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糖厂彻底趴窝了
这段日子,龚连山每天去单位转一圈,回来就陪老头老太太喝喝茶,晒晒太阳。
目的就是让他们不孤独,主打一个陪伴。
已经大半年没听到动静的老家,又传来了消息。
赵光糖厂彻底趴窝了。
原因是今年开春,北安局下辖各农场的甜菜种植面积太少了。
这还是他们碍于面子,不得不咬牙种了些。
糖厂一看这种情况,还不够自己一次开机的,干脆彻底停产吧!
也别让职工费那个劲儿了。
既然搞甜菜大家都没好处,那还干啥?
报告打上去,管局也是没办法,只得同意停产。
各农场停止种植。
都开始改种苞米了。
邢涛叹了口气,这口酒说什么都喝不下去了。
龚连山也觉得茅台的滋味发苦。
“唉,糖厂早晚都得黄,可能早点黄反而是好事。”
龚连山这话让邢涛心里不得劲儿。
其实,从他的内心来讲,是希望龚连山能救一救,哪怕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也算是出过一份力。
可龚连山就是不愿意投资,他心里一直有疙瘩。
别说邢涛心里不得劲儿,龚连山自己心里也觉得不好受。
赵光糖厂是北安局少有的工业企业。
如果它都倒了,那么管理局也就不剩下啥了。
虽然在八十年代末,北安局几个农场都开始搞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
可到现在,这些乳品厂也遇到了很大的困境。
尤其是面临要入世的压力,让这些加工企业都人心惶惶。
新闻上还一天天的老嚷嚷狼来!
搞的国家上下都紧张的不行。
大金牙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有心出去走走。
龚连山和沈金凤也不好阻止。
大金牙和范丽萍想回苏河农场看看,待上几天。
龚福廷老两口本想跟着一起,可家里孩子多,他们都走了也不放心。
爷爷奶奶在家,姥姥姥爷回老家。
老家也没啥人了,只有些邻居在。
大金牙的意思,自己死里逃生,看一眼少一眼了。
还是回去。
龚连山亲自开车带着他们老两口回三队。
很自然的,得住到刘海洋家里。
对于老邻居回来住两天,刘海洋当然欢迎。
他这几年已经翻身了。
当初获得龚连山的支持,买了拖拉机。
在连队两三年的功夫就抖起来了。
自己承包的土地面积也大了。
每年在农业上虽然利润不高,可是副业上能挣钱啊!
比如说,他现在家里养鸡养猪,一年能挣个几万。
一到三队,老同事们就上来嘘寒问暖。
大金牙两口子感叹道:“我们都不想回去了,还是在家好啊!”
要不说中国人都恋家呢!
这亲情和人情就是本质。
当晚,刘海洋家来了很多人。
都是来看望大金牙两口子的,当然,有些人是看在龚连山的面子上来的。
不管是看谁来的,都对大金牙进行了安慰。
都说沈叔这事过去了,必有后福!
大金牙也是老狐狸。
他能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吗?
他回道:“后福不后福的我就不想了,前面跟着连山他们已经享福了!”
既把闺女姑爷夸了,也说明自己的豁达。
老头不能喝酒,只有范丽萍和龚连山陪着大伙儿喝了点儿。
来人中也有些其他目的的。
比如平时因为些小事跟刘海洋闹生分的,趁着这个机会来和解的大有人在。
当然,这里也有跟龚连山套近乎的。
想着能得点什么好处。
虽然大家彼此间心照不宣,可面子上还是得过得去。
龚连山一回
到连队,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般,传到了场部。
苏河农场的场长书记第二天上午就在三队现任队长的陪同下来了。
在刘海洋的介绍下,龚连山跟他们一一握手。
该招待就得招待。
把领导们让进屋里。
大伙儿围坐在靠边站旁。
都说些场面上的话。
自从龚沈两家离开农场到外面创业,这一晃都快十年了。
农场和连队的领导都换了好几茬儿了。
不仅龚连山不认识,大金牙他们老两口也不认识。
不过,这也不影响他们这些父母官来看望返回家乡的企业家。
说了些欢迎回家乡多走走多看看,带动家乡共同致富的话。
龚连山当然表示只要时机合适,有合适的项目是要考虑的。
上午把这些人刚送走,下午就又来了一批人。
龚连山一看,立马头疼了。
这些人是管局的人。
虽然不是局领导,可却是北安管理局招商局的人。
这样一来,龚连山原本想让老丈人在老家玩几天的想法破灭了。
确实不安生啊!
大金牙看着也烦。
第四天,大金牙就张罗着回去。
真还不如在哈尔滨呢!
至少在哈尔滨没人来打扰啊!
龚连山拉着老丈人丈母娘回哈尔滨。
刚到北安就被拦住了。
北安局领导知道龚连山回来了,说什么都要请他吃饭。
老头老太太没办法也跟着参加了宴会。
他们吃了点东西就回宾馆了。
领导们见老人走了,这才放开了话题。
当然离不开赵光糖厂,也离不开招商引资。
大有龚连山不投点什么走不了的架势。
他们只要一提糖厂,龚连山就不接话,搞的大家都很尴尬。
后来,龚连山被他们搞的心烦,才不得不出主意。
“各位领导,不是我龚连山忘本,而是国有企业已经到了彻底转型的时候了。死抱着以前的路子是走不通了!”
陶局长点点头。
他就怕龚连山不说话,只要你发表意见,我就赞同,看你咋办?!
“是要转型,那你看,我们要怎么转?”
在场的领导们都看着龚连山,想看看这个大老板能说出点啥来?
“这个……”
龚连山猛地想起,好像前世糖厂卖了,卖给九三油脂了!
对,对,我咋把这事忘了呢!
龚连山眼睛一亮。
“咱们北安局十几个农场,每年的大豆产量有十几万吨吧?”
农业处的领导一听说到他的痒痒肉上了,赶紧接话道:“去年18.5万吨!”
“你看,18万吨的总量,咱们深加工的有多少?”
“咱们垦区有食用油加工厂14家,管局直属的一家,其他13家都是各农场的。”
“经济效果怎么样?”
“这个嘛……”
主管工业的处长摇摇头。
“局直属东方油脂厂92年建成,到现在累计销售收入近四个亿,亏损五千多万!干下去了。”
“不光是你们,你们看看九三!”
龚连山这下找到了思路。
“九三的日子也不好过啊!他们的合作方耍赖了,不跟他们合作了,他们现在的办法是11个农场共同入股,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我们糖厂不干了,改成油脂厂。把东方油脂也合并进去,全局各农场参股北安油脂。就凭你们每年20万吨大豆原料,只要进行深加工,就能闯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