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真费钱
时间一晃就过了一个月。
东北数九寒天,天寒地冻。
研发部的技术员们早已去了全国各地的配套工厂。
既有生产柴油灶的厂家,也有生产发电机的厂家,还有生产蒸锅的厂家。
龚连山坐在办公室,看着手上的报表。
自从开始研发炊事车以来,从集团拨下来的500万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
不说别的,光是汽车底盘他就进了好几个厂家的十几个型号。
哪个底盘更合适都要试过才知道。
此外,定制设备更是要求繁多。
花钱更多。
比如说发电机吧。
一般民用小型发电机都是汽油的。
而炊事车的发电机需要柴油发电机。
既要体型小,还要发电功率大。
此外还得自带变压器。
发电机既要有220伏和110伏交流电的接口,也得有直流电压的输出口。
原因就是,炊事车在做饭的时候是炊事车,不做饭就是电力保障车。
可随时给指挥部提供电源。
你说,这样的发电设备是不是要特制?
再有就是蒸锅。
说是锅,其实是电蒸柜。
里面既可以蒸米饭,也能蒸馒头。
还必须要一次性能蒸100斤米饭和400个馒头。
这就需要大体量的设备。
一般厂家没有这么大的,这也需要定制。
此外,在操作台上部的抽油烟设备也需要订制。
既要求功率大,还要求好清理,排烟顺畅。
排烟管道也需要特别处理。
要绕到车底排出。
如果在车顶排放,那么无异于自己暴露目标。
对于味道的处理和消散也要考虑。
你以为柴油灶很简单?
行驶在战场上的炊事车,需要很强的防颠簸能力。
柴油灶的油料密闭和安全都需要重新设计。
还有炊具的存储,防止掉落和丢失等等,这都是技术!
此外,还有开水机,储水罐,热汤桶,哪一样不是高科技的体现?
这都是钱啊!
正在龚连山为研发资金发愁的时候,公司财务拿着单据小跑着来了。
“龚总,发电机厂要求咱们打款!”
“多少?”
“三十万。”
“啊?这么多?他们要钱干啥啊?”
财务小姑娘摊摊手,龚连山这个郁闷啊!
钱,钱,钱,你们把我掐死得了!
他叹了口气,在单子上签了字。
等人走了,他才拿起电话。
“媳妇儿,忙吗?”
“有事就说!”
“没钱了!”
“又没了?!”
沈金凤的嗓门高亢了几分。
“可不,真费钱啊!”
“研究个炊事车这么费钱啊?”
沈金凤当初答应给钱搞研发,不仅是爱国情怀在作祟,还有就是认识不足。
她以为给个几百万也就差不多了。
谁知道一个月就烧了500万!
我的妈啊!
这速度?!
“再拨500万过来。”
“没有,马上就要发年终奖了,最多再给200万!”
“200万?那哪儿够啊?!”
龚连山的嗓门大起来了。
“你还跟我吼?!200万也没有了!”
“哎,哎,别啊!200万就200万吧!”
夫妻俩为了研发经费的事,可没少有这样的争执。
挂上电话,龚连山叹了口气。
这200万也不知道能不能支撑到过年。
铃铃铃……
电话响了。
他接通一听,熟悉,老贺!
“哎呀妈呀,老贺啊!
你可坑死我了!”
“哈哈,咋了,我还能坑你?!”
“还说咋了!”
龚连山这段日子的火气都发在老贺身上了。
“你给我这个差事可坑苦我了!太费钱了啊!这才一个多月,我已经投进去500万了,连个泡泡都没冒一个啊!”
“小龚啊,你往长远看!要是研发成功了,全军采购你的车,你说那是多少钱?”
老贺见龚连山叫苦,他赶紧画大饼。
“咱们企业要有长远眼光,是不是?想想以后!”
“唉!”龚连山还能说啥?
自己投都投了!
不过,他现在多少也有点后悔。
他也是没想到一搞起研发来会这么费钱!
到现在是进退两难。
再说,自己已经签了合同了,要是半途而废,那真是里外里不是人了。
“小龚啊,钱都是身外之物,后面国家会补偿你的,这个请放心。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啊?”
“钱……”
“钱的事不算,这个我解决不了。你们现在进度咋样了?”
“正在各个配套厂定制设备,年后可能就先出一个样车,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不急,咱们还有时间!”
老贺倒是轻松挂了电话,龚连山仔细一琢磨,他是啥问题没解决啊!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时间一点点的临近了九七年的元旦。
电视里一直在宣传今年港岛回归的事。
中国人都倍感自豪。
龚连山一家也是这样。
对于港岛回归时要不要去一趟,龚连山是支持去的。
毕竟是历史性的时刻,能亲眼见证当然好。
可又想到研发的事,去的心思又淡了。
1997年1月1号,元旦。
万荣集团张灯结彩。
龚家大院门前也挂上了灯笼。
鲜红的春联也贴上了。
家里老头老太太包了饺子。
不管儿子有多忙,都喊回来吃。
夫妻俩在集团开完了茶话会,直接回家了。
一进门,三个半大小子就迎出来。
正是13岁的臭蛋,10岁的沈从云和龚万华。
已经5岁的小女儿龚万桂也跟在哥哥们身后,嘴里“爸爸、妈妈”的叫着。
臭蛋已经上初一了。
此时的他已经能跟爸爸妈妈平等的对话了。
他早就有了小大人的模样。
“爸爸,今年寒假,我同学想去咱们工厂参观,可以吗?”
“可以啊!你要去参观就让妈妈统一来安排。”
“好的!”
沈金凤点点头,认可了这件事。
龚家的饭厅里。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猪肉馅的水饺,满屋子飘着香味。
姚凤仙提起了远在莫斯科的老儿子。
“唉,也不知道他吃上饺子没有!”
“你呀,就是瞎操心,他能不吃嘛!”
龚福廷嘴上说老伴瞎操心,自己心里也很惦记。
范丽萍却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金华有没有饺子吃。”
“你们这些老娘们啊!唉!”
大金牙抱怨了一句。
铃铃铃……
“喂?”
沈金凤接起电话。
“金华?你说什么?你回来了?在哪儿?”
“京城?你个死丫头,回来了也不说一声。赶紧回来,咱爸妈都想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