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吴小凤则嘴露出一抹微笑,轻轻摆了摆手,婉言推辞道:“家里事多,日后一定来坐。近来,住在这儿倒是颇为舒适自在,不知这饭菜是否合口呢?”
李源闻言,回应道:“不愧仙族底蕴深厚无比,自然是非同凡响。这里的一日三餐,皆是我往昔从未见过的珍馐美馔,美味至极!”
吴小凤轻点臻首,表示认同,接着说道:“近日家父外出,替家族守护资源之地,事务繁忙,而我也一直在忙于与族人们相互熟悉,联络感情,因此有所疏忽,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多多包涵。”
李源连忙摇头,笑着宽慰道:“无妨无妨,这些都不重要。”
李源嘴上这么说着,心里想着,仙族规矩是真多,吴小凤原来多么机灵调皮一个人,在仙族住了这么一段时间,说话都变得规矩了。
正说着话,只见吴小凤忽然伸手入袖,从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瓶子来。
李源见状赶忙上前接过,定睛一看,发现瓶子里,竟然装满了一粒粒圆润饱满的丹药。
只听吴小凤轻声解释道:“恰逢新年已过,我特意为你精心准备了这份厚礼。之前,听说你正在修炼蕴养内脏的法门,所以特地耗费心力炼制了这一瓶丹药给你。
此丹不仅能够辅助内脏更好地运转起来,而且还有强健内脏之功效,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让修炼效果更上一层楼呢。”
李源满心欢喜,对吴小凤连声道谢不止。
吴小凤看着他高兴的模样,不禁抿嘴轻笑一声,打趣道:“不过,这丹药可不能贪多!每天只需按时按量服用,每次服下三粒,一天共分三次服完,即可。
若是吃得太多,只怕会闹肚子,到时候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白费力气啦。”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而后又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气氛融洽而欢快。
待吴小凤转身离去之后,李源毫不犹豫地从怀中掏出那个精致的玉瓶,小心翼翼地倒出几粒,其上散发着奇异香气的丹药。
他凝视着手中那几颗圆润光滑,色泽诱人的丹药,心中暗自思忖片刻,看着真不是凡物啊!
然后将它们一口服下。
丹药入喉即化,化作一股清凉的气流,迅速蔓延至全身经脉。
没过多久,李源就感到一阵强烈的倦意袭来,双眼不由自主地缓缓合拢,身体也逐渐变得沉重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他便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之中。
在朦朦胧胧之间,李源仿佛听到自己体内,传来微弱而清晰的声响。
起初,那声音犹如涓涓细流,轻柔地流淌过五脏六腑;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如同奔腾的江河一般,汹涌澎湃。
然而,这种奇特的现象并没有让李源感到丝毫不适,相反,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像是被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每一寸肌肤,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之中。
就连四肢百骸也似乎得到了解放,彻底放松下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就这样,李源在一片静谧祥和的氛围里酣然入睡。
不知过去了多久,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时,他才悠悠转醒。
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李源只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全身上下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轻盈感。
他活动了一下手脚,感受着体内充盈的力量,心中满是惊喜。
随后,李源心念一动,唤出了属性面板。只见上面清晰地显示着:
【养心经:556/1000】
看到这个数字,李源不禁大吃一惊。
要知道,平日里他就算日夜不停地刻苦修炼,进展也是颇为缓慢。
没想到仅仅服用了几粒小小的丹药,一夜之间,竟然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其进步速度简直堪比三五天的埋头苦练!
惊喜之余,李源并未因此而满足。
他深知修行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继续借助丹药之力,坚持不懈地修炼养心经。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天后,李源成功将养心经修炼到了圆满境界!
此时的他,已经达到了目前【养心经】所能达到的极限,再无寸进之可能。
不过,对于这样的成果,李源已经非常满意了。
毕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实属不易。
养心经修炼至圆满境界之后,李源惊喜地察觉到,自身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异常顺畅。
仿佛空气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体内。这股充沛的气流让他浑身充满力量,跃跃欲试。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将胸腔撑得满满的,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到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上。
紧接着,他猛地张开嘴巴,用力向外吹出那口气。
刹那间,一股强劲的气流呼啸而出,犹如一阵狂风席卷而过,扬起了漫天的沙尘。
这些沙尘在空中翻滚飞舞,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黄色尘幕。
这一结果令李源大为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本仅仅用于蕴养内脏的法门,如今居然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攻击威能。
兴奋之余,他决定进一步测试其威力。
李源转身,快步走向不远处的一面墙壁。
站定后,他再次深深吸气,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气息呼出。
只听“噗”的一声闷响,一道白色的气柱从他口中喷射而出,直直地撞击在墙壁之上。
令他都瞠目结舌的是,坚硬的墙壁竟然被这道气柱硬生生地轰出了一个浅浅的小坑!
