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416章 学校求援

就在龚连山两口子忙着公司的事,一个陌生人却找上门来。

来人风尘仆仆,胡子拉碴。

都2000年了,还穿着蓝灰色的中山装。

他有些拘谨的自我介绍道:“我是赵光来的!”

“哦,赵光农场的?”

“不,我是赵光农机校的。”

龚连山立马重视起来。

这个学校在黑省的农垦系统是很有名的。

很多农场的农机技术员和机务队长机务场长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

最不济也是在这进修过。

这个学校在龚连山的心目中无疑是个圣地。

当年他在做学徒工的时候,就曾幻想过,能去赵光农机校上学就好了。

可惜,没有这个机会!

“我是学校的校长,我叫张士朝。”

“张校长,快坐,快坐。”

吩咐秘书沏茶倒水。

两人在接待区坐下。

龚连山给他散了烟,这才问道:“张校长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是有点事。”

原来,赵光农业机械化学校早在九六年就改名了。

叫“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

是一个中专学校。

学校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今还是一校多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学校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也得要解决自身的经费问题。

本身他们是有一定的经费的。

可这点经费早就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了。

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电教中心都需要更新换代。

可没钱只能干看着。

也因为没有钱,很多老师都想办法调走了。

不仅如此,老师的住房也是个问题。

无论是北安局还是总局,经费都有限,省里也是僧多粥少。

这段时间,张校长一直在省里跑经费。

可依然是没有成效。

有人给他出主意,说万荣集团的龚连山是你们北安局出来的人,你去找找他,没准比在我们这儿磨有效果。

张士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了过来。

龚连山详细询问了学校的情况。

原来,他们现在急需改造教学楼。

老楼是几十年前建设的苏式老楼。

经过多次地震,已经开裂成了危楼。

管局也知道情况,可是没有经费,他们也是干着急。

“需要多少经费啊?”

“如果维修的话……需要五十万左右……”

“建个新楼呢?”

“那就不好说了,咱们北安现在的建筑成本大概800块吧。”

龚连山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说道:“张校长,你现在住在哪儿?”

“我在教委宾馆。”

“这样,明天你来找我,我给你个明确答复。”

把张校长送走,龚连山就让秘书通知沈金凤过来有事。

沈金凤正在忙着,听说有事,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过来。

“啥事啊?这么急?”

龚连山把张校长找他求援的事说了,“你安排一下,明天咱们一起去赵光看看?”

“咋的?你要赞助啊?”

“家乡人求援,又是学校,这种事咱们应该支持。”

“我觉得还是以个人名义赞助吧,别牵扯公司,到时候这账目不好弄。”

第二天一早,龚连山就给张校长去了电话,说了要跟着他一起去学校的事。

张士朝激动坏了。

当即表示同意。

龚连山本想带着沈金凤一起回去。

可公司里的事太多,沈金凤根本就离不开。

他带着车去接张士朝。

俩人坐进后排,司机开车,一路向北。

车外晴朗的天空没一会儿又阴沉起来。

乌云压顶,噼噼啪啪的雨点就砸了下来。

一路上,张校长简单诉说了学校发展中的不易。

又着重介绍了学校的困境。

龚连山连连点头。

这年头早就开始流行外出打工了。

能耐着性子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的人,都是比较踏实的孩子。

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

农场子弟初中高中毕业后,没有什么太好的出路。

要么回乡当职工种地,要么给车主打工。

此外就是南下打工了。

能进入农校或者机校的孩子,都是想着毕业后能在适当的岗位上就业的。

可是就业的问题也很严重。

农场农机系统早就承包了。

农机技术员或者农机科科员早就一个萝卜一个坑了。

有运气好的,恐怕也得走走后门。

运气不好的,只能是失业。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学校就很尴尬。

扩大招生吧,很多人毕业就失业。

不招生吧,学校存在的意思又在哪里?

招生人数越少,学校越没有经费。

没有经费就没法办学。

这一环套着一环,真的很难。

当他们一路向北,来到北安城南的赵光镇,天空已经放晴。

轿车撵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溅起无数的水花。

在赵光镇的中心街道,一侧高大宽敞的校门竖立着。

“黑省农垦机械化学校”的大字竖在门头顶部。

门卫一眼看见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的校长,马上放行。

轿车驶到了办公楼前。

这是一栋老旧的三层红砖楼。

张士朝招呼道:“停在门口吧。”

两人下车。

司机把轿车开到一旁的停车位上。

在张士朝的陪同下,两人在校园里散步。

边走边介绍着情况。

教学楼果然是危楼了。

墙面裂开了一道缝隙,可以插进去手指。

再看其他的设施,果然是老旧的很。

他们边走边说,没一会儿,就有其他老师围了过来。

也跟在他俩的身后。

龚连山跟他们打了招呼,问起了情况。

这些老师也是七嘴八舌。

“张校长啊,你们这边还是要做一个改造预算,我们集团也要看看。如果金额太大,也需要想想办法。”

“行,行!我们这几天就做。”

当晚,龚连山谢绝了学校的宴请,自己去镇上的小饭馆对付了一顿,住在旅社里。

龚连山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市里。

直接去了北安局教育局。

跟他们了解赵光机校的情况。

当然,也得到了证实。

局里确实没有改造经费。

学校也确实困难。

听说龚连山是考察学校的,教育局马上热情高涨,说北安局下辖的学校都缺经费,要不要也下去看看。

龚连山一听,心里一紧。

婉拒了。

不然自己再多的钱也够他们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