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活着就是胜利
龚连山安排了手上的工作,直飞京城。
搜狐公司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一场研讨会。
会议的主题是“出路”。
是的,就是出路。
张朝阳和龚连山都坐在主位。
下面都是公司各个部门的骨干。
当张朝阳说到今年暂停新项目的研发,节约经费,准备过冬的时候,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站了起来。
“张总,我们网络实名项目难道也要停吗?”
“停,所有项目都要停。”
张朝阳回答的很坚决。
而龚连山却一直盯着那个青年。
龚连山发觉,这个面容有些青涩的人,不正是红衣教主吗?
等等,什么网络实名?!
龚连山低声问张朝阳,这个项目是什么?
“我们正在开发的一个项目,就是在地址栏里输入中文,就能找到网站的技术。”
龚连山一听,明白了。
这个功能他用过,好像叫“3721”。
这是一个付费搜索项目。
中文域名与万维网域名绑定服务,这是个挣钱的事。
“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程序已经完成,就等着测试了。”
红衣教主回道。
“张总,这个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那就进入测试吧,其他的暂停。”
龚连山一句话,挽救了网络实名项目。
不,准确的说,避免教主出去创业才对!
“这个技术专利是谁的?”
张朝阳低声回道:“是他带着创意来搞这个项目的。”
“给他一笔钱,买下这个创意!”
“哦,这跟咱们现在的策略不符啊!不是要过冬嘛?”
“是要过冬,但是有好项目也不能放过。”
张朝阳知道龚连山的眼光。
见他这么肯定,也点点头。
“好,我跟他谈谈。”
有人见红衣教主的项目还能继续搞,他们也鼓噪起来。
也想得到这样的机会。
龚连山开口了。
“你们都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专家,比我专业。咱们搜狐在国内已经走在了互联网的前列。请你们看看周围,瀛海威出现了危机,他先倒下了。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互联网的冬天要来了。”
龚连山先声夺人。
一下子把这些技术拿手的专家们镇住了。
“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互联网时代的前夜。”
“只有我们活着,才能看到黎明,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寒冬,没有人再愿意投资互联网,这是大趋势。”
刚刚获得继续研发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
红衣教主的内心一个劲儿的翻腾。
他本来有心在今年适当时候跳出去,想要自主创业。
听老板的意思,外面的环境可不怎么好啊!
蠢蠢欲动的心逐渐的平静下来。
自己还是在公司里再混几年吧!
龚连山提出,搜狐网站改版,做成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
结合搜索引擎技术,再加上网络实名和红围脖的相互深度捆绑,让上线用户深度依赖搜狐。
用以应对接下来的互联网危机。
经过龚连山一顿分析和说教,搜狐中高层都意识到,互联网行业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
自己再不努力,恐怕就得转行重新就业了。
搜狐公司的办公室开始彻夜亮灯。
员工们加班加点的工作,就是为了应对危机。
在搜狐开完会,龚连山和张树新又见了一次。
这次不仅张树新来了,姜作贤也来喝了两杯。
三人见面的地方,正是几年前他们三人一起喝酒谈事的街边饭店。
坐在靠窗的桌子,三人都很感慨。
四年前,他们还都是对互联
网充满向往的人。
可现在呢?
张树新两口子的瀛海威办不下去了。
“唉,感觉浪费了四年时间,一事无成。”
张树新有些气馁。
龚连山举起酒杯跟他俩碰了一下,说道:“不,是你教育了中国网民,也是你带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这个历史地位不会因为你办企业失败就消失了,会一直在。”
张树新顿了顿,一口干了杯中酒。
这次相聚可能是一种怀旧。
也算是践行。
“你们有什么打算?”
“我们俩想出去走走看看,散散心。至于以后怎么样再说,世界变化太大,我们有点不适应。”
龚连山点点头。
预祝他们旅行愉快。
从京城回来,时间已经来到了三月中旬。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反常。
比如江浙一带,出现持续的强对流天气,降雨量比往年增多。
而山东地区气温比往年高出一两度,降雨量增加更高。
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干旱迹象,西南地区较为严重。
总体上看,就是气候反常。
一进入四月份,黑龙江全省进入了春播季节。
气温普遍比往年要高,多少下了几十毫米的降雨。
对春播影响不大。
不过,黑省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局多次发布了气象异常的预警。
这年头,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咱们虽然已经有了气象卫星,可是相关技术指标与国外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不过,气象专家已经预测出今年可能有暴雨极端天气。
只是,这会儿的老百姓对天气预报都不太当真。
为啥?
因为不准。
预报十次,能有一次准确的就不错。
因此这些预警也没人当真。
也只有全国方总发出了警告。
让各地有防汛准备。
万荣集团倒是准备的太充分了。
到现在为止,龚连山又购进了一批推土机。
这些都是为了抢险预备的。
不仅如此,他还让集团办公室跟哈尔滨食品厂联系,购进了大批的面包和火腿肠、榨菜等等应急食品。
他的怪异举动让集团高层出现了不满。
有人跑到沈金凤面前告状。
“沈总,你是不是得说说龚总啊!这么造钱不是个事啊!”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而龚连山知道后,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
宣读了防汛指挥部的相关文件,以及集团积极响应的原因。
“咱们集团就在江边,要是有洪水,第一个遭殃的就是我们!”
“同志们呐,咱们得居安思危,咱们要有自救精神。”
“真要是大水来了,想靠着政府来救是不现实的。”
“现在通知下去,购买细沙,装成沙袋备用。各公司各厂区都自行准备,不能马虎。”
好嘛,不仅没有减少发疯,反而变本加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