见此情景,李源心中暗自惊叹不已。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部功法的奥秘和潜力。
随即,他集中精神,唤出了个人面板。
面板清晰地显示着各项信息:
【养心经:1000/1000(可变异)】
【养心经(变异):0/2000】
【属性点:7101】
看着“可变异”三个字,李源不禁心生好奇。
一直以来,他还从未使用过这个变异功能呢。
此刻,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着他下定决心要尝试一番。
于是,他心念微动,下达指令:
【功法变异:养心经——大蟾经
【胃囊蕴养真气,威力不断增长,吐出无形无质的真气】
随着变异完成,新的功法名称“大蟾经”出现在面板上:
【大蟾经:0/2000】
李源只觉得脑袋一阵发蒙,突然间,他的脑海之中,竟然清晰地浮现出了大蟾经的具体功法!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不禁心中狂喜:“太好了!”
然而,兴奋之余的李源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
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虽然此刻脑海中已经有了大蟾经的修炼法门,但他并未选择立刻将点数加在上面以求速成。毕竟,只要按照记忆中的方法每日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完全没必要去强行加点。
太浪费属性点!
于是,李源开始按部就班地修炼起来。
为了加快修炼进度,他仍旧特意搭配了一些吴小凤送来的的丹药辅助练功。
就这样,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来到了第二天。
当李源结束一天的修炼,并查看大蟾经的进度时,却发现仅仅推进了七十点而已。
不过对此,李源倒也并不气馁,反而在心里暗暗思忖道:“这样的速度也算不错了,每天能有七十点的进展,照此下去,一个月之后想必就能将大蟾经修炼至圆满境界!”
随着春天的脚步逐渐临近,白昼变得越来越长。
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日,李源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练功。
就在这时,一阵若有若无的说话声,从院门口传来。
李源的听觉向来敏锐异常,尽管那两人说话的声音刻意压低,且显得有些鬼鬼祟祟,窃窃私语了。
但还是一字不漏地传入了他的耳中。
“我看呐,吴家这次恐怕是要有大麻烦咯!这周、魏、黄、陈四大仙族居然联手了,吴家那点儿可怜巴巴的资源,怎么可能守得住呢?”其中一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另一人闻言,则长长地叹了口气:“唉……谁说不是呢!但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吴家就算再落魄,好歹也能给咱们留口饭吃。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见势不妙,赶紧跑路呗。”
听到这里,李源已然明白过来,原来这两个人乃是吴家从外面招揽而来的门客。
只见那两位门客身材相仿,高矮胖瘦,几乎一致。
他们并肩而行,一路谈笑风生地,从李源所住的屋前走过。
然而,这两人的目光,却始终未曾停留在屋内的李源身上。
的确如此,吴家作为一方大族,招揽的门客众多,自然不可能每一个都相互熟识。
况且,又何必非要去认识所有人呢?
这时,其中一名门客突然开口说道:“吴家如今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想必,应该还是会有破局之法的吧。
我可是听闻吴大人身系朝堂,与当今那位…威震天下的武圣,徐大人关系匪浅呐!”
另一人听后,面露疑惑之色,不解地问道:“徐大人?这位徐大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啊?我怎么从未有所耳闻?”
先前说话之人见状,不禁露出一丝鄙夷的神情,然后解释道:“连徐大人你都不晓得?你这消息太不灵通了,这徐大人原本乃是宫中的旭公公,只因他本家姓氏恰好是徐,为了避讳当今圣上之名,所以才改称为旭大人。
而且,如今人家可了不得,已然成为了名震朝野的武圣,更是被圣上赐予了国姓为徐呢!”
听到这里,一直躲在屋里,静静聆听的李源心中暗暗将这些重要信息记了下来。
直到此刻,他方才知晓原来当今圣上竟是姓徐。
与此同时,李源不禁开始暗自思量起来:看这样子,吴家恐怕也是遇到不小的麻烦了。细细想来,那吴渊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曾露面了,也不知究竟是为何事所困?
只是眼下,李源深知自己身处他人屋檐之下,暂时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
唯有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方才有机会摆脱眼前困境,走出一条活路。
李源又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两位门客,心中暗自思忖着,他们还真是有些意思。
从方才的交谈之中,他竟然能够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虽然这些消息对于他来说或许并非至关重要,但也足以引起他的好奇心。
然而,以李源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武道经验来看,这两人的武道修为着实平平无奇。
不过,既然如此,他倒也不妨悄悄跟上去再听一听,毕竟发现不了自己的动作,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就这样,李源不动声色地尾随其后。
只见那二人边走边聊,其中一人压低声音说道:“吴大人向来被世人称赞刚正不阿,可如今……却怎会与那阉人徐公公搅合在一起?实在令人费解啊!”
另一人闻言先是一惊,随即露出一抹苦笑,轻声回应道:“兄台这话可莫要再说出口啦!
这里毕竟还是吴家的地盘,若是在外头,就凭你刚才那句对徐公公大不敬的言语,恐怕你的脑袋都已经掉了足足八次喽!
要知道,现如今那徐公公可是当朝的武圣啊,谁敢轻易得罪于他?慎言,慎言呐!”
那门客面色涨红,满脸愤慨地低声嚷道:“哼!不过就是区区一个阉人而已,说到底,也只是皇上身边的家奴罢了!能有如今这般地位和权势,还不是靠着皇上赏赐的那些资源,才被硬生生地给养起来的!除此之外,又能有何能耐?”
这番话传入李源的耳朵里,然而他,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因为他前不久还听闻过吴渊讲述过关于徐公公的种种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