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想差了
整个7、8月份,万荣集团除了生产样品车外,就是在市委的指导下,成立党组织。
在民营企业里成立党组织,全国还没有先例。
一开始,龚连山两口子以为这就是嘴上说说。
谁知道,大会之后没几天,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就找上门来。
在整个万荣集团里排查了一下,有党员二十三人。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建立党支部。
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哈尔滨的不多。
可先在万荣党支部过组织生活。
关于支部书记的人选,经过组织部的慎重考虑,就选择老武了。
老武是老党员了,退休后离开了苏河农场,成为万荣集团的老员工。
他有威信,有能力。
至于龚连山嘛,他还不是党员。
不过,有了支部,早晚都要把他发展进来。
在集团办公楼里,拨给支部一个办公室。
每当他们有组织生活的时候,龚连山和沈金凤就大眼瞪小眼。
两人都没资格参加。
有点闹心啊!
却说龚连山。
吹雪车定型之后,样品车也出来了。
于是他购进了汽车底盘,开始了批量生产。
沈阳那边订制了200台发动机。
也就是说,他的吹雪车能生产200台。
这种车属于特种车辆。
价格是很贵的。
一台车都得几十万!
八月份,万荣厂试生产了十台车。
九月份,产量就逐渐的高了。
生产了三十台。
这四十台吹雪车停在机器厂的大院里,工厂也不敢生产了。
这玩意成本太高。
龚连山一琢磨,得先卖出去收回资金再生产。
他给老弟去了电话,让他问问老毛子要不要吹雪车。
并把吹雪车的录像片和照片,技术文件一起空运到莫斯科。
得到的结果是要看样车。
9月底,样车就上了国际列车,直奔莫斯科。
龚连山原本对这趟列车是不放心的。
因为,他知道前世九三年发生过列车大劫案,伤过人。
所以,他一直叮嘱老弟往返中国坐飞机,别坐火车。
龚连河也听话。
不过,也不知道是他的消息闭塞,还是什么原因。
这趟车到现在也没发生什么劫案。
可他还是不放心。
这次运样车,他不得不用火车。
去国外谈生意,他要不去还不放心。
于是,他有意带着公司的几个押运员一起行动。
这样保险点。
这趟车的始发站在京城。
几人购票上车。
坐这趟国际列车的,大多是去莫斯科当倒爷的。
倒什么的都有。
他们包了一间软卧。
四个人。
龚连山心里有事,警惕性也高。
安排他们三人轮班休息。
在他们的行李中还有一些防身的器械。
去餐车吃饭都要留下人看家。
就这样,火车很快就离境了。
进入了蒙古国境内。
此时,中国的乘务组被换了下去,换上来的是蒙古人。
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情况下,他们安全的过了蒙古国境。
到了蒙俄边境,蒙古人下去了,上来了俄罗斯人。
不仅有俄罗斯大妈乘务组,还有带着武器的俄罗斯军警。
安全感十足。
龚连山还是不放心。
在餐车吃饭的时候,就听附近的中国人在闲聊。
说起了这趟列车的往事。
到了现在,龚连山才明白咋回事。
这趟国际列车确实出过事。
不过,那是在今年的五月份。
有歹徒
上车抢劫的,还发生了强女干的事。
不过,此后三国都加强了戒备。
管理严格起来。
也就没人敢再干了。
听到这个消息,龚连山干咳一声。
看样子,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事情都发生了,自己还不知道呢!
到了莫斯科,龚连河的公司和万荣集团办事处就联合搞了个产品展示会。
两边都联系了各个独联体国家的特种车辆销售商。
一个星期后,来了四十来人。
现场对吹雪车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还现场点火试车。
这种形式的清雪车确实少见。
可一谈价格,他们都摇头。
为啥?
太贵了!
他们这些国家现在就缺钱。
冬季打扫积雪的是市政部门,都是靠拨款的。
这个价格人家根本就卖不掉。
这些人该吃吃,该喝喝,一谈进货都不要。
龚连山有点傻眼了。
他费了这么大劲儿,就是觉得这些独联体国家需要。
东西是好东西,可是他们没钱。
更重要的是,龚连河暗中打听到消息。
俄罗斯军工企业受到了万荣吹雪车的启发,他们已经开始研究用废旧飞机发动机来改造成吹雪车了!
我去!
我尼玛抄你们的作业,你们也抄我的?!
龚连山立马知道,自己没机会了。
你看国内直接用飞机发动机不行,那是因为咱们国家能源紧俏,没有多余的煤油用,价格也贵。
可俄罗斯呢?
他们的石油跟不要钱似的,呼呼往外冒!
煤油随便用!
跟水一样。
他们直接就用飞机发动机改造,花不了几个钱!
“唉,回去吧!没戏了。”
样车又打包装车拉回国内了。
这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可不短了。
龚连山直接飞回去了。
十月的天气在东北已经开始入冬了。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
他回到哈尔滨的时候,一场淅淅沥沥的清雪就飘了下来。
哈尔滨环卫处对万荣吹雪车是真喜欢。
可是还是干瞪眼。
没钱!
省会城市都没钱购进,其他地级市更白扯!
他们更没钱。
龚连山还跑了趟沈阳。
在东三省里,辽宁算是最有钱的。
结果,他们也是俩手一摊,没预算!
这些龚连山彻底傻眼。
京城倒是有钱,可人家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属于可有可无的情况。
再说,京城他也没啥关系。
谁搭理他啊?!
到此,他才琢磨过味儿来。
这要是把总部迁到京城,可能以后的业务困难重重。
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制造厂大院里的吹雪车,龚连山愁眉紧锁。
这么好的玩意儿就没人要?
不就是贵了吗?
我降降价?
他跟厂里的成本会计又重新核算了成本。
这车之所以那么贵,不是因为万荣厂心黑,而是成本确实降不下来。
发动机是订制的,别人都用不上,能不贵吗?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回到家,龚家大院里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扫雪。
龚连山虽然心不在焉,可还是得跟着帮忙。
老妈见儿子无心干活,干脆说道:“你呀,还是去忙你的吧,这点活儿我们慢慢干,反正也不要钱!”
“哦,好吧,那我先忙了。”
说完这话,龚连山一愣。
“妈,刚才你说啥?不要钱?”
“啊?嗨!咱们自己干要啥钱啊!”
听了这话,龚连山的眼睛猛地一亮!
他想到了一个主意。