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新概念数字汽车
1999年的11月中旬。
在意大利的汽车城都灵。
一座古色古香的古老大楼的门口,悬挂了一块中文木牌。
“中国万荣汽车意大利设计中心”。
而这座大楼的顶楼有一个房间,被万荣集团租赁了下来。
租赁期为十年。
这里有一部电话,一位意大利女孩是这里的雇员。
她唯一的工作就是用意大利语和英语接听电话。
第一句自报家门的话,就是,“你好,这里是中国万荣汽车意大利设计中心,请问您找哪位?”
然后记下对方的电话和事由。
并定期通过邮件通报总部。
这就是万荣设计的噱头。
目的是为了迎合国内崇洋的潮流。
而真正的设计中心就在哈尔滨。
龚连山提出了中产汽车的概念,这是从消费定位角度提出的。
而从汽车本身来说,他提出了数字车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从移动通讯行业借用的。
如今的世界,正在全面普及2g通信技术。
这就是把当初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不仅电信行业在宣传这个概念,广播电视行业也在拿数字说事。
就在今年,央视就在国庆大典上,使用了全高清数字电视技术,现场直播了阅兵式。
此后,还专门开辟数字频道,播放全高清数字电视节目。
手机和电视,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东西。
因此,人人嘴里都说着数字数字。
具体是怎么回事虽然搞不清楚,可是数字这个概念已经有了。
而在汽车行业,一直就是机器动力之美。
好像跟数字没啥关系。
龚连山作为重生者,当然知道,未来数字汽车就是发展方向。
自己作为一个行业新人,想要在传统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太难了。
必须要通过一个东西来赶超。
那就是时下很流行的数字概念。
对,就是数字汽车。
当然,他的这个数字汽车只是基于现在技术范畴的数字汽车。
比如,2000年之后,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导航技术。
其实,gps民用技术已经对外开放,国外的很多车企都开始重视这个技术。
而大规模使用的还很少。
龚连山要求,万荣汽车的车载导航技术直接同凯立德合作。
此外,在导航主机上除了集成收音机、dvd外,还集成了蓝牙技术。
在万荣汽车的后座上还各有一块显示屏。
三屏可同步播放内容,也可单独播放。
配备蓝牙耳机。
既可联动,也可互不干扰。
比如,可同时看导航,但播放娱乐节目时,可各自播放。
当然,龚连山还提出,安装倒车影像系统。
除此之外,龚连山还跟搜狐公司合作。
可通过车载无线转发技术,连接到互联网上,可查询新闻、天气、道路信息等内容。
这个技术简单的解释就是,在每个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附近的转发器会把有关内容自动转发到万荣汽车的小型电脑上。
当人们打开电脑查询时,可立刻获知相关信息。
反正就是一个车载互联网的意思。
当然,严格说,这是个假互联网。
它只能主动提供特定范围内的内容。
比如,你要看电影或者其他视频节目,就没办法从互联网上看了。
此时,只有大城市才开通了2g网络。
有些地方还是模拟信号呢。
在这样的数据传输条件下,不用信息转发技术是不行的。
不管怎样,有了这个技术的加持,万荣汽车的数字汽车算是有点意思了。
至少别人没用这个技术啊!
搜狐公司也愿意给万荣汽车提供这个
服务。
为啥?
这还是首次汽车用户参与到互联网上来,这是首创啊!
不说别的,这噱头就够唬人的。
就在双方确定了合作关系,万荣集团跟heb市府合作,在市区所有路口建设信息转发器的消息一下子就爆了出来。
从哈尔滨传到全国各地。
在省市电视台的推波助澜下,央视也播出了这个消息。
这下,躲在哈尔滨偷偷建设发展的万荣汽车就进入了老百姓的眼中。
报刊也跟着大肆宣传,万荣集团打造数字汽车的消息甚嚣尘上。
国内各大车企纷纷发表意见和看法。
哈飞、一汽和华晨这些东北车企,要么闭口不言,要么说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说的都很婉转。
而其他地方的车企就不是很客气了。
比如沪海、花城、芜湖、合肥等等,基本是嗤之以鼻。
“我们只听说过数字电话、数字电视,还真没听说有数字汽车。这只是一个概念,想要实现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那意思很明显,这就是扯淡。
就在社会上各种言论泛滥,各种不看好的声音盛行的时候,万荣汽车事业部的员工正奔走在各个配套厂家之间。
监督着厂家的试生产。
万荣汽车的首款数字汽车是辆城市越野车。
也就是人们称呼的“suv”。
它是兼顾了轿车和越野车的特点。
既有轿车的舒适性,也有越野车的通过性。
车架底盘是由一汽代工的。
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生产。
发动机和变速箱是进口货。
这没办法,这会儿国产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还真不稳定。
其他的内饰、大灯、车机等等各有厂家配套。
在京城搜狐公司的实验室里。
转发器在接受了网络传输的信息后,等待接收信号。
一台车载电脑出现在100米内,转发器接收到了车载电脑的信号,自动下发信息。
龚连山和张朝阳看着车载电脑屏幕上流水般刷新的信息,都很激动。
转发接收系统研发成功了。
这是现阶段解决数据传输瓶颈的技术。
当然,到了3g技术时代,就不再需要转发技术了。
尤其是大城市。
可这个技术在偏远无人区依然有效。
比如,在沙漠或者荒山、原始森林等地区。
只要你持有接收器,那么就能定时被转发一些时效信息。
增加工作人员的生存几率。
当然,这个技术在特定的园区也是有用的。
比如,每天定时下发工作指令等等。
这些都是后话。
其实,龚连山还想到了这个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
比如战场情况通报,作战指令下发,定时与接收器应答。
无应答则说明已经阵亡等等。
这些是未来开发方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