯异攻打赤眉。当时冯异认为应该诱敌深入,在前后夹击,只有这样方能获胜。

然而邓禹急于立功,直接派人与赤眉开战,结果又遭打败。

邓禹和冯异带人出击,最终损失3000余人,邓禹仅带24名士兵逃出,冯异也被击败并逃至鄠县。战后,邓禹深知犯下大错,随即上交了大司徒和侯印。

不过,仅过数月,邓禹又被刘秀拜为右将军。九年之后,天下平定,刘秀大封功臣,35岁的邓禹受封高密侯。

到了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为了追思父亲光武帝的诸位功臣,让人画出了28位开国大将的画像,成为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位列28星宿之首。

有人也许会有疑问,邓禹的战绩其实并不突出,甚至违抗命令犯下大错,为何能被置于首位?其实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名并非仅以战绩为标准。

虽然邓禹的作战水平并不十分优秀,但他更像张良和李善长这样的谋士,有着非常出色的战略和政治眼光。

比如在更始政权建立后,曾有诸多豪杰举荐21岁的邓禹加入,但他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并未动心,甚至多次拒绝邀请。而他在得知刘秀前往河北时,却立即动身渡河投奔。

在追随刘秀之初,他就曾建言:各方势力、军事庸人崛起,旨在发财图乐,并无深谋远虑。

于是他建议刘秀招揽四方英雄,并在之后为刘秀推荐了多位人才,这些人才均才智出众,为刘秀立下诸多功劳,其中多位将领名列于之后的二十八将之中。

邓禹还告诉刘秀,古代成大业者不在于土地的大小,而在于厚德裕民。如今天下的百姓渴望明君,只要取悦民心,必成大事。就此,他为刘秀制定了建立高祖之伟业、救万民于水火的战略基础。

邓禹自己更是贯彻这一路线,在赤眉军劫掠百姓之时,他严明部队纪律,每到之处都要慰劳人民,使得东汉政权得到了广泛支持。

刘秀曾给予邓禹这样的评价:“邓禹有云台之功,中与朕谋,谋为我决胜千里。”天下平静之后,邓禹便主动上交兵权,疏远名士,把主要精力用于侍奉母亲和教育子女。

而且他从不谋取私利,一切用于封地的建设。因此,刘秀和刘庄父子对他更加尊重。

汉明帝在邓禹病重之时甚至亲临探望,《后汉书》中也大加称赞:“渊博乃作司徒,名起帝略,赵定秦都,宣城至引,近其如鱼。”因此,汉明帝将邓禹放在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完全是出于邓禹的综合素质。

【东汉王朝的战争机器,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何屠城之后,没有被惩罚#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东汉王朝的战争机器——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多次绝处逢生,反败为胜。死后甚至被以王礼送葬,此人便是东汉的开国大将吴汉。

然而,一向厌恶残害百姓的刘秀,面对无害的投诚行为,为何只是简单地加以指责?吴汉真的是因为简单的泄愤才下此狠手吗?

公元24年,新莽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天下并未统一。曾经拥立更始政权的刘秀正在经营河北。吴汉听闻刘秀素有长者风范,便决心投奔他。

他经常来往于燕蓟之地,即今天的河北和Bj两地。在燕蓟期间,吴汉结交了许多豪杰,其中便包括当时的渔阳太守彭宠。

在刘秀经略河北之际,赵汉政权的王朗派人到河北招降。吴汉便以此为契机,说服彭宠响应刘秀,并在沿途斩杀了王朗的将帅,从此正式加入刘秀的队伍,被任命为偏将军。

刘秀的势力壮大后,便向王朗发起了连续猛攻。吴汉随即率军围攻赵汉的都城邯郸。王朗在逃跑途中被人杀死,赵汉政权至此结束。

战后,刘秀决心脱离更始政权,但当下之急是必须补充兵力,最佳地点便是幽州。然而,镇守幽州的正是更始帝任命的苗曾。

为了阻止刘秀壮大,苗曾必然会设法阻止。此时,邓禹向刘秀建议:“吴汉勇冠三军,谋略出众,是能胜任此任的人。”于是推荐吴汉执行征兵任务,吴汉被任命为大将军前往幽州。

苗曾听说后,果然对吴汉起了杀心。但吴汉仅仅带领20人前往苗曾处,以示弱来放松其警惕。苗曾果然未作防备,结果在出城迎接时被吴汉就地斩杀。

士兵见主帅已死,便立即投降了汉军。幽州各郡为之震惊,众多兵马纷纷归附吴汉。吴汉顺利完成了征兵任务。

当时,更始政权的将领谢躬在邺城屯兵数万,其部将刘歆前来侵犯。刘秀于是趁此时机让吴汉前往邺城。

但吴汉并未直接进攻,而是派人成功劝降了守城将领,不费一兵一卒便顺利入城。谢躬截击刘歆军遭遇失利,匆忙返回邺城。但他不知邺城已被吴汉占领,刚一进城便被吴汉杀死。

此后,吴汉每逢作战,必然冲锋陷阵,帮助刘秀扫平了河北地区的多股势力。刘秀在扫平河北之后建立了东汉政权,吴汉因功受封大司马,统帅全军。

刘秀称帝第二年,以吴汉为统帅,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吴汉从此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从公元26年到公元30年,吴汉征讨关中,5年之间平定了东方诸郡,收降士兵保守估计达20万。期间,为了振奋士气,吴汉多次带伤作战,虽然也有败仗,但最终都以反败为胜告终。

平定关中之后,吴汉又于公元32年跟随刘秀西征,将隗嚣围困于城内,但因久攻不下,军粮短缺,攻伐陇右最终以失败告退。

三年后,刘秀开始了平定蜀地之战。吴汉统军向公孙述的成家政权发起进攻,并于次年大破公孙述的大将,占领广都。随后吴汉兵临成都。

不久,刘秀书信告诫吴汉:“成都有10万大军驻守,切勿轻敌,一定要拖住对方,让其疲惫,待其精疲力竭之时才可进攻。”

然而,求胜心切的吴汉并未听命,让部将刘尚以万余人马驻守广都,自己则率领2万兵力进逼成都。

刘秀听闻后大惊,立即下令让他返回。因为公孙述一旦分兵,一面牵制吴汉,一面进攻刘尚驻守的广都,那么吴汉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得不说,刘秀的军事水平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